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明确20%呋虫胺可溶粒剂用于大田防治甘蔗螟虫和绵蚜的防治效果,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开展了该药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蔗下种时每公顷施用20%呋虫胺可溶粒剂180~240克,对苗期甘蔗螟虫的防效最高可达100%,对甘蔗绵蚜的防效均达95%以上,且持效期长,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的防效无显著差异,是防治甘蔗螟虫和绵蚜的高效低毒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
正为筛选防控甘蔗绵蚜的理想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及轻简高效施药技术,云南省农科院研究人员选用0.12%噻虫嗪颗粒药肥混剂根施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12%噻虫嗪颗粒药肥混剂对甘蔗绵蚜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防控甘蔗绵蚜理想的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与其他药剂轮换使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防控甘蔗螟虫和绵蚜的缓释长效低毒低风险多功能配方新药剂及精准高效施药技术,选用10%杀虫单.噻虫嗪颗粒剂和1%Bt.噻虫胺颗粒剂根施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杀虫单.噻虫嗪颗粒剂和1%Bt.噻虫胺颗粒剂对甘蔗螟虫和绵蚜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防控甘蔗螟虫和绵蚜理想的缓释长效低毒低风险多功能配方新药剂,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可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和发展。两种药剂田间使用最适宜用量均为45 kg/hm2,可在1-7月结合新植蔗下种、宿根蔗管理或大培土,按每公顷用药量45kg与每公顷施肥量1200-1800 kg混合均匀一次性撒施于蔗沟、蔗桩或蔗株基部覆土或全膜盖膜,对螟害枯心苗的防效可达79.2%以上,对甘蔗绵蚜的防效可达98.8%以上;甘蔗实测产量和糖分分别较对照增加41555 kg/hm2和6.5%以上。缓释长效强内吸性多功能新药剂与底肥追肥混匀一次性根施,施用方便,精准高效,省工省时,环境友好,值得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甘蔗新品种选50抗绵蚜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甘蔗新品种选50抗绵蚜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甘蔗选50对绵蚜具有一定的抗性,且抗性明显(高抗),较稳定;选50抗绵蚜的抗性来源于一定的遗传背景和自身的生理、生化抗性基础。选50既有形态特征方面的抗性,又具有一定的生理、生化方面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正值甘蔗拔节生长和甘蔗高产高糖栽培管理关键时期,也是第3、第4代蔗螟、甘蔗绵蚜、蓟马、甘蔗锈病、梢腐病、褐条病等多种病虫害混合爆发流行期,病虫危害常妨碍甘蔗拔节伸长,造成减产减糖。近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甘蔗产业技术体系植保岗位科学家团队黄应昆研究员、李文凤研究员等一行4人深入勐海蔗区开展甘  相似文献   

6.
甘蔗绵蚜是本省甘蔗的主要害虫之一。平均发生率34%左右,健康植株平均锤度为18.3°B_x,受害株仅为9.8°B_x。在本省每年发生18—20代,世代重叠。5月上旬—6月上旬、10月下旬—12月上旬是有翅蚜的发生期,8—11月为此虫的大发生期,其繁殖最适宜温度20—28℃。过去,常用80%敌敌畏∶40%乐果∶水=1∶1∶2000—2500混合液进行防治,效果较好。由于长期使用,绵蚜的抗药性不断增加,防治效果下降。为此,我们特引入50%的甲胺磷乳油等4种药剂,以敌乐混合液为基准药剂,于1985—1989年进行农药防治试验示范研究,结果为50%甲胺磷和40%氧化乐果比敌乐混合液的杀蚜率分别提高25.3%和23.8%,故上述2种药剂可作更换药剂。为寻求一种低毒、高效、低残留、无污染、成本低的杀蚜药剂,1990年我们采用尿洗合剂防治绵蚜,其杀蚜率为98.09%,防治效果较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药剂。  相似文献   

7.
目前果园存在劳动人口老龄化、人工辅助授粉劳动效率低和缺乏数字化精准管理的现状。为了缓解这一现状,本研究首先阐述了多旋翼授粉无人机的前期关键技术准备,包括授粉父本花药的优化组合、花药的商业化存储等。然后,针对单机多旋翼授粉无人机存在的花粉喷洒均匀性差的问题,给出了花粉精准喷洒作业的多旋翼授粉无人机的集群实施策略;在无人机集群编队目标位置分配、回避碰撞和集群队列区域路径规划等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多旋翼授粉无人机的自动作业航迹规划技术。最后,在Matlab环境下,实现3单元多旋翼授粉无人机集群授粉的虚拟仿真。多旋翼授粉无人机将为构建智慧农业生态无人农场的精准化种植,提供超前一步的理论探索和可行性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78月甘蔗大生长期是甘蔗高产高糖栽培管理最关键时期,此时也是第3、第4代蔗螟、甘蔗绵蚜、蓟马、甘蔗褐条病、梢腐病等多种病虫害混合爆发流行期,病虫危害常妨碍甘蔗拔节伸长,造成减产减糖,科学有效防控好此期病虫害是实现"双高"甘蔗目标的根本保障。8月2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甘蔗产业技术体系植保岗位科学家团队黄应昆研究员、李文凤研究员等一行5人深入弥勒、开远蔗区扎实推进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弥勒蔗区,重点对高效中低毒农药防治甘蔗害虫和温水脱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无人机喷施甘蔗的作业参数,试验开展了四旋翼电动无人机喷施对伸长期甘蔗雾滴沉积分布特性的影响研究。设置五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化学调控剂种类、作业高度、飞行速度、喷药量和助剂种类对甘蔗冠层雾滴沉积量和雾滴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雾滴沉积量的因素按主次顺序依次为助剂种类、飞行速度、喷药量、作业高度和化学调控剂种类;影响雾滴均匀性的因素按主次顺序依次为助剂种类、飞行速度和作业高度。无人机最佳作业参数中化学调控剂喷药量为30L/hm2,作业高度为4m,飞行速度为6m/s,使用加加力有机硅农用专业喷雾助剂。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无人机在甘蔗上进行高效作业的发展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一、植保无人机发展应用现状植保无人机是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主要是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来实现喷洒药剂作业。植保无人机类型:按动力划分有油动植保无人机、电动植保无人机;按机型结构划分有固定翼植保无人机、单旋翼植保无人机、多旋翼植保无人机。1987年日本最先研制成功无人直升机用于喷洒农药。我国航空施药技术起步较晚,2004年才开始对植保无人机进行研究和推  相似文献   

11.
马金龙  陈吟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7):135-141
针对不同设备设计不同喷液量,飞行参数验证防治效果,从而验证无人机在稻田全程应用的可能性,旨在探索2种小型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低空喷洒在整个水稻生长时期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的防效。结果表明:当喷洒水田封闭式除草剂的喷洒量为10650、15000 mL/hm2,其对杂草的株防效与鲜重防效与人工电动喷雾相近。在病虫害的防治试验中,使用推荐用量且喷洒量为10650、15000 mL/hm2时,以及使用70%推荐用量(减量30%)且喷洒量为15000 mL/hm2时,防治效果均与人工电动喷雾器无显著差异。通过验证,选择合适的药剂,配合科学的喷洒参数,可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减少农药使用量。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田有进行大面积全程飞防植保应用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正>甘蔗绵蚜防治方法:(1)消灭越冬虫源。消除蔗田周围越冬野生寄主,对秋冬植蔗应在冬春季喷药防治,以减少越冬虫源。(2)及时消灭蔗田中的发虫中心。6~7月当点状发生尚未扩散时,及时防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用48%乐斯本  相似文献   

13.
正为明确隐蔽用药对苹果绵蚜的防治效果,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应用"树干缠绕布带法",测定了25%噻虫嗪SC、50%吡蚜酮WP、40%呋虫胺SP、24%氟啶虫胺腈SC对苹果绵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噻虫嗪SC 100~200倍稀释液、50%吡蚜酮WP 50~100倍稀释液、40%呋虫胺SP 50~100倍稀释液、24%氟啶虫胺腈SC50~100倍稀释液对苹果绵蚜的防治效果为84.94%~89.28%,防治效果均比较良好。  相似文献   

14.
正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省农科院淄博分院研究人员针对杏瘤蚜、梨二叉蚜和苹果黄蚜等3种主要果树蚜虫,选取2种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螺虫乙酯和2种常用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不同药剂、不同用药剂量的田间防治效果和持效性。结果表明,在杏瘤蚜和梨二叉蚜发生期,使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为明确不同浓度40%溴酰·噻虫嗪S C对苹果绵蚜的田间防效及苹果品质的影响,研究人员2018年在云南昭阳区苹果主产区果园,采用以清水灌根为对照,40%溴酰·噻虫嗪SC 500倍液、750倍液、1000倍液在落花期至幼果形成期灌根处理进行防控苹果绵蚜效果评价。结果表明,3个浓度的40%溴酰·噻虫嗪SC溶液均可持续降低苹果绵蚜虫基数,增加虫口减退率,对苹果绵蚜均有较好较长的防效,其中750倍液40%溴酰·噻虫嗪SC对绵蚜防效最好,500倍液和1000倍液的防效次之。品质分析表  相似文献   

16.
《作物育种信息》2006,(6):20-20,F0003
甘蔗为高度复杂的异源多倍体,杂交后代会发生严重分离,对于某些有应用前景的优异育种中间材料,进行无性繁殖可获得遗传稳定的无性系基因型。针对甘蔗这一育种特点,福建农业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在甘蔗育种中,应用种间杂交和回交方法,开发甘蔗复合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国内外高优商业品种,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一系列杂交组合,应用多种先进手段,在相关世代进行特异甘蔗性状的筛选,建立了特异甘蔗育种材料选育程序,从保育的常用亲本、细茎野生种或斑茅BC1、BC2和“八五”选育的100个中间材料中完成创制4份特高糖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7.
<正>石蒜绵粉蚧是近年我国新记录的一种有害生物,目前在福建省漳州地区的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发生为害严重。为探讨金龟子绿僵菌F061和FM-03对该虫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测定这2株菌株对石蒜绵粉蚧的室内毒力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发展的需要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分别在新疆自治区石河子市和阿克苏地区召开棉花无人机飞防技术应用现场观摩会,展示的棉花无人直升机飞防技术和应用效果引发关注。据测算,该项技术成本低,无人直升机喷洒,至少可以节约50%的农药用量;防效好,作业高度2~4米,飘移少,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提高雾流对作物的穿透性;效益高,每小时可防治40~60亩;方便安全,垂直起降,无需专用起降机场,可空中悬停,远距离遥控操作,确保喷洒作业人员安全。"无人机植保在水田、高秆作物田作业和应对暴发性病虫害等方面已经  相似文献   

19.
<正>甘肃省庆阳市农技推广中心、庆阳市农科院研究人员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防治效果、速效性、持久性、预测死亡率、检出率、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7个指标,从田间防效和安全性两方面对5种杀虫剂对苹果绵蚜的田间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个田间防效和安全性综合评价指标可转化为安全性因子、防效因子和速效性因子3个  相似文献   

20.
黔糖5号(果蔗)新品种是贵州省热带作物研究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甘蔗常规育种方法,经多年多点试验,于2008年选育成功的一个果糖兼用型甘蔗新品种,其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宿根性好、抗逆性强、商品性好、果糖兼用的特点。通过各阶段试验研究,总结和提炼出了该品种的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