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正>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的通知》,要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把建立主体信用档案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予以推进,逐步构建以信用为核心,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监管、事后信用评价的新型监管机制。通知明确要求,规模以上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需建立信用档案,主要包括农资生产经营企  相似文献   

2.
<正>本报讯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的通知》,要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把建立主体信用档案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予以推进,逐步构建以信用为核心,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监管、事后信用评价的新型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19年底,基本实现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全覆盖。在我们为农资产业"生态环境"感到忧虑的当下,这一消息如同一道阳光照进农资行业。在农资行业,"诚信"长期以来是热话题。在广大农民饱受蒙骗忽悠的四季轮回中,"农资打假"年年推进;在厂商团结联手  相似文献   

4.
<正>各级农业部门要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的重要抓手,建立农资生产经营者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将无证生产经营、制假售假、检测不合格和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企业纳入黑名单,进行重点监管。要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对失信主体依法依规采取联合惩戒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产资料作为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在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资料的可靠有效供给,是农业生产安全的保障,优质安全的农资产品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反之,就势必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削弱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绍兴市开展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一个农资诚信生产经营使用网络和高效的农资监管网络,以达到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广大农民和广大消费者利益之目的。1农资生产经营和监管现状绍兴市的农资市场经几年的整顿,假冒伪劣农资等侵…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资料作为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农业生产维持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资料的可靠有效供给,是农业生产安全的保障。同时,优质安全的农资产品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如果不能保证农资产品质量安全,就势必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削弱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开展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是为了建立一个农资诚信生产经营使用网络和有效高效的农资监管网络,以达到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广大农民和广大消费利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健全监管体系、监测体系、追溯体系。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健全农兽药残留标准,整建制推行标准化生产,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按标生产。推动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监测力度,开展重点产品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再创建100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整市整省创建。加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推广应用,落实追溯管理与创建认定、产品认证等挂钩机制,推进产地准出及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建立准出准入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8.
如何建立农资监管的长效机制?浙江转变监管理念,率先破题,探索出一条以“三网三制”为主要内容,构建农资信用体系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全省有12000多家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已纳入信用管理范围,21个试点市县初步构建起农资信用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各种惠农政策出台和土地流转推进,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在规模上出现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及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体,传统农资经营模式就需转型升级,走向服务化、规模化、直销化及专业化等来应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要求和发展;在农资监管上也要与时俱进,保障农资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农产品安全,调整监管重点,管控好农资产品的市场准入和产品使用环节,转变监管方式与服务相结合,使农资经营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服务更加高效,监管上更加科学有力。  相似文献   

10.
<正>本报讯农业部近日发布通知,要求全国从6月起至9月底集中组织开展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严厉打击各种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切实保障"三夏"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通知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区农业生产和农资使用特点,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突出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机、热作苗木和渔船船用产品等重点品种。对主要农资生产销售地区、小规模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聚集地区、区域交界处假劣农资游商游贩活跃区域、市场秩序混乱和  相似文献   

11.
农资质量安全关系着农民利益、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农资质量安全监管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从农资产品特性入手,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博弈论理论,分析目前市场上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存在的主要原因及其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危害,进而提出建立基于信号传递的农资信用监管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农业部下发通知,决定从即日起至11月底集中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冬季行动。农业部提出,本次农资打假秋冬行动的重点是全面开展专项检查,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加大重点产品和区域监管力度。加强对主要农资生产、销售和使用地区,小规模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聚集地区,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区,区域交界处假劣农资游商游贩活动活跃区域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我省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总的思路是: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以打击假劣农资和禁售禁用农资为重点,以市场整顿、质量抽检和案件查处为基本手段,以推进农资监管长效机制和农资信用体系建设为载体,努力实现全省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促进农业持续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部办公厅9月下发《关于开展农资打假秋冬季行动的通知》,决定从9月起至11月底集中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冬季行动。此次行动主要为:加强对主要农资生产、销售和使用地区,小规模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聚集地区,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区,区域交界处假劣农资游商游贩活动活跃区域的监管。积极开展农资质量监督抽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善政府对食品经营主体监管.[方法]采取博弈分析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首先,从政府职能方面,研究并提出政府在食品经营主体监管中具有提供相关信息、查处违法行为、完善企业信用制度建立等职能.[结果]建立了食品经营主体信用监管博弈模型,分析改善政府在对食品经营主体信用监管主要是通过加强对监管部门监管人的监督.提出了建立在全社会监督下的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参与的食品经营主体信用监管模式和运行机制.[结论]旨在政府通过改变监管模式,加强对新疆食品经营主体的信用的监管,鼓励其守信经营.  相似文献   

16.
<正>江西省农业厅近日组织各单位观看2014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并提出今年将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农资企业"黑名单"制度,把违法生产经营农资性质严重的企业列入"黑名单",予以曝光,保障农民利益和农业投入品安全。按照"黑名单"制度,各部门将把农业生产经营企业信息、质量抽检结果、群众投诉举报、违法记录等信息纳入数据库,构建网络信息平台,完善各企业诚信档案,提高农民的识别能力,规范全省农资市场。江西省农业厅等有关部门将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资质审查,严格办证条件,强化证后监管,对不符合条件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依法吊销执照,依法查处不符合条件或有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以来,山东省沂源县以保障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底线,紧紧围绕农业转型升级、农民持续增收,坚持一手抓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一手抓质量安全监管,大力推行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稳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着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有效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沂源县严格农资经营单位及业户准入条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全面落实农药经营告知制度,推行农  相似文献   

18.
<正>本报讯"今年省级财政将投入2700万元,在设区市和54个涉农县(市、区)开展农资监管平台建设。"日前,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陈永共在全省农资打假会议上说,2014年,福建启动全省农资监管平台建设,省级财政投入1700万元,在26个茶叶生产县开展农资监管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对生产使用的农药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和完善农资经营诚信档案、购销台账制度和实名购销制度。  相似文献   

19.
<正>本报讯近日,农业部印发《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充分认识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紧迫性和使命感,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以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殖大户为重点,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强化生产经营主体诚信  相似文献   

20.
《农业质量标准》2010,(2):46-46
近日,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委印发关于《2010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强化农资市场监管,狠抓大要案查处,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各项保障措施,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