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0 毫秒
1.
《现代农业科技》2015,(15):65-66
为集成聊城市花生单粒精播技术,更好地为花生生产服务,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近6年来聊城市花生单粒精播配套技术、主要成效、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经验与启示,以期为大规模花生标准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明单粒精播花生高产栽培原理,以普通型花生品种“鲁花11号”为研究材料,采用穴播单粒,系统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花生群体生态特征的变化及产量效益,确定了适宜的精播密度。结果表明,花生植株的主茎高度、侧茎长度均呈低密度范围内(13.5-19.5万株?hm-2)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趋势,但主、侧茎节数呈减少趋势。同时,适宜密度单粒精播可增加穴数,改善单株生长环境,植株间相互影响小,有利于塑造丰产株型,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花生单粒精播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0万粒(穴)?hm-2左右。研究认为,在一定密度范围内,花生单粒精播一方面有节种作用,另一方面又有增产效果,二者结合会带来更大效益,是取得花生高产高效的一项可行技术。  相似文献   

3.
2016年,本课题组在临沂兰陵设置了半夏花生单粒精播试验示范片,在花生生育期严格按照高产技术栽培规程进行管理,实收测产时产量达到612.5 kg/亩,效果比较理想。本文作者总结出半夏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单粒精播模式下种植密度对花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花生单粒精播模式下,采用不同的种植密度进行播种,研究不同密度对花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花生单粒精播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9.50万~21.00万株/hm2,其中以种植密度为19.5万株/hm2处理的个体与群体结构协调合理,为花生的最佳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5.
花生是鲁西南地区重要的油料经济作物,2018年邹城市花生种植面积达25万亩。传统的花生种植模式问题较多,如连茬种植,施肥不科学,一穴双粒密度偏大等,严重限制了花生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为研究探索花生绿色增产、高质高效,从2014年开始,邹城市立足花生单粒精播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创新集成了适合当地生产的春花生单粒精播绿色高质种植技术模式,在鲁西南地区大面积应用,每年推广规模90万亩以上,花生生产实现绿色增产增收,节本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单粒精播快繁技术在花生良种快繁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吉花3号(多粒型)为研究材料,系统研究大田单粒精播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和大棚单粒精播高效快繁技术对花生植株性状、产量和繁殖系数的影响.[结果]两种单粒精播技术均可明显降低花生株高,增加单株结果数及饱果率,提高产量和繁殖系数,其中大棚单粒精播高效快繁技术的繁殖系数达到34.3,比常规双粒穴播提高84.5%.[结论]两种快繁技术在节种增产、提高繁殖系数上效果明显,可作为花生新品种快速蘩育的可行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单粒精播条件下花生的个体发育和群体结构的协调发展以及对产量的影响,以‘宁泰9922’花生为试验材料,研究花生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处理与常规大田生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单株果鲜重与分枝数、有效果数、绿叶鲜重、茎枝鲜重、根鲜重、根冠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龄、有效枝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结实范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株高、侧枝长呈显著负相关。增加密度显著降低了单株结果数和单株果重,但由于群体的优势,高密度处理的产量并未降低。  相似文献   

8.
麦套花生不仅产量低,而且用工较大,不能适应机械化作业,麦后花生免耕覆秸机械化单粒精播不仅适应规模化生产,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麦后花生播种的机械型号选择、地块选择、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田间管理和采收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高油酸花生麦后免耕覆秸机械化单粒精播栽培技术的机械型号选择、地块选择、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水肥运筹、病虫害防控和适期晚收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单粒精播对超高产花生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超高产地力条件下,研究单粒精播对花生个体发育与群体结构的影响,探讨超高产花生理想株型和合理群体构建,进一步挖掘花生的高产潜力。【方法】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2号(HY22)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平度古岘镇、莒南板泉镇、冠县梁堂乡和宁阳葛石镇设置4块春花生超高产试验点,每个试验点安排单粒精播(SS)和双粒穴播(DS)2种种植方式。分别于开花期、结荚期、饱果期和成熟期对各试验点不同播种方式的花生进行植株性状考察,于成熟期对单株结果数、幼果数、秕果数、饱果数、双仁果数和经济系数等进行考察,收获时组织专家进行实收测产。【结果】(1)各试验点单粒精播花生的荚果平均产量比双粒穴播高13.92%,单株结果数显著增加是增产的原因,其中单粒精播每公顷果数(幼果除外)最高达到592.5万个。(2)生育前期单粒精播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主茎节数、主茎绿叶数、分枝数、根冠比和叶面积系数均显著高于双粒穴播,有利于提早封垄,能有效增加光合面积。(3)成熟期单粒精播花生主茎绿叶数显著高于双粒穴播,有效光合时间得到了延长。(4)单粒精播条件下各试验点花生饱果期的单株果重与主茎高和侧枝长成负相关,与分枝数和叶面积系数呈显著正相关。(5)单产水平最高的莒南试验点,其单粒精播花生成熟期的单株果重与叶面积系数和经济系数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超高产条件下花生存在地上部冗余现象,单粒精播方式对合理优化超高产花生群体结构效果显著,分枝数是影响单粒精播花生单株果重的重要因素,而增加结果数提高经济系数则是其进一步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花生栽培团队创建的花生单粒精播技术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高产攻关及示范推广中均取得良好效果. 2014年9月,山东省农科院邀请专家,先后对设在山东的3块春花生单粒精播技术高产攻关田(每个点均为4亩)进行了实打验收,亩产全部超过650公斤.  相似文献   

12.
<正>深秋十月,瓜果飘香。在不少花生的主产区,春播花生进入了收获季。在素有"中国花生之乡"的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几台花生联合收获机正摆放整齐准备收获近百亩的花生,该县花生办主任杨佃卿正在认真调试机器。杨佃卿介绍说:"这个花生采用的是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技术,一是单株密度大,二是单株结果比较多,还有就是饱  相似文献   

13.
花生双粒或多粒等传统种植模式不仅造成同穴植株生长发育竞争排斥,降低产量,而且消耗种子量过大,严重影响种植效益。为此笔者选用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安花10号,开展单粒精播与双粒穴播传统种植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安花10号采用单粒精播种植模式具有群体结构合理、节种节耗等显著优势。发展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能够有效释放植株个体增产潜能,缓解高产栽培中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4.
<正>1.小麦良种单粒精播技术的概念与技术核心小麦良种单粒精播技术主要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余松烈院士的"小麦精播半精播技术""小麦宽幅精播技术",张春庆教授的"高活力种子的现代加工技术"以及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的"全息定域选种技术"。小麦良种单粒精播技术的核心是"良种优选、全息定域、单粒精播、扩大行距,增大播幅,健壮个体,提高抗性、创造高产"。选用高产潜力大、中等穗型或多穗型小麦品种,通过  相似文献   

15.
做好小麦秸秆处理为前提,选用优质良种为保障,推行夏玉米机械化单粒精播。通过机械化单粒精播为夏玉米生长创造合理的群体状态,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大面积提高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玉米单粒精播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玉米的播种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成本,提升了玉米品质,研究玉米单粒精播,利于玉米苗齐、苗壮、省工、省时、省力,有效提高玉米单产和品质,实用性强,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花生单粒精播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取得显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5):F0002-F0002
研究意义 传统花生种植方式是每穴播2粒种子,每公顷播15万穴左右,每公顷用种量(荚果)260(小花生)-340kg(大花生),每年用种量约占花生总产的8%~10%,不仅用种量大、成本高,而且在高产条件下,群体与个体矛盾突出,群体质量下降,产量降低。“十五”以来,在国家科技攻关和科技支撑项目支持下,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万书波研究员主持研究的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以单粒精播代替双粒穴播,形成了成熟的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制了配套机械“气吸式精量花生联合播种机”(专利号:ZL2009 20160504.4)。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模式的花生单粒精播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春播和麦套2种种植模式下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播密度对春播花生花育20号和麦田套种花生花育22号的主茎高、侧枝长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而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双仁果率和饱果率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小粒花生花育20号的适宜密度大于大粒花生花育22号,两者适宜密度分别为22.5和21.0万穴.hm-2,比常规双粒穴播分别增产2.2%和4.1%。  相似文献   

19.
单粒精播对花生活性氧代谢、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小粒型花生品种花育23号为研究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单粒精播技术对花生叶片活性氧代谢、群体地上部植株和荚果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粒精播种植可提高SOD、POD和CAT等保护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物MDA含量,且单、双粒种植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花生单粒精播条件下,花生地上部植株和荚果的干物质积累动态相对稳定,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显著提高;SOD活性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速率显著相关,是影响花生干物质积累动态的主要抗氧化酶。本研究说明,单粒精播可通过影响花生花后活性氧代谢水平,尤其是SOD酶活性,延缓植株衰老进程,改善地上部群体和荚果的干物质积累动态,从而促进荚果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花生是山东省兰陵县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特别是山区种植面积高达20万亩,种植方式主要是小麦茬夏花生、大蒜茬夏花生、春花生。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可节省种子、降低花生种植成本,发挥单株生长、生产的潜能,提高花生产量和质量。与常规双粒播种相比,亩节省种子(荚果)约7 kg、减少用种成本60余元,亩增产15 kg、增收105元,合计亩增纯收入约16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