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9、枣树绿盲蝽蟓和皮暗斑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单位名称:河北农业大学评价日期:2010.12.26评价单位名称: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枣树是我国的特色优势果树,也是当前我国发展最快的果树之一。目前,全国栽培面积已达135万hm2,年产量30亿公斤以上。本成果针对目前枣树生产中片面追求产量、绿盲蝽蟓和皮暗斑螟等害虫危害越来越严重、防治成本越来越高的突出问题,历经8年研究,在弄清绿盲蝽蟓、皮暗斑螟生  相似文献   

2.
正据悉,在公益性行业专项"盲蝽蟓可持续治理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项目支持下,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封洪强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集成了一套果树绿盲蝽绿色防控技术,并在河南省农科院示范推广项目"河南省盲蝽蟓综合治理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支持下进行示范推广,通过使用绿色防控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河南省农业生态园区里绿盲蝽的危害。据了解,封洪强团队主要从铲除越冬种群和生物防治两方面开展对绿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绿盲蝽严重为害春茶、防治指标空缺的问题,根据田间绿盲蝽若虫为害特征,对若虫的田间计数方法进行研究;利用田间试验,测算在不同绿盲蝽虫口密度下,茶鲜叶的经济损失率,并结合日照茶区绿盲蝽防治费用和茶鲜叶收益分析,确定日照茶区以虫口密度为测度的绿盲蝽防治指标。结果表明,绿盲蝽在茶丛的活动范围,受到鲜叶密度的影响。鲜叶密度大的茶园,一般在小范围内取食;鲜叶密度小的茶园,在略大的范围内取食。但是无论哪种茶园,其取食活动的茶丛横向范围都在一个不超过直径70cm的圆内。采摘单芽的区域,绿盲蝽防治指标应为0.99头/千梢;采摘一芽一叶的区域,绿盲蝽防治指标应为1.08头/千梢;采摘一芽一二叶的区域,绿盲蝽防治指标应为1.48头/千梢。以田间绿盲蝽虫口密度为测度的防治指标,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为防治费用和茶鲜叶收益与日照类似的茶园提供了科学依据,但由于绿盲蝽若虫田间一般呈聚集分布,且刚孵化若虫虫体较小,而且生活较隐蔽,不易被发现,应采取多次观察计数的方法,确定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4.
1.常见种类及其为害对象 花卉常见的蝽类害虫主要有麻皮蝽、茶翅蝽、梨网蝽和绿盲蝽。麻皮蝽为害一串红、凤仙花、彩叶草、兰花、仙客来、瓜叶菊、八仙花和大丽花等;茶翅蝽为害一串红、菊花、矮牵牛、大丽花和彩叶草等;梨网蝽为害月季、杜鹃、樱花、西府海棠、垂丝海棠和贴梗海棠等;绿盲蝽为害碧桃、寿星桃和石榴等。  相似文献   

5.
<正>鲁北棉田害盲蝽主要有绿盲蝽、三点盲蝽和苜蓿盲蝽(下称棉盲蝽),以绿盲蝽为优势种。棉盲蝽在田间交替重叠发生,已成为重要害虫,并在某些片区猖獗危害,严重障碍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6.
棉花叶片茸毛和色素腺数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网室抗性鉴定和室内观察,研究了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及棉花叶片茸毛数量和色素腺密度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为抗棉盲蝽棉花品种选育和制定棉盲蝽防治技术策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棉花品种(系)叶片茸毛、色素腺点在不同生长期均存在显著差异;棉花叶面、叶背和叶片茸毛...  相似文献   

7.
邓州市棉田绿盲蝽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以成、若虫危害棉株顶芽、旁心和嫩叶,造成叶片破烂,幼蕾受害后变黑脱落。20世纪80~90年代为我市棉田次要害虫,1997年和2003年先后大面积推广种植BT抗虫棉和杂交棉以来,棉田防治用药次数少,使该虫逐年加重发生,已成为棉田主要害虫,笔者通过定田调查,大面积普查等方法对绿盲蝽进行调查研究,以掌握发生变化规律及发生现状,旨在为防治绿盲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绿盲蝽热激蛋白90基因AlHSP90是绿盲蝽体内重要的抗逆基因,参与绿盲蝽耐受高温、杀虫剂等胁迫反应。为了明晰绿盲蝽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其体内抗逆基因的表达特征,本试验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杂交技术,重点分析AlHSP90基因及其蛋白在绿盲蝽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的表达谱。结果表明:绿盲蝽雌、雄成虫取食Bt棉、常规棉后,AlHSP90表达量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寄主植物(P0.01);与对照四季豆相比,取食茼蒿之后AlHSP90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雌成虫取食Bt棉、常规棉后,AlHSP90表达量分别比对照上升了1.77、1.74倍;而雄成虫取食Bt棉、常规棉后,AlHSP90表达量则分别比对照上升了1.98、1.94倍。取食不同寄主植物之后,AlHSP90蛋白的表达谱结果与其基因的表达谱结果高度相似。绿盲蝽雌、雄成虫取食Bt棉、常规棉后,AlHSP90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寄主植物(P0.01);而取食茼蒿之后,AlHSP90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AlHSP90基因是绿盲蝽适应棉花取食过程中重要的抗逆基因,并在绿盲蝽寄主转换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棉盲椿象以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发生较多!一般绿盲蝽发生期比中黑盲蝽早7~10天。绿盲蝽除危害蕾铃造成脱落外,还刺吸嫩头顶芽和嫩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综述分析了中国葡萄园绿盲蝽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趋势的变化及原因,并从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角度分析绿盲蝽防控方面研究进展。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绿盲蝽是一种由社会发展和农业产业变革带来的新兴害虫。在进行葡萄绿盲蝽研究时,特别是防控方面的研究,应该以农业防治为主,尤其是葡萄抗绿盲蝽品种的选育,然后通过研究新型农药和施药技术以及筛选驱避和诱集物等技术建立有效的综合生态调控技术,以期有效控制葡萄绿盲蝽。  相似文献   

11.
<正>绿盲蝽和中黑盲蝽是危害棉花害虫的两个优势种。为探明短时高温暴露对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存活和生殖的影响,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将在27℃饲养的绿盲蝽和中黑盲蝽的卵和初孵若虫每天暴露在不同高温(30、33、36、40℃)4小时,以27℃恒温饲养的为对照,比较了两种盲蝽卵的孵化率、若虫存活率、成虫产卵量的变化以  相似文献   

12.
绿盲蝽分龄与其形态发育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龄数和龄期的确定是害虫预测预报以及制定其科学治理策略的重要依据,为了掌握绿盲蝽虫龄与其生长发育的关系,通过测微尺对绿盲蝽3项形态指标进行了测量,以期探明其形态发育特征,选择最佳的分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形态指标的增长规律,绿盲蝽形态发育过程划分为速增期、缓慢期和停滞期3个时期;相邻龄期间头宽变幅的重叠度最低,变异系数小于体长和体宽;绿盲蝽形态发育特征不符合Dyar和Crosby法则.对所测3项形态指标和龄数进行线性和指数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指数模型决定系数均较小,拟合程度较差;3项指标与龄数间的线性拟合的决定系数均较大,其中以绿盲蝽头壳宽值与龄数的二次、三次线性决定系数最大(R2=0.961),直线决定系数为R2=0.942,体长和体宽的直线决定系数均为R2=0.940.因此,可以根据绿盲蝽头宽来识别其龄数,为准确识别绿盲蝽虫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我国主要农业害虫,以刺吸口器取食植物的叶片、花和果实等器官的细胞内容物,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并造成严重的经济 损失。我国作为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和消费国家,在自1992年国内首次报道绿盲蝽对葡萄造成危害以来,绿盲蝽在葡萄上危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且目前依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为此本文综述分析了我国葡萄园绿盲蝽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趋势的变化及造成变化的原因,并从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角度分析了绿盲蝽防控方面研究进展。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绿盲蝽是一种社会发展和农业产业变革带来的新兴害虫,在进行葡萄绿盲蝽的研究时,特别是防控方面的研究,应该以农业防治为主,尤其是葡萄抗绿盲蝽品种的选育,然后通过研究新型农药和防治 技术以及筛选驱避和诱集物等技术建立有效的综合生态调控技术,以期有效的控制葡萄绿盲蝽。  相似文献   

14.
不少植物上会有盲蝽象这类昆虫,这类昆虫对植物的嫩芽与花蕾等非常感兴趣,主要以植物作为食物,也有部分盲蝽象以其他小型软体昆虫为食。这类昆虫以绿盲蝽象类最多,一般生活在比较阴湿的地区,所以基本上是昼伏夜出的生活规律。而阿克苏地区有着比较大的昼夜温差,水源也十分充足。虽然阿克苏地区是倾向于暖热型气候的地区,但依然适宜盲蝽象的生存,在植物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盲蝽象的为害。对核桃种植过程中盲蝽象的规律进行调研,并根据最终调查研究的结果,结合阿克苏当地的实际状况,研究出最适合的防治盲蝽象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正>据新疆植物保护网消息,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盲蝽在全区棉花、小麦、果树上发生为害逐年加重。8月上中旬,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陆宴辉研究员和自治区植保站一行,赴昌吉州、石河子、沙湾等地调查棉盲蝽发生危害情况时,在玛纳斯县棉田首次发现绿盲蝽危害。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据文献记载,绿盲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此前在新疆棉区无相关发生报道,当前绿盲蝽在西北内陆棉区发生,给全区棉花安全生产带来了新的隐患。为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8  相似文献   

16.
棉盲蝽是危害棉花的各种盲蝽象的总称。主要种类有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和中黑盲蝽。麦盖提县发生主要见绿盲蝽。棉盲蝽危害棉花茎、叶,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四十六团农业科通过对艾美乐不同浓度的药剂防治对比试验,筛选出了防效好、对天敌危害轻的艾美乐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7.
<正>(接上期)3.设施主要蔬菜土传病害无害化综合治理技术单位名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评价单位名称: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评价日期:2009.12.03该研究针对设施蔬菜主要土传病害如番茄根结线虫、枯  相似文献   

18.
节瓜蓟马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及自然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节瓜蓟马在广东省的捕食性天敌资源和自然控制作用。在不施化学农药的瓜、豆地中发现节瓜蓟马的捕食性天敌有中华微刺盲蝽、黑带多盲蝽、黑肩绿盲蝽、南方小花蝽、桑小花蝽、大眼长蝽、西方蠳蚊、长毛捕食螨、塔六点蓟马、瓢虫、蜘蛛和蚂蚁等共10科近20种。数量较多的是中华微刺盲蝽、南方小花蝽和黑带多盲蝽,其中对节瓜蓟马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是中华微刺盲蝽。在所有被捕食的节瓜蓟马中,54%的蓟马被中华微刺盲蝽取食。中华微刺盲蝽不仅捕食量大,而且全年可见该盲蝽繁殖。中华微刺盲蝽是防治节瓜蓟马前景最大的天敌之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两种颜色的诱虫板诱集的盲蝽蟓虫口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苜蓿盲蝽和绿盲蝽对蓝色诱虫板和黄色诱虫板的趋性存在极显著差异,苜蓿盲蝽对蓝色诱虫板的趋性强于黄色诱虫板,绿盲蝽对黄色诱虫板的趋性强于蓝色诱虫板。  相似文献   

20.
正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是危害寄主广、周年发生时间长、较难防治的一种重要害虫,应掌握其种群数量上升及危害加重原因、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危害特点、防治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决策以持续提高防治水平。现依其危害最重的棉花和冬枣两种作物为主要对象进行简述。一、种群数量上升及危害加重原因绿盲蝽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老害虫。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大量应用有机氯、有机磷化学药剂防治农业害虫,绿盲蝽的发生数量减少、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