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0%甲基硫菌灵WP、80%代森锰锌WP、250g/L吡唑醚菌酯EC、10%苯醚甲环唑WG、250 g/L咪鲜胺EC、250 g/L嘧菌酯SC和250 g/L丙环唑EC 7种杀菌剂对樟树溃疡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当有效成分浓度为0.80μg/m L时,供试药剂对樟树溃疡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250 g/L咪鲜胺EC的效果最好,抑制率达100%,显著高于其他药剂的效果。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代森锰锌的抑菌效果分别为59.64%、57.22%、46.40%、36.54%、19.27%和2.62%。  相似文献   

2.
对低温储藏的部分腐烂的龙牙百合种球,进行了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研究,并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10种杀菌剂进行了测定。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导致龙牙百合种球腐烂的病原菌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室内毒力结果显示,10种杀菌剂对米根霉菌丝的抑制效果有很大的差异。其中,1%申嗪霉素悬浮剂、30%己唑醇悬浮剂的抑菌效果较好,相应的EC_(50)分别为6.963、12.765 mg/L;抑菌效果最差是250 g/L嘧菌酯悬浮剂,EC_(50)为158 489.319 mg/L;30%己唑醇悬浮剂抑菌率最高,为100%。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7种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CM-4的抑菌效果和玉米小斑病菌对戊唑醇和嘧菌酯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菌株CM-4的抑菌效果,并根据初筛结果,对来自海南省8个市县的36株玉米小斑病菌进行戊唑醇和嘧菌酯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7种药剂中,430g/L戊唑醇SC和250g/L嘧菌酯SC的抑菌效果较好,70%甲基硫菌灵WP和50%多灵菌WP的抑菌效果较差。敏感性测定中,430g/L戊唑醇SC的EC50均值为7.389 2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出现了2个明显的峰值,检验结果不符合正态分布,出现敏感性下降的菌株。250g/L嘧菌酯SC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现单一连续性曲线,检验结果符合正态分布,其EC50均值5.699 5μg/mL可作为玉米小斑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敏感性基线的建立可为病原菌抗性研究和监测提供基础数据,同时指导田间用药。  相似文献   

4.
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治香蕉黑星病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肟菌酯·戊唑醇混配剂是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近年开发的新杀菌剂,2010-2011年进行了该药剂对香蕉黑星病的防治效果试验。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是防治香蕉黑星病的优良杀菌剂,2 500倍液施药4次对香蕉黑星病防治效果达到75.13%~78.73%,优于3个对照药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2 000倍液、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及250g/L苯醚甲环唑乳油1 500倍液施药4次后的防效,值得在香蕉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杀菌剂对烤烟棒孢霉叶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st.)Wei]的抑菌效果,并对抑菌率高的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2种杀菌剂的抑菌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咪鲜胺和甲基硫菌灵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均为100%,EC50分别为2.00 mg/L和2.10 mg/L,霜霉威盐酸盐和多菌灵对该病原菌有负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紫皮石斛锈病。试验选用10%苯醚甲环唑WG,250 g/L嘧菌酯SC,29%吡萘·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 4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剂29%吡萘·嘧菌酯SC 600 mL/hm~2与75%肟菌·戊唑醇WG 300 g/hm~2,防效相当且显著高于其余两个施药处理,在第3次施药后7 d时达最高防效分别为87.70%和88.56%,鲜重折合产量比空白对照分别增产13.48%、13.22%,可在实际生产中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7.
玉米白斑病是我国西南玉米产区一种新发病害, 尚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为筛选玉米白斑病的防控药剂, 本研究选用19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 于2022年-2023年在云南省普洱市开展田间试验, 分别于玉米10叶期和抽雄吐丝期采用叶面喷雾法施药1次, 评价各药剂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 9种防治真菌性病害的杀菌剂在最后1次施药后28 d对白斑病的防治效果超过50%, 包括250 g/L嘧菌酯悬浮剂、40%氟环唑悬浮剂、24%井冈霉素A水剂、40%咪鲜胺水乳剂和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5种单剂, 以及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和30%氟环·咪鲜胺微乳剂4种混剂。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和有机铜杀菌剂喹啉铜仅表现了23.26%和29.00%的微弱防效。卵菌病害特效药剂烯酰吗啉, 防治细菌性病害的杀菌剂春雷霉素、四霉素、中生菌素以及植物免疫诱抗剂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 均低于20%。本研究发现部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对玉米白斑病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建议现阶段在生产上采用二者的复配药剂如苯甲·嘧菌酯, 唑醚·戊唑醇等开展田间防控。  相似文献   

8.
28%三环唑·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田间控制稻瘟病的杀菌剂,本研究通过室内苗期测定和大田试验,评价复配剂28%三环唑·嘧菌酯SC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8%三环唑·嘧菌酯SC对水稻苗瘟及穗瘟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在温室人工控制条件下,施药后接种的防效高于接种后施药的防效,最高防效分别为97.35%和92.70%。在田间对穗瘟的最高防效达到91.11%,与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和250 g/L嘧菌酯SC的平均防效相当,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推荐有效成分用量为252~420 g/hm~2。  相似文献   

9.
对40%苯醚·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西瓜蔓枯病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苯醚·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m L、20m L、25m L/667m2三个处理二次施药后7d和三次施药后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73%、70.01%和70.21%,79.07%、80.84%和81.60%,相当于单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24m L/667m2和常用药剂22.5%啶氧菌酯悬浮剂40m L/667m2,略高于单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g/667m2,两次防效在三个处理剂量之间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建议使用制剂量15m L~25m L/667m2。  相似文献   

1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药剂对珍珠李叶枯病主要病原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作用,并进行田间施药防病试验,调查各药剂的实际防效。结果表明,氟硅唑·咪鲜胺、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醚菌酯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较高,EC50均低于0.03μg/mL;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5%氨基寡糖素水剂、325 g/L苯醚甲环唑·醚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的田间防病效果较好,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1.
玉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选择2种杀虫剂(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和100 g/L顺式氯氰菊酯EC)和4种杀菌剂(18.7%丙环唑·嘧菌酯SE、250 g/L吡唑醚菌酯EC、125 g/L氟环唑SE和17%吡唑醚菌酯·氟环唑SE),通过单独或组合在玉米心叶期(V12)一次性施药,并在药后7 d接种玉米弯孢菌,随后对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基于施药成本、施药后的增产效益和玉米价格,采用贝叶斯推断统计方法计算净利润的概率。在盈利平衡点(纯利润为0),通过施药获得净利润的概率变幅在0.328~0.998之间;如果要获得1 500元/hm~2的净利润,各施药处理概率的变幅为0.024~0.993,其中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18.7%丙环唑·嘧菌酯SE处理的盈利概率最高(0.986~0.993),其次18.7%丙环唑·嘧菌酯SE和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17%吡唑醚菌酯·氟环唑SE处理的盈利概率也超过0.947。本研究表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18.7%丙环唑·嘧菌酯SE是防治当地玉米病虫害理想的杀虫剂杀菌剂施药组合。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对玉米中后期叶斑病的防治能力,在山东省夏津县进行了6种杀菌剂的防治示范工作。从药剂的速效性、持效性及保叶效果看,供试药剂中50%苯甲·丙环唑水乳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和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表现较好,药后20 d防效分别为61.21%、65.52%、88.06%,且施药处理后植株抗逆性得到增强,单产增加在8%以上,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王雪  王晶  高洁  杨丽娜 《中国植保导刊》2012,32(12):53-54,64
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五味子褐斑病的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五味子褐斑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64%噁霜灵.锰锌WP和400 g/L氟硅唑EC对五味子褐斑病菌毒力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0.07、0.81 mg/L。另外,250 g/L吡唑醚菌酯EC、60%乙霉威.多菌灵WP、50%醚菌酯WG、250g/L嘧菌酯SC、400 g/L嘧霉胺SC等药剂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也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10.0 mg/L,可作为下一步田间药效试验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4.
莲雾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莲雾灰斑病病原菌和对该病有效的杀菌剂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同时借助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进行鉴定,测定了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环境和碳氮营养条件,并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莲雾灰斑病病原菌菌丝白色绒毛状,产孢结构为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梗无色瓶状,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大小(13.2~23.16)μm×(4.8~7.5)μm,ITS序列长为553 bp,系统进化发现该菌与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归为一支。该菌在25~30℃生长较快,中性和偏碱条件适宜菌丝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蛋白胨。5种杀菌剂对莲雾灰斑病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按其毒力高低排序:250 g/L丙环唑乳油(EC_(50)为0.003 mg/L)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EC_(50)为0.264 mg/L)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剂(EC_(50)为0.610 mg/L)50%戊唑嘧菌酯悬浮剂(EC_(50)为0.834 mg/L)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EC_(50)为2.370 mg/L)。因此,莲雾灰斑病的病原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适生性较强,250 g/L丙环唑乳油和250 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可作为田间防治该病害的候选药剂种类。  相似文献   

15.
8种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田间防效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分析8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在试验设计用药量下,对水稻穗颈瘟最终防效由高到低的药剂依次为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13%春雷·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稻瘟灵乳油、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春雷霉素可溶性液剂。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促进水稻增产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上5种药剂处理的末次药后防效依次为75.78%、72.68%、60.49%、51.98%和11.06%,4种供试药剂的防效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结合3次施药防治后各处理区黄瓜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变化还发现,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防治该病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优于其他供试药剂。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青海省樱桃叶斑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物学特性及筛选出对其防效最佳的药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计数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并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对9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马铃薯蔗糖琼脂(PSA)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5℃, 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碳源分别为肌醇和乳糖,最适pH分别为6~8和6~7,24 h持续黑暗处理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9种化学药剂对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258 mg/L。该研究结果可为青海省樱桃叶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香蕉黑星病毒力测定与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5%吡唑醚菌酯乳油是防治香蕉黑星病的新型杀菌剂,2002年的毒力测定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香蕉黑星病菌的抑菌效果明显,160μg/mL和320μg/mL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4.46%和98.28%。2003-2004年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用4 000、3 000、2 000倍液施药3次,对香蕉果实黑星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2.58%、86.96%和92.92%,用3 000、2 000、1 000倍液施药3次,对香蕉叶片黑星病防治效果分别78.69%、83.91%和89.4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腈菌唑乳油4 0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防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黄瓜靶斑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4种常见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棒孢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不同。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中腐霉利、异菌脲对棒孢病菌的抑菌率较高,分别为94.69%和84.42%;有机硫类保护性杀菌剂福美双、丙森锌和代森锰锌抑菌率次之,分别为68.14%、66.37%和64.96%;咪唑类杀菌剂中咪鲜胺对棒孢病菌也表现较好的抑菌作用,为61.07%;三唑类与嘧啶类杀菌剂抑菌率一般,抑菌率大部分在50%左右,防治卵菌纲药剂氰霜唑和双炔酰菌胺抑菌率最低,为30%左右。  相似文献   

20.
荔枝麻点病是我国大陆地区荔枝上普遍发生的一种新病害, 其病原为暹罗刺盘孢 Colletotrichum siamense ?为筛选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并评价其农药残留安全性, 于2012年-2018年分别在8个不同的果园开展了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并于2016年和2018年分别对果实的农药残留量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 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25~250 mg/L?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300~800 mg/L的防效较好且较为稳定, 对荔枝麻点病的防效为74.20%~92.52%; 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66.7~250 mg/L?450 g/L咪鲜胺水乳剂250~450 mg/L?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16.7~325 mg/L和62%多·锰锌可湿性粉剂885.7~1 240 mg/L的防效次之, 但不同年份不同果园间防效波动较大, 防效介于65.81%~92.62%之间; 在挂果期田间施药3~4次后, 荔枝果实中各药剂农药残留量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 2763—2016); 此6种药剂推荐用于荔枝麻点病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