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相同生产时间,对机采与手采鲜叶按连续化颗粒型加工工艺技术生产平水日铸茶,对生产的茶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种采摘模式下的加工方法、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机采鲜叶在嫩度与匀整度上明显低于手采鲜叶;可采用相同的初加工工艺与技术参数进行加工;机采毛茶品质由于含梗量与嫩度的原因在外形与叶底上感官审评得分略低于手采毛茶,但在香气与滋味上接近、有的甚至还稍优于手采毛茶,综合品质两者接近;精加工后两者品质更趋一致。在生产成本与得率上,每公斤机采茶的成本比手采茶低36.22%,得率低25.48%,经济效益高约21.30%。  相似文献   

2.
茶叶审评与检验,一般包括感官审评、法定检验和理化测定三个方面。所谓毛茶审评,是指感官审评,是以毛茶标准样为依据的。茶叶标准样是衡量茶叶生产水平和品质水平的标志,是制定和执行茶价政策的实物依据,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同时反映生产实际而又促使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茶叶品种繁多,茶叶标准样比较复杂,目前执行的有部标40余套、省标80多套。毛茶一般分为六级十二等,一级一样,每级两  相似文献   

3.
武夷岩茶品质的感官审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雅玲 《福建茶叶》2011,33(1):45-47
茶叶品质的鉴评方法主要有感官分析和理化分析,感官分析是通用和常用的技术方法。茶叶种类繁多,不同的茶类其审评方法和技术要领有所差异。如何对武夷岩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以区别品种花色和质量的优次,着重掌握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茶叶品质鉴定,目前国内外仍以感官审评为主,化学审评为辅。感官审评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指导茶叶生产,贯彻茶叶价格政策,促进出口贸易,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感官审评,难以提出定量上的客观数据,避免不了主观偏面性,所以有探讨理化审评的必要。茶叶理化审评前人已有不少研究,国外如斯里兰卡、印度、英国和苏联等国对茶叶中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法国对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紧压茶原材料毛茶前处理的烘干程序对茶样霉菌存活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分别以绿毛茶与黑毛茶为原料,添加一定量茶汁,先对试验小样进行不同烘干温度处理,设置一烘92℃、102℃及二烘102℃、112℃,比较其对茶样霉菌存活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工厂化大生产黑毛茶烘干工艺处理。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烘干处理,茶样在外形色泽、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品质上均得到改善提升;原茶样洁净度不同,残留霉菌也存在明显差异;新制备的毛茶样霉菌残余量少;烘干温度高、时间长对霉菌灭活率高。  相似文献   

6.
对茶叶审评,有感官审评、理化审评和法定检验三个方面。一般鉴别茶叶品质的优次,至目前为止,世界各产茶国家,大都采用感官审评,因为感官审评与理化审评比较,具有简单、稳定、快速、尚准确的特点。我国目前对茶叶的收购、调拨、加工拚  相似文献   

7.
二、茶叶品质化学的研究我国茶叶工作者很早就注意到茶叶品质与茶叶生化成分的关系,并开展了茶叶品质化学的研究,除了进行各茶类品质影响成分的大量常规分析和品质因子探讨外,研究重点放在以下方面。 1.茶叶品质理化审评的研究用理化审评替代感官审评是国内外茶叶工作者多年的宿愿,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安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黑毛茶渥堆工艺,以渥堆叶含水率、渥堆温度和渥堆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黑毛茶感官品质得分为因变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响应面试验的因素及水平,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拟合,最终确定最佳渥堆工艺。结果表明:渥堆叶含水率64%、渥堆温度41℃、渥堆时间20 h条件下,黑毛茶感官审评得分最高,与预测值相比偏差较小,结果稳定。对比分析传统渥堆工艺和试验优化渥堆工艺黑毛茶生化品质成分含量和感官品质得分,试验优化渥堆工艺黑毛茶品质具有滋味醇和、香气纯正、汤色明亮、内含物质丰富等优点。试验结果可为黑毛茶加工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986年第3期《中国茶叶》杂志第9页上刊登了一篇《浅谈毛茶审评》的文章,对毛茶审评叙述得简单而又全面,阅后颇有感触。关于毛茶的审评,不少地方由于资金和设备的限制,理化审评难以做到,目前仍然是以感官审评为主或者说只有感官审评。毛茶的感官审评正如该文所述,其“程序分为把盘、开汤、嗅香气、看汤色、尝滋味五个基本步骤”,简而言之,“毛茶审评分为扦样,看外形和评内质”。毛茶审评的确如此,对此无可非议,笔者不想再作赘述,只想谈一谈当前毛茶审评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以期引起茶界同仁的重视,谬误之处,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茶叶感官审评的准确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评审(感官审评)是一门通过感官鉴定茶叶品质的实用性技术。茶的品质主要是依靠人的感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来鉴定;相对于理化检验,茶叶感官审评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项,简称“五项因子”。但感官审评容易受到审评人员的生理条件、工作经验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黑茶对消化道肿瘤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利用HCT-8及SGC-7901两种细胞株研究黑茶对消化道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黑茶具有良好的抑制消化道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黑茶中含有两种抑制活性物质,其中对SGC-7901细胞株具有抑制能力的物质的极性要比对HCT-8细胞株具有抑制能力的物质极性低一些。黑茶具有对两种细胞株抑制的功能可能是多种物质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中低极性的物质抑制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茶皂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皂素是广泛存在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在食品、日化、建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茶叶籽及茶叶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茶皂素,但因其不是评价茶产品品质的主要成分而相对研究及开发利用较少。本文从茶皂素的理化性质、制备技术、分析方法、生物活性、产品开发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茶叶籽与茶叶中茶皂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闽南乌龙茶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作为全国乌龙茶主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产制历史和成熟的加工技术.近年来,随着乌龙茶产品的日益热销,福建乌龙茶的加工技术和产品种类更是快速发展和多样化.本文以闽南产区的乌龙茶为对象,对闽南乌龙茶主要加工工序(萎凋、做青、造型、干燥等)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品质控制方面的研究发展进行梳理,总结了其优化参数、探索机理、现代技术运用和新工序研发等4大特点,以期为闽南乌龙茶工艺品质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同时建议今后应关注按品种特性对现有工艺品质理论和成果进行整合、加强新工艺品质的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孟涛 《茶叶通讯》2012,(3):42-44,46
湖南黑茶在华东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期,本文从湖南黑茶在华东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湖南黑茶的优势入手,分析湖南黑茶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在华东市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普洱熟茶与安化黑茶香气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娟鲜叶制成的普洱熟茶和大叶种鲜叶制成的普洱熟茶和安化黑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其香气成分,并比较普洱熟茶与安化黑茶香气成分的差异,同时探明紫娟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紫娟普洱熟茶和大叶普洱熟茶在香气组成上差异不大,共有香气成分76种,但和安化黑茶在香气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紫娟普洱熟茶和大叶普洱熟茶香气成分均以杂氧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安化黑茶则以酮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紫娟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1,2,3-三甲氧基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十六烷酸、芳樟醇氧化物、咖啡因、1,2,4-三甲氧基苯和植醇等;大叶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十六烷酸、咖啡因、1,2,3-三甲氧基苯、植醇、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芳樟醇氧化物等;而安化黑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香叶基丙酮、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β-紫罗酮、咖啡因、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芳樟醇氧化物等。经对比发现,普洱熟茶和安化黑茶在香型及香气组成上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茶叶产地及加工工艺有关。  相似文献   

16.
黄仲先  蒋洵  李赛君 《茶叶通讯》2009,36(3):17-18,20
从唐代开始就有人用“韵”来评价茶叶品质。品茶的韵有两种含义,一是味觉的感应,即余味或回味,一是品茶可以领会的茶韵,这种茶韵是精神产物。茶韵与茶叶品质有关,但不等于茶叶品质。影响茶叶品质的只有客观因素,而影响茶韵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领会茶韵,首先要有好茶,其次要会喝茶,第三要有好的环境和心境。  相似文献   

17.
利用加工方法提高夏秋茶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雯  屠幼英 《茶叶》2010,36(2):77-81
夏秋茶叶由于自身品质不高,给其生产、销售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造成资源浪费。本文总结了近15年来国内利用茶叶加工技术杀青、做青、揉捻、干燥等方法提高夏秋茶品质的研究进展。概括了提高夏秋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8.
茶叶具备独特的品质特征和保健功效,丰富的内含成分使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各研究已清楚地表明茶叶具有调节IBD肠道微生物失调,增强机体免疫,调节消化道代谢,显著改善腹泻和结肠损伤等功效。本文就国内外关于茶叶中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茶皂素等有效成分对IBD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安化黑茶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orter-Dunning模型中引入茶叶绿色壁垒和标准化的影响与作用,构建安化黑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绿色壁垒与标准化、国际合作与跨国公司、政府行为和机遇等八个方面,进行了安化黑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并从大力发展黑茶产业高级要素、发展健全黑茶产业供应链、构建黑茶产业创新商业模式、立足国内走向国际四个方面提出了安化黑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为安化黑茶成为湖南省支柱产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In an attempt to obtain shelf-stable litchi fruit with preserved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good sensory features, quarters of peeled and pitted fruits were vacuum dried at 50, 60 and 70 °C at a constant pressure of 8.0 kPa. The product was assessed for its vitamin C, total phenolics and texture (hardness). In addition, the product with the best texture was assessed for its shelf-life by means of accelerated testing. Results suggest that vacuum dried litchi retained almost 70% of the vitamin C and total phenolics when compared to frozen fruits (control). Vitamin C and phenolic compounds conten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drying, while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different drying temperatures. Hardness increased with drying temperature. The sample dried at 70 °C presented crispness, which is a desired quality feature in dried fruit products. This sample was subjected to shelf-life evaluation, whose result suggests a shelf-life of eight months at 23 °C. Total color change (CIE ΔE00) was the expiry criterion. Vacuum drying was a suitable technique for producing shelf-stable litchi fruit with good texture while preserving its desirable original nutrients. Consumption of vacuum dried litchi may be beneficial to health due to its remarkable content of phenolic compounds and vitamin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