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磊 《种业导刊》2012,(12):29-29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病是严重危害小麦的一种土传病害,近几年在项城市偏重发生,2012年在项城南部的新桥镇、高寺镇、秣陵镇、三店乡等乡镇发生面积较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北部乡镇部分地块已零星发生。一般新病田有一至多个发病中心,  相似文献   

2.
研究抗黄花叶病毒病转基因小麦新品系的利用价值,对小麦黄花叶病抗性遗传稳定性、农艺性状、主要品质特性和其他主要病害抗病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抗黄花叶病毒病转基因小麦新品系N12、N13、N14和N15抗性稳定,具有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及穗粒数多、品质好等优点,可作为优异种质资源利用.通过回交育种技术,成功地将抗黄花叶病毒病基因转入到当地推广品种或中间材料中,已育成的1个兼抗黄花叶病和白粉病新品系04T19,以及聚合Wax基因、Pm基因与抗黄花叶病毒病转基因的材料6株,在丰产性、抗病性等方面均较N12、N13、N14和N15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正>(接上期)9.花生病毒病花生病毒病是花生上的一类重要病害,1976年,在我国北方花生产区大流行,减产20多万吨。侵染花生的病毒种类很多,已报道的有近20种。我国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主要有条纹病毒病、黄花叶病毒病、矮化病毒病和芽枯病毒病4类,主要依靠蚜虫传播,发病后叶片窄小,严重影响光合作用;荚果发病造成小果、畸形果或瘪果。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小麦黄花叶病近年来在我国的浸染面积逐年扩大,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一大难题。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原雪峰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核糖体内部进入位点,揭示了小麦黄花叶病毒基因组RNA1不依赖帽子结构翻译的动态平衡调控机制,为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控制提供了潜在靶标和分子策略。近日,国际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发表了相关成果。论文通讯作者原雪峰介绍,小麦黄花叶病毒RNA1翻译调控的进化方向是翻译水平的适宜调控,  相似文献   

5.
小麦新品种     
《作物杂志》1989,5(2):37
冀麦5418小麦良种系河北省农科院粮油所育成。1984年引入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经多年多点黄淮南片区试和河南省生产示范及试种,表现早熟、抗寒、抗病、丰产稳产,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6.
<正>胡萝卜花叶病毒病发病适温20~25℃,栽培管理条件差、干旱、蚜虫数量多时发病重。植株生长衰弱时发病也严重。发病症状花叶病毒病一般在苗期或生长中期发生,植株生长旺盛叶片受害,轻者形成明显斑驳花叶,或产生大小为1~2毫米的红斑,心叶一般不显症。重者叶片皱缩花叶,还有的叶片扭曲畸变。发生规律病原物为病毒,国外报道过的胡萝卜病毒病的毒源有胡萝卜花叶病毒、胡萝卜杂色矮缩病毒、胡萝卜薄叶病毒、胡萝卜斑驳病毒及萝卜红叶病毒。病毒可随肉质根在窖内或野生胡萝卜上越冬,传毒虫媒为埃二尾蚜和胡萝卜微管蚜及桃蚜。田间主要通过蚜虫传播,也可通过人工操作接触摩擦传毒。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产业发展需求,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广适优质的烟 0953 为母本,以高产多抗的西农538 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中强筋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连麦 186 ,并于 2022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 20220022 )。连麦 186 中感赤霉病、高抗条锈病、中抗黄花叶病毒病; 2019-2021 年 2 年度品质指标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重点介绍了连麦 186 的特征特性、产量及品质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姚金保 《中国种业》2021,(8):104-106
宁麦30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宁0798为母本、宁9-36为父本杂交,采用混合集团法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优质高产,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抗黄花叶病毒病,品质属优质中筋。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正>1.四棱豆病毒病病毒病是四棱豆的常见病害,分布较广,发生亦普遍,严重影响四棱豆的产量和质量。常见有花叶型病毒病,感病植株嫩叶皱缩,感病前已长成定型的叶片,不表现症状。发病与蚜虫的发生相伴而至。  相似文献   

10.
小麦黄矮病为典型的小麦病毒病,对小麦的产量和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小麦黄矮病的防治工作,文章结合国内外小麦黄矮病综合防治研究成果,综述了小麦黄矮病发生、防治等相关研究,并展望了小麦黄矮病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小麦黄矮病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麦梭条花叶病毒病是一种土传病毒病,小麦感病后,成穗明显不足,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饱满度、整齐度变差,容重减轻,造成严重减产,外观品质变劣。目前除采用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的综合治理外,还须加强品种选育工作,达到优质、高产、抗病目标。  相似文献   

12.
1987——1989年,采取人工接毒和自然感染相结合的办法,两所共鉴定玉米种质资源2203份。对矮花叶病毒病的抗性按高抗、抗、中抗和感四级来划分抗病类型。其中表现高抗的有黄早四、埃及205和白玉米籽等11份;抗病的有许052、白马牙和大金顶等22份;中度抗病的有墩白、黄鸡啄早和白笨玉米等35份;感病的有2135份。  相似文献   

13.
玉米制种田花叶(条纹)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陕西省千阳县种子公司(721100)杨玉文1玉米花叶(条纹)病毒病症状玉米花叶(条纹)病又名玉米矮花叶条纹病,是一种侵染性病害,在玉米全生育过程中都可感染。玉米七叶前后发病最重,抽雄期发病达到高峰。感病形式表现...  相似文献   

14.
正问:田里种植的扬麦11号有梭条花叶病毒病发生,局部地段麦苗发黄,请问用什么农药防治?答:问题中所说的"梭条花叶病",应是小麦黄花叶病,该病为病毒病,由土壤中的禾谷多黏菌带毒传播,麦苗染病后无特效药可以治疗。该病在偏低温度条件下显症较重,冬暖春寒的年份病害显症时间长,病苗受害较重,病株叶片发黄,生长不良,严重时可发生死苗。今年冬暖,问题中所说的田块,应及早加强管理,促进麦苗生长,有利于病苗存活,  相似文献   

15.
<正>马铃薯病毒病所致的种薯严重退化,产量锐减,我国大部分马铃薯产区都可严重发生,一般减产20%~50%,严重的可减产80%以上,给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目前已成为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最大障碍和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原因:引起马铃薯病毒病的病原目前可查的有20多种病毒,其中线形病毒粒体的马铃薯X病毒(图1)在马铃薯上引起轻花叶症;马铃薯Y病毒(图2)可引起严重花叶或坏死斑和坏死条斑,病毒粒体线形;Y病毒与X病毒混合侵染时呈现严重的皱缩花叶及矮化症。我国发生的  相似文献   

16.
<正>病毒病诊断辣椒病毒病花叶,黄花坏死加畸形。花叶病叶有特征,浓淡相间斑纹形。叶面凹凸很不平,生长缓慢很分明。黄化畸形病毒病,病叶增厚形不正。叶片褪绿色变黄,小丛蕨叶呈线状。节间缩短株矮化,落叶落果易落花。坏死病毒危害残,顶梢焦枯或条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百合、西红柿、辣椒、白菜、黄瓜等农作物病毒病发生比较普遍和严重.一般表现为叶片皱缩.严重的形似蕨叶;或叶片花叶状,呈青黄相间的斑驳;水稻上多表现为“青矮病”。病毒病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对于这些病毒病,要加强对蚜虫、叶蝉等传播媒介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正>(接上期)7.小麦病毒病小麦病毒病是指由病毒引起的一类小麦病害,国内已经报道有20几种,其中为害较重的主要有小麦黄矮病、小麦丛矮病和土传小麦花叶病,其它的如小麦黄花叶病、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小麦红矮病、小麦线条花叶病等在局部地区可能会严重发生。我国于1960年在陕西、甘肃的小麦上发现小麦黄矮病,上世纪70年代左右有6次大流行。受害小麦严重的减产40%以上,个别地块可造成绝产。丛矮病曾在西北、河北和山东等省的部分地区流行,重病田减产50%以上。土传花叶病局部地区可造成70%的减产,还可以危害大麦等作物。  相似文献   

19.
临抗1号是由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和山西农科院小麦所协作,利用抗黄矮病种质,采用杂交系谱法,经过严格的抗病性鉴定和产量鉴定选育而成的一个抗黄矮病旱地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良好的抗冻、抗旱、抗倒及耐热性能,综合农艺性状好、适应性强、产量高。1996~1997...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中国梨的几种重要病毒病:梨环纹花叶病毒病(PRPMV)、梨脉黄病毒病(PVYV)、榅桲矮化病毒病(QSV)、苹果茎沟病毒病(ASGV)、梨石痘病毒病(PSPV)及其危害性,较全面地介绍了目前梨病毒病的几种检测方法。现在研究认为,以PCR技术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较成熟的ELISA检测以及电镜观察能比较准确、快速地检测出中国梨的病毒病;热处理、茎尖培养、微体嫁接、化学制剂处理及其联合应用为梨病毒的脱毒提供了有效途径;并根据梨无毒苗的生长特点提出了梨无病毒化栽培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