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地方农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变革和新要求,不断优化服务路径,提升引领农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安徽农业大学坚持走育人兴校、富民强农、校地协同的"大别山道路",发挥农业人才培养基地、创新高地、成果源头的作用,打造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科技创新主体和技术推广服务主体,实现了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步提升。实践证明,地方农业院校要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做文章,在科技创新体系上下功夫,在科技推广体系上求实效,在服务"三农"的办学体制机制上探新路,才能更好地为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本出路在科技。地方农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立足服务"三农"的责任使命,地方农业院校要紧抓机遇,紧密围绕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新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和引领新常态,深化综合改革,突出农科特色,通过农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科技推广等途径,支撑地方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助力地方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地方农业院校服务区域农业发展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然而,地方农业院校服务区域农业发展还存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服务机制不畅以及科学研究与农业发展需求结合不紧密等问题。笔者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服务路径:一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完善服务激励机制;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是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分析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独特优势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高等农业院校在高级农业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农业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农业新技术转化与推广等方面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结合现代农业发展新特征,深度挖掘了高等农业院校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机制体制矛盾和障碍,提出高等农业院校职能需要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围绕人才培养、产业需求、市场导向、协同协作、自主创新等方面进行再矫正和再定位,以期为高等农业院校进行机制体制改革,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总结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与17个县(市)共建"院县共建"农业科技合作模式的成功经验,阐述了该模式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背景下"院县共建"的发展思路,如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拓宽农业科技合作领域、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建立常态化农业产业技术培训服务机制等,以期为地方农业发展、人才培养、科技贡献率提升等发挥智库引领作用,为地方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后盾。  相似文献   

6.
紧密结合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和地方农业院校实际,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与探索。从三个方面论述地方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创新;构建地方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方案;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团活动结合模式效率测度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广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广东农业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省级农业科研机构不断研发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如何将省级研发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到基层、服务于市场,拓展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深度,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成为破解广东农业现代化发展困局的关键。惠州市创新农业推广方式,与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合作,成立惠州现代农业促进中心,有效推动了惠州农业现代化发展。阐述当前惠州在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惠州现代农业促进中心在助力解决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农业科技人才紧缺、院地合作陷入"囚徒困境"等问题时采取的创新做法,凝练出"管家式"和"造血功能性"的科企对接、"挂职式"的分院派驻人员、"搭桥式"的科研项目合作、"田野式"的农技培训指导和"院-市-县-镇-村"全覆盖的基层工作站等基层推广工作模式,为破解地方农业发展困局、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推广机制,促进农业院校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分析了农业院校在人才、科研、信息的优势和在科技成果推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根据当前我国农业对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的需求,提出了农业院校技术推广和科技信息服务产业化以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使科技成果和人才技术面向市场、服务和指导农业生产,同时从成果、技术、信息的转让和服务中获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农科院根据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坚持以科研创新为中心,致力于服务"三农",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开展科技成果示范和科技服务,开展农业科技知识传播与培训,为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高等农业院校作为辽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成果的"孵化基地"、农业科技推广的"辐射源基地"、农业科技人才的"输出基地"、农业科技信息的"服务基地"。为加大高等农业院校服务辽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力度,对其实施的路径与模式进行选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筑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学校+企业+农户"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实施"一心双翼"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实施以项目为纽带的科技特派行动和创建"一院三区"的新型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同时提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大十余年坚持走太行山道路,在科教兴农中取得显著成绩,受到党和政府表彰。本文介绍了从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的任务与特点出发,组织学校广大教师、干部,走向科技兴农主战场,进行科技攻关、推广科技成果,对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提出了“九五”和2010年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加快实现现代农业的关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与永昌县人民政府开展院地科技技术合作,探索出了一条"政府推动、院所参与、科技人员下基层、联合县乡农技中心、服务企业农户"的"永昌院地合作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为解决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出了创新思路。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大力发展了地方高原特色蔬菜和食用菌产业,建立科技联合创新平台,培养地方科技人才,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3.
边疆地方农业院校科技人员服务“三农”的实践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农业科技进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地方农业院校是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农业技术产生的重要源泉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文章归纳总结了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代表的科技人员服务"三农"的途径与模式,深入分析了边疆地方农业院校科技人员服务"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边疆地方农业院校的地方性特点,提出了不断完善科技人员服务"三农"的对策与措施,以期切实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系统阐述了目前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并综合分析了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成果属性、转化动力、转化机制及农技推广模式等方面的问题。结合新阶段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联动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托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理论框架,并以安徽颍州农业社会化服务科技创新基地为例,分析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促进成果高效转化方面的正向作用,阐述了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系统、托管组织等主体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的联动协作机制。提出了一条可行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基于生产托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以期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助力农业新技术推广到位、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发展现代农业必然要有先进的农业科技和较高素质的现代农民作为产业发展的支撑,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农民素质培训三方构建有机高效、紧密结合、互为促进的三维平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在当前形势下,建立省级农业电视频道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必然趋势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畅通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渠道的模式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为我国农业科技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强化农业科技对农业产业的支撑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体系在上中下游各环节存在着农业科研与产业需求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环节薄弱、企业吸纳消化能力差、科技评价导向和激励政策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文章以浙江省及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践行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为例,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对接、产业化等层面探索了创新农业科技管理体制的途径,以期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新农村建设,是高等农业院校的神圣职责,也是新时期农业院校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三个重要着力点。“十二五”期间,安徽农业大学将立足自身职能和社会职责,以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注重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完善产学研体制机制等方面,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力求为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高等院校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承担着农业人才培养、农业科技攻关、农业技术与成果转化等重要功能。在当前党和国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的背景下,农业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农业院校,应该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积极构建符合地域发展需求、体现自身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涿州农业科技成果创新示范园"正式揭牌,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同时成立。作为北京农科城所建特色园区之一,涿州农业科技成果创新示范园是农科城科技资源和成果进行集成创新、转化应用和辐射推广的空间载体。它整合了北京农科城的创新资源优势与河北涿州的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为京津冀三地农业创新资源的合作共享提供了可能。示范园将重点打造国家农作物育种、循环农业、都市农业、智慧农业、农业大  相似文献   

20.
高等农业院校是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它在农业自主创新、农业科技进步和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推进自主知识创新、技术协同创新和集成服务创新等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增强高等农业院校创新能力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政策措施,为发展中的高等农业院校提供借鉴,对切实增强高等农业院校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