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基因工程疫苗,注射饲养于土池中的自然越冬和温棚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结果表明:一次性注射疫苗对由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等引致的鳖主要疾病具免疫保护作用,毒力攻击保护率为100%;免疫幼鳖饲养190d和216d存活率比对照鳖分别高12.1%和19.2%;对其它细菌引起的病害延缓作用,对已发病的鳖无治疗作用。基因工程疫苗在当今养鳖业中将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鳖“白板病”致病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晓凤 《水产学报》1997,21(3):309-315
对福建省福清、莆田和厦门等地区养殖鳖的“白板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菌种鉴定、人工感染及药敏试验等研究,得知该病的致病菌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同时还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和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  相似文献   

3.
9.问:红脖子病和大脖子病是不是一种病? 答:红脖子病和大脖子病是一种病。病鳖背甲失去光泽而呈暗黑色,颈部肿大,行动迟缓,鳖体消瘦。随着病情的日趋严重,颈部充血发红,成为红脖子现象,以致颈部不能正常伸缩。严重时,病鳖眼睛失明,口鼻、舌头都出血。解剖病鳖,见肝、脾脏均肿大,质脆易碎,口腔、食道、胃、肠的粘膜层呈明显的点状、弥蔓性出血占80%。从红脖子病鳖分离到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Aeromonas,hydrophila sub-sp.hydrophila);从大脖子病鳖分离到的也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因病原菌相同,故为同一种病。防治方法有:  相似文献   

4.
中华鳖气单胞菌菌细胞苗和菌化学成份疫苗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巧真 《水产学报》2000,24(2):167-170
利用分离自中华鳖的嗜水气单胞菌Ah961004、Ah960916和Ah970516与温和气单胞菌As970510菌体及其上清制备灭活苗细胞苗和化学成份疫苗。肌肉注射中华鳖进行免疫,加强免疫15d后,用菌株Ah961004腹腔注射进行攻击,观察20d。结果表明,温和气单胞菌As970510株的菌苗及其胞外分泌物(ECP)苗组和嗜水气单胞菌Ah961004株的外膜成份组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攻击的保护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杨向江 《内陆水产》1997,22(9):9-10
在试管内测定了18种抗中草药对来自患白点病的中华鳖稚鳖上的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表明,五倍子,大黄,黄芩,乌梅和连翘等5种中草药具有对嗜水气单胞菌较强的抗菌能力,其MIC均在50μl/ml以下;  相似文献   

6.
4.红脖子病(也叫粗脖子病、阿多福病等) (1)病原: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也有认为是甲鱼虹彩病病毒。此病是由于鳖刚度过冬眠期,体内营养物质消耗过多,体质下降,抵抗力变弱,再加上水质恶化从而使嗜水气单胞菌侵入体内,引起感染而发病。  相似文献   

7.
养鳖塘暴发了出血性败血病,发病率70%以上。经检验,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投喂高敏药物药饵,结合水体消毒,更换斯水,鳖病很快治愈。  相似文献   

8.
基因工程疫苗在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工程疫苗是以基因工程为手段或称作DNA重组技术产生的疫苗。国内对鳖 (Trionyxsinensis)疫苗的研究也有一些报道 ,但多集中于灭活菌苗的研制。由于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 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 (A sobria)等存在多种血清型 ,限制了一般疫苗的有效使用范围 ,商用疫苗的开发至今仍未成功。我们在一般菌细胞苗和化学成份疫苗研究的基础上 ,从菌体共同保护性抗原着手 ,以分子生物学方法为手段 ,研制了鳖的基因工程疫苗。本文报道该疫苗在大田应用的中试情况。1 材料与方法1 1 时间和…  相似文献   

9.
徐永祥 《内陆水产》2003,28(7):27-27
2001年4月份我县的部分养蚌农户中发生蚌嗜水气单胞菌病,且病情严重,死亡率很高。笔者于5月份携病蚌前往湖南省水产研究所找有关专家研究防治对策,经过病原分离、转接,结果在病蚌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病原株,确诊为蚌嗜水气单胞菌病。经过近3年的探索,已经初步掌握了蚌嗜水气单胞菌病的发病规律、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措施。现向广大养蚌农户作简单的介绍。1什么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是水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条件致病细菌。目前,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已提取3个变种,即白鲢嗜水气单胞菌,牛蛙嗜水气单胞菌和甲鱼嗜水气单胞菌。珠蚌最易感染的…  相似文献   

10.
在集约化养鳖生产中,其水质监管相当重要,特别是温室内鳖池,放养量大,大量的排泄物和残饵短时间内会造成鳖池中氨、硫化氢等有毒气体过多及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等致病菌的大量滋生,易引发各种疾病,降低成活率,故应注重水质管理。因排污设施不科学加上其它原...  相似文献   

11.
周萍  陆新华 《科学养鱼》2003,(11):47-47
在养鳖生产过程中,有些养殖者对白点病、白斑病、水霉病辨别不清,在鳖病治疗过程中存在盲目、滥用药物的现象,从而影响了鳖病的防治效果。因此笔者根据近几年在养鳖场的实践,对上述鳖病的区别与综合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一、甲鱼白点病、白斑病、水霉病的区别 1.病原不同:白点病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白斑病病原是毛霉菌,  相似文献   

12.
将中华鳖出血笥肠炎病原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制成灭活菌苗家兔,60天家兔血液中产生抗体,能与抗原凝集反应,凝集效价为640~1280。用嗜水气单胞菌苗免疫20~69g的鳖,3周抗攻击保护率为73.33%,5周为86.67%;土法灭活轩免疫g的鳖,3周抗攻击保护率为66.67%,5周为80%。中华鳖出血性肠炎病免疫防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中草药单体秦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生长和毒力的影响,实验测定了秦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生长曲线、生物膜以及脂肪酶活性、运动性、蛋白酶活性和溶血性等毒力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秦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MIC为128μg/mL;秦皮素浓度大于16μg/mL时,对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膜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秦皮素浓度大于8μg/mL时,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脂肪酶活性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秦皮素浓度为2~8μg/mL时,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运动性和溶血性无显著影响(P 0.05),但能降低嗜水气单胞菌蛋白酶活性(P0.05)。秦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期望通过低浓度秦皮素实现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鳖来源健康鳖规格为4~200克由湖南长沙、汩罗的养殖场购入,在水簇箱中驯养一周后确认无病供实验用。1.2供试菌株及来源供试菌株—嗜水气单胞菌9605菌株由湖南农业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病害研究室从不明病因死亡的稚鳖体内分离并经常规细菌学方法进行鉴定。1.3菌种复壮将嗜水气单胞菌9605菌株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于28℃恒温培养24小时,无菌生理盐水洗菌苔,将菌悬液稀释成1×108cfu/毫升浓度,注射健康幼鳖0.5毫升/只,进行菌种复壮。1.4致病力试验1.4.1菌悬液的制…  相似文献   

15.
27株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及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建省淡水养殖鱼类体内分离到27株嗜水气单胞菌,根据嗜水气单胞菌16SrDNA基因和气溶素基因(aerolysin)的保守序列,设计2对引物,对所分离到的27株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双重PCR扩增,扩增结果表明,其中18株为含有Aer毒力基因的潜在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占总菌数的66.67%。应用ERIC-PCR分型技术对27株嗜水气单胞菌菌株进行分析,以相似度54.00%为限,所有菌株可分为Ⅰ和Ⅱ两大聚类,以76.00%相似度为界,27株嗜水气单胞菌可分为11个聚类,同一个聚类中菌株分离区域基本相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基因型的多样性和分离地域具有一定的关联,也表明ERIC-PCR可以有效应用于嗜水气单胞茵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丁文  袁丁 《科学养鱼》1999,(5):26-27
近十年来,北京和全国各地养殖的淡水鱼类都相继暴发了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传染病。阐明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共性和区别于非致病株已成为研究控制该病的首要目标。近年来,各种检测嗜水气单胞菌方法相继被研究。本文将快速诊断嗜水气单胞菌病鉴定方法的研究报道如下。一...  相似文献   

17.
鳖白底板病、腐皮病并发症病原菌及药物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华鳖(Trionyxsinensis)的白底板、腐皮病是两种较严重的传染病,两者并发症的感染率可达80%~90%,死亡率100%。陈晓凤等[1995]研究认为白底板病的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迟缓爱德华氏菌(E.tarda)和变形杆菌(P.vulgaris)。而谢军[1996]认为该病的病原可能是病毒。腐皮病的病原也众说不一,孙佩芳等[1998]多次从患腐皮病的中华鳖血液和肝脏中分离到温和气单胞菌,而其他人也从患腐皮病鳖体内分离到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无色杆菌等菌种,其中认为气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4种不同来源的嗜水气单胞菌对三角帆蚌的致病力。4种来源的嗜水气单胞菌菌种经复壮、分离、鉴定、人工感染健康三角帆蚌均能引起其发病死亡,临床发病症状相似,但对三角帆蚌的毒力有差异,以甲鱼嗜水气单胞菌对三角帆蚌的毒力最强,牛蛙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最弱。  相似文献   

19.
正(4)PCR检测。目前有关实验室开展了PCR法进行嗜水气单胞菌检测的研究,但未制定气单胞菌相关的PCR诊断标准。目前气单胞菌已制定3个标准,分别为《GB/T18652-2002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验方法》《SC/T7201.3-2006鱼类细菌病检疫技术规程第3部分:嗜水气单胞菌及豚鼠气单胞菌肠道病诊断方法》《SN/T0751-1999出口食品中嗜水气单胞菌检验方法》,其  相似文献   

20.
鳖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嗜水气单胞菌病流行于全国各养鳖地区,多发生在早春至初夏。病鳖主要症状为后颈部皮肤带状充血,腹甲部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红斑并逐渐溃烂。可采取避免鳖体外伤、生石灰清池、流行季节用土霉素或呋喃唑酮拌入饲料投喂、接种该病灭活疫苗等措施预防。对发病个体,及早注射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治疗,注射剂量为每公斤鳖体重20万国际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