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纱网沙障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降低沙障成本又能有效控制风蚀过程是流动沙丘治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PE抗老化纱网材料沙障并进行造林取得了预期效果。调查结果表明,纱网沙障设置区风蚀深度为6.52 cm,对照区为14.24 cm。不同规格的纱网沙障均在纱网两侧5.20~5.50 cm范围内积沙5.42 cm。沙障背风侧30 cm范围内栽植杨树平均成活率为95.35%、黄柳为96.62%,且没有风蚀危害。纱网沙障设置2年后,草本植被盖度平均提高到40%左右,风沙危害得到明显控制。  相似文献   

2.
直播生物沙障固沙成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呼伦贝尔沙地采用网格状生物活沙障直播技术具有明显的固沙效果。跟踪调查表明:直播3年植物盖度为55%,杨柴平均高度增加到78.3 cm,沙障网格中心平均风蚀下降到0.2 cm。并且随着沙障生长时间的延长,能够迅速形成不同类型的结皮,形成"结皮肥岛效应"。  相似文献   

3.
针对科尔沁沙地杨柴生物沙障的生存现状和生长动态规律,分析了经过不同预留盖度和留茬高度的平茬处理后杨柴生物沙障和林间草本植被的恢复情况及其防风固沙效益,结果表明:平茬对杨柴及其林间草本的生长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平茬后的第1年内,预留盖度10%和留茬高度0 cm(齐地刈割)对杨柴生长最为有利;综合风速和风蚀量的测定分析发...  相似文献   

4.
在呼伦贝尔鄂温克旗锡尼河东苏木境内天然樟子松林内风蚀区,采用雨季直播杨柴生物复合沙障固沙,2年后植被取得良好恢复,并促进了沙地樟子松的天然更新,风蚀坑内杨柴高度达到46.3 cm,植被盖度为27%;平缓流动沙地杨柴高度达到62.7 cm,植被盖度为37%。另外,在风蚀坑内,不论是杨柴还是天然草本植物,都是坡中部的密度最大,长势最好;风蚀坑阳坡植被恢复好于阴坡。  相似文献   

5.
冀西北地区活沙障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冀西北风蚀沙地,利用植物再生能力营建活沙障,实现植物固沙的目的。根据植物材料在流动沙地的成活、生长与抗性指标,选出了紫穗槐与黄柳为营建活沙障的最佳植物种。紫穗槐与黄柳最佳埋设深度分别是40 cm和60 cm,以春季成活率最高。平行带状沙障以带间距2.5~3.0m为宜,网格以4m×4m与6m×6m为宜,从用工、材料费用兼顾防护效果,是最为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治理高大流动沙丘技术介绍植物再生沙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治沙实践中高大流动沙丘固定难、防治成效不佳等问题,我们在借鉴外地机械沙障治沙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利用踏郎(杨柴)、黄柳等沙生植物具有再生能力的生物学特性,在科尔沁沙地巴林右旗巴彦尔灯流动沙地进行治沙试验。采取深埋、踏实、截梢等措施,促使沙障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传统沙袋沙障外包装及内部填充材料改进,形成一种新型的混物填充沙袋沙障,能够提高流动沙丘植被建植及快速恢复能力。为了解该新型沙袋沙障对流动沙丘植被恢复的影响,以普通沙袋沙障及未做任何处理的流动沙丘为对照,对混物填充沙袋沙障顶部、距离沙障不同位置及防护区内植物生长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混物沙袋沙障顶部植物种类数量高于普通沙袋沙障,且植物高度、数量、覆盖度及生物量分别是普通沙袋沙障的1.77倍、6.06倍、6.67倍和2.27倍;混物沙袋沙障迎风侧和背风侧均有人工播种植物及天然植物生长,且随着与混物沙袋沙障距离的增大,植物长势变差。混物沙袋沙障和普通沙袋沙障均能够显著提高流动沙丘的植物种类及植物长势(p0.001),但是混物沙袋沙障提高程度较大,植物高度、密度、盖度及生物分别是普通沙袋沙障的1.39倍、2.09倍、1.57倍和1.50倍。  相似文献   

8.
针对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沙丘活化风蚀坑风沙危害特征,结合风蚀坑不同部位或立地条件,采取沙障+植物固沙技术、植苗造林和灌木直播、人工植被和天然植被恢复等"三结合"技术措施综合治理风蚀坑流动沙地。结果表明:采用带状或网格状PE纱网沙障、黄柳沙障、PLA沙障以及黄柳+PE纱网复合沙障,对风蚀积沙控制、植物种和植被盖度增加以及植被恢复具有良好效果。和未设置沙障相比,黄柳+PE纱网复合沙障减少风蚀效果最大,其次分别为纱网沙障、黄柳沙障、PLA沙障,且网格沙障好于带状沙障。黄柳+PE纱网复合沙障植被覆盖度由设置前的4. 67%平均增加到54. 61%,带状或网格黄柳沙障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到15. 88%或20. 09%,带状或网格纱网沙障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到15. 16%或26. 64%,带状或网格PLA沙障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到8. 1%或9. 62%。采用沙障+植物固沙技术,人工促进和天然植被恢复相结合能够在2~3年内控制风蚀坑风沙危害,重建固沙植被。  相似文献   

9.
《林业资源管理》2015,(1):161-167
在综合机械沙障和生物沙障治沙原理的基础上,通过选择不同材料、不同规格、不同外露高度的沙障进行风蚀沙埋试验;通过选择不同扦插深度、种条种类、种条条龄及保湿措施等分别进行成活生长情况试验,再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复合沙障治理流沙技术中合理的技术指标,以探索快捷、经济的治沙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踏郎和黄柳植物沙障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不同埋设深度的固定、流动两种沙地条件下植物沙障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固定沙地条件下,随着埋设深度的增加,植物沙障的成活率、高生长量和冠幅明显增加。埋设深度为60 cm、80 cm的黄柳成活率是埋设深度40 cm的8.4倍和12.6倍,当年高生长量分别为埋设深度40 cm的1.1倍和2.0倍,埋设深度为60 cm、80 cm踏郎成活率分别为埋设深度40 cm的2倍和2.1倍,不同埋设深度踏郎当年高生长量无显著差异。沙地条件(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边缘)对植物沙障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在流动沙地边缘生长的植物沙障树高和冠幅生长量显著高于固定沙地。黄柳生长对沙地条件较踏郎敏感,更易受其影响。踏郎对不同沙地条件的适应性较黄柳更强。  相似文献   

11.
高温胁迫对植物光系统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子之一。本文结合当前研究的最新进展就高温胁迫下对植物光合作用光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作了综述,指出高温胁迫PS Ⅰ功能激发,PS Ⅰ的加速运转起到保护光合机构的作用;PS Ⅱ放氧活性及受体端电子传递被抑制,结构变化,组分从复合体上脱落。认为从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可以解决高温胁迫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全国森林公园建设分析和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逻辑框架方法对全国森林公园的建设进行分析。通过宏观目标、具体目标、建设产出、建设活动和建设投入之间的垂直逻辑关系和水平逻辑关系分析,探讨我国森林公园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对纸张的需求猛增,同时,中国造纸业又要求减排降耗,减少污染严重的草浆造纸比例。于是,林浆纸一体化就成了国家的战略选择,由大浆厂大纸厂营造人工速生丰产林,并将营林、采伐、制浆、造纸与销售组合成了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作为林浆纸一体化发展产业的第一车间,如何科学  相似文献   

14.
对部队营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功能与作用等内容进行研究探讨,并以某部队营区生态环境设计为倒,从其具体的自然地理奈件、生态环境要求及历史人文环境等方面进行各分区的景观设计,达到环境功能完善、生态效益良好、文化氛围感人的目的;总结了部队营区生态环境设计与文化氛围营造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我国葡萄产业30a来的发展现状,总结出我国葡萄产业目前面临的新问题,即面积大,产量高,成熟期集中;销售价格两级分化;优质葡萄果品供给不足等。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葡萄产业六产融合的发展理念,通过葡萄产业五大关键技术研究,最终实现带动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两大目的。  相似文献   

16.
博落回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博落回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价值、药用价值及经济效益。大量研究表明,博落回根、茎萌发能力强,覆盖度高,具有适生性强、喜钙、旱生和岩生等特性,可提高山地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促进土壤和植被恢复,是集生态价值与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17.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如何通过程序化、技术化的管理模式,来增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是加强绿化施工监督管理,规范绿化市场的关键。文章结合海口市绿化工程管理实际经验,从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程监理、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方面探讨加强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广东省乳阳林业局伐区招投标设计与实际采伐出材量存在较大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对切实加强乳阳林业局今后的森林采伐管理招投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是一个富饶而美丽的国家,拥有多彩绮丽的自然风光;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复杂多变,阳光明媚,雨量充沛,分布着十分丰富的土壤和动植物资源,拥有许多当地物种,其中不乏奇花异草和奇树异木。全世界80%的植物和许多动物为南非独有,观花植物约24000种,占全世界开花植物种类的10%;城市绿化的风格自然朴质,和谐统一,富有个性;高速公路绿化重视自然生态,讲求实效;自然保护工作十分到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长江流域防护林主要构建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资源分布、主要林副产品及其用途、开发利用现状等进行了综述,旨在说明长江流域防护林的柏木、马尾松、杜仲、银杏、喜树和香樟等树种的林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