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中药组方对10日龄鸡胚进行药物毒性试验(第1组)和鹅副粘病毒抑制试验(第2组)。其中,第2组分为试验Ⅰ组(接种病毒尿囊液与中药组方混合液)、试验Ⅱ组(接种病毒尿囊液与西药利巴韦林混合液)、试验Ⅲ组(接种病毒尿囊液与生理盐水混合液)、对照组(不接种病毒尿囊液,不给药),并进行红血球凝集(HA)试验。结果:中药组方接种鸡胚无死亡;试验Ⅰ组HA滴度为0,试验Ⅱ组HA滴度为5 log2,试验Ⅲ组HA滴度为9 log2,对照组HA滴度为0。结果表明:中药组方对鸡胚无毒副作用;中药组方与病毒尿囊液同时接种鸡胚,能完全抑制鹅副粘病毒在鸡胚中增殖。  相似文献   

2.
鹅副粘病毒是一种引起多种家禽疾病的病毒,通过人工感染鸡胚和雏鸡试验,其结果表明本病毒主要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病变为主要临床症状和特征,并且可导致10日龄的鸡胚100%死亡,对雏鸡的致死率为85%。因此,可见其致死率高,广大养殖户应重视鹅副粘病毒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鸡副粘病毒病病毒特性和基因型的研究及防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SPF鸡胚分别从不同患病鸡群分离到4株病毒,经病毒形态、结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血清学等研究,本病毒为禽副粘病毒Ⅰ型,根据国际上规定三项判定新城疫毒力的标准,4株病毒均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似的毒力,属于强毒力的毒株;人工感染71周龄SPF鸡均100%发病致死;应用一株鹅副粘病毒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获具有对禽副粘病毒Ⅰ型共同的单抗和公对鹅副粘病毒毒株和鸡副粘病毒毒株呈阳性反应,而对新城疫F16E8  相似文献   

4.
鹅与番鸭溃疡性胃肠炎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患以胃肠道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死亡的鹅和番鸭病料中各分离到 1株病毒 ,DQ和DQ M。病毒分离物对鸡胚、番鸭胚、鹅胚和番鸭均具有极强的致病性。血清学实验结果表明 ,DQ和DQ M属于禽Ⅰ型副粘病毒  相似文献   

5.
舒秀伟 《中国兽药杂志》2013,47(2):18-20,23
从辽宁省某鹅场病死鹅中分离到1株禽Ⅰ型副粘病毒.应用鸡胚传代、电镜形态学观察、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免疫保护试验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脑接种致病指数(ICPI)、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三项毒力指标的测定.参照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及其方法,分别测定该分离株的鸡(鹅)胚MDT、1日龄鸡(鹅)ICPI和6周龄鸡(鹅)IVPI为51.6/68.6 h、1.75/1.70和1.68/1.72.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鹅副粘病毒强毒株,命名为YF株.应用YF毒株制备的油乳剂灭活苗免疫实验鸡和雏鹅,结果表明有良好的保护率.  相似文献   

6.
鹅副粘病是一种新发现的由副粘病毒引起的能引起不同年龄鹅发病和不同程度致死的疾病。为了研究其病毒特性 ,我们用分离鉴定的 11株鹅副粘病毒 ,分别在SPF鸡胚传代至 2~ 11代后用鸡、鸭、鹅、鸽、鹌鹑的红细胞作血凝试验 ,测出各毒株的凝集价 ,证明所分离的 11株病毒均不同程度地凝集上述 5种禽类的红血球。同时分别测定 10株病毒的ELD50 ,结果表明各毒株的ELD50 在 8~ 12之间  相似文献   

7.
采集疑似鹅副粘病毒病的鹅病料,通过鸡胚接种传代分离到1株病毒(HZ株).该分离病毒经鸡红细胞凝集(HA)试验、凝集抑制(HI)试验、电镜形态学观察等,结果表明与NDV极为相似,属禽Ⅰ型副粘病毒.经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说明分离到的副粘病毒为临床疫病病原,毒力较强,能使15日龄的鹅、鸡、番鸭等禽类感染发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8.
病毒在分离培养过程中,常需要冻融使病毒从组织中充分释放,但反复冻融可能使许多病毒很快灭活。为此,本人利用鹅副粘病毒分离株进行了冻融前后效价对比,以探索其变化规律,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种毒鹅副粘病毒YG97株,由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王永坤教授惠赠。1.2SPF鸡胚本中心SPF鸡场提供。1.3鸡胚半数感染量的测定YG97种毒1押1000稀释,尿囊腔接种10日龄SPF鸡胚,每胚0.1ml,37℃继续孵化,分别收集正常死亡鸡胚的尿囊液、尿囊膜和胚体作为试验材料。每种试验材料均分成2组,第一组冻融一次,第二组不冻融,然后按常规方法,每种材料10倍…  相似文献   

9.
一、抗原制备1.鹅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由本所通过分离病毒鹅胚增殖,经福尔马林灭活加矿物油乳化而成。二、蛋鸡免疫方法选择健康鸡200只,供免疫接种用。1.基础免疫每只蛋鸡肌注1.0毫升鹅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2.加强免疫基础免疫后10天,肌注鹅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1.5毫升/只。3.强化免疫加强免疫后10天,再肌注鹅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2毫升/只。免疫后15天抽检蛋黄,抗体效价达61og2以上,即可用作制备抗体。若效价低于6log2,再注射一次灭活油乳剂疫苗。三、鸡抗鹅副粘病毒病高免蛋黄抗体的制备1.高免鸡蛋的消毒将收集的高免蛋用自…  相似文献   

10.
鹅副粘病毒不同来源分离株血凝特性及ELD50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鹅副粘病量 种新发现的由副粘病毒引起的能引起不同年龄鹅发病和不同程度致死的疾病,为了研究其病毒特性,我们用分离鉴定的11株鹅副粘病毒,分别在SPF鸡胚传代至2-11代后用鸡、鸭、鹅、鸽、鹌鹑的红细胞作血凝试验,测出各毒株的凝集价,证明所分离的11株病毒均不同程度地凝集上述5种禽类的红血球,同时分别测定10株病毒的ELD50,结果表明各毒株的ELD50在8-12之间。  相似文献   

11.
1997年扬州大学牧医学院王永坤教授等和华南农业大学辛朝安教授等分别在江苏省和广东省发现一种新的鹅病毒性传染病——鹅副粘病毒病。鹅副粘病毒为禽副粘病毒Ⅰ型,根据国际上规定三项判定新城疫毒力的标准,即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和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等  相似文献   

12.
从鹅全中分离到一株副粘病毒,该病毒能使SPF鸡胚100%死亡,试验证实该病毒颗粒呈多形性,有囊膜,直径260mm左右;ELD50为10^9.6/mL;通过动物接种试验,发现该病毒对鹅具有100%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而且对鸽,鸡也具有较高发病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13.
鹅副粘病毒病(有人称鹅新城疫)是由禽副粘病毒Ⅰ型,鹅副粘病毒引起(禽鸟类共患病)各种年龄鹅只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90%以上。由于鹅副粘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均属于禽副粘病毒Ⅰ型,有的学者称之为鹅的新城疫,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鹅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鹅副粘病毒毒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新城疫病毒毒力的判定标准是根据国际上规定的三项指标,即最小致死量致病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1」等加以评价。作者从实验室分离到的11株鹅副粘病毒中选取了其中的3株,即HG97C5、YG97F11、YG98-2C4,按照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病性试验,结果3株鹅副粘病毒的MDT分别为56.7、52.0、53.2,ICPI分别为1.64、1.69、1.70,IVPI分别为1.62、2.6、2.6,表明这3株鹅副粘病毒均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类似的毒力。同时,我们也应用鹅胚和鹅按照研究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毒力试验,结果,这3株鹅副粘病毒最小致死量致死13日龄鹅胚的平均死亡时间分别为68.8、67  相似文献   

15.
1 抗原制备鹅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 ,本所通过分离毒鹅胚增殖 ,经甲醛灭活、加白油等乳化而成。2 蛋鸡免疫方法选择健康蛋鸡 2 0 0只 ,供免疫用。2 1 基础免疫 每只蛋鸡肌注 1 .0ml鹅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2 2 加强免疫 基础免疫后 1 0天 ,肌注鹅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 1 .5ml/只。2 3 强化免疫 加强免疫后 1 0天 ,再肌注鹅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 2ml/只。免疫后 1 5天抽检卵黄 ,抗体效价达 6(log2 )以上 ,可用作制备抗体 ,若效价低于 6(log2 ) ,再免疫一次灭活油乳苗。3 鸡抗鹅副粘病毒病高免卵黄抗体的制备3 1 高…  相似文献   

16.
用鹅胚和鸡胚从山东、安徽两地患病鹅群的病鹅肝、脾中分离到2株病毒,代号分别为SD20和AH20。经电镜观察、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理化特性鉴定等试验表明,2株分离毒符合禽副粘病毒I型特征,单克隆抗体介导的间接ELISA检测结果表明,SD20和AH20分离株都能与禽副粘病毒I型单克隆抗体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7.
鹅副粘病毒不同分离株的血凝特性及LD50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离鉴定的11株鹩副粘病毒分别在SPF鸡胚传代至2-11代后,用鸡、鸭、鹅、鸽、鹌鹑五种禽类的红细胞作血凝试验,证明11株病毒均不同程度地凝集五种禽类的红血球。同时,10株病毒LD50在10^-8-10^-10之间。  相似文献   

18.
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断与病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发生于广西各地鹅的病毒性传染病,描述了该病的临床症状、肉眼病理变化,并对从病鹅分离的病毒进行了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测定、RT-PCR试验,F基因序测定等研究。结果证等该病原为禽副粘病毒1型,属于强毒株,基因分型为Ⅶ型。  相似文献   

19.
鹅副粘病毒 YG97分离株、鸡源 V98分离株以及新城疫病毒 (NDV)F48E8、 LaSota和 C30毒株,鸽副粘病毒 YZPNF2分离株经鸡胚增殖纯化后,进行 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 YG97和 Y98 2个毒株在 56kD处比另外 4个毒株多出一个条带。用单抗 2010株进行 Western blot转印,结果该单抗只对 YG97和 Y98 2个毒株的 56kD条带反应,证明这 2株病毒的结构蛋白与经典的新城疫病毒有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用SPF鸡胚从江苏省某一患病鹅群的肝、脾混合病料组织悬液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毒株能凝集(HA)鸡红细胞(RBC),HA为26,并可被康复鹅血清、抗鸡新城疫(NDV)阳性血清、抗鸽NDV阳性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禽流感(H5、H9)标准阳性血清抑制。人工感染易感雏鹅,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并有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和病变;人工感染42日龄SPF鸡出现100%的发病和死亡。对该分离株作致病性测定,按照国际上规定的NDV毒力型判定标准,测定了该毒株最低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MDT)为39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6,6周龄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2.67。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强毒力型禽副粘病毒I型(MPV-1),命名为鹅副粘病毒I型(GPMV-1)HG99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