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枣黑腐病又称缩果病、褐斑病或萎蔫果病,俗称干腰、黑腰等,是各枣区均有发生的枣树主要病害之一,可引发果实腐烂和提早脱落,一般年份病果率在25%左右,流行年份可达50%以上,暴发年份会激增到70%以上,甚至使枣果绝收,对枣果的品质和产量有着严重的影响。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梨黑星病又称梨疮痂病、梨雾病和梨斑病,是梨树主要病害之一,各梨产区均有发生,特别是在南方,梨区发病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梨黑星病能够引起梨树早期大量落叶,幼果被害呈畸形,不能正常膨大,病树来年减产严重,常造成生产上的重大损失。发病原因:引发梨黑星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梨黑星病菌,扁球形或圆球形的黑色子囊壳有孔口,颈部较肥短,周围无刚毛。由2~3层细胞组成的革质壳壁黑色。聚生于子囊壳  相似文献   

3.
<正>枣轮纹病又称枣浆果病、枣黑腐病,广泛分布于中原和华北等地,主要为害果实,一般年份病果率达15%~20%,严重时病果率达40%~50%,引起枣果提前脱落,品质降低,甚至不能食用。发病原因:引发枣轮纹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轮纹大茎点菌。其菌丝无色有隔,扁圆形或球形的深褐色子囊壳有孔口,上端稍大下端稍窄的棒状子囊内有8个子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国北方枣区大面积发生枣锈病,且发病程度严重,造成枣树早期落叶,导致枣果产量低、质量差,有的枣树甚至绝产,早期落叶还会影响到来年的枣果产量和质量,给枣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正>(接上期)5.番茄早疫病番茄早疫病又称为轮纹病、夏疫病,各地普遍发生,是危害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因病减产30%以上,一些地区由于推广抗病毒病而不抗早疫病的番茄品种,导致早疫病严重发生和流行,尤其大棚、温室中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6.
<正>枣疯病又称枣丛枝病、枣扫帚病和枣火龙病,俗称"疯枣树"或"公枣树",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感病枣树发育滞缓,枝叶萎缩,个别地块发病率达到80%以上。枣树一旦发病,发病枝即失去结果能力,全树发病3年左右即会死亡,常导致整株或成片死亡,严重影响红枣产量和品质。发病原因:引发枣疯病的病原为枣植原体(图1),形状多样,但无细胞壁,仅以厚度约10纳米的单位膜所包围,可通过二均分裂、出芽生殖、在细胞内部生成许多小体再释放出来等  相似文献   

7.
<正>苹果斑点落叶病又称褐纹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气传病害,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有相关报道,80年代在渤海湾、黄河故道、江淮等苹果产区普遍发生,近年来已经成为苹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许多果园病叶率高达90%以上,落叶率50%左右,严重影响权势,造成当年果小、次年减产的严重损失。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茶红锈藻病又称为"饿鬼病",是造成茶树未老先衰、大幅度减产的一种枝干病害,在广东、云南、海南等南方茶区广泛发生,感病后茶树大量落叶,然后枝梢枯萎,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发病原因:引发茶红锈藻病的病原为绿藻门头孢藻属的寄生性绿藻(图1),在发育传播阶段游动抱子囊形成的子实层呈紫色的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枣缩果病(又称枣萎蔫果病、枣雾蔫病)发病面积大,危害趋重,成为枣园主要果实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红枣产量和质量。一、受害症状枣果感病后,外果皮出现淡褐色斑点,逐渐变为黄色水浸状斑,后期呈暗红  相似文献   

10.
<正>花生网斑病是一种针对花生发作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又称云纹斑病、污斑病、,多纹斑病、泯褐斑病等,我国1982年首次在山东、辽宁等花生产区发现,主要为害花生的叶片和茎部,生产上该病常与褐斑病、黑斑病混合发生,造成严重落叶。近年来蔓延迅速,许多地方为害程度已经超过了黑斑病和褐斑病,一般减产20%左右,严重时可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正>(接上期)6.花生锈病花生锈病是专门危害花生的重要病害之一,它主要引起花生叶片早枯,严重时大量枯枝落叶,植株枯死,荚果不充实,落果,烂果,一般减产20%,严重的高达50%60%。还能导致花生果、仁变质,不能食用,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引起花生锈病的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真菌落花生柄锈菌,此菌在我国花生上未见冬孢子。夏孢子近圆形,橙黄色(图1),表面具小刺(图2),孢子中轴两侧各有一发芽孔。夏孢子  相似文献   

12.
<正>枣树根朽病又称蘑菇根腐病,在各枣区广泛分布,是常见的枣树根部主要病害之一,能引起地下根部腐朽,地上部枯萎、叶片枯黄早落,最后导致整株树死亡,给枣农带来严重损失。发病原因:引发枣树根朽病的病原为担子菌  相似文献   

13.
<正>枣树腐烂病又称枣树枝枯病,近年来扩大蔓延的趋势已使其上升为枣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常造成新栽幼树大量死亡。枣树受害后,树势衰弱,生长缓慢,结果晚,产量低,暴发的枣园病株率可达70%左右,死亡株率在20%以上,造成枣树大幅度减产托和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了枣农管理枣树的积极性。发病原因:引发枣树腐烂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弱寄生真菌壳囊孢菌(图1),其多室、不规则形的分生孢子器生于黑色子座内,香蕉形或腊肠形的分生孢子小而无色。一般以菌丝体或子座在感病树皮内越冬。翌年形成的分生孢子,可通过风雨和昆虫等传播,经伤口侵入后,先在枯枝、死节、干桩、坏死伤口等组织上  相似文献   

14.
<正>枣黑斑病于1985年在云南被发现,此后在全国各枣产区普遍发生,一般病果率为30%~50%,重者甚至达80%以上,造成果实变小,品味降低,影响品质和产量,严重挫伤了果农种植的积极性,对枣生产带来极大破坏,给枣农经济带来严重损失。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黄瓜靶斑病也叫棒孢叶斑病、"黄点病"等,是一种真菌病害。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的不断发展,病情逐年加重,已成为保护地黄瓜生产的重要叶部病害,并且可能对番茄等多种蔬菜造成为害。在严重时发病情况下,落叶率可达90%,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发病原因:黄瓜靶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多主棒孢霉菌(图1)引起。多主棒孢霉可以随种子,包括嫁接南瓜种子传播,但更多的是以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滴飞溅传播,在温暖、高湿的条件下引发黄瓜靶斑病。  相似文献   

16.
正柑橘脂点黄斑病又有黄斑病、脂斑病、腻斑病、褐色小圆星病和落叶病等别称,是一种常见的柑橘病害,部分地区爆发蔓延,近年来有加重的趋势,通常引起大量落叶和僵缩嫩梢,严重影响柑橘树势。但许多果农误认为其为肥害或虫害,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从而造成较重的产量损失。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西瓜蔓枯病是西瓜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各地均有发生。一般病株率在20%左右,严重时高达70%以上。病害流行时可使瓜田出现大量死藤,导致减产30%以上,严重影响西瓜的产量、品质和瓜农的直接经济收入。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草莓灰霉病是世界各国草莓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的保护地和露地栽培中均有发生,尤其是保护地草莓种植管理中发生普遍,危害较为严重。感染灰霉病的草莓病果率一般为30%左右,严重者可达60%以上,减产幅度较大,甚至导致绝收,对草莓产量、品质及种植者的收入具有较大影响。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利用8种药剂对枣果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对枣缩果病、枣黑斑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70%甲基托布津、70%代森锰锌、3%中生菌素和嘧啶核苷类抗菌素防效较好。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枣缩果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9.91%和76.60%,对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50%和81.89%;70%代森锰锌500倍液和800倍液对枣缩果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31%和72.19%,对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43%和84.48%;3%中生菌素8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枣缩果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15%和76.2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100倍液和300倍液对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62%和78.85%。  相似文献   

20.
陕西枣树缩果病流行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田间定点、定株调查,对陕西大荔县6处枣园枣缩果病的发病过程及其致病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于5月下旬开始侵染,7月中旬开始发病,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高峰期。病原菌主要靠风雨传播,从水孔、气孔及果洼侵入枣果而发病。枣树皮、枣头、枣吊、枣枝条、枣落叶都是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其发生与枣果发育期、枣吊位置、挂果量、气候因子、立地条件、虫害、栽培品种及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根据缩果病发病规律,提出了相应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