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职业教育在推动产业扶贫方面起到重要。在此背景下,开展职业教育与产业扶贫融合途径研究,完善学校、部门和行业协同发展机制、建立科研培训服务与区域产业联系机制、建立专业与产业对接机制,探索学校层次、学历层次与产业人才需求匹配机制、开展学校与产业企业合作,是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可行路径,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服务产业能力,促进区域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地方农林高校服务脱贫攻坚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学、扛起强农兴农重任和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应当找准突出学科特色、人才支撑、创新驱动、生态理念和智力优势五个方面的战略着力点。基于福建农林大学的实践探索,总结梳理地方农林高校在生态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智力扶贫、援外扶贫六个方面服务国家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供各高校参考。  相似文献   

3.
朱巽  单武雄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23):166-169
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对农业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农职院校专业群的构建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该文结合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申报湖南省卓越高职院校的建设基础、专业群建设思路、建设目标等的分析,提出农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应以服务产业为目标,明确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准确定位,树立中长期建设目标,逐步实行,以期实现特色专业群为现代农业服务的功能。具体措施包括:校企合作、强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地合作、提升服务产业的能力,校所合作、强化技术创新源建设,校校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立足地方、依托产业、服务区域经济是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使命,铜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顺应发展需要,携手“校、政、企”共同发展铜仁市职教事业,通过打造特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创新多元化办学模式、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加强内涵建设彰显示范作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辐射带动新农村发展等一系列措施,真真实实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3):171-174
武陵山片区作为国家连片贫困地区,在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背景下,应利用区域特色资源,结合《武陵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有利政策,务实"互联网+"特色农业,推动武陵山扶贫攻坚计划落实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于此,调研组深入重庆市石柱县、酉阳县等地开展了关于特色农业的调查研究。从武陵山重庆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实际出发,探讨了武陵山重庆地区发展"互联网+"特色农业的必要性,分析发展的战略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实施路径分析。侧重分析特色农业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初步制定了武陵山"互联网+"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的精准扶贫工作成绩斐然,党立足人民福祉,使得广大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能够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果,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理论和实践成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指示精神为新时期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类高职院校从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农业专业为特色和优势,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养和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农业技能型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体系"对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道路。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促进精准扶贫工作成为农业类高职院校助力新时期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新时期农业职业教育与中小微农企产教联盟助力精准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7.
特色专业群是以特色专业为核心,以支撑专业和关联专业为辅助的若干专业的集合体。目前我国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仍然属于叫好不叫座、却又亟待支持发展的朝阳产业,笔者近年来不断思考如何以护理、助产、早期教育、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酒店管理等专业为支撑点,通过专业群内涵建设打造高质量教学团队,培养高端管理和服务人才,旨在冲出重围,带动招生和就业,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形成康养文旅、医养结合、现代服务专业群良性发展的职教高地。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态文明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高校林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迎来了新契机。要切实利用好本次机遇提升高校林学专业发展水平,需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建设,强化师资队伍,提升学科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效能。通过上述措施凸显高校林学专业应用型学科特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脱贫攻坚战略。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文章分析了地方科研院所存在的科技领先人才缺乏、科研经费不足、硬件基础条件差和对外合作交流少等影响其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分析问题原因及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情况,建议地方科研院所采取培育引进科技领先人才、多方位争取支持、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与企业协同创新和积极参与区域扶贫攻坚等措施来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以期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武陵山片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与产业扶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未来十年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现有25家国家扶贫龙头企业.我们研究该片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与产业扶贫的发展对策,并建议:①加强六大中心城市扶贫龙头企业扶植,力争县县有国家扶贫龙头企业;②重点扶植地理标志特产相关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相关的、中药材种植和药品生产的、旅游(尤其是民族文化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的等类型扶贫龙头,发展特色农业、民族文化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旅游业等产业扶贫;③采用“地理标志+特产之乡+驰名商标+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培植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1.
正消费扶贫,即通过消费的方式开展扶贫,消费的便是贫困地区的特色农林产品和乡村文旅服务。2018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将消费扶贫纳入国家脱贫攻坚政策体系。但当前的消费扶贫仍面临着供需信息有效对接难、扶贫产品售价高质量难保障等痛点,对此我们应规范消费扶贫,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走进企业和家庭,让这样的消费新时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首先,要实现供需信息的有效对接。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新媒体去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跨越地理空间的可视化信息沟通,是提升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价值的重要手段。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而言,他们生产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无人问津",当地的文旅风光难以"招蜂引  相似文献   

12.
张广花 《农技服务》2014,(3):148-149
根植于区域产业,办好特色专业是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办学理念,本文以合作社经营管理专业在专业特色建设过程中,结合浙江省区域农业特色进行专业定位、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产学研共建科研基地等问题,指出专业特色建设应结合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经营的需求,以服务地方农业经济发展为本位,推动专业与产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反贫困既是专业社会工作历史关注的焦点,更是当代社会工作服务的重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专业社会工作不仅更新了扶贫的价值理念和服务模式,更促进了扶贫社会政策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但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反贫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多元化、制度化、专业化和理论化水平还有待完善,关键是社会工作者精准扶贫的核心能力不足。因此,需要以“价值—知识—技术”三位一体的能力框架为基础,从共同富裕、城乡平等、内源发展、社会政策、生计发展、服务管理、精准识别、跨界融合、统筹整合、评估跟进等十个方面构建精准扶贫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体系,并通过专业教育、继续教育、实务拓展和政策引导来培养、提升、拓展和巩固其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脱贫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政治任务和一流大学建设的需要。基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扶贫探索与实践,提出林业高校要充分发挥经济林学科优势发展林业产业、发挥生态旅游学科优势开发乡村旅游、发挥绿色管理学科优势开展电商与消费、发挥学科人才培养优势开展教育扶贫,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文章提出,要协同推进教育扶贫与产业扶贫,在扶贫攻坚中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永泰县油茶产业带动脱贫攻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永泰县是福建省重点支持发展的油茶产区之一,且县内油茶主要分布于贫困区,发展油茶产业与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具有一定的契合性,该文研究如何通过发展油茶产业带动永泰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方法/过程】通过案例研究法,总结了永泰县油茶产业扶贫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油茶产业带动永泰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对策建议。【结果/结论】发展油茶产业的关键在于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及组织化水平,保证建设资金的投入,服务脱贫攻坚要发挥扶贫基地的带动作用和构建扶贫收益分配机制。基于此,提出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技术服务推广体系,扶持油茶企业和合作社的发展,加大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保证建设资金投入,创新经营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委、省政府通过顶层设计,把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连片布点、集中攻坚,今年围绕58个片区县和17个插花县的100个特困片带、1000个贫困村和当年减贫的100万人口,实施“百片千村”扶贫攻坚示范工程。工程将用3年时间集中实施。通过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融合联动,每年在100个特困片带安排1000个整村推进项目。省直有关部门将依据扶贫部门提供的精准范围、扶持对象和需求清单,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六大突破”要求,突出资金整合,“缺什么、补什么”。将重点实施水、电、路、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增收产业培育、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互助资金等项目。到户项目则以当年计划脱贫的1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结合扶贫对象实际情况,组织实施精准扶贫工程,确保计划脱贫对象按期脱贫。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233-234
高职学院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激励教师深入基层开展职业教育与科技服务,培养教师"双师双能",助力扶贫攻坚。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服务"三农"不动摇,注重引导教师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努力当好"四员",在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中了解社会需求,强化专业技能,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摸索出农业教育和科技服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具有专业覆盖面广、技术实用性强、启动门槛低、作用见效快的特点,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具有很强的耦合性。本文以脱贫攻坚工作实践中所开发的特色种植、光伏发电、电商销售、危房改造等精准扶贫项目为案例,指出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扶贫时代",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日益产生深度融合,发挥着巨大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广东省农业专业镇产业发展中政府及企业对于现代化服务的具体需求,以面向农业产业的综合性服务产品超市为载体,以提升专业镇支柱产业及中小微企业综合实力为目标,以提供丰富的农业特色服务产品为重点,强化专业镇公共创新服务能力,建立适合区域农业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服务产品整合平台,汇聚各类产业服务创新资源、强化和完善服务内容的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及规范化水平,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创新服务解决方案,带动专业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是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有效支撑,"抓好党建促扶贫"是保障扶贫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举措.农业科研院所既肩负科技支撑脱贫攻坚的重要使命,又具备助推脱贫攻坚的技术优势,专业研究所的党建工作可以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政治保障、人才资源和科技支撑.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以科技创新和技术示范为引擎,以科技成果为纽带,以产业发展和增收增效项目为载体,以挂职干部和党员示范为动力,探索出一条可持续、有特色的农业科研院所党建助推科技扶贫之路.本研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归纳总结了党建助推科技扶贫的3种模式与路径,即"研究所党支部+村集体+贫困户""研究所党支部+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政府+龙头企业+研究所党支部+贫困户",并从加强组织保障、聚焦产业发展、强化科技支撑、完善科技服务和狠抓队伍建设5个方面提出党建助推科技扶贫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