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作为一种快速监测手段已经被运用到作物病虫害监测中.本文阐述了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及特点,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在其技术方法上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生产应用中的技术流程.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本领域研究中的难点,展望了其应用前景,以期为棉花病虫害遥感监测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棉花学报》2021,33(3)
病虫对作物生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可直接或间接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快速、高效地掌握病虫的发生动态并及时防控,对作物增产保收具有重要意义。无人机遥感是现阶段监测作物病虫害的一项重要技术,具有实时、快速、高效、客观、大面积、无损监测等优点,将推动农业生产向优质、高效、安全、信息化以及智慧化方向发展。本文从无人机遥感监测作物病虫害概况、数据源种类、数据获取方法、数据处理流程及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指出无人机遥感监测作物病虫害中存在的病虫害特征选择、病虫害分类识别、传感器优化以及数据处理等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化病虫害特征选择算法、建立专属病虫害光谱数据库、开发专一的病虫害监测传感器以及研发病虫害数据处理平台等发展策略,以期为无人机遥感监测作物病虫害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员黄文江、博士董莹莹及其研究团队对外发布了中英双语全球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这是国际上首次发布全球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本期监测报告聚焦全球粮食主产国在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生长期典型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状况,对2018年4月至5月全球进入小麦中后期生长阶段的10个主产国(包括中国、俄罗斯、法国、土耳其、巴基斯坦、美国、德国、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和英国等)的小麦锈病、赤霉病和蚜虫等发生发展状况进行定量监测,提取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4.
<正>主要作物病虫草害小麦病害以白粉病、纹枯病、条锈病、叶锈病、根腐病为主,白粉病和小麦纹枯病中度发生,条绣病和叶绣病为轻发生,根腐病偏轻发生,局部中度发生。虫害以麦蚜、小麦吸浆虫、麦蜘蛛、一代棉铃虫为主。麦蚜  相似文献   

5.
<正>1月18日,上海市气象局和上海市农委联合宣布,上海正在建设一个现代农业气象综合观测网,将发布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蔓延的气象条件预测预警,同时开发使用农业保险气象指数,减少农业和农业保险部门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高光谱遥感监测农作物病虫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832003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2003级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福建省植保植检总站根据病虫发生基数、栽培管理条件、气象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晚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将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50万亩次。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螟虫、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另外预计今年全省下半年经济作物主要病虫害将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具体预报结果如下。一、水稻病虫害1.稻飞虱:偏重局部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29万亩次。  相似文献   

8.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婷  张青  张海东 《作物杂志》2020,36(5):1-351
无人机作为新型遥感平台,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无人机遥感技术被广泛用于作物监测,在农田作物长势监测、农作物营养诊断和产量估测等方面有所突破。本文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特点、无人机平台的选择和传感器类型、在作物监测上的主要应用3个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对无人机发展的难点进行了讨论,并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在作物监测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巴基斯坦首家"卫星遥感实验室"由巴基斯坦空间和外大气层研究委员会(Suparc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合作成立。实验室的目标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作物进行全年的监测、预测和评估,采取科学方式实时呈现地面情况。这一监测程序可以确保农业数据的准确。预设的监测程序可以分析作物质量,估算产量,在不同的农业区域条件下提供即时信息。以帮  相似文献   

10.
高光谱遥感监测板栗病虫害的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病虫害作为自然灾害系统中最大的部门灾害,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高光谱遥感技术克服了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已经在林业及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应用该技术在经济林果病虫害监测的研究在国内外少见报道。板栗作为国家粮食中长期战略储备物资及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经济林果之一,病虫灾害制约其产量与品质。本文首次提出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监测板栗病虫害,通过分析其现实意义及深入探讨其可行性,为实现“精准农业”提供现实依据,拓宽了遥感应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卫星遥感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近20年来卫星遥感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概括了遥感监测模型的主要应用形式,指出了目前卫星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工作的局限性,展望了其应用前景。目的在于为卫星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工作提供一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正>植物NLR抗病受体蛋白介导对病原菌的专化性抗性常常伴有超敏反应细胞死亡,NLR不受控制地过度激活或过量表达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因此NLR介导的抗性受到严谨的调控。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沈前华研究组发现并阐明了单子叶麦类作物中NLR介导对白粉病真菌病害专化性抗性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的机制。该研究鉴定了麦类作物大、小麦中特异表达的mi R9863家族,其中3个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湖北省地方标准《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通过国标委审批并正式发布。该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孙修炼学科组牵头,并联合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的有关团队共同起草,是我国第一个有关病毒杀虫剂产品的区域标准。据介绍,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是我国注册最早、年产量最大的病毒杀虫剂。目前,我国有14家企业登记了21个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4.
间套作系统中作物的养分吸收利用与病虫害控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合理的间作套种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间套作系统中关于作物养分吸收利用的特征,特别是在大量元素氮磷钾方面的研究、以及间套作系统中土壤养分的迁移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肥力和培肥的影响前人已有大量的研究,本文综述的近年来的有关工作。同时阐述了矿质营养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并针对目前间套作系统中养分与病虫害关系研究的空白,提出今后的研究应加强间作系统中养分与病虫害控制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湿地遥感监测评价业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国产风云三系列卫星数据进行东北地区湿地变化的动态监测及业务化运行,采用面向区域的虚拟框架结构设计和多种类型“层”数据协同处理的方式,实现FY3/MERSI、EOS/MODIS、TM等多源多通道卫星数据的数据定标、投影、几何校正及数据重采样等功能,同时提供地理信息背景数据和相关辅助信息叠加、提取等功能,针对湿地特点,进行植被指数、水体指数、蒸发散等湿地下垫面特征参数指标计算,多源遥感数据处理和融合与数据分割,湿地专题图制作等,为用户提供方便、可信的业务系统,为东北地区湿地保护、灾害防御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棉蚜不仅是西北地区危害棉花生长的重要害虫,也是制约全球棉花丰产的重要瓶颈。棉蚜种群数量变化受多种因子的影响,如何能有效预测棉蚜种群数量的变化一直是难点问题,也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应用问题。近期,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吕昭智课题组发明的一种短期预测棉蚜种群数量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2009年粮油作物主要病虫发生情况、冬前病虫基数、浙江省气候中心2010年1~9月份长期天气趋势预测,以及该省栽培制度和品种布局等情况,结合主要病虫历年发生演替规律,浙江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经综合分析认为,2010  相似文献   

18.
竞霞  邹琴  白宗璠  黄文江 《作物学报》2021,(11):2067-2079
作物病害是影响粮食产量和质量的生物灾害,病害的侵染消耗了作物营养和水分,扰乱了其正常的生命过程,引起了作物内部生理生化和外部表观形态的改变。冠层反射光谱能够较好地探测作物群体结构信息,叶绿素荧光能敏感反映作物光合生理上的变化,二者均能够实现作物病害的遥感探测。本文从作物病害遥感探测的方法和尺度两个方面综述了基于反射率光谱的作物病害遥感监测现状,概括了主动荧光、被动荧光以及协同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和反射率光谱在作物病害遥感监测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反射率光谱和叶绿素荧光数据在作物病害遥感探测方面的优缺点,探讨了不同数据源、不同监测方法在作物病害遥感探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作物病害遥感监测的未来发展,旨在为后续利用反射率光谱和叶绿素荧光数据探测作物病害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东北玉米冷害监测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玉平  王石立  李维京 《作物学报》2011,37(10):1868-1878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的气温明显上升,但由于存在玉米相对晚熟品种越区(北扩)种植现象,区域性和阶段性的玉米低温冷害仍时有发生。因此,开展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监测预测研究仍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利用东北玉米生长模型(NEC_MaGM)构造冷害监测指标,然后开展玉米冷害监测预测方法研究并进行个例分析。结果显示,从不利天气条件和玉米对低温响应两方面遴选的8个单项指标中,以指标2 (DC_Tas9,抽雄期到9月底的累积热量单位与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差值百分率)和指标1 (DN_Tas,当年抽雄期与多年平均抽雄期的差值)对历史玉米冷害的概括能力最强;根据冷害致灾机理、单一指标的历史概括能力及其独立性等因素,构建了由指标1、2以及指标4 (DW_GrS,水分适宜条件下模拟穗重与多年平均穗重的差值百分率)和指标7 (DW_Fro,初霜冻日时模拟穗重与模拟成熟时穗重的差值百分率)组合而成的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综合指标;基于NEC_MaGM和冷害综合指标进行单点冷害监测,确定了若45%以上站点出现玉米冷害即为区域性冷害的标准,独立样本监测检验与实际情况一致;利用NEC_MaGM在网格尺度上的监测可以得到更详细的冷害空间分布状况,有利于开展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工作;根据前期天气实况加上区域气候模式预测的气象要素数据,再结合预报时效之后的多年平均气候数据,在格点尺度利用NEC_MaGM可以实现对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的预测。预测个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反映冷害的形成过程和严重程度,但其准确性不仅与作物模型有关,还依赖于区域气候模式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野油菜黄单胞菌(Xcc)可引起拟南芥、甘蓝等多种十字花科植物的黑腐病,是研究植物与病原细菌相互作用分子机理的重要模式菌。Xcc基因组中具有一个xccR/pip遗传位点,是细菌发挥致病功能所必需的。XccR是细菌群体感应转录因子LuxR的同源蛋白,因缺失相应的LuxI信号分子合成酶被称为LuxRsolo蛋白。在前期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贾燕涛带领的研究小组在中科院院士方荣祥指导下发现,pip基因(编码的脯氨酸亚氨基肽酶)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