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适宜的覆膜种植方式,以克新1号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研究方法,研究了露地平播(CK)、平作行上覆膜种植(PZHS)、双垄全膜覆盖沟播(QFM)、起垄覆膜膜侧种植(QLMC)4种不同覆膜方式和保水剂对旱作马铃薯土壤水热效应及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QLMC和PZHS两种覆膜方式有利于升温,而QFM有利于保温,且施用保水剂的昼夜温差较不施保水剂的各处理小口0一10cm土层含水量表现为QFM>QLMC>PZHS>CK,其他土层均表现为QLMC>QFM>PZHS>CK;同种覆膜方式下,0~40cm土层,施保水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不施保水剂的土壤含水量,但40cm以下土层呈相反变化。覆膜种植和施保水剂均可提高旱作马铃薯出苗率,缩短出苗时间。相关分析表明,马铃薯出苗率与0~20cm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0~20cm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本试验条件下,起垄覆膜膜侧种植可作为旱作马铃薯覆膜栽培中首选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田上,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梯度保水剂施用量与土壤蓄水量和制种玉米经济效益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土壤蓄水量和制种玉米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产量在增加,但单位保水剂增产量则随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经回归统计分析,保水剂最佳亩施用量为2.01kg时,制种玉米的理论亩产量为494.85kg,统计分析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5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保水剂对土壤和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主要研究保水剂对土壤和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的保水剂含量在0.030%~0.100%内,土壤表面蒸发明显降低,pH值趋于酸化;保水剂的用量在30~45 kg/hm2,能够明显提高棉花的产量,增产幅度达10%以上,对纤维品质没有影响,株高增加3.8~10.2 cm,铃数增加5.7万~9.4万个/hm2,铃重增加0.1~0.19 g;并且以穴施最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4.
农用土壤保水剂在半干旱地区林业生产中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农用土壤保水剂Guilspare在半干旱地区林业生产中应用效果表明:在半干旱地区林业生产中,在浓度为1%的条件下,使用一定量的农用土壤保水剂Guilspare能明显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促进树木生长;超过一定量反而降低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对树木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用方式下保水剂浓度对作物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内蒙古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和保水剂在节水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对干旱条件下保水剂浓度对作物出苗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保水剂不同施用方式下,浓度对萝卜、玉米和糜子的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显著提高作物出苗率并改善幼苗生长状况,但其效果因施用方式不同,差异较大。对萝卜而言,5cm施用深度下,沟施时对应浓度在0.10%~0.50%范围内,出苗率比对照提高25.3~44.0个百分点,混施在浓度小于1.00%时,皆能提高出苗率,但提高幅度明显低于沟施;10cm施用深度下,混施时浓度在0.10%~0.50%范围内,出苗率比对照高30个百分点左右,而沟施则不明显。对于玉米和糜子,混施浓度低于0.30%时,玉米出苗率提高5~7倍,糜子出苗率提高2~4倍。从幼苗生长看,萝卜在试验最低浓度0.10%,玉米和糜子在0.10%~0.30%,各处理株高明显优于对照。总体上保水剂和土壤混施优于沟施,施用深度对作物成苗的影响在不同施用方式下不一致,这种差异与保水剂和土壤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保水剂对旱地作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学刚  王正前 《种子》1992,9(3):35-38
保水剂对于旱地作物种子发芽具有很大的影响。经过保水剂涂覆处理的种子,可以分别提高发芽率、发芽势6.2%和8.0%,增加幼苗根长21.37%,使幼苗单株鲜重、单株干重分别平均增加7.4%和14.9%。在干旱条件下还可以相对缩短出苗时间。由此,保水剂在旱地作物的抗旱保苗,节水栽培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保水剂对玉米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敏 《作物杂志》2001,1(3):12-13
河北省中南部为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干燥少雨 ,而夏玉米最佳播种期为 5月底 6月初 ,此时常有干热风的发生且少雨 ,造成土壤相对湿度较低 ,不能适时播种。如果在缺水的情况下播种 ,出苗率很低 ,很难形成苗全、苗齐、苗壮 ,从而失去高产的基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自 1 996年以来多次进行了在玉米根部使用保水剂的试验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已在多种作物上广泛应用。本试验研究了两种保水剂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 ,保水剂能明显改善土壤的供水状况 ,增强抗旱能力 ,提高根系吸收合成能力 ,维持植物正常生理代谢及光合能力。1 材…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覆盖措施下施用保水剂对烤烟抗旱能力的影响,以烤烟‘红花大金元’为材料,研究秸秆覆盖(T1)、地膜覆盖+保水剂(T2)、秸秆覆盖+保水剂(T3)、秸秆与地膜双覆盖+保水剂(T4)、地膜覆盖(CK)对植烟土壤物理性状、酶活性以及烤烟生长发育、经济性状、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不同覆盖下施用保水剂(T2、T3、T4)均可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植烟土壤容重,增加土壤中>0.25 mm大团粒结构比例特别是2~5、0.5~1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比例,提高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烤烟农艺性状较好,烤后烟叶产量产值较高,烟叶品质略有提升。不同覆盖下施用保水剂对烤烟抗旱能力的影响有差异;T2和T4处理整体表现优于T3处理,其中T4处理烤烟经济性状最好,而T2处理烤后烟叶感官质量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9.
保水剂在农业上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吴德瑜 《作物杂志》1990,6(1):22-23
如何经济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克服干旱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提高作物产量,是一项具有国际影响的农业科研课题。60年代初期,美国首先研制和应用保水剂,作为“改善水分状况的重要工具”在西部干旱地区推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水分利用的影响,通过秸秆覆盖和施用保水剂等水分调控措施,进行了不同灌水量对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灌水有益小麦群体发育,提高成穗数量、株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促进小麦增产,其中以补充灌水1 200 m3/hm2效果最佳,增产11.83%;但过多灌水反而影响小麦产量,补充灌水2 400 m3/hm2减产1%,并影响玉米产量。小麦灌水处理的玉米分别比对照增产7.31%~16.15%,其中补充灌水1 800 m3/hm2增产效果最佳,增产16.15%。夏秋两季作物产量结果表明,河南省中产灌区在秸秆覆盖和施用保水剂的情况下,小麦-玉米两熟制最佳补充灌溉量为1 200~1 800m3/hm2。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表明,秸秆覆盖与保水剂相结合,并进行适量补充灌水有利于改善和补偿土壤水分,而且有影响全年作物生长的趋势。玉米收获后,土壤有效养分和有机质有所下降,表明种植夏玉米应追施适量磷、钾肥,同时加大夏季作物秸秆的还田量,以提高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11.
保水剂在金太阳杏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保水剂影响杏成熟期的机理揭示得还不够全面和清楚,在保水剂为何能使杏成熟期提前的问题上还没有准确的答案,在保水剂作用下的土壤养分—能量关系研究还很缺乏。首先研究了不同用量的保水剂对杏叶面积、叶面厚度、平均单果重的影响,其次研究了使用保水剂的同时减少浇水次数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保水剂包衣和土壤沟施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冀南干旱半干旱的褐土农田,应用保水剂对夏花生进行包衣处理和土壤沟施保水剂处理,结果表明,保水剂能明显改善土壤供水状况;使植株的保护性酶活性提高,抗旱性增强,对花生的生长和产量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保水剂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阐明保水剂对不同生育阶段作物的生长及水分利用等的影响,选择小麦品种郑麦9694和矮抗58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保水剂(0,30,60,90 kg/hm2)对2个冬小麦生长过程中各生育期阶段的群体变化、株高、叶面积、根冠比及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作用特征.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提高了各生育期冬小麦的总群体数、株高和...  相似文献   

14.
一种用于生产农林抗旱保水剂的小型机械——KHB型抗旱保水剂合成设备由山西省曲沃县明通灭菌防腐器材厂研制成功。农林抗旱保水剂,又称固体水,是一种适用于农林生产的抗旱新产品。该保水剂生产设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由合成反应器、洗涤滤合、烘干、粉碎、包装等装置组成,可生产出吸水率为400倍~1200倍的保水剂。该机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投资少、生产效率高等特点,适宜中小企业及广大农村生产。开发抗旱保水剂在发展我国农林经济和治理土地荒漠化方面前景广阔。抗旱保水剂专用设备问世@张明海  相似文献   

15.
井陉县位于晋冀交界处 ,属太行山地丘陵干旱、半干旱地区 ,全年降水量为 5 0 0 ml左右。尤其是春旱严重 ,有十春九旱的气候特点。在夏收后土壤墒情严重不足的年份 ,秋季作物常无法播种或播种后出苗不全。针对这一问题 ,近几年来 ,我们在旱地玉米上示范推广了旱地玉米使用玉米淀粉型保水增效剂拌种及配套栽培技术 ,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1 增产原因提高了耕层土壤的含水量 玉米淀粉型土壤保水增效剂是一类含有强亲水性基团的水溶胀性高聚物 ,吸水率一般为其本身的 5 0 0~ 70 0倍 ,吸水后溶胀形成凝胶具有吸收和保持液体的能力。用保水剂…  相似文献   

16.
为选择适宜的保水剂的添加量对育亩块成型效果及对幼苗质量的影响.以碧龙一号黄瓜为供试作物,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保水剂对育苗块育苗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保水剂的添加与育苗块的成型效果、湿容重、通气空隙度呈负相关.黄瓜育苗试验表明: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黄瓜幼苗的G值,根冠比都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原因是保水剂含量过多会影响基质通气,对出苗和生长不利.草炭与保水剂体积比为200:2的处理不但具有较好的育苗块成型效果,且能够保证幼苗质量.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酰胺型保水剂对基质持水性和菜心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砂、炉渣、锯木屑三种基质中加入不同用量的保水剂并进行菜心育苗和盆栽试验,研究保水剂对基质的持水特性、容重和菜心出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3种基质的持水量和锯木屑的湿容重显著增加,而砂、炉渣的湿容重趋于降低;保水剂可提高菜心出苗率,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菜心幼苗萎蔫天数、植株高度和生物量也显著增加;菜心水分利用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保水剂用量超过一定水平,菜心水分利用效率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微肥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研制的保水剂性能的影响,采用6种微肥的农用浓度和饱和浓度进行保水剂测试,通过反复吸水试验观察保水剂性能及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硼砂和钼酸铵溶液基本不影响保水剂的形态结构,其他4种二价金属微肥溶液均会不同程度地破坏保水剂结构完整性,使保水剂从颗粒状变成片状;吸入微肥的保水剂吸水倍数均会降低并会呈现微肥颜色,但多数在去离子水处理下吸水倍数能逐渐提高,硼砂、硫酸锰饱和溶液处理的保水剂吸水倍数为78.2 g/g、4.83 g/g,经去离子水处理后达347 g/g、277 g/g,0.2%的硫酸锌、硫酸铜溶液处理的保水剂吸水倍数为74.4 g/g、60.0 g/g,经去离子水处理后达367 g/g、232 g/g。因此,微肥会降低保水剂吸水倍数,加快保水剂降解速度,但保水剂依然能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为提高土壤水肥利用率,合适浓度微肥同此保水剂一起施用更佳。  相似文献   

19.
育苗时使用保水剂对移栽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水剂对移栽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类型,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育苗时使用的A类保水剂能够促进移栽玉米前期的生长,但后期却有明显不利的影响。经其处理过的移栽玉米生育期缩短,地上部的干物质累积,株高以及每穗穗长,行粒数,千粒重等均有降低的现象,籽粒产量最低;而经过B类保水剂处理的移栽玉米与对照相比生育期天数一样,但进入灌浆期的时间较早,收获后玉米的穗长,穗行数、每穗籽粒重和籽粒产量均高于对照,建议在生产中使用保水剂时应该重视其对作物后期生长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旱地谷子集水保水技术的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地膜覆盖与保水剂两种集水保水技术集成应用,观测了抽穗期不同处理谷子光合作用日变化,分析了不同集水保水技术对产量和水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光合速率日变化存在“午休现象”,两种覆膜方式结合使用保水剂的处理使这种趋势有所减轻;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气孔导度以上午8:00最高。地膜覆盖与保水剂处理表现出一定的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平膜方式与垄沟方式分别较露地栽培增产78.98%、60.12%,保水剂使用较不使用平均增产7.66%,季末垄膜沟植有较好的水分效应,收获后2 m土层贮水量平均较对照增加59.9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