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离不开农业科学的建设发展,因此对农业院校学科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当前学位点授权审核、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双一流"建设已成为高教界热点话题,更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通过学科评估,可找到自身短板、同类差距、所处水平,以"双一流"为努力建设目标,能够进一步激发发展动力。学科点授权审核可以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整合各类资源、打造优势特色。文章将简要梳理了第四轮学科评估与2017年学位授权审核两项工作的相关信息,分析总结其呈现的新特点,结合当前农业院校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初步探讨新形势对学科建设工作的指导性意义和学科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校"双一流"建设以追求"一流"为最终目标,突出了学科建设的战略意义。以优势特色学科如何评价为切入点,对比分析高校类型、学科属性、被调查者群体的不同,对比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评价认知上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明确高校"双一流"差异化发展思路。在推进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其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要重视优势特色学科分类评价与内涵发展,关注国家和社会需求,完善学科绩效评价机制,用世界一流水平检验学科发展状况,坚持走开放融合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本质是为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和增强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基础。建设一流学科是实现一流大学的根本路径,其核心要素则是人才和与之相匹配的人才队伍。通过对本次农业院校入围"双一流"学科的人才队伍进行分析,力求进一步探析人才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高等农业院校推进"双一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聚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以此带动学校整体发展,是农业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理性选择。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农业高校的学科水平显著提升,一批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一批学科领域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若干高校及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为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农业高校应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  相似文献   

5.
农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双一流"建设的高水平农业院校肩负着我国农业重大科技创新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大使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维结构学科体系"。高水平农业院校作为行业特色型代表性高校,其学科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实现。推进高水平农业院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努力突破农业学科的"四方城"封闭环境,需要从制度、文化和特色三个维度,形成学科建设的制度保障、传承创新学科文化以及特色定位与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总结“十五”以来福建农林大学学科建设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十一五”期间学科建设的目标和加快学科建设的具体措施。(1)认真做好规划,既要有所突破,又要可持续发展;(2)转变思路,加强建设,提高质量;(3)优化学科建设环境,促进学科建设良性循环;(4)汇聚学术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术梯队;(5)加强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校内资源共享力度,(6)重视研究生的招收和培养,发挥其科研主力军作用;(7)加强自我评估,以评促建,推动学位授权点整体水平的提高;(8)加大对外合作交流力度,提升学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提升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部署,为高校全面发展与学科建设带来新的动力与机遇。综合性大学涉农学科应紧跟"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瞄准世界一流涉农学科,立足现有涉农优势学科,精选凝练学科发展新方向,借助综合性大学学科资源,寻求学科交叉创新发展,从而促进涉农学科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将逐步由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迈进。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成为各高校的必然选择。江西农业大学一直将学科专业建设作为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的龙头工作,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农林牧特色鲜明,专业建设不断扩大、多科性协调发展。学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科建设整体水平不高,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专业建设特色优势不足,调整机制不力。新阶段,学校将进一步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建设为基石,进一步明确学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更好地推进学校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9.
"双一流"建设的启动,在全国范围内再一次掀起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热潮,为高校内涵式发展带来了契机。深刻明晰"双一流"背景下作物学科建设的目标、指向与建设策略,对于提升重点学科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地方农业高校的学科建设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优势;文章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围绕国家和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需求,结合"双一流"建设的评价体系和任务导向,初步分析了一流学科的遴选思路和建设领域,凝练了学科优势领域,探讨了学科发展规划的编制路径。  相似文献   

11.
学科建设自我评估及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科是研究生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基础和载体,学科自我评估是各学位授予单位科学、合理规划学科建设的主要手段。本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介绍了学科自我评估的具体做法,探讨了加强学科自我评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双一流"建设的启动,为我国农业院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ESI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的评估与衡量的世界标准。基于ESI学科排名,重点分析农业院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所遇的论文产出、科研能力、师资队伍、培养质量、国际影响等现实困境,并且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影响四方面提出农业院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双一流"建设给地方高校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地方高校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实现在"双一流"建设中有所作为,就要从特色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筹备、社会服务能力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办高校学科建设,"内"与"外"如同"车之两轮、人之两腿",都是必不可少的建设路径。"内"是高校学科建设驱动力;"外"是高校学科建设助推力;驱动力与助推力结合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办高校学科建设必由之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办高校学科既要从民办高校学科建设内部着手,同时也需要积极争取外部一切条件及资源,从中国民办高校学科建设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办高校学科建设之路,以期对当前民办高校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湖南农业大学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的发展机遇,准确把握国家和地方"双一流"建设内涵,紧密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国家和湖南省"双一流"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路径探索的实践,坚持以特色一流为目标、立德树人为根本、学科建设为基础、服务需求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通过实施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学研平台建设六大工程,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双一流"建设;通过创建特色品牌,提升学校的社会认可度、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满意度和影响力,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6.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提出的要求,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紧紧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出农业大学必须全面理解双一流建设内涵,系统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结合华中农业大学教育教学实际探讨有效推进"双一流"建设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7.
"双一流"战略的启动,要求地方院校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深入分析"双一流"建设对地方院校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策略性的学科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8.
"双一流"建设是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双一流"建设体现了绩效主义的价值导向,强调学科建设的产出、国际竞争力以及社会需要。高等农林院校因其办办学的特殊性,学科发展虽然在局部上有优势,但存在优势学科结构单一、领军人才不足等问题。高等农林院校学科发展的出路在于实施学科链发展战略、产业协同的资源拓展策略、培养拓展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战略以及学科专业一体化培养一流人才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科建设水平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双一流"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对地方高校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在短期内无法进入"双一流"高校行列的前提和背景下,地方财经类院校应将重心放在学科品牌建设上,努力以学科品牌建设来带动学校学科整体发展,不断提升地方财经类院校整体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学科建设的“加减乘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的基本载体和综合平台,在各项工作中处于龙头地位。本文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加强学科建设的方法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