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高产、抗逆、优质、抗病的玉米新品种。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生物技术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开辟了玉米育种的新途径,不仅加快了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进程,也提高了玉米育种的效率。文中论述了玉米生物技术育种的种类及其特点,综述了基因工程技术在玉米抗逆、抗虫、抗除草剂、品质改良方面的应用,以及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基因定位、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种子纯度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展望了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前景,总结了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玉米既可以作为粮食使用,也可以应用于很多行业中。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玉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玉米产量逐年下降,亟需新的玉米育种新技术,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来进行玉米的育种,提高玉米育种的进度,从而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的玉米新品种。本文主要论述了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方面的应用,分为细胞工程、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技术三个方面,然后分析了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限制因素,最后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与小麦和水稻被称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玉米不仅可以作为粮食供人们使用,还可以被应用于很多行业中。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玉米的需求量和质量都监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玉米育种中,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育种的进度,缩短了育种的进程,培育出了抗病、优质、高产的玉米新品种。基于此,本文分别从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技术三个方面探讨了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实际应用,希望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4.
文摘     
生物技术育种优先研究内容①主要农作物的遗传改良优先支持抗病虫害、抗逆、优质高产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林木新品种的培育,尤其强调超级优质水稻、优质小麦、特种玉米,以及杂交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的遗传改良,本项研究强调生物高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以培育出目标品种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生物技术在玉米种质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种质改良中取得的重要成就。详述花药培养的一般程序及影响因素;基因工程中遗传转化的受体系统、目的基因和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的种类、方法及特点,以及在玉米种质改良中的应用。通过生物技术,可以有效的改良玉米品质、抗虫、抗病、抗除草剂、耐盐、抗旱、抗寒性、雄性不育、抗真菌和抗病毒病等基因,拓宽种质,提高玉米育种效率,培育出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水稻新品种组培7号的选育过程及生物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情况。水稻生物技术育种具有周期短,速度快,节省人力物力等特点。水稻新品种组培7号是我国首次应用体细胞诱变技术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耐冷性强的北方粳稻新品种。它标志着我国在水稻体细胞诱变技术育种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7.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转基因技术和SSR、AFLP分子标记的应用,加快了玉米研究进程,育成了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的玉米,有利于研究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建立玉米杂种优势群,提高玉米QPM育种效率,缩短育种进程。但由于研究费用过高,基因技术与SSR标记缺乏有用的玉米基因,基因沉默现象也成为开展玉米生物技术育种的限制因素。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研究的日趋成熟,在拓宽玉米自交系种质材料,提高杂交种抗逆、抗病性和产量,完善玉米转基因技术体系,发掘玉米高产、优质、高抗、高油、高直链淀粉基因并进行相关标记的定位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玉米育种最开始利用的主要是自然界中已有的类型选育玉米新品种,然后逐渐发展为利用杂交以及诱导等多种途径来对新基因型加以创造。近些年以来,随着现代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各种先进的生物技术诸如基因转移、分子标记等在新品种改良及培育上的应用,玉米育种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基于此,结合玉米育种现状,探究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途径,希望能够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玉米病害发生情况及综合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吉林省玉米近几年发生的主要病害,研究吉林省玉米病害发生现状、流行原因和育种对策,对指导吉林省玉米抗病育种工作,选育优质、高产、多抗和适应性广的玉米新品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研究5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简要概述了黑龙江省玉米发展情况,系统阐述了黑龙江省玉米育种50年在农家品种、综合种、品种间杂交种的鉴选与应用,杂交种的选育和应用,自交系的选育和基础材料的创造,基础理论研究,专用玉米育种方面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以及育种技术进步,育种目标的变化发展,育种技术方法的变化与进步;在杂交种的选育推广、种质创新与自交系的选育取得的重要成就.并对黑龙江省玉米育种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加强育种基础材料创新研究,抗病,抗逆性育种研究,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耐密品种的选育等方面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简要概述了生物技术育种的基本情况,目前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中使用较为广泛.基因工程发展迅速,逐渐被应用于玉米抗性育种、品质育种等方面,并且成效显著;此外利用转基因技术也成功培育出一批抗除草剂、抗病、抗虫、耐盐、耐旱等多种优良性状的玉米种质;分子标记在玉米育种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应用于种子纯度鉴定、遗传连锁图构建、基因定位、辅助选择、杂种优势预测、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优势群划分等方面,并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最后展望了生物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认为它必将成为生命科学的一种简便、快捷、高效的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12.
棉花生物技术在基因工程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基因工程中,随着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轰击法等技术的突破,在棉花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等方面的育种获得成功,相应的新品种已开始了商业化生产.中国棉花生物技术在抗棉铃虫等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作者结合该实验室的研究工作,综述了生物技术在中国棉花育种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中国棉花生物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讨分子标记技术、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分析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应用的现状和优点。认为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加速了玉米育种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玉米育种水平,相信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的日益完善,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能够走向新的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9):F0004-F0004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向日葵研究室成立于1979年,主要从事向日葵育种、栽培、植保等研究,30余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农业部、黑龙江省科技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部门的向日葵抗病新品种选育、向日葵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向日葵菌核病发生规律研究、向日葵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杂交种选育、中俄向日葵技术合作及新品种产业化、食用向日葵综合开发利用等研究课题。在向日葵遗传育种、病理、生物技术应用以及实用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韩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06-8407,8410
综述了生物技术的特点和发展,从细胞工程、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3个方面论述了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概况,分析了玉米生物技术育种的的限制因素,并对现代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旨在探索新疆绿洲农区如何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提高玉米育种效率,以期为新疆绿洲地区快速有效的玉米育种和高产优质玉米品种的获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玉米育种的资源与产品需求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利用以及改善玉米作物品质方面。结合当前生产实际对玉米育种目标定位提出了一些看法,包括新品种的推广决定因素分析、新品种的应用面积决定因素分析以及新品种的使用寿命决定因素分析,以期指导玉米育种。  相似文献   

17.
<正>解读之二: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生物技术育种2010年11月,天泰种业成立了专设科研机构——山东邦泰生物技术研究院。刘宁表示,目前,国内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主要以常规技术为主,他们已着手像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那样将转基因等生物技术与常规方法相结合,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多基因聚合育种、物理与生化手段等微量快速鉴定与筛选技术等进行新品种选育。目前正在参加国家及9个省(市)级预备试验、区域试  相似文献   

18.
龙单26(龙238)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高产遗传育种室选育的优质、抗病、稳产高产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2003年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传统花生育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要求,飞速发展的生物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选育花生优质新品种中。总结了近些年来国际上应用分子标记、种间杂交、转基因技术等方法在选育花生抗病虫、抗旱等多抗性及优质、早熟、高产新品种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的结合,加速了玉米育种技术的进步,使育种水平得到了提高。介绍了以单倍体育种为代表的玉米细胞工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基因工程等方面的进展,综述了近年来玉米采用生物技术育种取得的一些新的进展,总结了这些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