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为明确具有纹枯病相似症状的小麦茎基病害的病原组成、筛选高效药剂,为设计药剂防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60份具有小麦纹枯病相似症状的病样进行病菌分离。分别选择从不同地区病样上分离到的丝核菌(Rhizoctonia)、镰孢菌(Fusarium)、蠕孢菌(Bipolaris)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唑环菌胺(sedaxane)等4种杀菌剂对禾谷丝核菌(Rhizootonia cerealis)、亚细亚镰孢菌(Fusarium asiaticum)的室内生物活性,并进行了田间防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丝核菌、镰孢菌、蠕孢菌等均可侵染小麦,在茎基部表现典型或近似小麦纹枯病症状;氟唑环菌胺对丝核菌有极高的室内生物活性、但对镰孢菌室内生物活性很差,其EC50分别是0.099 mg/L、126.974 mg/L;氟唑环菌胺单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远低于其与咯菌腈等混剂防效。具有纹枯病相似症状的小麦茎基病害,是由丝核菌、镰孢菌、蠕孢菌等多病原混合侵染的病害,防治时应考虑药剂对丝核菌、镰孢菌、蠕孢菌等的综合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品种抗性、秸秆还田等多种因素,小麦根部病害发生愈发严重。特别是多地不再实行统一供种后,种子药剂处理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加上后期防治不及时,往往造成较大损失。小麦根部病害除了孢囊线虫病以外,主要为4种真菌性病害,即全蚀病、根腐病、茎基腐病和纹枯病。其病原菌及主要症状区别见表1。  相似文献   

3.
龚连成  靳康康  崔晓东 《种子世界》2021,(11):0153-0155
本试验通过对市场上 6 种药剂对纹枯病防治效果的观察发现:小麦返青拔节期施用 250 g/L 丙环唑乳油、75%肟菌·戊唑醇 悬浮剂、240 g/L 噻呋酰胺悬浮剂 SC、25%苯甲·丙环唑水乳剂四种药剂 24d 均能降低小麦纹枯病茎率,对小麦纹枯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药剂施用 49d 时,25%苯甲·丙环唑水乳剂、75%肟菌·戊唑醇悬浮剂、噻呋酰胺·氟环唑能够降低纹枯病病情指数;三种药剂处理的病情指数病均低于 21%且病指防效在 5%以上。药剂施用 78d 时,各处理的病茎率均 96%以上,且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各处理与对照病情指数均在 30%左右,仅有噻呋酰胺·氟环唑处理的病指防效相对较好为 3.32%。各处理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制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安全高效种衣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噻呋酰胺和氟硅唑对小麦纹枯病的联合毒力,确定了最优配比,利用砂磨法将药剂加工成种衣剂,并测定了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氟硅唑在1:2比例时显示了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余比例显示了一定的相加作用;正交试验2筛选的配方没有析出,没有挂壁,流动性好底部无沉淀,为可选配方;热贮2周后,稳定性好;自制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显示了很好的防效,不同包衣比例防效均在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咯菌腈、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配制的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效,可作为小麦包衣的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喷施不同药剂,探讨其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防治均能起到一定作用,30%苯甲·丙环唑水乳剂与37%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能够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后期病株率低。各药剂处理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其中,喷施30%苯甲·丙环唑水乳剂效果最好,可达到47.4%,产量最高,为9 892.5 kg/hm2,推荐为防治小麦纹枯病药剂。  相似文献   

6.
为鉴定小麦-偃麦草杂种后代以及我国小麦品种和育种中间品系对纹枯病的抗性,并且解析偃麦草染色体与纹枯病抗性的关系,在徐州和南京两个试点,采用田间病圃法对321份普通小麦品种或品系和56份小麦-偃麦草杂种后代材料进行了纹枯病抗性鉴定。在徐州试点没有发现高抗纹枯病的种质,但是有52份材料表现中抗反应型,包括34份普通小麦材料,其中萧农8506-1、小偃81、冀植4001、农大195、徐州8913和京东3066A-3的相对抗病指数高于0.7。在南京试点,全部普通小麦材料都不抗纹枯病,只有5份小麦-偃麦草种质表现中抗反应型。部分小麦-偃麦草种质的病情指数不但显著低于感病对照品种苏麦3号和扬麦158,而且还低于抗病对照品种安农8455和宁麦9号,如小麦-中间偃麦草4Ai#2或4Ai#2S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材料TA3513、TA3516、TA3517和TA3519及小麦-长穗偃麦草第4部分同源群染色体代换系SS767,说明中间偃麦草4Ai#2染色体和长穗偃麦草4J染色体可能与纹枯病病情指数降低有关。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4Ai#2染色体属中间偃麦草的Js基因组,而长穗偃麦草与纹枯病抗性相关的第4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属J基因组。虽然纹枯病与眼斑病的发病部位和症状非常相似,但抗眼斑病基因Pch1 (Madsen)和Pch2 (Cappelle-Desprez)对纹枯病无效。  相似文献   

7.
<正>氟环唑是一种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可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阻碍病菌细胞壁的形成,并能提高作物的几丁质酶活性,导致真菌吸器收缩,抑制病菌侵入,可以防治多种作物真菌性病害,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小麦纹枯病、锈病、白粉病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小麦赤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该药内吸性强,可迅速被植株吸收并传导至感病部位,使病害立即停止侵染危害。  相似文献   

8.
小麦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难防病害之一,寻找安全高效防治途径是控制该病害的一项任务。内生细菌的筛选与应用是生物防治中的热点之一,为筛选获得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丰富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采用涂布平板法从小麦植株中分离内生菌,并通过抑菌圈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得到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8株内生菌菌株中,有4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拮抗作用,其中W-1的抑菌效果最好;用其发酵液处理小麦纹枯病菌,导致菌丝形态畸形、消融,甚至断裂;发酵液处理的小麦生长正常,且该菌株可以在小麦植株中稳定定殖。  相似文献   

9.
<正>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植保植检站等单位使用多旋翼飞行器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研究了不同用水量对小麦纹枯病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平米用水量2000和2500mL对小麦纹枯病防效最好,药后30天病指防效达75%~80%;用水量750和1000mL对小麦纹枯病防效较差,药后15天病指防效仅有30%左右,药后30天病指防效为60%左右;用水量1250、1500、1750mL对小麦纹枯病防效较好,药后15天病指防效在60%左右,药后30天病指防效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10.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寄生在小麦、大麦等禾本科植物上。2013年早春新乡县平均气温较高,麦田灌水面积较大,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比往年较重,在朗公庙镇、翟坡镇等地田间调查,病田率达到59%,因此应加大监测力度,做好病情防治的上通下达,最大限度地减轻纹枯病对小麦的危害。1症状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上,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黄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以后病部逐渐扩大,向内侧发展为害到茎部。小麦生长中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呈云纹状花纹,病斑无规则,严重时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部早枯。在田间湿度大,通气性不好的条件下,病鞘与茎秆之间或病斑表面常产生白色霉状物。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高效轮换使用药剂,给田间用药提供依据,在室内对6种报道的悬浮种衣剂利用双层滤纸发芽床试验、生长速率抑制法、Horsfall法进行筛选与复配。结果表明,所有试验药剂对小麦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只有噻呋酰胺对出苗有显著影响。对纹枯病防效最好的药剂是25 g/L适乐时和27%酷拉斯,其次是1%申嗪霉素。将适乐时和酷拉斯分别与生物制剂申嗪霉素进行二元复配,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和适乐时、申嗪霉素和酷拉斯配比防治小麦纹枯病菌时,均具有一定相加作用,其中,申嗪霉素和适乐时配比为9∶1,5∶5时,相加作用大于该两药剂的其他配比;申嗪霉素和酷拉斯配比4∶6,3∶7时,相加作用大于该两药剂的其他配比。25 g/L适乐时、27%酷拉斯和1%申嗪霉素均为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高效药剂,而且申嗪霉素与适乐时、酷拉斯均可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2.
董念玲 《种业导刊》2016,(12):24-25
介绍了小麦后期引发白穗现象的三种病害,即全蚀病、纹枯病和赤霉病,总结了三种病害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以促进民权县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3.
不同保护性耕作对渭北旱原冬小麦病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使渭北旱原各地小麦病害加重,对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笔者研究通过不同保护性耕作及降雨量对冬小麦病害,根病(Bipolaris Sorokiniana)、小麦条锈病(Pucciniastriiformis West)、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DC.)speer]、散黑穗病[Ustalago tritici(Pers)Jens]和纹枯病(Rhizoctonia cerealis)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小麦根病、条锈病和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有传播和加重的趋势,高留茬深松覆盖和秸秆覆盖处理发病率最高,在降雨量多的年份小麦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高于干旱年份,并能增加小麦根际的细菌总量,引起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而且对小麦纹枯病有抑制或控制作用,但对白粉病的发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小麦后期引发白穗现象的三种病害,即全蚀病、纹枯病和赤霉病,总结了三种病害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以促进民权县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5.
<正> 小麦生长中后期是病虫害的多发期,抓好防治工作是夺取小麦高产、提高品质的重要管理措施。因此,识别和掌握小麦中后期"五病五虫"的症状及防治技术,尤其重要。只有正确的认识小麦病虫害症状是哪种病虫害所致,方能帮助农民朋友"对症下药"。一、小麦中后期病害症状和防治技术 1.纹枯病:病症主要表现为地表处小麦茎节叶鞘上,先产生不太明显的周边褐色、中部潜褐色或灰白色的梭形病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展,呈云纹状;向内可侵入茎壁部,向上可发展到倒二叶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菌剂对小麦生长及土传病害预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5-2016年,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磷钾活化效果、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土传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施用微生物菌剂对照相比,河北省望都、辛集和献县试验田微生物菌剂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小麦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37.2%、46.1%和83.5%;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28.3%、18.5%和51.1%。微生物菌剂不仅可增加小麦株高、分蘖数和次生根数,还能提高小麦产量。望都、辛集和献县试验田微生物菌剂处理后的小麦产量分别为7 628.1、7 542.4和8 663.3kg/hm2,增产率分别为24.2%、7.7%和14.3%。在小麦成熟期,望都试验田微生物菌剂对纹枯病的防效为70.6%,辛集试验田微生物菌剂对根腐病的防效为56.7%,均与各自对照药剂防效相当;但在献县试验田,菌剂对全蚀病的防效为47.1%,显著低于对照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有小麦种植户反映:小麦的叶片麦尖发黄,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根部出现纹理交错的斑纹状黄色斑纹(通称"花秆"),严重的出现深褐色腐烂,这是小麦纹枯病的典型症状。据了解,种植户未对麦种进行任何药剂处理(即俗话所说的"白籽下地")的发病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小麦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本地往年习惯上大都在发病盛期 (3月中旬 )采用药剂田间喷打的方式来防治 ,但防效一般均不理想。为了探索对小麦纹枯病的最佳控制效果 ,我们在 1998年试验的基础上 ,1999年秋播特选用了 3种不同药剂 ,以不同浓度进行拌种 (手工包衣晾干后播种——下同 )或包衣 (播种 15天前预包 ) ,同年在全市示范推广包衣技术 3667hm2 ,获得了初步的结论。1 材料与方法试验设在本市新桥镇文东村 7组纹枯病的重发田块 ,土壤肥力中等 ;供试品种为苏麦 6号。供试药剂有三种 :2 .5 %适乐时悬浮剂 (由瑞士诺华公司生产 )…  相似文献   

19.
适应玉米秸秆还田的小麦根病拮抗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从玉米秸秆还田土中筛选得到对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都有防效的拮抗细菌19株,抑菌率在41.57%—93.36%之间,结合其对玉米秸秆性降解性能,发现菌株F1514即对小麦根病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又对玉米秸秆具有一定的分解能力和适应性。菌株F1514对小麦全蚀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的的抑菌率分别为92.92%、90.81%、63.26%;在测定时间内其对粗纤维降解率的为10.92%。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 Bacillus.sp)。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根部病害化感作用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不同时期提取玉米秸秆腐解液,并通过测定其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株高、茎叶干重、根干重等生长指标及对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病原菌的影响,室内模拟研究了还田玉米秸秆对小麦根部病害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腐解液对小麦种子萌发、根干重均具有抑制作用,且随腐解液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高浓度腐解液对小麦幼苗株高、茎叶干重的抑制作用较强。小麦根系活力随玉米秸秆腐解液浓度增高而降低,不同时期提取的腐解液对三种小麦根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