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以下简称新模式)是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副校长在传统“麦/玉/苕”模式的基础上,研究集成的旱地新型种植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在免耕、秸秆覆盖、作物直播条件下以冬大豆代替“麦/玉/苕”模式中的红苕。  相似文献   

2.
阆中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8万亩,主要种植方式是麦/玉/薯、麦/玉/豆,玉米收获后至小春播种前尚有90天左右的空闲时间。为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阆中市农技站从2011年起在南充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的指导下,在彭城镇、二龙镇大力实施麦/玉/豆/豆旱地新四熟模式:即在小麦收后种夏大豆,玉米收后种秋大豆。2012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探索川中丘陵地区旱地高产、节本、高效的种植模式,推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大英县积极与四川农业大学开展校县合作,因地制宜在我县示范推广了"麦/玉/豆"新种植模式。这一成功模式得到了全国、全省农业部门和科技部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豆的价格进一步上升(目前已达到4.50元/kg),充分利用川南地区晚秋光热资源,将传统的"双三○"麦/玉/苕旱地种植模式改变为新型的麦/玉/豆(冬大豆)种植模式,一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教,提高土地经济效益;二可改变种植模式,调整市场结构,增加经济收入;三可培肥地力,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四可省工省费,适宜目前农村劳动力匮乏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正>自2002年四川省示范推广旱地"双六尺"(1尺=33cm,下同)中厢带植以来,我市农牧业局科技人员在规范旱地行比的同时,在麦//玉//苕、粮菜间套模式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旱地多熟制,在粮食不减的情况下,努力挖掘旱地增收潜力,以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经过多年试验示范,逐渐形成了适合我市特点的比较成熟的两种旱地增产增收主要模式,即"麦//玉//豆//豆//菜"——"吨粮五千元钱"、"玉米+三熟莴笋"——"千斤粮万元钱",并  相似文献   

6.
阆中地处川北,属国家级贫困农业县级市,农业耕地58万亩,田、地各半。旱地种植以麦//玉//苕、麦//玉//豆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市生姜产业的发展(到2012年全市规划发展生姜面积10万亩),我们逐渐探索出了"麦//姜//花"种植模式,并在姜区已推广上万  相似文献   

7.
旱地套作大豆是在过去麦--玉--苕种植模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自贡市沿滩区是在川南几个地市中推广旱地套作较早的区县之一,随着贡选1号等冬大豆的推广使用,旱地套作大豆已被农户普遍接受.随着生猪集中养殖的增加,麦--玉--豆和油--玉--豆种植模式的面积逐年加大.  相似文献   

8.
旱地麦—玉—豆三熟带状种植模式是在麦—玉—苕三熟种植模式的基础上用大豆代替红苕的一种栽培新模式。种植红苕的主要目的是作生猪饲料,近年来农村散户养猪逐渐减少,规模养殖逐年扩大,加之红苕不耐存储,比较效益差,而大豆的供需缺口日益加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供需矛盾加剧,大豆供不应求,旱地麦-玉-豆带状种植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旱地套作磊豆是在过去麦——玉——苕种植模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自贡市沿滩区是在川南几个地方中推广旱地套作较早的区县之一,随着贡选1号等冬大豆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荣县套作大豆常年种植面积在3万hm2以上,但种植技术落后,效益低下,单产长期在900kg/hm2左右。近年来,以四川农业厅和四川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大胆探索创新总结出了以“五改”为主要技术措施的旱地多熟种植新模式-“麦/玉/豆”。通过多年的示范和推广,目前全县旱地新种植模式“麦/玉/豆”大豆高产高效种植面积已达到1.7万hm2,大豆单产增加到1 500kg/hm2以上,种植效益增加2 000元/hm2,取得一定成效。但大豆单产和种植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一现状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粮药间套,是近年来阆中市旱地高效种植模式的一大成功特色,从“麦//玉//苕”,发展成为“麦//玉//豆”,再发展成为“川明参//小麦//玉米//大豆”,其特点是,在确保粮食生产的情况下,增加了经济作物的种植,从而提高了旱地单位面积产值,使全年亩产量过吨、亩产值上万元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阆中市旱地作物多熟种植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市农科人员将以粮为主的旱地三熟制创新发展为多种新的种植模式,如将“麦/玉/苕”三熟改为四熟至六熟制,作物也以原粮食型改为“麦/玉/豆”型、粮经型、粮油型、粮菜型、粮药型等多种模式,开创了我市20万亩旱地作物多熟种植新局面,适应了市场需求,实现了助农增收,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阆中市旱地作物多熟种植新模式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乐至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套作种植是该县玉米生产的主要模式。为探索川中丘陵区套作玉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本文开展了套作玉米模式、品种、播期、密度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双二五""麦/玉/苕"和"双三O""麦/玉/豆",4月上旬播种,半紧凑型品种密度54000~60000株/h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荣县近年来旱地改制试验研究结果与示范应用效果,研制提出旱地"麦/玉/豆"三熟综合配套技术。该技术操作简便,节本高效,农民易学会干,适宜在荣县及相似生态条件和耕作制度区域应用,其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5.
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的推广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旱地新三熟麦-玉-豆种植模式在阆中市全面推广应用,改变了原旱三熟麦-玉-苕种植模式以大豆代替红苕而进行套种轮作的多熟种植制度。经过2005~2008年连续4年的多点大面积种植示范,该模式经济效益明显,生态效益显著,社会效益突出,有利于我市旱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初被四川省列为全省4个大豆核心示范开发的县市之一,农业部10月23日在我市召开了大豆测产现场会。2008年麦-玉-豆种植新模式的推广及技术措施的应用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旱地三熟“麦/玉/豆”新种植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技术背景 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等西南丘陵、山区,旱地面积比重大,复种程度高,是我国南方典型的旱作多熟农业区。长期以来,我国西南地区旱地以"麦/玉/薯"、"油-玉/薯"等一年二熟和一年三熟种植为主,年种植面积达5370万亩。这些模式经过多年的应用,对我国西南和南方地区粮食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仍是该区旱地的主体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西南丘陵旱地农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现代农作制度的发展趋势,并对旱地新3熟“麦/玉/豆”的发展优势与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竹 《现代农业》2008,(12):19-19
针对目前中国大豆进口量逐年递增,而北方大豆主产区由于重迎茬严重已不宜再盲目扩大种植面积的现状,我们分析了在南方丘区发展套作大豆的有利条件,提出了旱地新三熟种植模式“麦/玉/豆”,并简要介绍了该模式的突出优势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充分利用我省川南地区晚秋光热资源,将传统的"双三○"(1尺=33cm,下同)麦/玉/苕旱地种植模式改进为新型的"双一八"麦/粱一粱(即小麦/高梁-再生高粱)种植,既可增加复种指数,改善作物群体结构,提高土地经济效益,又可"提早头季高粱的播栽时间,达到趋利避害和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是在有机集成免耕、秸秆覆盖、作物直播技术的条件下,以冬大豆代替“麦∥玉∥薯”模式中的甘薯,而进行的连年套种轮作多熟种植制度,经济、生态效益十分明显,并具有较强的抗旱减灾效应,是四川省粮食生产抗旱夺丰收的新经验、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