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10月21日,记者紧跟"龙灯金套餐"的步伐又来到了江苏金湖站。据悉,近年来金湖县土地流转加速,承包几百上千亩的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地涌现,而土地流转租金却在节节攀高,现在已达到每年每亩一千多元。面对当前粮价疲软种地又如此高成本时代,金湖县水稻种植大户该如何突破困境?能打动种植者的才是精准作物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正稻田杂草的危害,不仅在于与水稻争夺营养和阳光,影响水稻产量,还在于增加种植大户生产投入,减少收入。据2000多例的大户信息调查:亩除草剂成本已经占据所有农药投入成本的57%以上,亩劳动力成本要增加25元以上,单产要比农户精耕细作田减产5%左右,有的杂草失控田损失在50%以上,因此杂草问题已经成为种植大户的头等难题。那么在现有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要想做好农业服务,我们就必须搞清楚我们要服务谁,我们要服务的对象和目标群体是谁。农业服务的对象:一种说法是围绕种植大户,一种说法是围绕新型职业农民,还有一种说法是围绕现代小农户,都没有错,都是农业服务的对象,我想说的是不要错误地理解成农业服务就是服务规模种植者和种植大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分散的小农户依然会是农业种植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其主要是通过块茎的无性繁殖将亲代的基因遗传给后代,因此对外界环境较为敏感,极易感染病虫害,因此给种植者们提出了一些新的考验。怎样在马铃薯种植和生长的过程中减少病虫为害,以及如何提前做出一些应对措施,是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对于马铃薯病虫害,提倡以综合防治为主。分析了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并从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供广大种植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时下,农业发展速度飞快,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兴起、政府采购加强、联想大农业和阿里农场等现象,都印证一个事实:大农业时代、农资电商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农资经销商在农资行业发展中充当重要角色,大农业时代,经销商的压力来自上游生产企业网络下沉,下游零售商寻找厂家联合,一些种植大户、合作社也在与厂家接触。看似夹在中间的经销商已经无路可走,但事实并非如此。经销商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在大农业时代该如何应对?劣势:对上不掌握产品和品牌,对下不拥有直接消费  相似文献   

6.
水稻规模化种植已成为水稻集约化生产的重要标志,本研究对安徽省霍邱县300个种植大户展开系统问卷调查,分析水稻规模化种植者年龄结构分布、种植规模大小、种植模式及其产量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种植者年龄分布主要介于40~60岁,合作社经营模式(H3)年龄更趋于年轻化,且H3模式的产量水平和经济效益均明显高于普通大户(H1)和家庭农场(H2)种植模式;平均种植面积以H3最大,其后依次为H2和H1。深入分析认为:年龄偏老龄化和种植面积过大是限制高产形成的重要因子之一。在机插及直播水稻条件下,经济效益分别较人工手插秧高出27.13%~36.85%和17.45%~22.40%。综上所述,在增大轻简栽培水稻(机插和直播水稻)比重基础上,以合作社经营模式为主的种植大户可能是进一步提高水稻规模化生产潜力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巴斯夫正式推出耐除草剂水稻系统Provisia~(TM),继续践行巴斯夫以全新工具帮助水稻种植者减少日常种植挑战的战略承诺。抗性杂草是全球水稻种植者一直以来面临的共同挑战,而耐除草剂水稻系统Provisia~(TM)将  相似文献   

8.
<正>在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种粮效益怎么样?究竟什么样的规模最合适?记者在安徽省开展了走访调查。安徽省肥东县张集乡胡巷村种粮大户陈志刚从2012年开始承包土地种植粮食,当年流转了1300亩土地。"前两年基本上是没有收益的,光投基础设施建设就将近百万。你看,这电路、水渠都是我重新架设的。从去年开始,种粮才产生效益。"陈志刚说,他的种植模式是将这片田划分成三块,交给三对夫妻分别负责。他作为总指挥,统一进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我国种植结构、种植方式和种植水平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种植大户蓬勃发展,他们必将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角色。面对现代化农业的迅猛发展趋势,以及日益涌现的种植大户群体,农资企业迫切需要高瞻远瞩,顺势而为,及时做出正确的抉择,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牢牢把握住种植大户这个群体,以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走的更好更稳……敬请关注第15期主题"农资企业如何应对种植大户的出现?"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积极投稿,参与互动。  相似文献   

10.
<正>从2015年开始,许多农化企业的服务重点开始发生了变化,那就是为大户服务,那么针对种植大户农化企业又该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在未来走得更好更远呢?在这方面首先要弄明白两个问题:首先土地流转是不是必然的?答案是肯定的。分散的土地人均创造的经济价值远远不如走工业化、城镇化所带来的收益,因此土地流转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1.
<正>1种植大户购买"白皮袋"种子问题逐年严重——"白皮袋"立案查处难随着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业生产模式面临大转型,种子管理面临新挑战。据统计,2014年江苏省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例为45%左右。实践中,少数不法分子迎合种植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很多人都在谈论大户,总结下来就是,大户很重要,我们要抓住大户。但是这些谈论的观点大多数是围绕零售商、经销商该如何抓住大户,大户对他们的生死存亡起决定作用,等等。其实大户对于农资电商来说同样非常重要。那么,2015年农资电商该如何抓住大户呢?大户属于农资行业的风向标,它的发展牵动着太多人的心。第一种就是小户们。大户的动态不仅受到农资人的热切关注,同时它的一举一动也被周围的小户们观察。客观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我国种植结构、种植方式和种植水平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种植大户蓬勃发展,他们必将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角色。面对现代化农业的迅猛发展趋势,以及日益涌现的种植大户群体,农资企业迫切需要高瞻远瞩,顺势而为,及时做出正确的抉择,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牢牢把握住种植大户这个群体,以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走的更好更稳……敬请关注第15期主题"农资企业如何应对种植大户的出现?"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积极投稿,参与互动。  相似文献   

14.
<正>现在随着土地流转的大势,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像雨后春笋涌现了出来,市场形势在悄然发生变化。那么,终端经销商有可能成为服务大户的主体吗?围绕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意见不统一。正方观点认为:新一代终端农资经销商更有可能成为服务大户的主体。理由是:终端农资经销商本身就是农民,就生活在服务对象中间,熟悉本地种植和农资使用情况,与农民建立了相互信任和依赖的关系,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积累了自己一套成功经验。且新一代的经销  相似文献   

15.
<正>种植大户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具有自身的消费行为特征。1.种植大户更理性,注重性价比,小礼品促销作用有限种植大户是规模化种植,对于农资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他们更注重农资产品的性价比。以复合肥为例,种植大户很清楚对于大田作物来说,只  相似文献   

16.
<正>今春农资市场,"大户"争夺战,愈演愈烈。各类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大户",成了各路人马争夺的"香饽饽"。为了得到这些大户们的青睐,厂商与经销商之间、种企之间、大经销商与小经销商之间,皆使出浑身解数,或降价以求,或以服务为诱,明争暗夺,甚为热闹。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中国的青贮玉米产业向好发展,不少种植大户收益可观,牧场的青贮饲料质量提高、产奶量和原料奶质量也在提高。但是,2018年出现了新情况:牧场收不足青贮料,到了最后甚至出高价也收不到;农户认为现在籽粒玉米价格还不错,尤其是种植大户认为收贮商给的价格太低,不愿出售青贮玉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敦种先锋业务负责人杨海泉表示,以往青贮玉米定价话语权在牧场,如今有了变化,是时候种植、养殖和收贮三方一起探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农村责任田正加速向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合作社等大型种植集团转移,但根据我们近年来的目睹和多地调查,发现不少种植大户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产量比普通农户低100公斤到200公斤。1.购肥问题。由于大部分种植大户都以年轻人为主,他们种植管理经验欠缺,资金短缺,又缺乏技术人员指导,更不重视化肥的科学选择,什么测土配方施肥,每种作物单位产量吸收氮磷钾养分量,什么国家三大作物施肥方案,木桶原理,大部分人一窍不通,因而选  相似文献   

19.
<正>杂草管理是高粱种植者最关注的方面之一,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设法解决这个问题。该大学杂草生理学教授KassimAl-Khatib和他的同  相似文献   

20.
<正>连日来,多家媒体都报道了山东圆葱大量滞销的新闻,在各方努力下,滞销的部分圆葱终于有了可靠的去处,种植户们暂时可以松口气了。报道中提到,没卖完圆葱的大多是种植大户。事实上,这些年来大户滞销并不鲜见。而且,相对小农滞销,大户滞销的损失无疑更重,其负面影响比一般农户更大,不仅会影响当地农业的长远发展,还会对土地流转等产生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