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务经济作为闽宁镇优势产业,其发展为这个贫困移民地区的农民增收带来了很大帮助,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以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期望能够总结出闽宁镇劳务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救济式扶贫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产业扶贫可以让贫困人群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近年来,宁县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性、战略性举措来抓,着力打造"五个全覆盖"的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全覆盖、收入多渠道、兜底有保障的全方位、立体式扶贫的路子。本文总结了宁县瓜菜产业扶贫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8年,华亭县把贫困乡村农民劳务技能培训作为强化扶贫工作的重点来抓,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该县积极整合县内培训资源,组织实施“双百工程”、“扶贫劳务技能培训”、“两后生培训”和“温暖工程”等培训项目,推行‘订单式培训”、“引导式培训”、“项目定向培训”和“校企联合培训”。以县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农民职业技术学校为辅助,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     
正以"12316"平台为依托,以村级站"六有"建设为重点,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信息需求为目标,在宁县、甘谷两个试点县开展信息入户工作。截至目前,甘肃省共建成各类村级信息服务站467个。探索出了一条公益信息服务和市场化运营的道路,向农民提供了便捷、经济、高效的生产生活信息服务,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5.
随着5月28日南华县18名赴日本国打工劳务人员的启程 ,该县输送出国到毛里求斯共和国和日本国打工的劳务人员累计已达两批共50名 ,初步在边远山区农民中掀起出洋打工热 ,为山区农民就业和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作为典型的山区民族贫困大县的南华县 ,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  相似文献   

6.
宁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工作职能应由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仅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宁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职能转变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宁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职能转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武山县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贫困边远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加快推进劳务机构网络化、基地规模化、就业稳定化、产业品牌化、管理规范化建设,被确定为全省劳务输转示范县。去年全县共精准培训务工人员1.89万人,输转务工人员10.82万人,创劳务收入18.6亿元。武山县先后培育了"鲁班建筑工""宁远保安""鸳鸯玉雕师""线娘拾花工"等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劳务品牌,有力促进了劳务输转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精准培训、定向输出的办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宁县目前农业机械化现状和短板入手,探讨了如何推进宁县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全方位转型升级,旨在为实现宁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增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在农业部的关怀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农业信息工程建设、"12316三农"服务热线和农业网站群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农业部启动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来,我们以"12316"平台为依托,以村级站"六有"建设为重点,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信息需求为目标,在宁县、甘谷两个试点县正常运营的各类村级信息服务站315个,占建设任务的70%。探索开展了公益信息服务和市场化运营,向农民提供了便捷、  相似文献   

10.
<正>宁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共辖14镇4乡,共有行政村257个,总人口56万,总面积2653平方公里,耕地100万亩。宁县农业资源丰富,是"陇东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甘肃省重要的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近年来,宁县不断加强农业产业化培育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持续开发"苹果、草畜、瓜菜"三大特色产业,全县农业产业化、基地化布局初见成效。现代农业发展初见成效。据调查,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占总农户的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的55%以上来源于产业  相似文献   

11.
刘义甫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488-7490
在对"贫困"问题进行界说的基础上,对我国贫困人口的特殊性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高度关注,分析了我国农民贫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论述了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国家全局的重大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其中发展劳务经济,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结合新疆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以促进农民增收做一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宁县的春天,农村处处展现热火朝天的春耕备耕新景象,而随着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理念的落地生根,当地农民春耕备耕也是"绿色、生态、有机、安全"当头。该县邀请高等科研院校专家和县上农技干部到田间地头开设"生态春耕课堂",现场操作示范,为农民传授农家肥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然而由于宁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这样的农业发展本身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全县全局发展有很大的制约。因此本文在对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制约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探索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背景下的稳定脱贫和乡村振兴,具有目标的统一性和措施的互补性,实现二者有机衔接意义重大。本文基于贫困治理的历程与特征梳理,结合苏北地区的实地调研,分析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理论上的逻辑基础与实践上的认知偏差,探讨促进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政策着力点。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治理依据瞄准对象经历了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四个阶段,显示出贫困治理方式从"输血式救济"到"造血式开发"转变、扶贫瞄准对象遵循"区域—县—村—户"的顺次由"面"及"点"演变、贫困治理目标由"解决温饱"到"两不愁,三保障"的"民生改善"转变三个特征。当前,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应该遵循以乡村产业为接口,以乡土农民为主体,以乡村创业为手段的内在逻辑。苏北地区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探索出一些积极做法。但是,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实践仍然存在一些认知偏差,表现为以传统工业化思维发展乡村产业,忽视彰显乡村特色;以传统城市化思维实现农民市民化,忽视农民主体地位;以传统城乡二元思维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忽视农民创业能力。因此,需要以农业为基础衍生新业态,以农民为主体提升新能力,以创业为手段积蓄新动能,才能实现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陇南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呈现出规模日益扩大、输转方式转变、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等特征.然而.陇南发展农村劳务经济还面临思想观念传统守旧、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较低及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等制约因素.为进一步促进劳务经济发展,提出了以下对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改变农民传统观念;发挥政府组织引导作用,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加强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消除"二元"体制性障碍,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发展地区社会经济,促进就地就近转移.  相似文献   

17.
自2004年开始,我县坚持"政府推动、部门监管、学校主办、农民受益"的原则,立足本县毛织企业发展迅速的优势,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5年来共培训农村劳动力8500人,转移就业率达98.3%,为农民增加劳务收入8.5亿元,打造了1支蓝山编织劳务品牌队伍.  相似文献   

1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边疆民族农村地区既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短板"。以吉林省延边地区农村为例,深入分析其贫困原因与其脱贫道路上的困难,走出一条贴合现状、贴近农民的延边地区农村脱贫振兴之道。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以贫困成因及治理等理论为基础,对河南省农村贫困农民现状进行梳理分析,试图为提升河南省贫困农民的收入提供有效的建议,以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等方式,围绕河南省贫困农民增加收入展开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0.
陇原传真     
正临夏州:打造特色劳务品牌据悉,临夏州人社部门紧紧围绕"到2020年劳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劳务品牌培训计划,促进全州劳务输出规模和效益提升。近年来,临夏州把劳务输出作为发展劳务经济、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重点工作来抓,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提升劳务经济质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同时,临夏州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