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氏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繁殖技术(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山  王金 《内陆水产》2000,25(4):35-35
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Brandt)是我国目前最有经济价值的优质珍贵的鱼类 ,也是我国新兴的养殖对象之一。史氏鲟产于黑龙江水域 ,由于其特有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倍受人们的关注。现将史氏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繁育技术概述如下。1史氏鲟的生物学特性1.1史氏鲟的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世界现存鲟鱼类隶属两科6属27种 ,史氏鲟隶属鲟科(Acipenseridae)、鲟属(Acipenser),又名黑龙江鲟、七粒浮子。其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中、下游以及与其相通的泡沼、湖泊、湾汊,松花江、乌苏里…  相似文献   

2.
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Brandt)又称施氏鲟、黑龙江鲟,分布在黑龙江水域,是近两年刚刚兴起的淡水养殖新品种。由于幼鱼成活率低,因此幼鱼培育都在室内小水体中进行,生产成本较高。网箱培育幼鱼还未见报道,我们于1998年在池塘中设置网箱...  相似文献   

3.
史氏鲟受精卵、仔鱼和幼鱼的运输试验于信勇,田希文,王云山,陈海涛,苗玉琴(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佳木斯154002)史氏鲟(AcipenserschrenkiBrandt)是黑龙江特产鱼类之一,由于它的经济价值高和自然资源的下降,近年来就其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4.
肖懿哲 《内陆水产》1999,24(6):22-22
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原产于黑龙江流域,为淡水定居性鱼类。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尤其是鱼卵加工成黑籽酱,素有“黑珍珠”或“黑色黄金”之称,因此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饲养潜力。据此,我们于1998年引进史氏鲟苗种进行南移养殖,旨...  相似文献   

5.
史氏鲟取卵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史氏鲟取卵技术的研究曲秋芝,孙大江,赵明华,贾世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哈尔滨150070)关键词史氏鲟,剖腹,取卵技术STUDIESONTECHNIQUEOFEGGREMOVALFROMAcipenserschrenckiBrand...  相似文献   

6.
史氏鲟人工养殖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分布在中国的鲟鱼有8种,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长江水系的达氏鲟(Acipenserdabryanus)和白鲟(Psephurusgladius);黑龙江水系有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和...  相似文献   

7.
史氏鲟南移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懿哲 《科学养鱼》1999,(10):18-18
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原产于黑龙江流域,为淡水定居性鱼类。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尤其是鱼卵加工成黑鱼籽酱,素有“黑珍珠”或“黑色黄金”之称,因此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饲养潜力。据此,我们于1998年引进史氏鲟苗种进行南移养殖,...  相似文献   

8.
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是我国现存鲟鱼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优质珍稀鱼类,现生活于黑龙江水域。史氏鳄具有个体大、寿命长、幼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遗传可塑性大等特点,集观赏、美食于一体,可在鱼池及其它人工水环境中正常摄食生长。随其野生资源日益衰退,  相似文献   

9.
史氏鲟隶属鲟形目、鲟科、鲟属。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均有分布。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现只有在黑龙江水域才能扑到。史氏鲟是我国现存鲟鱼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名贵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10.
史氏鲟隶属于鲟形目鲟科,生存于黑龙江水系,是黑龙江的主要经济鱼类。在我国的8种鲟鱼中,目前只有生存于黑龙江的史氏鲟和达氏鳇还有一定的捕捞价值,年产量不足100t,其他6种鲟鱼在我国的自然水域已是凤毛麟角,不但形成不了产量而且有几种鲟鱼濒临灭绝。鲟鱼具有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史氏鲟原产于黑龙江水域,经驯化可摄食配合饲料,适宜生长水温18~25℃,是我国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珍贵鱼类,也是优良养殖品种之一。山东省临沂市从2000年开始利用电厂废热水流水养殖史氏鲟,2007年临沂市史氏鲟全人工繁育获得成功,2008年以来年产苗种500余万尾,满足了当地养殖史氏鲟商品鱼的苗种需要,为这种鱼类的大面积推广养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史氏鲟(AcipenserschrenkiBrandt)是黑龙江大型名贵经济鱼类。分类学上隶属于鲟形目、鲟科、鲟属。因其吻的腹面、须的前方生有若干疣状突起,故地方名又称“七粒浮子”。史氏鲟主要分在在黑龙江干流中下游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等水域内,现主要产量集中在黑龙江的同江至抚远江段,渔获物中常见体重10-35公斤,最大体重达100公斤以上。该鱼是鱼中名品,它肉厚、骨软,全身都可食用。实践证明,人工淡水养殖的体重在5公斤以下的活体,肉质优于三文鱼,其软骨、鱼肝、鱼肠、鱼肚、鱼筋可烹制成几十道风格各异的名菜;它的软骨具…  相似文献   

13.
史氏鲟鱼养殖业的兴起及发展予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氏鲟鱼属黑龙江水域大型经济鱼类。盛产在黑龙江中下游抚远县至同江市江段。由于其特有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倍受人们喜爱。鲟鱼味美质优。近年来,东南亚、台湾、香港以及广州、北京等地都把鲟鱼作为上等佳肴。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丰富人们的菜篮子已经摆上日程,然而,名优之中的佼佼者——鲟鱼又以其独特的风格,倍受人们的青睐。鲟鱼养殖热骤然兴起。 一、史氏鲟养殖热的兴起 早在十几年前,黑龙江省科委针对鲟鳇鱼自然资源逐年减少的实际,就把史氏鲟人繁技术研究列入“八五”攻关计划。经过科研单位十几年驯化移养的努力,史氏鲟这条大型野生鱼已从大江水域繁衍生息逐步转移到池塘养殖。部分从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鳇及黑龙江鳇(♀)×黑龙江鲟(♂)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鳇鱼[Husoduricus(Georgi)]和黑龙江鲟鱼[Acipenserschrencki(Brandt)]同属鲟科鱼类,目前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干流,是黑龙江的特产鱼类和重要的经济鱼类。早在五十年代中期,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进行了黑龙江鲟和黑龙江鲟(♀)×黑龙江鳇(♂)的人工繁殖试验获得成功。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及九十年代以来,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经过十几年的深入研究反复试验,更进一步完善了黑龙江鲟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及苗种培育技术。本文作者根据1999年鱼汛期对黑龙江鳇人工繁殖及黑龙江鳇(♀)…  相似文献   

15.
张峰  李晔 《科学养鱼》2002,(4):16-16
我场引进史氏鲟水花进行人工驯养培育,以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满足市场对史氏鲟的需求,同时探索史氏鲟在西北地区驯养的技术要点。一、材料和方法1.驯养条件(1)养殖地点宝鸡市冯家山水库渔场室内鲟鱼养殖场。(2)水质环境水源来自冯家山水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和饮用水标准。水域内全年平均水温11.8℃,溶氧量>6毫克/升,pH值7.5~7.8。(3)鱼池条件直径为2米的圆形瓷砖结构固定式流水池,池高50厘米,有自动化的供、排水系统和能在50厘米之间随意调节池水高度的溢流水系统。供水闸阀可与鱼池之间形成一定…  相似文献   

16.
史氏鲟、达氏鳇的资源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达氏鳇(Huso dauricus)属鲟科鱼类,是黑龙江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由于近年来过度捕捞,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本主要通过对黑龙江某江段上的捕捞生产调查统计,评估其现有资源状况,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同时介绍了我国目前对鲟鱼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1957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成功地进行了史氏鲟的人工繁殖试验,以后除了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一些调查工作外,基本上中断了对这条鱼的人工繁殖试验工作。1989年,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在勤得利农场建立了第一个史氏鲟放流试验站,当年就进行了人工繁殖和放流工作。四年中,向黑龙江放流鲟鱼苗累计达107万尾。在此期间有关的科研和生产单位利用这一条件开展对鲟鱼的研究,本还介绍了正在进行的“史氏鲟活体取卵手术技术研究”、“鲟幼鱼人工饲料研究”和“人工养殖技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史氏鲟、杂交鲟温流水小水体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鲟鱼类是大型的重要经济鱼类,也是极珍贵的鱼种,目前全世界已发现鲟鱼25种,其中有8种鲟鱼分布在我国的长江、黑龙江等水系,人工养殖的品种主要有俄罗斯鲟、史氏鲟、杂交鲟、中华鲟、匙吻鲟等。史氏鲟在近3000千米的黑龙江干流均有栖息,多数为定居型种类,有部分为半洄游性鱼类,一般认为其生存温度为1~26℃,但黑龙江鱼类研究所和广东少数单位的养殖驯化表明,史氏鲟在0~33℃仍能存活,摄食水温范围4~31℃〖1〗。每年的5~6月份为史氏鲟的产卵季节,产卵水温为18~26℃。史氏鲟初次性成熟年龄:雌鲟为9~1…  相似文献   

18.
史氏鲟 (Acipenserschrenckii)为黑龙江特产和重要的经济鱼类 ,天然水域最大个体可达 1 0 2kg以上 ,以其生长快、个体大、营养价值高而著称 ,特别是鲟鱼卵在国内外市场上被誉为“黑黄金”。世界上出产鲟鱼的各国都非常重视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我国水产工作者早在 1 956~ 1 957年就曾对黑龙江水域的鲟鱼作过普查及人工繁殖初步试验 ,到 90年代中后期在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饲料营养方面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池塘养殖方面的报道较少 ,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 2 0 0 3年 6~ 9月间在普通池塘内设置网箱养殖史氏鲟成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鲟…  相似文献   

19.
用人工养成史氏鲟雄鱼的精液给野生史氏鲟及野生中华鲟雌鱼的成熟卵子授精,结果证明,人工养成史氏鲟的精子,其活力不低于野生史氏鲟,前者的受精率为79.3%,孵化率84.2%;后者的受精率为73.8%,孵化率81.7%。与中华鲟原种的后代相比,人工养成史氏鲟(♂)与野生中华鲟(♀)的杂交后代具有生长速度快、存活率高,抗病力强和耐运输等优点;与史氏鲟原种的后代相比,杂交鲟的适温范围明显大于史氏鲟,它具有中华鲟适应高温的能力。中华鲟与史氏鲟的杂交种有可能成为我国鲟鱼养殖中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0.
人工增殖放流史氏鲟是1987年由国家科委下过给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和勤得利农场的科研课题,经过科研人员的攻关试验,于1988年6月11日成功地孵化出史氏鲟鱼苗,通过了部级鉴定,并于1989年6月24日首次将30万尾人工繁殖的史氏鲟幼鱼放流黑龙江。史氏鲟又名七粒浮子,仅产于黑龙江水系,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