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生理学是农业院校植物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植物类专业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植物生理学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农业专业化人才,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阐述了植物生理学教学中的若干措施,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农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创业农业人才的培养成为高校服务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构建一套创新创业农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也成为当前农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应然追求。文章以绥化学院农学专业为例,通过设置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理论课程体系,加强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平台建设,培育"专业学习+社团实践"模式等措施构建地方高校农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3.
地方农业院校要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作用,必须提高涉农专业本科教育质量,扎实做好农业各类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山东农业大学认真落实全国本科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本为本,在加大农科类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农科专业优化调整、创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农科类人才教学培养质量、加强农科类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五个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和实践,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高校力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分析总结,阐述相关概念界定及校地关系,论述高等农业院校的职能作用,总结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等农业院校的需求、高等农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相关对策。结合国内外文献,认为高等农业院校应深入了解并结合地方情况,在教学培养、人才输送、技术支撑、文化支撑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更好更全面地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对地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依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高等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联合培养本科层次人才是创新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完善了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服务、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文章通过分析联合培养本科层次涉农技术技能型人才现实需求和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课程设计基本原则,从确定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符合农业特色的专本联合培养本科层次课程体系、打造涉农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提升模式、提供创新创业支持和建立专本联合培养的教学团队五方面提出专本衔接本科层次课程体系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谢倩罗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164-10166,10168
通过文献分析总结,阐述相关概念界定及校地关系,论述高等农业院校的职能作用,总结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等农业院校的需求、高等农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相关对策.结合国内外文献,认为高等农业院校应深入了解并结合地方情况,在教学培养、人才输送、技术支撑、文化支撑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更好更全面地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对地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引领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需要的创新型顶尖人才,是研究型农业大学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方法应具有研究性、教育性、给学生高度的自主性、挑战性等特征。故此,研究型农业大学应克服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陈旧的教学管理制度与政策等对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限制与束缚,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给本科教学以新的尊严和地位,建立研究性教学模式和探究性学习模式,发挥教师在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赵向华  刘胜洪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327-18329
实践教学在高等农业院校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改革与实践,从加强对实践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以及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等五方面,对如何提高实践教学实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新农建设是推进农业院校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地方农业院校是培养农业人才的主要力量。农业院校要以推进新农科建设为契机,分析研究农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探索农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路,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增强农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服务农业发展的实力。  相似文献   

10.
复合型英语人才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传统语言人才知识结构的新要求.农科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地方农业院校扬长避短、彰显特色的必需.地方农业院校培养农科英语复合型人才有其自身优势,也存在师资、教材、课程等方面的现实问题.通过多渠道培养引进师资,合力开发建设农科英语ESP教材,科学建构ESP课程体系等措施,地方农业院校在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农科英语复合型人才方面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1.
对传统的高职高专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特色不突出、实训基地建设明显滞后于人才培养需求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更新农业类教育教学体系、专业建设等方面形成的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四对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实践教学形成"四化四结合"特色,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实践教学环境,强化生物技术专业特色建设;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三农",以发挥农业高校的职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地方农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落地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实际情况,对畜牧兽医专业"落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期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强实践,用技能"的教学理念,培养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综合大学中教学研究型学院本科教学和科研的互动与互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分析了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高等农业院校教学和科研的双重要求及综合大学与其所属学院的双向效应,提出应充分利用综合大学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研究型学院的教学、科研优势,根据经济全球化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的方向和目标,建立教学和研究的互动与互进机制,通过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办学层次、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善教学条件、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加强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并根据评价本科教学质量的科学指标与体系,严格本科教学的制度建设与执行,使教学研究型学院中本科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院校不仅是培养农业专门人才,发展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而且还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任。面向市场经济,农业院校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深入地方了解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任务;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加快自身发展;农业院校应主动与地方政府联系采取不同形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稳中向好的发展时期,为进一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充分发挥地方农业院校在科教和人才的优势。本文以吉林省某农业院校为例,从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设置、专业生产实习实践、教学保障与管理等方面着手,分析当前地方农业院校农业工程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业工程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育人水平。为高校教学改革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设施园艺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及设施园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他人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学好《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农业院校本科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璐  任国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06-306,308
针对全日制普通高等农业院校本科化学教育的教育现状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拓宽教学知识面、结合专业特色、重视实验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几方面,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农业院校的专业特色教育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18.
动物育种学是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加强课程基本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特点在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的优化及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实践表明,以上这些改革措施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天津农业科学》2017,(5):110-112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作为农业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对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的课程定位与目标以及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时间安排以及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探索,突出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信息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信息学》是南京农业大学面向农业生产类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高等农业院校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开设《农业信息学》课程,需要规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明确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培养我国高素质农业创新型人才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