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枣树原产于中国,新郑枣区是我国枣树发源地之一。灰枣是新郑枣区主栽品种,占整个枣树栽培面积的70%左右。灰枣为鲜食制干兼用的优良品种,据《中国果树志·枣卷》记载。新郑灰枣已有27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长期的栽培生产中,存在着品种类型混杂、品种性状变异严重、优劣并存、枣果的大小、果形、色泽、风味千差万别的现象,因此灰枣具有重大的选育空间。  相似文献   

2.
浅谈灰枣的栽培技术及新疆枣业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彬 《现代园艺》2012,(12):29-30
灰枣起源于河南新郑,有2700余年栽培历史。主产于河南新郑、中牟、西华等地,随着国内外对枣需求量的增大,灰枣的种植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本文分析了灰枣的基本特征和栽培模式及管理要求,论述了枣树病虫害防治6大误区,探讨了新疆红枣产业发展前景和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枣优良品种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琳 《山西果树》2001,(3):28-29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淮河中下游冲积平原 ,是我国枣的重要起源和栽培地。据 1 982年枣树资源调查 ,全省共有 97个品种 ,其中属于国家级名、特、优、新品种有新郑灰枣和鸡心枣 ;桐柏大枣、灵宝大枣、广洋大枣、永城长红等也属枣中精品 ;新郑的九月青、淇县无核、大叶无核、羊角枣、胎里红等更是稀有珍贵品种。1 灰枣主产于新郑枣区 ,现已在全国推广 ,特别是新疆阿克苏大面积引种成功。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从灰枣中选育出大灰枣、平顶灰、软枝灰等性状更为优良的变异品种。  该品种果实长圆形 ,一侧内凹 ,顶端稍细 ,一般纵径 3.8cm,横…  相似文献   

4.
<正>灰枣原产河南新郑,有8000余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优良的制干鲜食兼用品种。灰枣是新郑枣区的主栽品种,约占枣树栽培总面积的75%,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9月份灰枣进入成熟期如遇连阴雨天气就会发生严重的裂果现象,枣果裂果后不仅外观受影响,果肉也腐烂变质(图1),枣树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给枣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枣农的生产积极性,制约着当地红枣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赵卫东  樊红丽 《果农之友》2003,(12):35-35,46
新郑枣区是我国枣树生产最古老的枣区之一,栽培历史近3000年,原有的粗放管理、滥用农药制约了红枣产品的出口,败坏了新郑红枣的声誉。随着WTO的加入和我国农副产品准入制度的逐步实行,红枣的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新郑市委、市政府和广大科技人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小区域试验探索研究红枣的无公害生产技术,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新郑红枣终于在2002年7月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并先后被河南省认定为“出口免检农产品”,国家林业局认定河南新郑为“优质大枣生产基地”和“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全…  相似文献   

6.
灰枣矮密早优集约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枣是我国优良的兼用品种,是河南新郑枣区主栽品种,主要用于制干、鲜食和加工。枣果皮薄、肉厚、汁多、味甜、制干率高,品质极优。上世纪70年代引入新疆后,无论在结果性还是品质方面,都远远优于原产地,成为新疆发展红枣产业的主导品种,年发展面积6.67万公顷以上,灰枣已成为我国红枣家族中第一大品种。为此,我们组织开展了“灰枣矮密早优集约栽培技术研究”,研究总结出一套灰枣矮密早优集约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植物激素在灰枣组培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枣原产于河南省新郑,为当地的主栽品种,栽种株数占当地枣树的80%。近年新疆南部引种栽培,表现良好。该品种可食率97.3%,适宜鲜食、制干和加工,品质上,耐贮运。树势中强,适土性广。进入结果期较早,产量高而稳定。为加快开发,组培快繁有重要意义。植物激素是植物组培培养基中的关键物质,本文对激素在灰枣组培快繁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枣新品种‘新郑红1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郑红1号’是从灰枣中选育出的大果枣新品种。其果实长锥形,平均单鲜果质量10.3g,质松脆,汁液中多,风味浓厚,可食率96%,制干率47%,鲜食制干均可。适宜河南、山东、新疆等地枣区栽培。  相似文献   

9.
新郑枣区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灰枣、鸡心枣是主栽品种,其比例分别为85%、13%,由于两品种适应性强,耐旱、耐涝、耐瘠薄、耐酸碱pH值6.5~8,且以质优、味美、形好而畅销海内外。在漫长的栽培进程中,常有变异发生,有的果匀、个大、丰产性好,而有的枣果大小不一、丰产性也差,因此,在同一品系中,形成了叫法不同的各种名称:如灰枣中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枣品种的区划分析,探讨枣品种栽培的历史、地缘关系与品种分布,指导江西省等南方多雨的丘陵山区枣树栽培品种选育目标的确定。优化江西南城县麻姑鲜枣品种作为南方新品种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实现鲜食枣品种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枣庄市因栽培枣树而得名,是我国枣主要产区之一。枣庄枣树在长期栽培实践中形成了众名的品种,现选有特色的观赏枣树品种介绍如下。一、龙枣:亦称龙须枣,为当地长红枣的特殊变异。果实扁柱形,果重3~4g,果面不平,成熟时为红褐色。鲜干品质均较差。果实9月下旬成熟。树体小,树姿开张,树冠自然园头形,20年生大树高4m左右,冠径4~5m。枣头紫红色,枝形弯曲不定,有的蜿蜒曲折前伸,有的盘曲成圈生长,犹如群龙飞舞,大雅活泼。生长势弱。嫁接当年即结果,产量较低。二、茶壶枣:果重4~8g,果形奇特,在果实中上部,常长出1~2对短柱状的肉质突出物,…  相似文献   

12.
枣树原产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枣果甘甜味美,颇受市场青睐,尤其是河南新郑灰枣以个大、核小、含糖量高,品质优畅销省内外。但长期以来,由于沿袭传统的稀植粗管,结果迟,产量低,效益差。如何使枣树集约经营,科学作务,实现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目的,已成为枣树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新郑市枣树研究所从2003年以来,会同新郑市林业局、新疆哈密市林业局联合攻关,  相似文献   

13.
“新郑红1号”是从主产于河南省新郑市及周边地区的灰枣中选育出的大果枣新品种。2007年1月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陕北枣区是我国重要的红枣产区之一,现有枣树面积11.3万hm^2,年产鲜枣约20万t。笔者针对当前红枣生产中亟待解决的施肥问题,提出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5.
10个枣品种在山东招远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山东省招远市枣树栽培以往多为零散栽植,主栽品种多为市场竞争力较差的长红枣,为更新栽培枣树品种,促进我地区枣树生产的发展,我们于1998年引入10个枣优良品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经过5年的引种观察鉴定,初步明确了这些品种在我市的表现,并从中筛选出适宜我市栽培的品种,现将引种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枣头及枣吊摘心对红枣结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矮化密植骏枣及灰枣枣园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程度的枣头摘心和枣吊摘心技术对红枣结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枣头摘心能够提高枣树木质化枣吊的发生数量;枣吊摘心能明显提高木质化枣吊的坐果数,灰枣木质化枣吊适宜的摘心长度为11节,而骏枣木质化枣吊的适宜摘心长度为5节;木质化枣吊的结果性能显著优于非木质化枣吊。  相似文献   

17.
河南农业大学和新郑市枣树科学研究所自1980年起通过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存了一批优良单株,经品种特征特性分析和遗传稳定性测定,综合评价果实品质、丰产性和抗病性,选育出灰枣大果新品种‘新郑红1号’,2007年1月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20 0 1年 8月 1 6日至 2 3日由省园艺学会廖振凤理事长带队一行 6人 ,对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 (国家枣树种质资源圃 ) ,临猗县矮化枣研究中心 ,临猗县珍稀苗木研究梨枣保鲜所 ,山西运城地区林业局矮化优良红枣繁育基地进行了考察 ,考察收获很多 ,启示很深。1 山西省枣树生产现状山西是全国枣重点产区之一 ,分布面广 ,全省 1 1 1个县市区 ,有 90多个县市区均有枣树栽培 ,品种资源丰富 ,原产山西的枣品种达1 2 1个。种植历史悠久 ,1 997年全省枣树已发展到 2 0万hm2 ( 30 0万亩 ) ,其中结果树 9.3万hm2 ( 1 40余万亩 ) ,鲜枣产量 1 .7…  相似文献   

19.
牙枣是山西省柳林县红枣产区的主栽品种之一,约占当地枣园面积的30%.近年来,牙枣走俏国内外市场,价格攀升,但当地枣树生产上普遍存在着结果晚,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不佳的问题.为探讨黄河丘陵区牙枣丰产栽培技术,我们于1995年建立牙枣丰产栽培试验园,经9年试验,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优质特早熟枣新品种——新郑早红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郑早红是从我国著名枣产区新郑枣区选育出的特早熟、鲜食品质极佳的优良品种。该品种8月中旬成熟,平均单果质量10.6g,果实卵圆形或短椭圆形,果面平整光洁,果皮薄,橙红色,果肉白绿色,质地细脆,多汁,甜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1.0%~33.4%。丰产稳产,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较抗枣锈病,枣炭疽病、枣缩果病。沿黄河流域及黄河以北各枣区均可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