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29.乱用农药名称长期以来,我国农药产品名称非常不规范,有的以有效成分的"通用名称"为产品名称,有的以"商品名称"为产品名称,也有的以"注册商标"为产品名称,甚至有的农药生产厂家把变更农药名称作为变相涨价的手段,致使同一有效成分的农药产品出现了数种、数十种乃至数百种商品名称,比如,吡虫啉、阿维菌素各有200多个商品名。面对如此名目繁多的"农药产品",不仅农民  相似文献   

2.
<正>农药行业是产能过剩的行业,有的企业业绩抢眼,有的企业濒临倒闭。高负债、低效率企业的处境正变得越来越艰难,其中也有许多亏损企业还在苦苦坚持,期盼销售市场转好,期盼地方政府救厂。地方保护主义者认为,这些企业在本质上仍然健康,只是正经历一些短期的困难而已。少数情况下或许确实如此,但这类企业中相当一部分是"僵尸"企业,本质上已失去生命力,却拒绝死亡。如果"僵尸"企业继续运行,改革议程将更难推进。我国农药行业亟需建立一种机制,让低效率及亏损企业以一种有序且可控的方式逐渐关闭。一、中小农药企业身陷多重困境目前国内"三证"齐全的农药生产企业有1800多家,大都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5月29日,笔者在"第三届农药出口登记高峰论坛"上针对"过专利期产品国内外联合登记"话题进行了报告,在农药行业引起了诸多反响。会后,很多农药业界朋友都来沟通讨论中国农药企业出口登记联合是否真的可以实践操作?具体如何去实现联合?中国农药企业是否真的可以消除成见,抱团共同应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和出口登记?其实早在2015年10月份,农药出口登记行业资质专家洪峰老师就在Agropage发表过文章,预言中国将来会出现大范围的境外联合登记,并且提出  相似文献   

4.
<正>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目前,我国农药企业面临着国际农药巨头大举涌入,国内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的态势,特别是近年来一系列的涉毒农产品事件更使公众"谈药色变"。农药企业如何突破重围,重塑良好形象,为现代农业助力加油,已成为广大农药企业刻不容缓的问题。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5月6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一则"有机蔬菜有玄机"的报道,曝光了某大型超市贴有机标签的蔬菜,经检测均有农药残留的问题。事情发生后,除了对涉事蔬菜种植企业的指责外,笔者注意到,还有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将矛头指向农药,把农药说成万恶之源。为此,笔者呼吁要理性看待农药与绿色食品、食品安全问题之间的关系,二者并不是势不两立的死对头。谈到绿色食品,公众总认为在其种  相似文献   

6.
熊飞 《科学种养》2014,(12):7-8
<正>水稻产量高、适口性好,在我国南部山区既是农民的主食,也是农民最看重的粮食作物。但笔者在最近的调查中发现,目前山区水稻过度使用农药问题非常突出,多数农户每季水稻施药次数在4~5次,有的甚至达到6~8次,且每次用药量均较大。种水稻用药太多,使山区农民"苦不堪言",有的干脆"弃水改旱"。多次、超剂量施药,直接增加了劳动强度,加大了水稻的种植成本。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山区每种植一  相似文献   

7.
<正>农药是当前乃至将来一段时间内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最普遍、最重要、最有效的物质,是化学防治的主体,尽管农药存在着污染环境、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杀伤天敌、容易造成人员中毒、病虫产生抗药性等问题。但是它也有其他防治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优点:如速效、高效、广谱、使用方便、省工省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笔者走访了国内几个用药大省,见了20多个客户(市级和县级农资经销商),规模不一,农药销售额有1000万元左右的,有3000万元左右的,也有8000多万元的,其中有几个客户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接班人的问题。有的经销商是早年艰苦创业,如今年事已高,已经力不从心;有的经销商是发展遭遇瓶颈,面对日益变化的经营环境,增长乏力甚至下滑,不知何去何从;有的经销商是生意已成规模,却还是传统的夫妻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农药行业大而不强由来已久,虽然产量世界第一,但销售产值和利润率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农药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这种状况的形成自然与国内农药产业研发投入不足有关,但在笔者看来,频发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对农药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种植业水平的提高,农药数量和质量提高很快,但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还是农药质量"问题",它已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根据多年农药监管工作实践,从农药产品信息入手,总结出几个判定可能添加其他农药成分等涉嫌质量"问题"的农药产品的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水稻产量高,适口性好,在我国南部山区既是农民的主食,也是农民最看重的粮食作物。但笔者在最近的调查中发现,目前山区水稻过度使用农药问题非常突出,多数农户每季水稻施药次数在4~5次,有的甚至达到6~8次,而且每次用药量较大。种水稻打药太多,使山区农民感到"苦不堪言",有的干脆"弃水改旱"。多次、超剂量施药,直接增加了劳动强度,加大了水稻的种植成本。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山区每种植一季中稻,从育秧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一篇网络传播文章《怎么才能拯救浸泡在农药里的中国》在网络引起了轩然大波,笔者现结合农药实际应用、农药市场现状、农药生产现状等方面,对自己心目中的农药做一下阐述,希望得到农业专家及农药植保行家的关注,从而让更多的人关注农药、关注农民、关注农业……引言:2018年一篇网络传播文章《怎么才能拯救浸泡在农药里的中国》(以下称"网传文章")在网络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其实几年前笔者就曾有阅读,当时一笑而过。后来又看到杨理健老师的文章《怎么才能拯救"妖魔化"农  相似文献   

13.
<正>一天,住某宾馆,因早晨起得太晚,宾馆早餐几乎没有了。有了第一天的教训,第二天起得早,早餐品种多、数量足,应有尽有。由这件事让笔者想起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凡事都应抓一个"早"字。平时出差赶车,也有同样的体会,有时哪怕你比别人慢那么一步,可能就没了你的座位。去年,笔者在山东省沾化县采访一位农药批发商,他一年一个农药单品就能做到1000多万,笔者问他经营诀窍,他同样送给笔者这句话:"早起的鸟  相似文献   

14.
<正>有一位专家说过:"如同医药和其它化学品一样,农药发展的宗旨是造福人类。"笔者对此十分认同,一语道出了农药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农药和医药本来就是"同宗同源"的两个分支,同属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化学品",纵观其是非功过、利弊得失,又何其相似。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便是应用对象的不同,它们是"同门二物",是"姊妹花",医药的应用对象是顶天立地的人,而农药的应用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相似文献   

15.
<正>四年前,江西省吉安县农户全年水稻病虫防治成本大约每亩55元,最近笔者调查发现:近两年该县农户仅晚稻一季的防治成本就达每亩80多元,有的竟超过100元,首次出现农药成本超过化肥投入,这是一个值得相关部门关注的问题。农药用量和成本的剧增,农民种植效益下降不说;大量施用的农药对地下水、土壤和环境的污染不可轻视。下面介绍一些降低农药用量和成本的方法,希望能对农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正马上又到了小麦"一喷三防"的时节了。今年笔者所在县里统一供不供咱不知道,但总结近年来小麦"一喷三防"的统一供药情况农民朋友有话要说。一是供应过迟。很多年份都是"一喷三防"基本结束时,"一喷三防"的农药才发放下来。有的人怕过期,胡乱再喷施一遍了事,有的干脆扔到家里的角角落落,来年再说,还带来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7.
正近来,农药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不容乐观,在环保高压下,对农药企业的管控强化到无以伦比的地步,化工整治专项活动也把农药企业推到了风口浪尖。笔者曾经走访过多家农药企业,大家看不到未来,有的企业老总很是气馁,已没有了搏一把活下来的想法,做好了企业停摆(死)的准备,有的在苦苦支撑,一切全靠天意。在当前的环境下,能够活下去成为众多农药企业的奢望。今年4月份,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的万字文《科学至上》引来了业界的围观与反思,笔者也颇为震动。其中,宁董事长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这么  相似文献   

18.
<正>2011年即将结束,2011年的农药市场是不平淡的,有起有伏、有涨有落。有的企业觅得商机,有的企业因亏损而愁眉不展;有的经销商生意红红火火,也有的经销商门店门可罗雀。然而,不管怎样,从事农药行业的人士依旧要为2012年的农药销售而奋斗,在此有必要对今年农药市场大事记一一进行盘点,以期为农药企业、经销商来年的决策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将来的"农药"首要条件为能有效控制有碍于农业生产稳产、丰产的并可有效控制危害农作物的虫、菌、草,并能使环境健康、安全,真正使农药从简单的"杀死"变成能主动的调节及控制有害生物的"调控",使人类对害物防治从"必然王国"迈入"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20.
<正>7月份,山东省五莲县的春花生和夏玉米先后大面积发生棉铃虫、斜纹叶蛾、黏虫和玉米螟等害虫。很多农民用药防治后,效果都不理想。"我家的花生我已经打了两三遍农药了,怎么虫子还是没死?"很多农民便误认为是自己购买了假农药,找到经销商理论甚至有的要求经销商退货或要求补偿。其实,据笔者了解,这些农民使用的并非假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