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501-1506
对西藏6个不同地、市200株牦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了氨基糖苷类、氟苯尼考和磺胺类药物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PCR检测。结果显示:牦牛源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分别为阿米卡星96%、链霉素94.59%、新霉素19%、庆大霉素23%、卡那霉素19%,耐药基因只检出rmtB基因,检出率为100%;氟苯尼考类药物耐药率为25%,耐药基因flor基因检出率25%;磺胺类药物耐药率为32%,耐药基因sul1基因检出率7%、sul2基因检出率7%、sul3基因检出率17%;且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同时显示,西藏不同地区间牦牛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人口密集和流动较大的拉萨、林芝、日喀则市耐药现象较为严重,而阿里、山南和那曲地区相对较轻。以上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在西藏不同市、地区均有检出,同时存在多重耐药现象。结果表明,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存在耐药性,应引起重视,提示西藏地区要合理用药,减轻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试验通过CLSI推荐的K-B药敏纸片法,对胶东地区分离的肉鸡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研究。结果显示:169株肉鸡大肠杆菌分离株对17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四环素、多西环素、阿莫西林耐药的菌株数量较多,耐药率分别为94.08%、94.08%、92.90%;对多黏菌素B耐药菌株数量最少,耐药率仅为0.59%;耐药率低于30%的有4种,依次为磷霉素、大观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其余10种药物耐药率在36.09%~79.89%。169株大肠杆菌中仅有一株大肠杆菌表现单一耐药性,其余168株分离菌均对抗菌药物表现出多重耐药,耐药范围在3~15种,其中对9~13种抗菌药物具有多重耐药性的分离菌共106株,占全部分离菌的62.72%。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甘南牦牛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用药敏片法对分离的27株甘南牦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了10种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株对这些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青霉素和利福平耐药性最高为96.3%,红霉素其次为70.3%,头孢曲松为22.2%,对四环素、新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药物较敏感,对加替沙星不耐药。此外,每株大肠杆菌都存在多重耐药现象,最多可耐5种,最少耐2种。因此,甘南牦牛源大肠杆菌有一定的耐药性,需强化甘南地区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耐药性监测,以更好的为临床合理选药,防治大肠杆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了解西藏林芝地区牦牛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为有效控制牦牛大肠杆菌感染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从565份牦牛粪便样品中分离到488株大肠杆菌,通过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PCR检测菌株所携带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以及筛查含有β-内酰胺酶基因的大肠杆菌菌株。结果显示,在488株大肠杆菌分离菌株中,31%(152/488)呈现多重耐药;毒力基因omp A、etr A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0.2%、23.1%;耐药基因bla CTX-M、bla TEM的检出率分别达到27.6%、14.4%;此外,在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中未发现SHV型。结果表明,西藏林芝地区牦牛大肠杆菌感染较为严重,菌株分离率高达86.4%,但产ESBLs的菌株检出率较低,且菌株耐药性严重,更呈现出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耐药性及其与整合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与细菌携带整合子之间的关系,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药物对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以确定菌株的耐药性;运用PCR方法检测细菌携带Ⅰ类整合子的情况。结果:所有菌株对头孢噻呋、呋哺唑酮以及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均小于35%,而对磺胺类和抗菌增效剂的耐药率较高,均在97%以上;57株大肠杆菌中有21株携带Ⅰ类整合子,阳性率为36.8%,且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耐8种以上抗菌药物);整合子阳性菌株对链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四环素、土霉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结果表明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携带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牦牛屠宰过程中大肠杆菌污染状况、菌株所携带的毒力基因及其耐药情况。2018年11月份以随机采样方式从成都市某屠宰场采集样品150份,其中牦牛胴体拭子30份,鼻腔拭子60份,土壤拭子31份,皮毛拭子29份,应用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对大肠杆菌进行初步分离和鉴定,PCR法扩增分离菌株携带的主要毒力因子基因est、elt、stx、eaeA、ipaH、aggR、ehxA、hlyA、astA等,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从150份牦牛屠宰样品中共分离到20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13.33%(20/150)。不同样品中大肠杆菌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牦牛胴体拭子(16.67%,5/30)、鼻腔拭子(15.00%,9/60)、土壤拭子(12.90%,4/31)和皮毛拭子(6.90%,2/29)。从20株大肠杆菌中均检出astA基因,15株菌株检出eaeA基因,9株菌株检出aggR基因,5株菌株检出ipaH基因,3株菌株检出stx2基因,分别从1株菌株检出stx1、ehxA和hlyA基因。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50%,其次为氯霉素(45%)、链霉素(5%)、四环素(5%)。说明在牦牛屠宰过程中会污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食品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7.
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检测了2008~2012年于山东省不同地区鸡场临床分离鉴定的96株大肠杆菌对23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表明:96株大肠杆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哌拉西林、利福平的耐药率最高(均在90%以上),其次对头孢拉定、头孢唑啉和四环素的耐药率也较高(均在84%以上),同时这些菌株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其中对头孢西丁的敏感率最高(78.125%).通过所得的药敏试验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用药.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地区菌株的耐药情况,有助于对大肠杆菌耐药性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动物源性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吉林省长春市伊通地区分离出的113株动物源性大肠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了解猪源和鸡源大肠杆菌耐药程度及其耐药谱。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大肠杆菌耐药性初步定性分析,并从中选出十株耐药谱不同的大肠杆菌测定其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113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谱广,且多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动物源性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多重耐药为主。113株对喹诺酮类、磺胺类、利福平耐药率达到90%以上,其中鸡源、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情况各不相同,二者均对丁胺卡那霉素、先锋必/舒巴坦较敏感,耐药率低于15%,可知丁胺卡那霉素、先锋必/舒巴坦可作为这些地区防治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首选药物。本实验结果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K—B法检测30株虎源大肠杆菌对氯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根据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结果表明:30株虎源大肠杆菌对氯霉素的耐药率为85%,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为78%。cmlA基因的阳性率为70%,floR基因的阳性率为23.3%。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泉州地区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无菌采集的患病仔猪肝脏、肛拭子和粪便等病料组织样品87份,通过细菌的分离鉴定得到了42株大肠杆菌,其中,30株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利用玻板凝集法和K-B药敏纸片法分别检测30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性。结果显示,30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属于9个血清型中,定型的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27株,定型率为90%(27/30),2株未鉴定出来,占分离菌菌株的64.3%(27/42),以O147和O141为该地区流行的优势血清型;30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对新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5种药物的耐药率在80.0%~100%之间,对克林霉素、多西环素、丁胺卡娜霉素等5种药物的耐药率在60.0%~73.3%之间;对其他的药物耐药率在33.3%~53.3%之间,且呈现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该地区的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0月中旬采用阿维菌素泼背剂对462头牦牛,分为两组进行牛皮蝇蛆病防治试验,并于2009年4月进行了防治效果考核,结果显示:试验组牦牛感染率为零,防治效果达100%;对照组166头牦牛中感染97头,感染率58.43%.平均感染强度6.70个瘤疱.  相似文献   

12.
对1株分离自西藏那曲地区养殖场有出血性症状牦牛的致病性菌进行分子鉴定及药敏分析,为西藏地区牦牛出血性疾病提供治疗依据。通过对病死牦牛肺脏、肝脏进行细菌分离纯化获得疑似菌株,对所得疑似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与哥伦比亚血平板试验筛选出疑似致病菌株,再对疑似致病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试验、16S rDNA通用引物检测及测序、同源性比对,后经药敏试验得到该疑似致病菌株的敏感药物,最后通过动物回归试验验证其敏感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对病死牦牛肺脏、肝脏分离纯化获得6株疑似菌株,经形态学观察试验、哥伦比亚血平板试验筛选出1株具有溶血性的革兰氏阳性球菌S-4。经生理生化鉴定试验、16S rDNA测序、同源性比对,鉴定S-4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S-4菌株对恩诺沙星、新霉素、多黏菌素B、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中介敏感,对链霉素、红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氨苄耐受;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菌株具有致病性,且恩诺沙星、新霉素、卡那霉素3种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多黏菌素B、环丙沙星治疗效果差。本试验获得1株具有致病性的牦牛源表皮葡萄球菌,该致病菌在养殖过程中可使用恩诺沙星、新霉素、卡那霉素3种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川西北牦牛沙门氏菌的健康带菌调查及药敏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倩  朱晓霞  岳华  汤承 《四川畜牧兽医》2011,38(1):24-25,28
本文对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临床健康成年牦牛进行了沙门氏菌带菌情况调查,并对其中一些沙门氏菌作了耐药情况检测。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Kirby-Bauer氏法对9株分离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从1 262例临床健康成年牦牛中最终分离鉴定出103株沙门氏菌,分离率约为8.17%;且9株分离株对14种抗菌素均表现为敏感,没有发现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14.
从西藏健康牦牛的新鲜粪便中分离、纯化枯草芽孢杆菌,并筛选出耐受性最好的菌株,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PCR扩增、电泳检测、16s rRNA序列测定、构建进化树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对通过鉴定的枯草芽孢杆菌进行耐肠液、耐胆盐、耐高温等耐受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疑似枯草芽孢杆菌4株,革兰氏染色为阳性;芽孢染色液染色菌体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对比带犊牦牛同期发情与自然发情繁殖效果的差异,作者根据实施的科研项目进行了两组试验,以便为甘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于繁殖季节在试验组母牦牛阴道内放置“孕激素阴道栓”并肌肉注射“氯前列稀醇”(CIDR+PG)诱发牦牛集中发情。[结果]结果表明,甘南牦牛在当年生产后,通过犊牛统一断奶,改变营养供给,产后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牦牛自然发情率分别为8%和19.2%。试验组母牦牛应用“放置孕激素阴道栓+肌肉注射氯前列稀醇”方法诱导发情后,总发情率达89.1%。试验组带犊母牦牛激素处理后受胎率为89.1%,对照组母牦牛自然发情率较低,自然交配后受胎率为100%。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牦牛繁殖率、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6.9%和19.2%、97.6%和100%,试验组犊牛的平均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重分别比对照组高1.51 kg、2.37 kg、3.28 kg,经差异显著性检验,试验组犊牛相关年龄段体重与对照组犊牛对应指标相比,初生体重差异显著(P<0.05),断奶重和6月龄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使用外源性激素诱发带犊母牦牛当年集中发情,母牦牛当年...  相似文献   

16.
Of 273 samples (rectal swab) collected from free-ranging yaks of Tawang district, Arunachal Pradesh, 42 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STEC), six enteropathogenic E. coli (EPEC) and 27 enterotoxigenic E. coli (ETEC) strains were isolated. All the STEC and EPEC strains were further investigated for respective stx variants (for STEC only) and additional putative virulence factors. The 27 ETEC strains were also screened for characteristic enterotoxin gene(s) and colonization factors. Occurrence of ETEC was significantly (p < 0.05) higher in the diarrheic yaks and yaks of less than 1 year of age. Majority of enterovirulent E. coli isolates were resistant to amikacin, azithromycin, chloramphenicol, colistin, doxycycline, furazolidone, nalidixic acid, nitrofurantoin, streptomycin and tetracycline. Dendrogram, constructed with molecular fingerprinting profiles obtained from RAPD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and ERIC (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PCR, placed the isolates in different clusters irrespective of their serotypes, virulence gene and drug resistance pattern. Collectively,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yaks, being a potential reservoir of multidrug resistant STEC and EPEC, may represent significant risk to public health in this region. Higher recovery of ETEC isolates from yaks with diarrhea points out that ETEC may be a major determinant for repeated occurrence of diarrhea in yaks.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在夏河县选取成年牦牛和牦犊牛8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两组,每组为20头,在自然放牧的条件下对试验组牦牛灌服藏兽药健胃消痞散,对照组不用药。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成年牦牛比对照组平均多增重5.14kg,试验组牦犊牛比对照组平均多增重7.35kg,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0月中旬采用阿维菌素泼背剂对574头牦牛,分为两组进行牛皮蝇蛆防治试验,并于2010年4月进行了防治效果考核,结果显示:试验组牦牛感染率为零,防治效果达100%;对照组119头牦牛中感染92头,感染率77.31%,平均感染强度10.89个瘤疱。  相似文献   

19.
在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塔秀乡,对32头带犊母牦牛进行了同期发情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经CIDR+PMSG组合激素处理的试验I组母牦牛发情率达到83.33%,单激素PG处理的试验Ⅱ组母牦牛发情率为20.00%,对照组母牦牛在试验期间没有出现发情的母牛。试验I组母牦牛发情率极显著地高于试验Ⅱ组(P<0.01)。说明采用组合激素对处于哺乳期的母牦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能提高牦牛的同期发情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四川地区牦牛源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并确定其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本试验采集了四川地区不同养殖场患呼吸道疾病牦牛肺脏、咽拭子、鼻拭子共127份病料组织,分离得到了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结合PCR扩增法检测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表明: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多西环素、磺胺间甲氧嘧啶4种药物耐药率较高,为65.12%~90.70%;对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多黏菌素B、大观霉素4种药物的耐药率在20.93%~48.84%之间;对头孢噻呋、恩诺沙星、环丙沙星3药物的耐药率在18.60%~25.58%之间;多数筛选分离得到的菌株均呈现出多重耐药性,耐9、10种药物的菌株最多,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3.3%和20.9%。通过使用PCR扩增法检测分离菌携带的耐药基因情况,结果表明:blaTEM、blaSHV、sul2、sul3、floR 5种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在62.8%~69.8%之间;ant (3″)-Ⅰa、aph (3')-Ⅱa、aac (6')-Ⅰb、aacC2 4种耐药基因检出率较低,检出率在7.0%~20.9%;blaCTX-M、Mcr-1、qnrA、qnrS、rmtB 5种耐药基因未检出。综上所述,本试验中分离得到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并携带有较多的耐药基因,为了更好的促进四川省牦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应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并通过药敏试验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