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正>今年一代粘虫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麦区发生面积小,经有效防治或兼治后各地残虫量普遍较低。近期,黄淮、华北、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陆续出现一代成虫,局部始见卵,大部分地区累计诱蛾量和卵量明显低于近年同期。结合天气条件和作物种植情况,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预计今年二代粘虫总体为中等发生,在内蒙古、辽宁、河北、山东等局部降水丰沛、管理粗放的地方会出现高密度田块。预计全国发生面积约为3000万亩,幼虫发生为害盛期在6  相似文献   

2.
<正>6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植保植检站发布预报,预计全区二代粘虫总体偏轻至中等发生,局部重发生。据全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联合监测,今年一代粘虫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麦区发生面积较小,六月上旬黄淮、华北、东北地区陆续出现一代成虫,局部始见卵,各地累计诱蛾量和卵量不仅明显低于粘虫重发的2012年和2013年,  相似文献   

3.
<正>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通报,据监测,近期东北、华北、黄淮大部地区出现二代粘虫成虫,华北、东北地区诱蛾量明显低于近年同期,黄淮地区大部高于上年,结合二代粘虫幼虫发生情况和未来气象因素,预计三代粘虫总体偏轻发生,华北、东北发生程度轻于前几年,不会出现大面积暴发成灾的情况,发生面积为1500万亩,黄淮等地杂草多、地势低洼和湿度大地块会有集中为害的可能;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下旬未至8月中旬。一、二代粘虫发生面积小2016年二代粘虫全国发生2000万亩,比上年减少41%,比重发的  相似文献   

4.
<正>内蒙古自治区植保植检站称,据全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联合监测,今年一代粘虫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麦区发生面积较小,六月上旬黄淮、华北、东北地区陆续出现一代成虫,局部始见卵,各地累计诱蛾量和卵量不仅明显低于粘虫重发的2012年和2013年,也低于2014年同期。全区玉米主产区部分地区已见卵和低龄幼虫,通辽市、赤峰市田间虫卵量较去年偏低,但兴安盟幼虫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一、诱蛾量较低,无明显蛾峰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一代粘虫在江淮和黄淮麦区发生面积大,局部区域虫量高,经有效防治后各地残虫密度普遍较低;5月底始,河南、山东、河北部分监测点见蛾峰,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始见卵和低龄幼虫,累计诱蛾量和虫卵量明显低于前两年。结合天气条件和作物种植情况,预计今年二代粘虫总体为中等发生,山西大部、山东东部、内蒙古东北部、辽宁中西部、吉林西南部、黑龙江中南部等局部地区有重发可能,雨水丰沛地区管理粗放、低洼田块可出现高密度虫量集中危害现象;预计  相似文献   

6.
<正>6月28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下发了二代粘虫发生通知,称目前二代粘虫已进入低龄幼虫盛期,东北地区发生广,华北地区虫量高,黄淮局部危害重,部分地区虫口密度高于去年。初步统计,全国发生面积3521万亩,主要为害玉米、小麦、水稻、高粱和谷子等禾本科作物。  相似文献   

7.
<正>粘虫发生趋势预测今年1代粘虫在江淮和黄淮麦区发生面积大,局部区域虫量高,经有效防治后各地残虫密度普遍较低。结合天气条件和作物种植情况,预计今年2代粘虫总体为中等发生,山西大部、山东东部、内蒙古东北部、辽宁中西部、吉林西南部、黑龙江中南部等局部地区有重发可能,雨水丰沛地区管理粗放、低洼田块可出现高密度虫量集中危害现象;预计全国发生面积约为5000万亩,幼虫发生危害盛期在6月中旬末至7月中旬。  相似文献   

8.
业界动态     
《科学种养》2013,(8):63-64
多地出现粘虫蛾峰警惕二代幼虫暴发近期黄淮、华北部分地区一代粘虫成虫盛发,河南孟州和永城、河北大名等地近几天测报灯出现单日上千头的蛾峰;雷达点高空探照灯诱蛾量,河北栾城为近万头,北京延庆达十多万头;内蒙古东南部、吉林中西部、黑龙  相似文献   

9.
<正>近期,黄淮、华北、东北等地区陆续出现一代成虫,江苏、山东、河北等地盛发期早、蛾量大,部分站点出现日诱蛾几万头的高峰,东北个别站点始见二代卵。一、黄淮、华北、东北部分地区蛾峰早、蛾量大近期各地一代成虫开始增多,发生期比前几年同期偏早。内蒙古兴安盟5月18日出现诱蛾高峰,比去年早16天;山东长岛县、河北滦县分别于5月30日和31日见峰值,比去年同期早6  相似文献   

10.
<正>据各地春季玉米螟基数调查,今年新疆、华北和黄淮部分地区基数较高,东北地区比常年明显下降,结合玉米种植和长势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一代玉米螟在新疆北部大发生,新疆南部和东部、东北大部、华北和黄淮局部偏重发生,其他地区中等及以下程度发生,全国一代玉米螟发生约1.4亿亩。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西北、西南和东北大部较常年接近或偏晚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西南麦区小麦处于孕穗至抽穗期,长江中下游(江汉和江淮)麦区处于拔节期,黄淮麦区处于起身期,华北和西北大部麦区处于返青期。随着近期气温回升加快,小麦主要病虫害从南至北陆续进入发生盛期。其中条锈病在西南、江汉、黄淮和西北部分麦区发生范围广、面积大、病情重;纹枯病在黄淮、江淮和江汉麦区发  相似文献   

12.
<正>据监测,近期二代幼虫在东北、华北、黄淮、西南部分地区呈重发态势,局部地区玉米、水稻、甘蔗等作物遭受危害。7月2日,农业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做好粘虫防控各项工作。当前,要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全面落实防控责任。78月份是粘虫发生危害关键时期,查清虫情和及时防治工作关系秋粮丰收大  相似文献   

13.
<正>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近日称,据黄淮海夏玉米区病虫测报网监测,今年二点委夜蛾一代成虫发生量较大,田间生境和未来气候条件有利,预计今年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总体偏重发生,河北南部、山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可达大发生;全国发生面积为3000万亩,幼虫为害高峰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大部地区成虫量高于前3年,部分地区高于2012年。安徽、江苏、河南、山西、山东、河  相似文献   

14.
正二代粘虫是河南省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虫,具有暴食性、突发性和迁飞性等特点,往往在局部地区突然暴发成灾,严重时将叶片吃光形成光秆,造成缺苗断垅,甚至绝收。今年河南省多地测报灯下粘虫蛾量较高,近期天气条件对粘虫发生危害有利,各地监测结果表明,目前已进入二代粘虫幼虫为害期,部分地区为害较重,截至6月20日不完全统计,全省发生面积90.95万亩,一般百株虫量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库尔勒市及其周边果园梨木虱的发生规律、为害情况及黄色粘虫板的诱杀效果,于2021年梨木虱成虫活动期,利用黄色粘虫板按五点取样法定期调查成虫诱捕数量,分析其当年发生动态;并于梨木虱活动期之后采用五点取样法分别调查对照区果园与悬挂黄板处理区果园的梨木虱为害率,对比分析黄色粘虫板对梨木虱为害的防控效果。经调查,在库尔勒地区,梨木虱主要在嫩梢期、花期前后、及果实成熟期前为害,全年有两次虫口发生高峰,分别在3月底和4月底。至8月初库尔勒地区梨木虱数量开始大幅减少,其为害几乎贯穿梨树的整个生长期。黄板诱杀试验结果表明,梨木虱成虫出枝活动期是防虫控害的关键时期,处理区梨木虱较对照区为害率减少43.76%。这说明悬挂黄色粘虫板对梨木虱为害有实质性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各地对一代粘虫调查,结合气象预测等因素综合分析,近日天津市植保植检站下发了《农业病虫情况》(2013年第10期)文件,预计二代粘虫将偏重发生,发生高峰期为6月中下旬,其中蓟县、宝坻、宁河等区县有局部暴发可能。防治指标:二代粘虫在玉米田达到10头/百墩。防治方法:防治粘虫要做到捕蛾、采卵及杀灭幼虫相结合。要抓住消灭成虫在产卵之前,采摘卵块在孵化之前,药杀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小麦生育期在西南大部麦区处于拔节至孕穗期,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处于返青至拔节期,华北、西北大部麦区处于返青期。随着气温回升,小麦主要病虫害从南向北陆续进入发生盛期,条锈病在西南麦区开始流行扩展,纹枯病在西南、江淮和黄淮麦区发生普遍,麦蜘蛛、麦蚜在西南、黄淮局部麦区密度高。截  相似文献   

18.
<正>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全国植保体系和科研、教学单位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19年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4.8亿亩次,虫害发生4.2亿亩次。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蚜虫在华北大部和黄淮北部麦区发生程度重,条锈病在江汉平原、汉水流域、西南和西北部分麦区中等发生,纹枯病和白粉病在江淮、黄淮高产麦区发生普遍。发生趋势如下:一、病害赤霉病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预计发生面积1.5亿亩,需预防控制面积  相似文献   

19.
《种业导刊》2014,(3):9-10
<正>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植保系统和科研、教学单位专家分析预测,2014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呈重发态势,明显重于常年,预计发生面积0.78亿公顷次,虫害发生0.57亿公顷次,病害发生0.21亿公顷次。其中,二、三代粘虫在东北、华北、黄淮和西南地区仍有重发的可能,玉米螟在东北、华北大部、黄淮局部偏重发生,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北部中等发生,大斑病在北方大部大流行风险高。  相似文献   

20.
<正>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8月13日称,自7月末始,三代粘虫在东北、华北和黄淮北部陆续发生,目前大部地区已进入发生盛期。截至8月11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山东和河南等10个省(区、市)发生,发生面积为1766万亩。目前幼虫以3龄以上高龄为主,玉米田和谷子田发生较为普遍,杂草多、管理粗放田块发生重,其中辽宁朝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