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为查明城市森林公园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方法】以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公园内3种优势植物群落和公园周边1个空白对照进行实地监测,对人体舒适度、PM2.5质量浓度、空气负离子浓度等康养环境因子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能够明显提高人体舒适度,在夏季最为显著,提高18.2%;森林公园人体舒适度在春季14:00和夏季12:00之后是较为舒适等级,秋季全天是较为舒适和舒适等级,冬季全天为极不舒适;城市森林公园内人体舒适度季节排序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城市森林公园对PM2.5质量浓度有一定的消减作用,消减能力在夏季最大,消减率为9.25%,其次是秋季7.56%,全年平均消减率为7.00%;PM2.5质量浓度季节变化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春季、夏季、秋季平均空气质量等级均为优,冬季为良,日变化呈现早晚高、白天低的特点,在10:00—16:00时间段较低,冬季16:00后容易出现污染天气状况。城市森林公园四季均可以提高空气负离子浓度,在秋季和夏季较高...  相似文献   

2.
选取北京中心城区朝阳公园、近郊开发区南海子郊野公园、近郊浅山林区北京西山森林公园和远郊山地林区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个城市森林生态环境监测站长期定位监测的空气负离子和臭氧数据,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时间变化上,夏季空气负离子和臭氧平均浓度均高于冬季,夏季和冬季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分别呈现"单峰单谷"和"单峰"曲线,2个季节臭氧浓度日变化均呈"单峰单谷"曲线;夏季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别在7:00—9:00出现峰值和15:00左右出现谷值,冬季空气负离子浓度峰值在12:00左右;夏季和冬季臭氧浓度谷值在7:00—9:00,冬季峰值在15:00,比夏季早2 h左右。空间变化上,城市污染梯度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空间变化影响不显著,夏季空气负离子浓度空间变化表现为市中心公园远郊区公园近郊浅山林区近郊开发区,冬季也出现相同的规律变化;而臭氧浓度从市中心公园到远郊区公园逐渐下降,受城市污染梯度的影响大。夏季空气负离子浓度与臭氧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冬季空气负离子浓度与臭氧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植物生长会影响二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森林公园中的空气负离子能够有效缓解现代人因长期待在室内导致的“空调综合症”,对森林公园的规划发展亦至关重要。对寨场山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森林公园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夏秋高于冬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一天当中空气负离子浓度上午开始下降,14:00-16:00最低,随后回升。2)森林公园中在地势较低且植物生长较好的地方以及在不同水体周围,空气负离子浓度更优。3)公园中不同绿地类型以及不同水体中空气清洁度从高到低的次序分别为:乔灌草>阔叶乔木>灌木丛>草坪,瀑布>河流>溪流>水库>小湿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公园内不同植物配置类型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为营造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活动场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州市闽江公园南园为研究样地进行了1周年(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的定点检测,选择30个样点,凝练成8个植物配置类型和1个对照点(CK)。研究不同植物配置类型负离子浓度日、逐日、月和季节的变化特征,应用森林空气离子指数法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1)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大都呈V/U字型曲线波动,不同植物配置类型之间的负离子日平均总浓度比较: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混交林棕榈林草地常绿针叶林灌木丛对照点;(2)不同植物配置负离子浓度逐日变化均受外界气象因素影响较大,负离子浓度会因气象因子的变化,产生较大的波动;(3)负离子浓度月变化曲线均呈现U字型趋势,不同植物配置类型之间负离子年平均总浓度比较:竹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棕榈林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灌木丛草地对照点;(4)同一植物配置类型不同季节负离子浓度在秋季最高,其次是夏季,春季和冬季负离子浓度相近;(5)不同植物配置类型空气质量排序由高到低为:竹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棕榈林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灌木丛草地对照。【结论】在日变化过程中,一天在7∶00~9∶00为负离子浓度最高时段,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混交林、竹林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在3 000个·cm~(-3)以上,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属于优等,是户外活动最佳时间段和最佳的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类型森林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选择2010年春、夏、秋和冬4个季节的晴天,对浙江淳安千岛湖姥山林场6种类型的森林群落的空气负离子、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小气候因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表明:①千岛湖姥山林场空气负离子浓度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和冬季较低;②6种类型森林群落空气负离子年平均浓度均在1 000个·cm-3以上,天然森林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人工森林群落,常绿阔叶树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针叶树群落;③不同季节空气质量评价系数变化顺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④天然森林群落冬季空气清洁度为B级,其他季节均为A级,人工森林群落夏季和秋季空气清洁度为A级,春季为B级,而冬季仅为C级.综合比较不同季节单级系数和空气质量评价系数的变化差异,认为天然森林群落空气质量高于人工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6.
柑橘纯林空气负离子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气负离子测量仪,在柑橘采摘游时段内,对衢州大橘海森林公园内柑橘纯林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了监测,并评价了柑橘纯林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柑橘纯林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总体水平处于798~1 641个.cm-3,均超过700个.cm-3,有益于人体健康,具有保健功能。一天中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波谷和波峰交替出现的单峰曲线,波谷出现在12:00,波峰出现在14:00。空气质量评价系数CI均值为0.892,空气质量等级总体达到B级水平,即清洁程度。CI在08:00最高,12:00最低。柑橘纯林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呈负相关,与湿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对新疆喀纳斯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内水体、林地、草地和游客中心等4种不同功能区的空气正、负离子浓度进行监测,并对其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喀纳斯景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为1 185个·cm-3。4种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水体(1 590个·cm-3)林地(1 230个·cm-3)草地(1 038个·cm-3)游客中心(885个·cm-3),各功能区间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显著。水体、林地、草地的空气质量属于A级;游客中心空气质量属B级。不同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日变化均为双峰型,12:00为全天最高值。空气负离子浓度月变化除水体为8月最高,其他3个功能区均表现为7月最高,9月最低,夏季优于秋季。  相似文献   

8.
选择杭州市具有代表性的郊野森林、森林公园、社区绿地3种类型的城市森林样地及城市中心对照点共4个监测点,建立定位监测站对气温、相对空气湿度、风速、CO2浓度、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噪声值等6项指标进行全天24 h不间断连续监测,并对周边的植被状况设置样地进行调查。综合监测数据和调查资料分析了城市森林生态保健功能的动态变化规律及群落结构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森林具有良好的调节户外舒适度、降低CO2浓度、增加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降低噪声等生态保健功能;2)除噪声外,城市森林的其他多项生态保健功能的日变化曲线呈现出明显的单峰式。舒适度指数的最高值出现在5:00-6:00,最低值出现在12:00-14:00。CO2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5:00-8:00,最低值出现在13:00-14:00。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15:00-16:00,最低值出现在21:00-22:00。郊野森林和森林公园噪声日变化波动性不大,均处于较低值;3)城市森林调节户外舒适度的功能在3种类型的城市森林均表现为冬季最低,而其他季节的次序并不一致。降低CO2浓度和增加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的功能均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秋两季次之。降低噪声的生态保健功受季节的影响不明显。本研究还探讨了城市森林群落结构对所体现出来的城市森林生态保健功能的差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选择冬季校园外侧3种防护林(女贞林、龙柏林、针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校园外侧防护林与城市主干道交接处为参照,连续监测其距道路不同距离处的空气负离子浓度、PM10浓度、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以及光照强度,对比分析3种防护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与PM10浓度及主要气象因子关系。结果表明:3种防护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明显;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女贞林(280个/cm3)龙柏林(255个/cm3)针阔叶混交林(172个/cm3),PM10浓度的排序为:针阔叶混交林(220μg/m3)龙柏林(210μg/m3)女贞林(209μg/m3);空气负离子浓度与PM1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性,与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呈显著负相关,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于2020年夏季以晴天、晴转多云为主的10 d,选择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公园5处不同植被配置及对照点(CK)进行环境指标监测,分析5处监测点及对照点(CK)的人体舒适度、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空气负离子质量浓度及噪音状况,研究各因子日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并分析比较不同监测点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敕勒川公园7:00-10:00人体舒适度为较舒适;总悬浮颗粒物(ta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TSP)、PM10质量浓度呈现由早到晚波动状态,PM2.5、PM1.0质量浓度日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性;负离子质量浓度呈“V”形变化,风速与温度显著影响空气负离子质量浓度,噪音极显著影响空气负离子质量浓度(P=0.91);噪音日变化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变化趋势,乔草型(S1)处噪音分贝相对较小。敕勒川公园绿地内不同植被配置间人体舒适度、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空气负离子质量浓度及噪音等表现存在差别,乔草型(S1)的夏季环境效应最高,乔木型(S3)最低,夏季影响城市公园不同植被配置环境效应的主要气象因素为湿度以及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为主。  相似文献   

11.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冬季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6年1月份连续7 d,对龙岩国家森林公园5类游憩地15个检测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气象因子等数据进行实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园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均值为7 108.06个/cm3,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具有保健效果的浓度;(2)园内林地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规律基本为双峰式,在07:00—09:00出现第1次峰值,在13:00—15:00出现第2次峰值;次生林在13:00—15:00达到1 d中的最高值;茶园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规律整体呈现从07:00—17:00逐渐下降的趋势;动态水的峰值出现在09:00—11:00,15:00—17:00 2个时段内;(3)园内日均负离子浓度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水体旁、茶园、次生林、空旷地、天然林;(4)气象因子与负离子浓度的相关性研究显示,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同气压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于2015-2017年的5-10月份,采取定位观测研究方法,在齐齐哈尔市城市森林中选取6个固定观测区,包括16种林分类型,在每个林分类型中设置固定观测点,进行逐月连年观测空气负离子浓度、正离子浓度以及空气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获取有效观测数据18万个;对观测数据系统全面分析,探索城市森林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规律及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经3 a连续观测,齐齐哈尔市城市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一般是早晨(06:00-08:00)达到峰值,随后下降,至中午或下午最低,晚上18:00左右再次出现峰值;负离子浓度最高值可达2000个/cm^3左右、最低值在300个/cm^3左右。齐齐哈尔市城市森林中,空气负离子浓度一年中的变化规律,从5月份开始逐月上升,到9月份达到峰值,从10月份开始下降,负离子浓度5月份最低,9月份最高。齐齐哈尔市城市森林各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水平有所不同,秋季空气负离子浓度水平最高,夏季略低于秋季,春季最低。  相似文献   

13.
以闽北5个阔叶树种闽粤栲、酸枣、木荷、米老排和桤木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DLY-3 F型森林大气离子测量仪测定全天不同时段空气负离子含量,并对不同树种纯林空气离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纯林空气负离子水平在0.9×103~1.5×103 ions/cm3范围内,其空气质量均属于A级,2个引进树种纯林的空气质量CI值优于3个乡土树种纯林;5个树种纯林空气负离子含量在8:00-10:00能够达到峰值,但各树种到达峰值的时刻则不相同;5个树种纯林日间空气负离子水平存在显著差异,2个引进树种纯林日间空气负离子水平没有显著差异,3个乡土树种纯林日间空气负离子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其间相关程度并不高。  相似文献   

14.
王洪俊  裴伶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095-16097
对吉林江源干饭盆森林公园典型样地和城区(对照)的空气负离子水平进行了测量,分析了林分结构对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影响,并对森林公园内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平均水平为958Ions/cm3,明显高于城区,不同林分结构中空气负离子水平差别较大;森林公园内空气清洁程度为A级。  相似文献   

15.
贵州黔南州森林空气负离子分布特征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贵州黔南州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日本产ITC-201A型空气负离子测定仪,配合ITC801电脑软件,于2010年4月下旬—5月中旬对黔南州不同植被类型及空地上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测定,并利用单极系数(q)和安培空气离子评价指数(CI)对其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黔南州森林环境中的负离子浓度较高,平均为2 520个/cm3,空地和石漠化山地的负离子浓度较低,分别为740个/cm3和360个/cm3。2)不同林分类型的空气负离子分布特征表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针叶林,除石漠化山地(360个/cm3)和空地(740个/cm3)外,其余林地的空气负离子含量均在2 000个/cm3以上。3)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海拔高度存在负相关,即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空气负离子浓度下降。4)在不同植被类型中,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竹林的CI值均在2以上,空气质量为A级。结论:黔南州的森林空气质量整体水平处于优良状态,适宜发展以森林为主的旅游业。  相似文献   

16.
开展城市绿地滞尘效应研究对指导城市绿地建设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为了研究城市交通主干道周边绿地的滞尘效应,以太原市森林公园西侧紧邻滨河东路南北长600 m,东西宽100 m的针叶混交林带为研究对象,在林带最西侧与道路交界处设对照点(0 m),由西向东垂直于路面在林带内分别设置20、40、60、80 m 4个监测点,用中流量大气PM2.5采样器(100 L/min)在各点对PM2.5进行日间采样,分析林带内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并计算林带对PM2.5的净化效率。结果表明:1)林带宽度影响其对大气PM2.5的净化效率,从20~60 m的净化效率逐渐提高,80 m处略低于60 m;2)林带对局部空气PM2.5净化效率与区域空气质量呈负相关,当空气质量为优良时,林带可以有效地降低局部PM2.5,当空气质量为中重度污染时,林带20~40 m宽处会聚集较高浓度的PM2.5;3)林带内分时段净化效率显示,9:30-11:00的净化效率最低,12:30-17:00净化效率较高,且15:30-17:00林内PM2.5质量浓度最低,提示该时段适宜市民在公园内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城市绿地植物群落差异对空气负离子特征的影响,研究了5种不同典型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SF)、人工改造常绿阔叶林群落(IF)、人工常绿阔叶景观林群落(CF)、人工稀树灌草群落(OF)、交通绿岛群落(TA)下空气负离子浓度及空气清洁度,并以缺乏绿色植被的火车站广场(RS)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清洁度在不同植物群落和时间段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城市绿地植物群落中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普遍呈现双峰曲线;群落结构相对较为复杂的SF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清洁度最为优秀。总的来说,空气负离子浓度从大到小排序如下:SF>IF>CF>OF>RS>TA;而空气清洁度则为SF>CF>IF>OF>RS>TA;回归分析表明,大气相对湿度显著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R2=0.478,p<0.05)。  相似文献   

18.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负氧离子浓度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指导呼伦贝尔森林康养活动,选取呼伦贝尔典型的沙地樟子松为研究对象,利用12个月的连续负氧离子浓度、气温、空气湿度和风速等数据资料,分析研究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内负氧离子浓度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凌晨和下午2个时间段内的负氧离子浓度基本可以反应日内平均水平,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内负氧离子浓度日内均值为1 186个/cm3,符合林业标准所规定的空气负(氧)离子3级标准,可满足森林康养要求;2)林内负氧离子浓度日内表现出“双峰单谷”规律,即24:00负氧离子浓度最高,8:00负氧离子浓度最低,尽量避开早晨时间段进行森林康养活动;3)林内负氧离子浓度季节性特征表现为仲秋的空气质量最好,其次为春末至夏季,初春的空气质量最差;4)气象因素对林下负离子浓度影响程度不同,风速对林内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最大(P<0.01),空气湿度次之,气温对林内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较小,原因可能是半干旱区气候干燥,常绿针叶樟子松林郁闭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