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研究水稻水气平衡栽培的增产效果,2010年在广西桂林开展了水稻水气平衡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水气平衡栽培水稻每穗总粒数与实粒数分别提高9.26%、13.29%,结实率提高了2.8个百分点,产量提高了15.21%,产量结构较好,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超级稻y两优900水气平衡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一年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技术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水气平衡栽培法、常规水分管理栽培法均比深水漫灌栽培法(对照)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以水气平衡栽培法Ⅰ(处理5)和水气平衡栽培法Ⅲ(处理4)最为明显,水气平衡栽培法Ⅳ(处理3)和水气平衡栽培法Ⅱ(处理6)次之。  相似文献   

3.
黄健 《农业与技术》2013,(7):136-137
加强水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水稻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在近几年中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对与水稻增产起到了很明显的效果,笔者参与了贺州市多年来的该项栽培法研究及推广应用等工作,下面笔者就近年在水稻水平平衡栽培法研究所取得的经验进行简要的概述,希望能够对我国水稻增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全州县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技术不同施氮水平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索水气平衡栽培法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早稻上进行了水气平衡栽培法不同施氮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每亩施氮量以施N 10~12 kg较为适宜,每亩比施N 8 kg分别增产65.76 kg和120.35 kg,与常规施肥处理b和处理c对比增产率分别达19.8%和17.6%;精确定量施肥各处理同比常规施肥各处理产量增产均在10%以上,达极显著水平,每亩以施氮N12 kg的穗长、穗粒数、千粒重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水气平衡栽培的最适畦宽,进行水稻免耕水气平衡栽培的不同畦宽、与常耕栽培的产量性状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畦宽对免耕水气平衡栽培产量均有影响但差别不大;水稻免耕水气平衡栽培比常耕栽培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差异极显著;免耕水气平衡栽培水稻的分蘖能力较强,根系发达,白根数量多。  相似文献   

6.
水气平衡栽培不同畦宽对免耕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畦宽对免耕水气平衡栽培水稻性状和产量的影响,2007年早、晚季进行了水稻免耕水气平衡栽培不同畦宽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水稻免耕水气平衡栽培比普通免耕栽培更有利于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和分蘖发生,增强根系活力,增加有效分蘖,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早季增产4.1%~6.3%,晚季增产14.7%~17.7%;不同畦宽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水稻平衡栽培技术是水稻高产高效的综合技术,涵盖地力改造、品种选择、培育壮秧、抛插质量、高产施肥、晒田控苗、水气平衡、病虫预防等集成技术,通过平衡栽培,促使禾苗全田平衡健壮生长,在拔高个体水平的同时兼顾群体质量,达到整田整片平衡增产的目的.2011~2013年,在钦州市钦北区、钦南区、灵山县、浦北县开展水稻平衡栽培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钦北区,该方法前期分蘖快,后期苗总体下降数量少,有效穗数较常规栽培高45万穗/hm2以上;稻田病虫总体发生较轻,全年两个生育期防治次数较常规栽培减少2次;与常规栽培相比,结实率高5个百分点以上,千粒重高0.3g以上,晚稻实割产量11 557.5 kg/hm2,创全市最高单产纪录,高出常规栽培2 403.0 kg/hm2.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当前水稻生产成本高、劳动力缺乏、劳动强度大、效益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进一步探索适合田阳县杂交稻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发挥杂交稻增产潜力,为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提供技术支撑,在冬种番茄畦上开展直接栽种水稻试验,研究集成水稻高产良种、旱耙垄作栽培、前茬作物秸秆还田、科学施肥、水气平衡栽培、强化病虫害防控等综合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番茄垄上直接栽种水稻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每667m2比水耙的常规栽培对照增产55.04kg,增产率9.0%。  相似文献   

9.
在中、晚稻上开展了水气平衡栽培法不同补灌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肥力、相同管理水平的条件下,水气平衡栽培法水稻的产量优势较普通栽培法好。  相似文献   

10.
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使水稻各生育期田间达到水气养分平衡,优化水稻生长环境,促进水稻根系生长,进而提高水稻产量,研究一种新的稻田节能减排栽培法。2003-2007年在不同的区域对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气平衡栽培法(RCWAE)处理的水稻分蘖数提高8%-15%,总根数、白根数、根长、根干重分别提高10%-30%、40%-100%、5%-10%、10%-40%;有效穗、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分别提高7.5%、4.9%、3.8%、4.3%、2.3%、5%-10%,节约用水60.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推广应用水气平衡栽培技术,建立高产示范样板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运用水气平衡栽培田比常规栽培田平均有效穗数高18.9万穗/hm2,每穗实粒数多9.9粒,成穗率提高16.9%,结实率提高3.7%,两造平均增产1 104.0 kg/hm2,增效3 208.0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氮肥的高效利用是推动云阳县水稻栽培有效途径。采用适宜有效的施肥技术,可以获得最佳效果,最终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将2个品种的水稻分别用平衡施肥栽培法和高产栽培法2种不同的栽培方式去栽培,观察稻株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存在的不同。通过观察可知,相同的植株,高产栽培氮肥的利用率比平衡施肥法要低,并且稻株的产量也高于平衡施肥法。运用合理的施肥方法和栽培技术,以便提高稻株的产量和氮肥的利用效率,并结合有效的管理而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水稻上进行水气平衡栽培法不同施氮水平试验。结果表明:精确定量施肥技术各处理比常规施肥技术各处理平均增产均在15%以上,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施纯N180(C)Kg/hm2,采用基肥N24%,分孽肥N36%,促花肥N24%,保花肥N16%的施用方法产量最高,其穗长、穗粒数、千粒重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水稻上进行水气平衡栽培法不同施氮水平试验。结果表明:精确定量施肥技术各处理比常规施肥技术各处理平均增产均在15%以上,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施纯N180(C)Kg/hm2,采用基肥N24%,分孽肥N36%,促花肥N24%,保花肥N16%的施用方法产量最高,其穗长、穗粒数、千粒重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实施水稻"三定"栽培试验,掌握水稻"三定"栽培的增产效果及技术特点,为今后推广水稻"三定"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三定"栽培和对照两个处理,"三定"栽培处理按"三定"栽培技术进行施肥管理,对照处理按常规栽培法进行。【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栽培技术的共同实施,根据目标产量,"三定"栽培处理比对照处理,早造增产51.0kg/667m~2,增产率9.0%,晚造增产48.8kg/667m~2,增产率8.3%,增产率均达到了8.0%以上,达到了原预定目标,实现了定产、定苗、定氮"三定"目的,水稻"三定"栽培获得了良好收益。【结论】应用"三定"技术栽培水稻比常规栽培具有增产增收、省肥节本、减少环境污染的良好效果,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值得广大种植农户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水稻强化栽培施氮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同一施氮水平条件下,单季水稻强化栽培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比常规栽培法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强化栽培不同施氮方法以基肥:蘖肥:穗肥5:2:3处理产量最高,比常规栽培对照增产9.8%。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肥料运筹配套技术,于2013年开展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不同施氮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施纯N21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5:1,氮肥基蘖肥:穗肥为6:4,基蘖肥中基肥:分蘖肥为4:6;穗肥,按促花氮肥:保花氮肥=6:4;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钾肥按50%作基肥,50%作促花肥,获得产量最高,达8 400.0 kg/hm2。  相似文献   

18.
水稻水气平衡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水气平衡栽培法(RCWAE)的高产性,2009年在八步区某村开展了RCWAE对比试验。结果表明:RCWAE可以加快水稻分蘖速度,增加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处理5实际产量为457.8kg/667m2,比传统栽培技术处理1增加10%。  相似文献   

19.
冷浸田大部分地处高山,冷土低温,泥土中亚铁等还原物质多,影响水稻正常生长,产量不高。冷浸田水稻普遍发生前期冷害发僵,后期低温冻害。要提高这些田块的产量,必须改良栽培方法。冷浸田水稻垄畦栽培,有效避免了传统栽培法的不足与缺点,经多年栽培试验,增产效果明显而稳定,在高山地区冷浸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水稻宽窄行栽培,即窄行距与宽行距间隔栽培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该栽培法具有植株群体分布合理,通风透光性能好,光合作用率高等优点,因此单产水平较高,一般比常规旱育稀植增产10~15%,所以很受广大稻农的欢迎。其技术环节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