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栖类动物的皮肤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三套防御系统,而皮肤抗菌肽是其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菌肽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由基因编码、核糖体合成,能够有效的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在进化上是一类非常古老而有效的天然防御物质.从两栖类动物皮肤抗菌肽的结构、作用机制、活性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系统认识和了解两栖类动物皮肤抗菌肽,并为其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少的家长认为孩子夏天剃光头凉快,殊不知此法不利头部保健。夏天阳光强,孩子光头失去了头发遮阳屏障。孩子皮肤防御功能不够完善,剃光头增加各种外伤碰伤头皮,从而增加各种细菌在头皮上的感染机会。如果细菌侵入孩子头发根部,破坏了毛囊,会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因此,孩子夏天  相似文献   

3.
生姜液预防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姜液预防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效果以及对皮肤的毒副作用。方法:A组(n=24)小鼠皮肤涂抹生姜液后直接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B组(n=24)小鼠皮肤涂抹生姜液用泥浆水洗擦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观察防护作用。另以生姜液涂于小鼠腹部,观察对皮肤的毒副作用。结果:A组小鼠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感染率为18.18%,减虫率达95.99%;B组小鼠感染率为80.95%,减虫率为4.55%。小鼠皮肤未见异常反应。结论:生姜液涂肤未洗擦时有防御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作用,且对皮肤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蒜籽浸液预防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效果以及对皮肤的毒副作用。方法:将实验鼠随机分成3组:涂抹蒜液未清洗感染组(A组,n=24)、涂抹蒜液清洗感染组(B组,n=24)、涂抹脱氯清水感染对照组(C组,n=24),A组小鼠皮肤涂抹大蒜籽浸液后直接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B组小鼠皮肤涂抹大蒜籽浸液用泥浆水洗擦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观察防护作用,另以大蒜籽浸液涂于小鼠腹部,观察对皮肤的毒副作用;C组小鼠腹部皮肤涂抹脱氯蒸馏水。结果:A组小鼠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感染率为零,减虫率达100.00%;B组小鼠感染率为52.38%,减虫率为80.02%,小鼠皮肤未见异常反应。结论:大蒜籽浸液涂肤有防御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作用,对皮肤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进行黄鳝无公害养殖,首先应注意其抗病免疫能力或保护其自身固有的抗病免疫性能,影响黄鳝非特异性免疫力的身体防御功能因素主要有鳞片、皮肤等  相似文献   

6.
首次对中国瘰螈皮肤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分析其活性多肽。提取中国瘰螈皮肤组织总RNA用于构建cDNA文库,采用Illumina HiSeq 4000进行测序。测序数据处理后获得unigene,并对其进行基因注释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共组装获得了74 371 个非冗余unigene(平均长度为762 bp),其中33 627个unigene在七大功能数据库中得到功能注释,5 137个unigene的注释结果来自两栖类物种,约占注释总数的15%。另外,从转录组数据中识别了一些皮肤活性多肽如胆囊收缩素、防御素、伤口愈合肽、蛋白激酶抑制剂、胸腺素,它们大多数具有皮肤免疫或防御功能,且在其他两栖动物种类中均发现有较高序列相似性的同源多肽。结果为阐明蝾螈皮肤免疫或防御机制提供了前期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两栖类动物抗菌肽对病原微生物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栖动物抗菌肽是体内经诱导产生的1种对抗外源性致病菌作用的防御性小分子多肽,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是构成防御病源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屏障。对两栖类动物皮肤抗菌肽的种类、功能、在两栖类中的作用及其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中性粒细胞(PMN)是奶牛乳房抵抗细菌感染的重要防御屏障,当乳腺感染后,FMN在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向炎症部位聚集并发挥吞噬杀菌功能。然而,奶牛乳和血液中的PMN的功能活性却存在着差异。文章综述了FMN在奶牛体内的生长、迁移、凋亡、FMN的功能活性及其影响因素,对了解和防治奶牛乳腺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性粒细胞(PMN)是奶牛乳房抵抗细菌感染的重要防御屏障,当乳腺感染后,PMN在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向炎症部位聚集并发挥吞噬杀菌功能。然而,奶牛乳和血液中的PMN的功能活性却存在着差异。文章综述了PMN在奶牛体内的生长、迁移、凋亡、PMN的功能活性及其影响因素,对了解和防治奶牛乳腺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草鱼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信号通路基因在防御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感染过程中的免疫作用,为有效防控鱼类多子小瓜虫感染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多子小瓜虫感染草鱼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在不同时间点(感染后6 h、12 h、1 d、2 d、3 d、5 d和7 d)草鱼部分TLRs基因(TLR1、TLR2、TLR4、TLR9、TLR20和TLR21)、接头蛋白基因(MyD88和TRIF)、信号转导分子(IRAK4和IRAK1)及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FN)在其皮肤和脾脏中的表达动态变化.[结果]草鱼感染多子小瓜虫后,TLR1、TLR2、TLR9、TLR20和TLR21基因在皮肤和脾脏中的表达主要呈上调趋势,TLR4基因在皮肤中主要呈上调表达,在脾脏中则主要呈下调表达;TLR信号通路接头蛋白基因MyD88和TRIF的表达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其中,MyD88基因的表达在感染后第1~3 d均呈显著上调趋势(P<0.05,下同),而TRIF基因的表达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绝大多数时间点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IRAK4和IRAK1在皮肤和脾脏中的表达也主要呈上调趋势,但在脾脏中IRAK4在感染后第1 d和IRAK1在感染后第6 h的表达呈显著下调趋势;IL-1β和TNF-α在绝大多数时间点均显著上调,但IFN的表达基本没有变化.[结论]草鱼TLR信号通路中的部分TLRs基因(TL1、TLR2、TLR4、TLR9、TLR20和TLR21)、接头蛋白基因(MyD88)、信号转导分子(IRAK4和IRAK1)及下游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均参与防御多子小瓜虫感染的免疫反应,尤其是在感染早期和中期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寡糖作为生物农药在微生物病害防治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在与病原菌的长期相互作用中,逐渐发育出自我防御响应体系,当受到微生物病原菌侵染时,会启动防御相关基因表达,产生的防御反应使植物免受微生物病害感染。这种防御响应是通过植物细胞表面上的受体蛋白与病原菌激发子相互结合,使寄主植物识别侵染微生物,并通过信号传导网络在细胞内传递感染信息,启动抗性基因表达,产生防御反应。研究证明,寡糖能够作为外源性激发子诱导植物产生防御响应,因此,寡糖作为生物农药在微生物病害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大黄鱼抗刺激隐核虫的免疫防御奠定基础,也为海水鱼类养殖的免疫预防提供参考.[方法]用孵化2h内的刺激隐核虫感染大黄鱼,并运用Real-time PCR检测MHC ⅡB基因在各组织(鳃、皮肤、脾和头肾)中表达量的变化.[结果]MHCⅡB基因在鳃、皮肤和脾脏中的表达水平呈现先上调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在感染6和12 h后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在头肾中,MHCⅡB基因在感染后6和12 h的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在感染2d后显著上升(P<0.05).[结论]大黄鱼MHC ⅡB基因在刺激隐核虫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猪疥螨俗称猪癞或疥癣,是猪疥螨寄生于猪皮肤引起的传染性皮肤寄生虫病.病猪以皮肤剧痒和皮肤炎症为特征.多发于阴湿寒冷的秋、冬和早春季节,大小猪均易感染,轻度感染影响生长发育,重度感染可致死亡.  相似文献   

14.
免疫系统是家禽机体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免疫反应或功能是机体抵抗病原入侵、感染以及繁殖扩散的主要机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世界家禽业中常见的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病毒主要包括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马立克氏病毒、白血病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和呼肠孤病毒。由这些病毒导致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大  相似文献   

15.
弹状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是威胁野生和养殖鱼类的重要致病因子.简要介绍了鱼类应对弹状病毒感染的天然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机制,以及病毒逃避免疫防御策略,以阐明鱼类与弹状病毒相互作用机制,为开发防御病毒感染的新疫苗和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防御素基因工程研究及其表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帆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3):43-44
防御素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具有广谱抗菌、调节免疫、抑制肿瘤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作用机理独特,是目前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防御素国内外基因工程研究进展,探讨了在防御素转基因研究中采用的表达策略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棘皮动物是在脊索动物后分布在海洋中的第二大后口动物。体腔细胞是棘皮动物机体免疫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具有吞噬包裹、氧化杀灭、创伤修复和凝集等多种防御功能。从体腔细胞类型、功能和发生来源3个方面综述了海星、海胆和海参3种主要棘皮动物的体腔细胞研究进展,以期为棘皮动物体腔细胞免疫防御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引起“火燎疱”、“火疱”的真凶是潜伏在人体内的Ⅰ型疱疹病毒(HSV-Ⅰ)。它所引发的皮肤病变,医学上称“单纯疱疹”,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该病毒通过飞沫、唾液、接吻等直接接触传染,也可以通过病毒污染的衣物、用品经皮肤粘膜轻微破损部位间接感染。初次感染后,绝大多数并不立即发病,病毒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内,当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降低时,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隐孢子虫感染对鸡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设计了鸡异体皮肤移植试验。受试鸡为SPF鸡,饲养于隔离器内。感染组1~3日龄感梁隐抱于虫,并于感染后4d粪便检查隐孢子虫卵囊,证明感染成功。20日龄时进行皮肤移植试验。手术切口在鸡腿内侧,盼关节下方。移植皮片不缝合,采用创可贴包扎固定。同体移植皮片96%(25/26)被接受,异体移植皮片,对照组100%(13/13)被排斥,而感染组58.3%(7/12)被排斥,从而建立了异体皮肤移植测定鸡细胞免疫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防御素是昆虫体内抵抗外界微生物的重要物质,中华蜜蜂对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中华蜜蜂防御素基因,对得到的基因组序列进行了详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防御素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到92%,与其它物种也具有比较高的同源性,防御素蛋白存在比较明显的信号肽序列和跨膜区结构,这与其它昆虫的防御素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相似,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中华蜜蜂防御素的生物功能提供良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