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为明确臭氧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的毒力及对韭菜和土壤环境安全性的影响采用室内生测法测定了臭氧对3龄幼虫、蛹和成虫的毒力,并测定了臭氧水对韭菜种子的影响及对土壤环境的安全性。结果显示,臭氧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和蛹均有较高的毒力,LC_(50)分别为3.79 mg/L和4.95 mg/L;对其成虫的毒力稍弱,LC_(50)为61.52 mg/m~3。臭氧水浓度为4.50 mg/L时对韭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促进效果最显著,发芽率、根长和芽长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22.29%、14.11%和4.75%。4.50 mg/L臭氧水处理土壤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分别显著下降了91.91%、85.71%和59.99%;土壤pH提高了2.07%,速效钾含量显著上升了313.19%,有效磷、氨态氮、有机质的含量分别下降了4.69%、18.75%、35.44%。表明臭氧对韭菜迟眼蕈蚊3种虫态均有杀伤作用,且对韭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对土壤环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韭菜迟眼蕈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韭菜迟眼蕈蚊是葱韭蒜类蔬菜重要的地下害虫,尤喜食韭菜,其幼虫俗称韭蛆。因该虫发生量大且为害严重,近几年有些菜农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韭菜农药残留超标,"毒韭菜"事件频发,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关韭菜迟眼蕈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两方面,如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化学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比较、筛选等。有关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的研究甚少,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防治方法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以幼虫蛀食韭菜根茎造成危害,为使毒力测定方法与田间幼虫受药方式具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建立了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测定法,利用该方法测定了分属三个类别的4种杀虫剂即毒死蜱、辛硫磷、丙硫克百威、吡虫啉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毒力,以辛硫磷为标准药剂,毒死蜱、吡虫啉和丙硫克百威的相对毒力倍数分别为10.36、2.61和2.30。田间达到50%防效所需药剂浓度以辛硫磷为最高,毒死蜱、吡虫啉和丙硫克百威对辛硫磷的防效比值分别为9.58、1.88和2.05。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测得的药剂毒力高低排序及相对毒力倍数与田间小区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与常规的单一触杀法比较,该法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好,并且与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相关性高。同时讨论了不同操作方法对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新烟碱类杀虫剂在韭菜中的内吸性及其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药剂水培法,研究比较了不同培养条件对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在韭菜中的内吸性及其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Diptera:Sciaridae)4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随着水培时间的延长,韭菜中7种杀虫剂对供试幼虫的毒力均呈增强的趋势,其中在100 mg/L下,噻虫胺和吡虫啉产生毒力作用较快,水培72 h时对幼虫的致死率分别为32.38%和36.50%,168 h时,呋虫胺的致死率最高,达96.35%;同一药剂在相同浓度下处理,内吸至韭菜叶部产生的致死作用快于内吸至假茎所产生的作用,并且致死率更高;水培温度及药液浓度越高,内吸后毒力产生越快,且致死率越高。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可以通过韭菜根部处理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韭菜迟眼蕈蚊。 相似文献
9.
10.
七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及蚯蚓的选择毒力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筛选出高效安全的韭蛆防治药剂,室内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比较了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啉与毒死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等6种对照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同时用人工土壤法测定了13种药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了其对韭蛆和蚯蚓的选择毒力。结果表明,吡虫啉、噻虫胺、呋虫胺、噻虫啉、噻虫嗪对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的毒力明显高于6种对照药剂,对虫酰肼的相对毒力倍数分别为101.6、55.0、32.9、27.2、13.6;13种供试药剂中,除吡虫啉、啶虫脒、噻虫胺、呋虫胺对蚯蚓中等毒性外,其余均为低毒;盆栽试验中,吡虫啉、噻虫嗪、毒死蜱、噻唑膦、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防虫效果和保苗效果均分别高于其它药剂,但其中只有噻虫嗪对蚯蚓没有明显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11.
蕈蚊是食用菌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为有效控制食用菌迟眼蕈蚊的为害,筛选出防控效果较好的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在室内开展了1.5%除虫菊素水乳剂、1.8%阿维菌素乳油、1%苦参碱可溶液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种杀虫剂对食用菌迟眼蕈蚊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的苦参碱对迟眼蕈蚊的毒力最高,LC_(50)为9.781 mg/L,其次是阿维菌素和螺虫乙酯,LC_(50)分别为19.806 mg/L和60.578 mg/L;除虫菊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毒力最低。 相似文献
12.
韭菜迟眼蕈蚊是为害韭菜的重要害虫,在国内鲜见有为害大蒜的报道。我们1995年发现该虫在河南省中牟蒜区发生为害,1997~1998年严重发生。据1998年春季调查,蒜田受害面积占65%左右,一般地块虫株率20%~30%,严重地块高达100%。大蒜田因该... 相似文献
13.
14.
15.
采用浸渍法研究了分别取食韭菜、大葱、圆葱和大蒜的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对大蒜油、苦参碱和辛硫磷的敏感性,用生化分析法测定了敌敌畏和大蒜油对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和主要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油对取食韭菜、大葱、圆葱和大蒜4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825.14、1202.2、1274.3和1412.4mg/L;辛硫磷分别为0.5437、1.1921、1.7713和1.9224mg/L,两种药剂对取食大蒜和圆葱幼虫的毒力较取食韭菜的差异显著.取食大蒜和圆葱的幼虫较取食韭菜的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力降低,羧酸酯酶的活力明显提高,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力也有一定提高.寄主植物所含的硫醚类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和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可能是引起药剂敏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室内评价了5种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常用化学农药(辛硫磷、噻虫嗪、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与高毒力球孢白僵菌YB8的相容性,并测定了菌药联合使用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毒力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5种农药对菌株YB8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噻虫嗪和噻虫胺在供试浓度下对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5 d时能促进菌株YB8菌落生长,且随着浓度降低促进作用加强(抑制率为-2.26%~-15.69%),10 d时对菌株YB8生长略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0.29%~8.33%);高效氯氟氰菊酯(16.7 mg/L)和高效氯氰菊酯高浓度(30 mg/L)均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孢子萌发率分别为86.87%、86.82%),而低浓度(1.67、3 mg/L)则促进孢子萌发(孢子萌发率分别为124.96%、104.10%);二者不同浓度对菌落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高效氯氰菊酯在低浓度3 mg/L时,5和10 d的菌落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2.64%和-13.11%;辛硫磷与菌株YB8相容性差,随着浓度增加,孢子萌发率明显降低,菌落生长明显受到抑制。5种农药与菌株YB8联合使用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联合作用时农药的LC50值降低,菌株YB8对韭蛆的LT50缩短。因此,生产上推荐菌株YB8与噻虫嗪和噻虫胺联合使用,而避免与高浓度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对挥发性物质的嗅觉反应及不同杀虫剂的毒力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Y" 形嗅觉测定仪,测定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对4种挥发性物质的嗅觉反应;以药膜法和药液定量滴加法测定了几种药剂对成虫和4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新鲜韭菜植株、大蒜乙醇提取物、大蒜素及多硫化钙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均有明显的引诱作用,在最佳味源浓度条件下,选择系数分别为0.77、0.78、0.46和0.36。8种药剂对成虫的击倒毒力,以顺式氯氰菊酯最强,KT50为7.9382 min;丁硫克百威和辛硫磷次之,KT50分别为14.285 min和20.465 min;氟啶脲对成虫的击倒毒力最低,KT50仅为94.210 min。6种药剂对4龄幼虫的毒力,以毒死蜱最高,氟啶脲和辛硫磷次之,二嗪磷最低。针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和幼虫的活动习性以及不同药剂的杀虫特点,提出了地上地下相结合的防治方法;并根据外源挥发性物质对成虫的引诱效应,探索了实行定向防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氟铃脲对韭菜迟眼蕈蚊不同虫态的致毒特点及毒力,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药液定量滴加法及药膜法分别对韭菜迟眼蕈蚊卵、幼虫、蛹、成虫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经氟铃脲处理的0.5~1、1.5~2和2.5~3日龄韭菜迟眼蕈蚊卵至孵化24 h后,LC_(50)依次为2.27、1.60和0.64 mg/L,对1.5~3日龄卵的毒力高于对0.5~1日龄卵;经氟铃脲处理的2日龄卵、2龄幼虫、4龄幼虫、1日龄和3日龄蛹至羽化时LC_(50)分别为0.06、0.30、0.34、24.05和27.42 mg/L,毒力程度随韭菜迟眼蕈蚊发育而逐步下降;对蛹和成虫毒力较低,100 mg/L氟铃脲染毒1、3日龄蛹的羽化率分别高于10%和20%;药膜法100、1 000 mg/L氟铃脲处理成虫24 h,校正死亡率低于20%。研究表明,氟铃脲对韭菜迟眼蕈蚊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均有不利影响,抑制卵的孵化并导致初孵幼虫存活率降低;对幼虫毒杀作用较慢,对蛹及成虫阶段毒力较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