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香蕉冠腐病又称白霉病,是香蕉采后及运输期间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在部分地区达86%的发生率,高居采后病害之首。即便是在施用防腐剂、密封包装条件下,香蕉冠腐病仍然是最常出现的病害。发病原因:引发香蕉冠腐病的病原较为复杂,国内外已报道有10多个属,而国内报道引起本病的主要病原为串珠镰孢(图1)、亚粘团串珠镰刀、半裸镰孢霉和双胞镰孢(图2)等4种伤痍菌类镰刀菌,其中半裸镰孢霉致病力最强。采后贮藏半月左右,病菌最先从果轴切口等伤口  相似文献   

2.
<正>草莓根腐病有黑根腐和红中柱根腐等多种病症,是草莓根部重要的一类病害,特别是在连作多年的重茬地块,严重时可造成整个草莓园区的毁灭。该病的发生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草莓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大豆根腐病分镰刀菌根腐病、疫霉根腐病两种,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主要发生的是镰刀菌根腐病,也是大豆常见的根腐病之一。大豆疫霉根腐病是检疫性病害,也是大豆毁灭性病害,大豆各生育期均可发生。出苗前染病引起种子腐烂或死苗。出苗后染病引致根腐或茎腐,造成幼  相似文献   

4.
<正>黄瓜疫病俗称死秧或死藤,是一种危害严重、难以控制的普遍性病害。温室大棚温、湿度管理不善,或露地夏、秋黄瓜浇灌过量,受害往往比较严重,常会造成大面积死秧、烂瓜,产量直接减少20%以上。发病原因:引起黄瓜疫病的病原菌为鞭毛菌亚门真菌德氏疫霉(图1),其菌丝无色多分枝,幼菌丝无隔,老熟菌丝长出瘤状节结或不规则球状体,内部充满原生质。在瓜条上菌丝球状体大部分成串,常在发病初期孢子囊未出现前产生,从此长出孢  相似文献   

5.
<正>草莓灰霉病是世界各国草莓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的保护地和露地栽培中均有发生,尤其是保护地草莓种植管理中发生普遍,危害较为严重。感染灰霉病的草莓病果率一般为30%左右,严重者可达60%以上,减产幅度较大,甚至导致绝收,对草莓产量、品质及种植者的收入具有较大影响。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草莓芽枯病又称立枯病或烂心病,为世界性分布的土壤真菌病害,也是我国草莓开花结果期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范围广和危害程度大的发生流行特点,难以治疗,直接影响草毒的产量和品质。发病原因:引发草莓芽枯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立枯丝核菌(图1),有性阶段为担子菌亚门的薄膜革菌属真菌。立枯丝核菌菌群是一种不产生孢子的长丝状且隔膜明显的真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  相似文献   

7.
<正>黄瓜猝倒病俗称"卡脖子"、"小脚瘟"和"掉苗"等,是黄瓜苗期主要的常发病害之一,特别是在气温低、土壤湿度大的保护地育苗情况下发病最重。发病原因:引起黄瓜猝倒病的病原以鞭毛菌亚门真菌瓜果腐霉(图1)菌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德里腐霉、终极腐霉等多种病原菌。瓜果腐霉气生菌丝绵絮状,菌丝发  相似文献   

8.
<正>草莓病毒病在全球范围内共发现有30多种,其中对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主要由皱缩病毒病、斑驳病毒病、轻型黄边病毒病、镶脉病毒病和轻型黄边伴随病毒病、潜隐环斑病毒病等6种,因为这些病毒有潜伏侵染的特点,在生产上常被忽视,前四种在我国各草莓产区感染率一般达60%以上,平均减产25%左右,在使草莓商品性下降的同时,给种植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阻碍了草莓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白菜白锈病普遍发生于十字花科蔬菜产区,在我国主要严重发生在东北、长江流域和云南一带,病株率一般在15%左右,流行时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白菜的产量和质量。发病原因:引起白菜白锈病的病原有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真菌白锈菌和大孢白锈菌两种,白锈菌菌丝无分隔,蔓延于寄主细胞间隙。顶端着生链状孢子囊的孢子囊梗短棍棒状,无色的孢子囊卵形至球形,萌发时可产生5~18个双鞭毛游动孢子。大孢白锈菌孢子囊和卵孢子较白锈菌均较大,褐色、近球形的卵孢  相似文献   

10.
正葡萄白腐病又称腐烂病,是在各葡萄产区普遍发生的果实腐烂病害,北方产区果实损失率15%~20%,严重的高达60%以上,甚至绝收。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发病更加严重。发病原因:引发葡萄白腐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白腐盾壳霉,有隔膜菌丝多为二叉分枝,可形成附着胞和吸器,联结现象普遍,形  相似文献   

11.
正草莓褐斑病又叫轮纹病,是草莓生产中常见病害,一般发病率在25.8%以上,严重时可达52%以上,造成叶枯苗死,直接影响草莓生产与种植者的收益。发病原因:引发草莓褐斑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暗拟茎点霉(图1),其黑色的分生孢子器呈球形,具有分枝分生孢子梗瓶梗状,透明的单细胞分生孢子卵圆形至纺锤形。Phomopsis obscurans(Ellis  相似文献   

12.
<正>(接上期)5.花生根腐病和茎腐病花生根腐病俗称鼠尾、烂根,花生茎腐病俗称烂脖子病。两种病害在全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分布,根腐病主要引起根腐死苗,造成缺株断垄,茎腐病早期感病后很快枯萎死亡,中后期感病荚腐烂或种仁不满。一般发病率为25%左右,严重者达70%左右,甚至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13.
<正>西瓜疫病又称西瓜疫霉病,分布广泛,发生普遍,特别是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较重。一旦防治不及时该病会迅速蔓延,并可能造成毁灭性灾害。一般减产25%左右,严重发病时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会给瓜农造成重大损失。发病原因:引发西瓜疫病的病原为鞭毛菌亚门真菌德雷疫霉(图1),也称甜瓜疫霉,其无色的菌丝多分枝,幼菌丝无隔,不规则球状体的老熟菌丝内部充满原生质。平滑的孢囊梗从菌丝或球状体上  相似文献   

14.
<正>姜软腐病又称姜根腐病,是一种种姜带菌所导致的真菌性病害,种植以后种姜腐烂,种姜萌发的茎叶变黄,不久植株枯萎死亡。发病原因:引发姜软腐病的病原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结群腐霉(图1),其丝状或瓣状的孢子囊萌发时产生无色的泡囊,后从泡囊中释放出游动孢子。无色至浅黄色藏卵器球形,壁薄且平滑,柄直。呈曲颈状的雄器异丝生,具柄,以颈端与藏卵器接触。无色或浅黄色的卵孢子近球形不满器,内生贮物球多个。  相似文献   

15.
<正>(接上期)2.油菜白锈病油菜白锈病在我国分布广泛,西南、江苏、浙江、上海油菜区发生严重。常与油菜霜霉病并发。油菜从苗期到开花结荚期均可受害,尤以抽苔、开花期受害最重造成严重减产。一般发病率5%10%,大流行时发病率可达50%左右,重病田达72%10%,大流行时发病率可达50%左右,重病田达72%100%。油菜白锈病菌属于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白锈属。无色、单胞、棍棒状的孢囊梗以栅栏状排列丛生在寄主表皮的下面(图1)。孢囊梗顶端着生链状孢子囊,相互连接处有细小颈部,孢子囊自上而下成熟。孢子囊近球形、无色、单胞。  相似文献   

16.
<正>大豆霜霉病于1921年首先发现于我国东北地区,之后广泛地分布于各大豆产区,严重发生时可导致大豆减产达50%左右,使得商品性和价格降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发病原因:引起大豆霜霉病的病原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东北霜霉(图1),其单生或数根丛生的无色孢囊梗由气孔伸出,呈二叉状分枝。单胞椭圆形的孢子囊无色透明或呈淡灰紫色,黄褐色的卵孢子近球形。东北霜霉一般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附着在种子上的卵孢子是最  相似文献   

17.
<正>枣轮纹病又称枣浆果病、枣黑腐病,广泛分布于中原和华北等地,主要为害果实,一般年份病果率达15%~20%,严重时病果率达40%~50%,引起枣果提前脱落,品质降低,甚至不能食用。发病原因:引发枣轮纹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轮纹大茎点菌。其菌丝无色有隔,扁圆形或球形的深褐色子囊壳有孔口,上端稍大下端稍窄的棒状子囊内有8个子  相似文献   

18.
正草莓白粉病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东亚等草莓主产区,我国于1959年首次在沈阳农学院温室草莓上发现白粉病,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严重,部分地区白粉病已成为草莓生产上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发病严重时,病叶率可达45%以上,病果率在50%以上,严重影响草莓的品质和产量,经济损失惨重。发病原因:引发草莓白粉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单囊壳属的专性  相似文献   

19.
<正>马铃薯环腐病又称转圈烂、黄眼圈、圪缩病等,是系统性的维管束细菌性病害,我国是在黑龙江省首先发现,后由于种薯调运,相继传至其它马铃薯种植地区等地。马铃薯受环腐病菌为害后,常造成死苗、死株,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30%,个别可减产6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接上期)6.大豆茎枯病大豆茎枯病在各豆区均有发生,我国在东北、华北等地相对多发。茎枯病主要危害大豆茎部,影响大豆产量。发病原因:大豆茎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大豆茎点霉引起的,其分生孢子器散生或聚生于表皮下,球形或近球形,器壁膜质,褐色,孔口周围的细胞暗褐色。分生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无色,单胞,两端钝圆,内含2个油球。另外在2006年,黑龙江省发现由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图1)引起的大豆茎枯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