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条件下,以全膜双垄沟播为栽培模式,进行了金凯2号玉米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当密度为66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4 044.5 kg/hm~2,可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在庄浪县韩店镇试雨村旱地梯田进行了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全膜双垄垄播与黑色全膜垄作侧播综合经济性状好,大中薯率高,分别为62.67%、58.57%;产量高,分别为32 748.55 kg/hm~2、30 305.53 kg/hm~2,可在庄浪县山旱地梯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对马铃薯商品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通过对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的性状及产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商品薯率和产量影响较大,其中,全膜垄作穴播模式下,密度为60 000穴/hm~2时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都最高,分别为30 236.4kg/hm~2、85.56%,其次是全膜垄作穴播模式下密度为67 500穴/hm~2和通用模式下密度52 500穴/hm~2、60 000穴/hm~2时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高,产量分别为24 978.45kg/hm~2、23 629.95kg/hm~2、22 796.55 kg/hm~2,商品薯率分别为18.65%、76%、71.26%。  相似文献   

4.
庄浪县旱地梯田马铃薯不同覆盖模式水分效应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了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水分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白色全膜垄作侧播栽培模式,马铃薯综合经济性状最好,水分利用率和产量最高,分别为31.83 kg/(hm~2·mm)和21 820.68 kg/hm~2,黑色全膜垄作侧播栽培模式综合性状较好,水分利用率和产量高,分别为26.71 kg/(hm2·mm)和21 210 kg/hm~2,可在该县山地梯田或川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旱地玉米减穴增株高产栽培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在设定的种植密度处理范围内,产量总体上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试验结果表明:单双粒60 000株/hm~2,即行距为0.55 cm,穴距为45 cm时的玉米种植模式单产最高,达到最高值12 958.5 kg/hm~2,建议在环县北部降水少的地区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了马铃薯不同覆盖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全膜通用模式和全膜双垄侧播模式能显著改善马铃薯株高、茎粗、单株产量、平均单薯重量等经济性状,提高了产量,其中,黑色全膜双垄侧播模式和黑色全膜通用模式产量最高,同为37 801.95 kg/hm~2,较对照露地平播增产7 200.45 kg/hm~2,增幅23.53%,可示范推广。白色全膜通用模式和白色全膜双垄侧播模式,产量分别为37 201 kg/hm~2和36 601 kg/hm~2,较对照露地平播增产21.57%和19.61%,可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切实掌握旱地玉米全膜通用垄沟垄作栽培的种植密度,连续2年在庄浪县旱地梯田开展旱地玉米全膜通用垄沟垄作栽培试验,探索玉米旱地栽培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生育期没有明显影响,但密度对玉米产量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试验发现旱地玉米全膜通用垄沟侧播栽培适宜种植密度为53 469.2~88 208.5株/hm2,最佳种植密度为70 838.9株/hm2。  相似文献   

8.
试验于2013年在通辽市农科院试验田进行,以郑单958、先玉335、通科8和金山27为供试品种,在45 000株/hm~2、60 000株/hm~2、75 000株/hm~2和9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均表现为45 000株/hm~2处理60 000株/hm~2处理75 000株/hm~2处理90 000株/hm~2处理,而秃尖表现为90 000株/hm~2处理75 000株/hm~2处理60 000株/hm~2处理45 000株/hm~2处理。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不同品种间的产量变化存在一定差异,郑单958在90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12 804.85 kg/hm~2,先玉335在60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11 808.91 kg/hm~2,通科8在75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12 009.90 kg/hm~2,金山27在75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11 796.91 kg/hm~2。行粒数与穗长间相关系数最大,r=0.93,秃尖与出籽率间存在负相关,r=-0.51。  相似文献   

9.
以先玉335为指示品种,在庄浪县进行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旱地梯田先玉335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最佳密度为115 500株/hm~2,窄行距40 cm,宽行距70 cm,最佳株距为20.9 cm,在该种植参数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以农华101为指示品种,在庄浪县进行了密度梯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旱地梯田条件下,以全膜双垄沟播模式栽培,农华101在密度为8.05万株/hm~2,宽行距70 cm,窄行距40 cm,平均行距为55 cm,最佳株距为22.6 cm时产量可达最高,为13 328.5 kg/hm~2。  相似文献   

11.
6个马铃薯新品种(系)在庄浪县旱地梯田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全膜垄作栽培条件下,以青薯168为对照,对6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薯10号、天薯11号出苗整齐,田间长势强,经济性状好,抗晚疫病,折合产量分别为38 434.3、36 565.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青薯168增产9 343.4、7 474.8 kg/hm~2,增产率分别为32.12%、25.69%,可作为主栽品种在庄浪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完善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技术,2014年在定西市安定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全膜双垄沟"一膜两年用"对不同播种密度的马铃薯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相当,降雨量差异较大且上一年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区域,密度高于45 000株/hm~2,马铃薯的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商品率和产量下降,密度低于30 000株/hm~2,马铃薯的农艺性状和商品率较佳,但产量较低。同时,在降雨量低于350 mm、种植密度约37 500株/hm~2的区域,或降雨量高于350 mm、种植密度约45 000株/hm~2的区域均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7个玉米品种在宁县旱地的引种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宁县旱塬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7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及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幼苗长势较强,出苗均匀整齐。产量因品种特性在不同密度下表现出差异,在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时以陇单339折合产量最高,为13 920 kg/hm~2;金穗1203、陇单8号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13740、13 160 kg/hm~2。在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时以先玉335折合产量最高,为13 720 kg/hm~2;吉祥1号折合产量较高,为12 440 kg/hm~2。且这5个品种综合性状良好,抗病、抗逆性强、丰产及适应性好,建议今后在全县范围里选择各自适宜种植密度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寻玉米品种登海3721在天水市秦州区高海拔冷凉山区的最佳种植密度,进行了本次试验。结果表明:登海3721在天水市秦州区西南部海拔1 550~1 900 m的种植区域,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的最佳种植密度为49 500~54 000株/hm~2,产量为12 189~11 824.5 kg/hm~2,农艺性状及群体结构表现良好,增产潜力较大,产量较高,适宜大面积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5.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以豫玉22为对照,对引进的14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五谷728、陇单5号农艺性状好,经济性状优良,折合产量分别为14 498.6 kg/hm2、13 896.8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10.1%、5.5%,且生育期较短,成熟早,适合庄浪县气候特点,可作为该县旱地梯田主栽品种推广种植;豫玉22综合性状好,折合产量为13 178.1 kg/hm2,可在该县旱地梯田作为搭配品种继续种植。  相似文献   

16.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13个玉米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五谷635-5和豫玉22综合经济性状好,丰产性强,产量分别为15 358.04 kg/hm~2和14 611.65 kg/hm~2,可作为主栽品种在全县种植;甘玉807、玉源5号、甘玉802、金穗1203、金凯2111、金穗7号、金凯7号、陇单030、五谷728虽比对照略有减产,但丰产性较好,可作为搭配品种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7.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进行了8个玉米养分品种试验,结果表明,T3常规肥2、T8奥佳(16-18-16)2农艺性状好,经济性状优良,折合产量分别为12 162.0 kg/hm2、12 078.0 kg/hm2,适合庄浪县气候特点,可作为该县旱地梯田养分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辣椒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品种天椒12号、天椒14号为试材,观察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辣椒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较小(80 000~116 000株/hm~2)时,种植密度对辣椒生育期与农艺性状影响不大;当种植密度较大(116 000~140 000株/hm~2)时,株高与果实畸形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株幅、有效分枝数与单果重则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小。辣椒折合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呈抛物线变化。天椒12号辣椒折合产量以密度为104 000株/hm~2时最高,为92 045.4 kg/hm~2;密度为116 000株/hm~2折合产量较高,为91 666.7 kg/hm~2。天椒14号辣椒折合产量以密度为116 000株/hm~2时最高,为86 931.8 kg/hm~2;密度为104 000株/hm~2折合产量较高,为85 984.8 kg/hm~2。综合考虑,建议在天水市辣椒生产上天椒12号种植密度以110 700株/hm~2左右为宜,天椒14号辣椒种植密度以112 10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9.
在庄浪县盘安镇进行了旱地玉米黑膜通用微垄垄作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庄浪县玉米该模式栽培最佳密度为82 063株/hm~2,较高产量密度73 000~87 000株/hm~2。  相似文献   

20.
金凯5号玉米减穴增株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县属典型的"雨养农业"区,近年来大力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为重点的旱作农业新技术,走出了一条干旱山区旱作农业持续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对金凯5号玉米应用旱地全膜双垄沟播减穴增珠密度试验,种植方式选用单双粒4 000株时,金凯5号产量最高为766 kg/677m2;双粒4 000株时,金凯5号产量为722kg/677m2位居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