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再生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模式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提高稻田生产综合效益。本文介绍了该模式下水稻、鱼的种养关键技术,以期为当地种植户发展稻—再生稻—鱼综合种养、提高稻田综合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赣北是水稻双季稻和单季稻的混作区。"超级中稻+再生稻"是提高耕地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对机耕、机插、机管、机割的全程机械化技术问题作了较全面的探讨,继而对"超级稻+再生稻"规范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生产参考,促进再生稻生产的大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超级稻+再生稻高效栽培绿色增产技术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20-21
为了探索粮食绿色增产新模式,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2015年引进超级杂交水稻准两优608,在铜陵市义安区西联乡垄上村,进行超级杂交稻+再生稻模式试验示范种植,结果表明:运用超级稻+再生稻高效栽培绿色增产技术,可以达到节本增效、绿色增产、安全、环保的目的,同时冬季稻田种植绿肥或休闲可以保护地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粉垄农耕新技术,经粉垄栽培水稻试验表明,粉垄中低产稻田耕作层由传统耕作15—18cm增加到22—25cm,早稻利用超级稻组合种植产量达550—650kg/667m2,比传统耕作增产20%左右;粉垄水稻根系发达,早稻收获后作再生稻栽培,低位分蘖,每667m2产量可达400kg以上。据此分析了在广西双季稻地区尤其是发展秋冬种的地区,粉垄早稻+再生稻实现"一种两收"亩产稻谷1000kg,利用再生稻比晚稻提早成熟收获20—30d发展秋冬种高值种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之前,四川省泸县的稻田种植模式以“早稻+晚稻”为主,随着现代杂交中稻和再生稻丰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稻田种植模式自然转变为“杂交中稻+再生稻”“杂交中稻+再生稻+小春作物”“水稻+油菜”等。因地制宜发展水稻油菜轮作是种植者提高对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的重要方法,也是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油菜植株和稻草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由于实行了水旱轮作,可减少水稻油菜病虫害发生,增强水稻油菜抗性,减少农药施用量,有利于提高水稻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超级稻+再生稻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级稻+再生稻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效益。[方法]以中浙优1号等4个超级稻为试材,于2009年在广西钦州市的传统中稻区、冬种辣椒区、冬种蔬菜及马铃薯区和双季稻区进行了超级稻+再生稻栽培示范项目,示范面积为167.9 hm2。[结果]在传统中稻区和冬种辣椒区推广超级稻+再生稻栽培模式可使水稻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在冬种蔬菜、马铃薯区虽然水稻有所减产,但可使一年三熟或多熟,在时间安排上显得宽松,确保农民在冬种作物上增产增收;在双季稻区虽然产量略低,但节省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使农民有充裕的时间再种植一茬冬种作物。[结论]利用超级稻+再生稻栽培模式可使水稻全生育期缩短1个月左右,产量与双季稻差别不大,并且具有省种、省工、节水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海安市水稻种植面积3.7万hm2,为提高稻田种植效益,海安市从2009年开始在传统的水稻种植中融入水产养殖,并在"稻田+N"综合种养模式上进行创新实践,深入研究推动"稻田+N"模式发展的相应对策,大大提高了稻田种植效益,保护了生态环境,为全省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山区水稻和油菜综合生产能力,为贫困山区农民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良好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广西柳州市开展“超级稻+再生稻+油菜”生产模式研究,通过油菜新品种的引进评比示范,筛选出适合该模式种植的生育期适中、高产、抗病的“双低”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石灰性田超级稻“3414+1”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414+1"回归设计,在融安县石灰性稻田进行了超级稻施用氮、磷、钾、锌肥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合理搭配结合施用锌肥,可以显著提高超级稻的产量。通过建立模型和综合分析,最后选择以磷的一元二次肥效模型作为该地超级稻生产的推荐施肥模型,该模型提供的施肥参数为施纯氮210 kg/hm2、五氧化二磷72.7 kg/hm2、氧化钾210kg/hm2,超级稻理论最高产量为10429 kg/hm2。  相似文献   

10.
正再生稻是在水稻收获第一季后,开发头季腋芽再次种植收获的一季水稻。在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又不足的地区及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稻田发展再生稻,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稻田单位面积稻谷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南方主要稻作区劳动力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使得劳动力紧张。发展再生稻可以缓解双季稻区"双抢"季节劳动力紧张的矛盾,降低劳动成本。因此,再生稻已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制度之一。然而,由于特殊的栽培与管理措施,再生稻稻田土壤突出的问题是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11.
为破解春旱难题,钦州市农业技术部门研究并提出了3个"一号技术",即3种栽培模式:水稻旱直播栽培;超级稻+再生稻栽培;春玉米+晚稻栽培。对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苏仙区“稻+鱼”生态综合种养技术及应用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苏仙区丘陵山区海拔较高,山高林密,水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早春气温上升慢,秋季降温比较早,年≥10℃积温在4 500℃左右,水稻安全生长期只有150天左右,只能种植一季水稻,土地利用率不高,在传统稻田养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渔促稻、稳粮增产、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稻+鱼"生态综合种养新模式,2016~2017年苏仙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联合苏仙区菜岭优质稻禾花鱼合作社在良田镇菜岭村实施"水稻+鱼"生态综合种养项目,2016年面积950亩,总产值365.75万元,纯收入219.45万元;2017年面积980亩,项目总产值421.4万元,纯收入252.84万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总结超级稻+再生稻促蘖肥适宜施用量。[方法]种植超级稻+再生稻,超级稻收割2~3 d后施放不同量的尿素(分为7个处理)作为促蘖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收割后3 d追施促蘖肥225~375 kg/hm2尿素对提高再生稻产量有显著效果。[结论]不施或少施促蘖肥对再生稻产量会造成影响;多施促蘖肥再生稻产量不会提高反而造成浪费,适宜用量可以做到节本增收。  相似文献   

14.
再生稻稻田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稻是在水稻收获第一季后,开发头季腋芽再次种植收获的一季水稻。在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又不足的地区及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稻田发展再生稻,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稻田单位面积稻谷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南方主要稻作区劳动力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使得劳动力紧张。发展再生稻可以缓解双季稻区“双抢”季节劳动力紧张的矛盾,降低劳动成本。因此,再生稻已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制度之一。然而,由于特殊的栽培与管理措施,再生稻稻田土壤突出的问题是土壤养分失调(土壤磷钾含量相对短缺,氮相对盈余)、再生季土壤板结、茬口期土壤资源浪费、机械化耕作难等。因此,如何进行再生稻稻田培肥与耕作以保持或提高再生稻稻田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是当前再生稻稻田急需解决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一、稻田综合种养基础设施配置1、稻田条件及水源水质江苏省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主要为水稻与小龙虾、水稻与中华蟹、水稻与黄颡鱼、水稻与河蟹等几种类型。在实际稻田环境处理过程中,首先应进行现代化农业标准化农田建设,即在试点实验区域选择连片块田,以东部为出发点,向西部逐步进行编号标注,如1#、2#等。每块稻田长度应控制在610-650m之间、宽度应控制在40-42m之间。以水稻+黄颡鱼综合种植模式为例,  相似文献   

16.
"水稻+"稻田综合种养是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近年来重点示范推广的生态种养模式,能实现"一田两业、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深受广大种养户欢迎。2016年,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全省38个县市区开展"水稻+"稻田综合种养示范,面积超过667公顷,辐射带动面积6.7万公顷。涌现出了稻鱼、稻虾、稻鳅等很多很好的模式,现予以摘编连载,以供广大种养户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明不同稻草还田方式与稻田养鸭耦合对水稻生物量、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设置5种处理方式:"稻草炭化还田+养鸭"(CD),"稻草直接还田+养鸭"(ZD),"稻草粉碎还田+养鸭"(FD),"稻草不还田+养鸭"(BD)和"稻草不还田不养鸭"(BR)。通过测定水稻生物量、产量,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及土壤pH值,研究稻草还田+稻田养鸭对土壤养分及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稻草炭化还田+稻田养鸭(CD)能显著降低水稻株高、提高水稻生物量,稻草还田+稻田养鸭主要通过增加水稻有效穗来提高水稻产量,短期内(1年)能使水稻增产10%以上。稻草还田+稻田养鸭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增幅分别为33.73%~41.28%和15.06%~21.47%。CD能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增幅分别为20.15%、13.73%、10.25%,CD还能有效缓解土壤pH值降低。【结论】稻草炭化还田+稻田养鸭处理(CD)为最佳组合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不久前在洞庭湖区的南县宣布,两系超级稻再生稻在湖南试验成功,大田测产毛谷产量每667平方米高达483.3公斤,与1999年持平,与一般再生稻相比,更优质和高产.  相似文献   

19.
正吉林省稻田综合种养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实践,已发展到40余万亩,主要包括稻田养蟹、养鸭、养鱼等模式。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充分利用生物共生原理,符合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要求,是生产绿色、有机水稻的重要措施之一。水稻增产增收效果好。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将种稻和养殖蟹(鱼)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叠在一起,充分发挥水稻和养殖蟹(鱼)共生互利的作用,达到"一水两用、一地多收"的效果。稻田养殖蟹(鱼)后,不仅可每亩收获20公斤左右水产品,水产品增收300~1500元,还能促进水稻增产,较水稻单作增产7%~10%,实现了  相似文献   

20.
广西河池市是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山区农业市.为探讨高寒山区中稻田一年三熟免耕丰产栽培模式,提高农民种田收入,2003年以来,在我市中稻地区实施2390公顷的"超级稻-再生稻-大蒜"免耕丰产栽培试验与示范,其中超级稻免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671.3千克,再生稻平均每667平方米产326.9千克,大蒜免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蒜头368.4千克,一年三熟每667平方米产值达3291.7元,比传统耕作每667平方米增加纯收入2319.5元.其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