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参照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结合靖边县天保工程实施的特点,构建天保工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指标体系;利用靖边县天保工程相关资料、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生态监测既有成果,评估靖边县1998—2015年天保工程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截止到2015年,陕西省靖边县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达到585.16亿元,且总的价值量逐年增加;不同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固土保肥和保护生物多样性2项功能的价值量最大,说明靖边县天保工程在保育土壤和保护物种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叙永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成效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涉及林区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各方面,叙永县天保工程实施10余年,笔者立足叙永县天保工程取得的成效、采取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天保工程后续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天保二期工程的实施,天然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对秀山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期成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科学评估珲春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水源涵养服务功能,为保障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国家 生态安全政策制定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在多期国土资源统计资料、森林资源档案以及气象数据的基础上, 基于 InVEST 模型研究珲春天保工程实施后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水源涵 养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2000 年珲春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研究区的林地面积增加 16 793.25 hm2 ;天保工程 一期(2000—2010 年)的水源涵养量减少 5.67×108 m3 ,二期(2010—2015 年)的水源涵养量减少 1.02×108 m3, 2015—2020 年水源涵养量增加 4.97×108 m3 ;水质净化功能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 N 的输出均值在 20 年间由每年 0.1806 kg/hm2 减少至 0.1703 kg/hm2 ,P 的输出均值由每年 0.0206 kg/hm2 减少至 0.0200 kg/hm2 ;森林蓄积、降水量、 第一产业产值是对水源涵养功能最具影响力的指标。【结论】珲春天保工程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水源涵养服务功能, 可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强化资源保护管理和公众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宣威市于1999年启动实施第一期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至今,全市29个乡(镇、街道)均属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建立了“宣威模式”的森林管护机制,圆满完成了各年度的天保工程管护任务,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文明思想,笔者对建立实施了23年的宣威市天保工程森林管护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及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吉林省现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和其他林业监测点,采用野外观测技术和分布式测算方法,参照LY/T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吉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典型林分2000~2015年生态效益选取4项功能9个指标从物质量和价值量方面评估,结果表明:(1)天保工程实施期间,调节水量增加31.93亿t,固碳和释氧物质量增加230.27万t和531.77万t,提供负氧离子物质量增加159.21×1023个,吸收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增加量7 504.19×1023万kg、678.46×1023万kg、1 939.59×1023万kg,吸滞TSP增加284.61亿kg,吸收PM10物质量增加354.53亿kg,PM2.5增加84.6亿kg。(2)天保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增加量771.65亿元,价值增量次序是:生物多样性保育(275.87亿元)涵养水源(255.87亿元)净化大气环境(125.65亿元)固碳释氧(114.30亿元)。(3)吉林省天保工程不同林分,物质增量和价值增量均是阔叶混交林(572.6亿元)针阔混交林(155.96亿元)针叶混交林(25.54亿元)。天保工程实施后,吉林省天然林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和价值量均呈现增加趋势,净化大气环境增加88.57%的价值量,涵养水源次之,对该区天然林生态效益影响最大。吉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典型林分生态效益为吉林省生态GDP核算提供依据,天保工程实施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旨在增加吉林省优质资源总量并且为后续天保工程实施提供精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实施20多年来有效保护和恢复了工程区的森林资源。工程实施成效除了森林覆盖面积增加,更多的表现为森林资源质量持续提升。为了更好地评估天保工程建设成效,利用植被覆盖度作为定量评价指标,分析天保一期(2000-2010年)、天保二期(2011-2020年)工程实施期间的森林质量变化。【方法】综合年度植被指数合成策略、优化纯植被像元和纯裸土像元值域的动态确定方法,构建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生产天保工程区时间序列的植被覆盖度产品。基于森林资源一类清查郁闭度数据、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郁闭度数据、机载高光谱植被覆盖度数据,验证该植被覆盖度产品的精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天保工程林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天保一期植被覆盖度均值为0.68,天保二期植被覆盖度均值为0.71,增加了4.41%;工程区植被覆盖度呈现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林区总面积的78.22%,而呈减小趋势的面积仅占林区总面积的9.56%。【结论】在中国天保工程森林地区,基于MODIS植被指数产品和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生产的植被覆盖度产品的精度高于MODIS产品的精度。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区...  相似文献   

8.
天保工程实施六年来,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仍存在很多问题.为此,应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发行绿色生态彩票,对林业项目实行贴息贷款等投资渠道在内的天保工程资金投入机制.同时,给予天保地区经济发展贷款优惠政策,加强区域间投资合作,推行小额信用贷款制度等措施,建立天保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机制,以实现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依据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以新疆44个林场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和生物多样性保护6个方面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两期中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2001年、2010年和2015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350.39×108元、737.83×108元和887.99×108元,且6类服务功能项价值量大小排序整体表现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2)2000-2015年新疆天保工程各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排序为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地州所属林场及其他;3)全疆44个林场在天保工程实施期间价值量基本上均呈增长趋势,其中2000-2010年价值量年增长率3.84%~43.71%,2010-2015年价值量年增长率1.83%~13.94%;4)所有林区在2000年、2010年、2015年的总单位面积价值量分别为2.66×104元/hm~2、2.83×104元/hm~2、3.79×104元/hm~2。新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展现出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价值潜力,可为后续工程实施提供理论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对天保工程区内外的公益林资源进行整合管护是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也是长期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经过实践检验的最有效的森林管理措施之一。康县境内地形复杂、山大沟深、森林资源丰富且分布不均,天保工程区内外的公益林相互交织,国有林和集体林插花分布,管理主体多元,致使全县森林管护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在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全部承包到农户,森林管护任务进一步加大。为了更好的管护康县森林资源,从2000年开始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2004年启动实施公益林建设,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区域内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凸显,实现了县域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分析了康县天保工程区域内外公益林资源整合管护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康县天保工程区内外公益林资源整合管护采取的措施,商榷进一步提升天保工程区内外公益林建设成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森林管护是天保工程最主要的工作,而防止森林火灾又是森林管护十分重要的工作。阿勒泰林场在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全力提高森林管护成效,维护森林资源安全,25年未发生大型火灾。  相似文献   

12.
天保工程事实上就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它在我国生态建设工程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位,为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现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下,政府通过加强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以确保我国生态资源的多样性.但是由于政府部门对于天保工程的管理不够科学严谨,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分析了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完善措施.完善的管理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天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技术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实施“天保”工程的具体措施。从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的战略目标出发,育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和林副产品,合理利用“天保”工程财政专项资金,建设适合我国特点的生态林业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陇南市严坪林场自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以来,积累了大量森林经营的经验,在天保二期正实施之际,该场通过对一期工程的总结,积累了增加森林数量的经验,通过对森林资源数量的增加以期达到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陇南市严坪林场自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以来,积累了大量森林经营的经验,在天保二期正实施之际,该场通过对一期工程的总结,积累了增加森林数量的经验,通过对森林资源数量的增加以期达到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森林管护是保护和开发我国珍惜的林业资源的根本性保障工作,在天然林中做好森林管护工作对天保工程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为了实现我国森林面积的扩大、林业资源的开发、建立生态友好的环境和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需要林业工作者做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本文从森林管护的工作的实际基层经验出发,描述了目前天然林保护工作中森林管护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天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是一个立足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国家工程。它既是构筑国土生态屏障的重大措施,也是为中华民族的后代留下宝贵的生态资源的重大举措。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工程的实施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本文探讨了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和不足,探索解决各种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对策,对保障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人与自然与谐相处的重要途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2000年实施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工作,工程建设实施16年来,工作成效显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文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和政县天然林资源现状及天保工程实施情况,介绍了三岔沟村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状况,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优势,并提出了建立健全森林旅游资源管护、发展规划、市场、产品开发和科技支撑五大体系。  相似文献   

20.
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实施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对天然林资源更好的进行保护,以此来调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嵩县是豫西森林资源大县,位于伏牛山腹地,有丰富的天然林资源,2001年该地区开始,2011至2010年实施了以森林资源保护与恢复为核心的天保工程一期,目前正在实施的是2011至2020年以保护和发展并重,资源增长改善民生为核心的天保工程二期。本文以嵩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情况作为基础进行分析,以小见大指出豫西山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需要注意的要点及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