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今年初夏,笔者在某农资市场捕捉和了解到这样一个奇怪现象:一个欲购买黄豆种的农民朋友,把该城市几家农资的商场、超市逛了个遍,但最终未能称心如意地选购到自己满意的黄豆种,究竟是种子的价格太高?还是农民朋友囊中羞涩?难道黄豆种的产量不太高?还是现在的农民太挑剔?抑或是对导购的服务态度不满意?带着这些疑惑,笔者设法与该青年进行接近,并以顾客的身份询问其没有购买农资的理由。青年无奈地告诉我:不知什么原因,本来看好的农资,但经导购"推销"以后,反而失去了购买的兴趣;还有就是自己每次走进一些大的店铺,往往只看 相似文献
2.
<正>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商人经过一片沙漠时迷了路,面对浩瀚无边沙漠,他不知道该往哪边走。但他认为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直线,只要走直线,不走弯路,就一定会走出沙漠,为了走出沙漠,他在原地做了一个记号,开始朝东走。走了不多久,他觉得不对,以为自己走了弯路,又返回原地。接着往南走,不多久又折了回来。接着往北走,走了半天仍然不见一个人影,以为又走错了,还是回到了原地。接下来,他尝试了西 相似文献
3.
4.
<正>案例:A品牌农资连锁门店有员工500多人,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推行绩效考核有20年,但全国各个卖场仍然是存在"绩效差"现象;B品牌农资连锁店铺有员工400多人,推行绩效考核有15年,但85%的"普通"员工怨声载道,而15%的人员却"逍遥法外"没事偷着乐;C品牌连锁门店有200人,推行绩效考核也有10个年头了,由于各部门"KPI"制定不合理,导致卖场和采购两个部门因为售后质量问题经常互相扯皮;D品 相似文献
5.
6.
<正>如果我们站在经营相似商品的两家相邻店的中界线上,一般来说,顾客更容易先进哪一家店?看个例子:一家店门头喷绘不知何时裂开,随风"啪啪"做响,看上去摇摇欲 相似文献
7.
8.
<正>农资经销商在做自我宣传的时候,都会说拥有庞大销售网络,拥有上百个客户,但是在年末或年初,他们心里都会琢磨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让客户多卖自己的产品?怎么才能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经销商不妨把零售商纳入自己员工系统里来,把每一个零售商看成是自己的一名员工,只不过该员工不发工资,工作地点 相似文献
9.
<正>当今,传统的农资店经营已经不适应"三农"的实际需求,更不适合农业的发展。虽然一些"农资店长"在经营过程中也在探索一些新路子,但是每一种办法都有利有弊。近几年来,"农资店"已遍布城乡,有利的方面是极大 相似文献
10.
<正> 又是一年春耕时。近期的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又成为农民朋友开始选购的商品。然而,笔者日前在湖北襄樊、枣阳等地的一些农资市场上调查时发现,不少假冒劣质农资产品充斥其中,加之两地区连年来发生了农资品坑农事件,面对市场中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农资产品,农民们顾虑重重,不敢放心购买。在襄阳县一农资大市场,40余个农药化肥门市部陈列着一些标有"新型高效"字样的新农药、新化肥,这些农药化肥的名称大都离奇醒目,什么"斩尽杀绝"、"大屠杀"之类名称的农药随处可见;还有什么"千面手"、"土地公"等名称的化肥为数不少,然而选购的农民们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正>2013年11月下旬,笔者去皖北某农资大市场做市场调研,发现农资门店是一片冷清萧条的景象:几乎所有店铺无生意上门,甚至还有几家店铺有"铁将军"在把守,似乎农资市场的"冬天"真的来了?管中窥豹,透过农资萧条的市场,不难让笔者想到农资经销商的供应商——中小农资企业,像河南郑州及周边县市、山东青岛、德州和安徽合肥周边区域,每季度都在上演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现象:它们或许是企业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被迫宣告解散;或者是改头换面重新策划包装自己再次踏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