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明确了玉米象的寄生性天敌--米象金小蜂(Lariophagus distinguensis Foerster)在山东省泰安地区室内变温条件下,一年发和5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在26~32℃、相对湿度78%~85%时,完成一代平均17.6天。当粮食中玉米象幼虫虫口密度接近600头/kg时,分别接雌雄蜂10和20对以上,2个月空害效果依次为71.63%和90%以上。由此提出了益害比为1:3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的实验种群生物学和生态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粮食水分对玉米象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着主导作用,其它因素影响较小,活动区域温度为15℃-35℃,最适温度在28℃左右;粮食水分在10%-20%内玉米象能正常地生活,并随着粮食水分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繁殖力增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在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的实验种群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玉米象种群数量动态及其模拟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资料建立了玉米象种群数量动态的计算机预测模型,结合粮仓调查,可以预测玉米象的发生危害情况.  相似文献   

4.
抑制玉米象种群的植物样品筛选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玉米象为试虫,对采自西北五省区的92科444种植物样品进行室内生物活性筛选,选出64种对玉米象种群有抑制作用的样品.其中大籽蒿、木地肤、(木岺)叶槭、葎草、烟管头、蓖麻、紊蒿、日本菟丝子、角果碱蓬、沙地柏、石榴、华北珍珠梅、野苜蓿等14种植物样品的抑制效果达80%以上,有一定的直接利用价值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这几种高效植物样品对试虫均无明显接触和熏蒸杀虫作用,其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6.
7.
植物精油在原粮中熏杀玉米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测定了三种精油(蒸馏桔油、桉叶油、松节油)的混合物在稻谷、玉米、小麦中及空熏状态下熏杀玉米象成虫的LC_(95)的CT值,它们分别为82367.7、34542.5、42613.2和627.5ppm·hr。根据测定结果,应用中若取200ppm的这种混合物,则达95%防治效果,理论密闭熏杀时间为:稻谷中17天,小麦中9天,玉米中7天。模拟试验和实仓试验表明,理论值与应用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9.
将苦楝籽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4种溶剂的提取物设计成不同剂量,对主要储粮害虫玉米象进行驱避、触杀试验,计算驱避率和校正死亡率.试验结果表明,四种溶剂的提取物对玉米象的驱避效果不明显,石油醚提取物对玉米象具有很好的触杀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提取苍耳、枫杨和苦楝三种植物精油,研究其对玉米象成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苍耳、枫杨和苦楝精油对玉米象成虫均具有较强的驱避、熏蒸和触杀作用.其中苦楝和枫杨精油的驱避效果较好,处理120 h后,对玉米象的驱避率达到Ⅳ级;苦楝的熏蒸作用最好,处理72 h后,熏蒸校正死亡率达到91.1%;枫杨精油的触杀效果最好,处理96 h后,触杀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研究表明:枫杨、苦楝和苍耳精油具有作为储粮防护剂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1.
植物精油对玉米象的熏蒸和种群抑制活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7  
侯华民  张兴 《粮食储藏》2001,30(3):8-11
测试了 2 4种植物精油对玉米象的熏蒸和种群形成抑制杀虫活性 ,结果表明 ,以15.15μl·L- 1的浓度处理玉米象成虫 2 4小时 ,肉桂、留兰香、柠檬果、八角茴香、甜橙、红桔、柠檬叶和细叶桉叶 8种精油对试虫的致死率达 90 %以上 ;浓度降为 3.33μl·L- 1时 ,2 4小时后 ,留兰香和八角茴香精油对试虫的毒杀致死率仍达 80 %以上 ;模拟实仓熏蒸试验中 ,4 5.4 5μl·L- 1处理 96小时 ,留兰香、八角茴香和细叶桉叶精油对玉米象的防效达 70 %以上 ;以含精油 0 .4 % (w/w)的小麦饲喂玉米象 ,八角茴香、砂地柏、留兰香、薄荷、香叶、香柠檬薄荷、肉桂、山苍子、红河橙、香茅和柠檬叶 11种精油对玉米象的种群抑制率达 90 %以上。在精油剂量为4 5.4 5μl·L- 1熏蒸处理 96小时以及 0 .8% (w/w)时 ,对小麦的发芽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象似性的两个原则,即时间顺序象似性和空间顺序象似性,对英汉句式的翻译进行解读,揭示英汉语言在象似性的原则下语言结构是如何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对等,以及提出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该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才能更好地达到原文效果的重现.  相似文献   

13.
苦皮藤提取物对玉米象种群的控制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苦皮藤根皮粉混于大米中,或将其提取物W1.1混于大米和小麦中均可有效地防治玉米象。苦皮藤根皮粉混于小麦中不能控制玉米象危害,原因是小麦粒种皮较光滑,难以附着足够剂量的根皮粉。苦皮藤对玉米象的作用方式主要是胃毒——麻醉作用,而无触杀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普通小麦品种川农16与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川麦42为亲本构建了含有127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将2008和2009年收获的种子用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虫卵进行接种,并于2009年11月开始储藏,次年8月和10月进行虫害调查。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RIL群体的抗虫性进行QTL定位分析。利用2008年收获群体检测到位于3B、2D和3D染色体的3个QTL,贡献率依次为10.2%、8.5%和8.3%;利用2009年收获群体检测到位于3D和4B的2个QTL,贡献率分别为8.5%和11.3%。位于3D染色体Xbarc6–Xgwm112标记区间内的QTL在年度间重复检测到,贡献率为8.3%~8.5%,抗性位点来自川农16。  相似文献   

15.
稻米中玉米象的发生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温度30℃±1℃、相对湿度82%~86%温室中,糙米中的卵发育至成虫,羽化高峰为29 d,从第25 d至第35 d的羽化率达94.34%。碾米机械对玉米象的致死作用最显著。可能是由于产在米粒表面的虫卵被碾米机的碾磨作用损伤,或碾磨作用将被蛀食受伤的米粒及米粒中的害虫碾碎所致。但产在谷粒沟缝处的虫卵能躲过现代化的、精密的加工设备的碾磨,在大米中继续发育和生长。糙米经-15℃、0℃低温处理24 h,玉米象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100%、78.13%,60℃、55℃处理12 h,虫口减退率分别为100%、98.9%。碾米工艺和极端温度有利于控制玉米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初步研究半导体激光、紫外线以及与植物精油结合处理等非化学处理对玉米象成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低功率范围的半导体激光处理对玉米象的控制作用不佳;紫外线照射各处理组对玉米象均表现出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254nm 20min处理组玉米象死亡率最高,并在第4d、5d与其它各组达到显著差异;物理、生物结合处理对玉米象成虫的控制作用较好,紫外(254nm 20min) 枫杨处理组最好,从第2d开始起表现出最有效的控制作用,且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在第4d、第5d时死亡率达到了100%;非化学处理对玉米象有较好的处理作用,结合处理效果更佳,控制机理和具体参数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玉米象内禀增长力(rm)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6种温度、5种粮食水分下,测定了玉米象的内寨增长力(r_m)和理论的稳定年龄组配.温度在28℃时内禀增长力(r_m)最大,在18-32℃范围内玉米象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力呈抛物线趋势,在粮食水分为11.5-15.5%范围内,随着粮食水分的升高,玉米象的内禀增长力增大;玉米象种群的理论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期占有很高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19.
黄荆挥发油对玉米象的生物活性及种群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采用三角瓶熏蒸法、滤纸药膜法、选择饲料法和药剂拌粮法,分别测定了黄荆挥发油对玉米象成虫的熏蒸、触杀、驱避和种群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黄荆挥发油在50μL.L-1、100μL.L-1浓度下熏蒸处理72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92.1%和100%;处理后72 h的触杀毒力LC50为0.3377 mg.L-1;以0.2%剂量处理小麦,处理后48 h和72 h对玉米象成虫的驱避率分别达84.9%和69.2%;在4 g/kg处理剂量下,处理小麦后72 h和168 h,对玉米象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处理后55天,对F1代成虫的种群抑制率也达100%,持续控制效果十分理想。黄荆挥发油作为储粮保护剂具有很大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粮食入仓过程中感染玉米象造成的重量损失。主要研究结果为:7月入仓的小麦,小麦中玉米象的虫口密度在2头/kg以上,小麦的水分在129/6以上,在20d后小麦重量将发生明显的变化。玉米象和米象的虫口密度在1头/kg以内,或小麦的水分在11%以内,小麦的重量损失发生明显变化推迟至一个月。8月入仓的小麦,小麦中玉米象的虫口密度在2头/kg以上,重量损失发生在15d内。9月初入仓的小麦,小麦中玉米象的虫口密度在2头/kg以上,小麦发生明显重量损失提前至10d。研究表明,不同的玉米象虫口密度、小麦水分和不同的害虫感染时间会造成不同的粮食重量损失。因此,在发生明显的重量损失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