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由四川省农科院生核所与凉山州烟草技术中心承担的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十二五"科技专项"航天与辐射创造烟草育种新材料"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据四川省农科院生核所航天烟草项目课题组成员阎文昭研究员、蒲志刚副研究员和张聪助理研究员介绍,该项目自2012年正式立项实施以来,项目承担单位成功地建立了凉山州——海南省一年两代穿梭育种多点筛选鉴定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8月17日,《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研究组与合作者完成的关于植物抗病抗逆的最新研究成果Overexpression of receptor-like kinase ERECTA improves thermotolerance in rice and tomato。该研究报导了受体激酶ERECTA可以通过调控细胞死亡提高转基因作物抗高温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2020年度对7640份次种质,以抗旱性、耐低氮、抗茎腐病、抗穗粒腐病等绿色性状为主要抓手,开展了规模化鉴定评价,新筛选出具有突出绿色性状的优异种质资源120份,并对以往鉴定出的优异种质资源进行了复鉴,发现抗旱性达极强以上的种质资源187份,耐低氮能力达极强的112份,茎腐病达高抗的65份,穗粒腐病达抗的98份。  相似文献   

4.
<正>张东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副校长兼食品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后备带头人,黑龙江农垦总局(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高校(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曾主持国家十五食品安全重大科技专项、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等多项  相似文献   

5.
<正>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通报,6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该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二涛研究组关于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论文Plants transfer lipids to sustain colonization by mutualistic mycorrhizal and parasitic fungi首次揭示了在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的共生过程中,脂肪酸是植物传递给菌根真菌的主要碳源形式,并发现脂肪酸作为碳源营养在植物-白粉病互作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3):F0002-F0002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批准组建的,集科研和开发于一体的企业化管理试点单位。它的经营实体为天津绿达保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5,(9):F0003-F0003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批准组建的,集科研和开发于一体的企业化管理试点单位。它的经营实体为天津绿达保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8.
<正>果蔬保鲜智能化臭氧精准测控装置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在食品加工、保鲜领域被广泛应用。采后果蔬是活体,仍进行着旺盛的生命代谢活动,使用臭氧化气体进行贮藏保鲜,不仅具有消除和降低果蔬菌源基数的作用,而且对部分水果的乙烯生成也有抑制作用。科学有效使用臭氧进行果蔬保鲜的核心技术是:在了解果蔬种类和品种对臭氧忍耐性的基础上,精准控制臭氧浓度,达到既有显著作用又不引起果蔬伤害的效果。为此,需要智能化精准控制臭氧浓度、处理时间和间隔。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经科研人员的攻关,我国航天育种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建立了地面模拟诱变育种技术创新体系。从粒子生物学、物理场生物学和重力生物学等不同角度研究了航天环境各因素的诱变特性,初步建立了“多代混系连续选择与定向跟踪筛选”的空间诱变育种技术。进一步优化了高能粒子辐照、物理场处理等地面模拟航天诱变靶室设计与样品处理程序,使得样品批处理效率大大提高;比较分析了高  相似文献   

10.
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李培夫 《种子科技》2006,24(1):35-37
以参考文献与报刊相关报道为依据,简要介绍了航天诱变育种技术的原理和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对农作物形态、生育进程和理化特性所产生的影响;国内外航天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进展;空间诱变育种的特点及其在未来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正>浙江大学农学院刘树生教授课题组与周雪平教授课题组紧密合作,历经5年,以入侵我国的B烟粉虱-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烟草组合为试验材料,综合应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化学分析、转基因、生态学等研究方法,探讨媒介昆虫与植物病毒通过寄主植物介导形成互惠关系的生理机制和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影响因子11.47)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微生物-植物互作实验室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mi RNA863-3p通过先后作用正向和反向调节因子调控植物抗细菌免疫》("mi RNA863-3p sequentially targets negative immune regulator ARLPKs and positive regulator SERRATE upon bacterial infection")。植保学院牛冬冬博士为第一作者,南京农业大学为  相似文献   

13.
正2月2日,国际植物学顶级期刊《Plant Phys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建群教授课题组在植物抗病基因的演化研究重要进展,研究成果题为Large-scale analyses of angiosperm nucleotide-binding site-leucine-rich repeat(NBS-LRR)genes reveal three anciently perged classes with distinct evolutionary patterns。本次研究中,团队研究人员对植物最大的一类抗病基因——NBS-LRR基  相似文献   

14.
<正>基因组印记(genetic imprinting)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观遗传学现象之一。在配子或合子发育过程中,来自亲本的等位基因或染色体发生了差异的表观修饰,导致了亲本等位基因的差异表达(即印迹基因)。在植物中基因组印迹主要发生在被子植物的三倍体胚乳组织中,且在胚乳以及种子的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拟南芥胚乳随着种子发育  相似文献   

15.
正稻米垩白是灌浆期胚乳淀粉粒和蛋白质颗粒排列疏松而充气所形成的白色不透明部分,极大地影响了稻米外观、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一个主效数量性状基因座Chalk5编码了一种液泡H+转运焦磷酸酶,影响了水稻籽粒垩白性状。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团队成功克隆了第一个控制稻米垩白的主效基因Chalk5,不仅为优质稻米的分子育种提供了目标基因,还为水稻优质育种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国际基因组研究权威刊物《基因组研究》在线刊登了福建省农科院与厦门大学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全基因组范围内分析水稻选择性腺苷化位点的动态变化。该项成果主要研究了水稻发育过程中选择性多聚腺苷化(APA)动态变化以及对水稻产量性状关键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为理解基因表达转录后调控提供  相似文献   

17.
<正>植物受到昆虫取食后,能在受损伤组织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从而提高植物的抗虫能力。在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除了被取食的叶片或组织,未被损伤的其它叶片或组织也能够产生抗虫响应,被称为系统性响应,说明有一种或多种信号从被昆虫取食的叶片或者组织移动到植物的其它部位,诱导抗虫响应。然而,这个可移动信号是什么,是由哪些基因调控的仍然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吴建  相似文献   

18.
正植物在生长发育中需要应对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进行快速生长,当遇到不利条件时,植物会通过减慢或停止生长来应对。植物通过什么机制平衡并协调快速生长与应对逆境胁迫?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李来庚研究组研究发现一个水稻Remorin基因(Os REM4.1),它将植物体内逆境响应和生长信号关联在一起,协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遗传育种团队在糖介导的茶树抗寒机理研究中又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通过对冷驯化中茶树抗寒生理指标测定,以及对茶树叶片组织亚细胞结构变化的观察,结果表明冷驯化能够促进茶树叶绿体中淀粉粒的水解,并成功克隆了59个涵盖淀粉代谢、可溶性糖代谢、糖转运及糖信号转导等通路的关键基  相似文献   

20.
陈绍慧 《保鲜与加工》2006,6(5):I0003-I0006
编者按:在我国农产品保鲜技术研究不断深入及产业化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刊特邀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绍慧研究员介绍自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以来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