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总结了小麦-花生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1)轮作倒茬,培肥土壤;(2)和物营养特点,实行麦油一体化配方施肥;(3)因地制宜,选择种植模式;(4)高稳产兼顾,合理搭配良种;(5)保前兼后,建立合理麦油复合群体;(6)适期播(套)种,充分利用作物生长季节内光热资源;(7精细播种,确保幼苗齐全匀壮;(8)根据土壤、作物及气候、,采取行之有效,促控的结合田管措施。  相似文献   

2.
3.
4.
小麦秸秆还田与化学氮肥配施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完善秸秆还田技术,提高秸秆直接还田的培肥改土增产效果,我们于1996年秋播进行了秸秆还田量配施化学氮肥的试验,现简介如下:1材料和方法试验设在和桥镇前谢村,供试土壤黄泥土,前茬为单季晚稻。土壤养分:有机质2735%,全氮01814%,速效...  相似文献   

5.
6.
小麦套种花生一年两熟双高产栽培技术孙明辉,张竹青(山东省莱西市望城农技站266601)地的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我市开展了小麦花生一年两熟双高产栽培技术,一般小麦产量4500一6000m2,花生产量3750-6000kg/hm2,大面积获得小麦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7.
8.
小麦玉米两茬平播全年氮化肥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施用氮化肥是小麦、玉米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鉴于目前生产上小麦施氮肥量大,玉米施肥则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统筹考虑小麦、玉米两茬的氮肥的分配是全年高产的关键。为此,我们于1987~1990年在北京郊区对小麦、玉米两茬进行了不同氮化肥量的分配试验,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水分利用的影响,通过秸秆覆盖和施用保水剂等水分调控措施,进行了不同灌水量对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灌水有益小麦群体发育,提高成穗数量、株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促进小麦增产,其中以补充灌水1 200 m3/hm2效果最佳,增产11.83%;但过多灌水反而影响小麦产量,补充灌水2 400 m3/hm2减产1%,并影响玉米产量。小麦灌水处理的玉米分别比对照增产7.31%~16.15%,其中补充灌水1 800 m3/hm2增产效果最佳,增产16.15%。夏秋两季作物产量结果表明,河南省中产灌区在秸秆覆盖和施用保水剂的情况下,小麦-玉米两熟制最佳补充灌溉量为1 200~1 800m3/hm2。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表明,秸秆覆盖与保水剂相结合,并进行适量补充灌水有利于改善和补偿土壤水分,而且有影响全年作物生长的趋势。玉米收获后,土壤有效养分和有机质有所下降,表明种植夏玉米应追施适量磷、钾肥,同时加大夏季作物秸秆的还田量,以提高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10.
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是近几年科研人员通过大量试验研究提出的小麦高产新技术,技术要点是在氮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改过去底肥“一炮轰”或前重后轻、冬春追肥为重施拔节肥。  相似文献   

11.
为将有限的空间土地发挥到极致且延长后季农作物生育期,可以采用套种技术实现目标。通过小麦、花生套种,来增加两种产物的产量,从而增加个人收益。  相似文献   

12.
氮肥运筹对强筋小麦济南17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小麦精确施肥试验结果确定总施氮量,以强筋小麦济南17为材料,研究氮肥不同基追比和不同追氮时期对其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比例高的处理。群体大,花后绿叶面积下降较快。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相对较低;拔节期追氟比例高、追氮期延迟的处理.群体相对较小,但花后绿叶面积下降较慢,每穗社数和千粒重较高。提高茎蘖成穗率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并保持花后适宜的绿叶面积下降速率是实现小平等高产的关键。采用追肥在拔节期一次施用、基追比为5:5或4:6的氮肥运筹方式。强筋小麦济南17可实现7200kg/hm^2以上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方伟民 《种子科技》2021,(12):51-52
结合新福镇的葡萄种植情况,对一年两熟制葡萄的栽培技术、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展开了综合分析,以进一步提升对新福镇葡萄一年两熟制栽培技术的认识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特色小麦贵紫4号的产量和品质,于2007--2008年在贵州大学教学实验农场开展了氮肥施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后移能够改善紫色小麦的群体结构、增加穗粒数;增加紫色小麦粒重、提高产量和延缓紫色小麦叶片衰老,提高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氮肥后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对冬小麦氮肥后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超高产条件下氮肥后移技术能进一步改善群体与个体的矛盾,确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延缓小麦的衰老,显著提高穗粒数和粒重,使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同步提高,从而稳定获得每公顷超7500kg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6.
小麦N素穗肥以8叶期展开施用最佳,时间常年在2月下旬。穗肥配施P、K肥,与单施N肥比较,均有显著增产效果,但N、P、K肥配施效果最好。考查资料表明,增施P、K肥提高了成穗率,中后期群体获得协调发展;倒1-3叶面积增大,叶片素质提高,功能期延长;植株节间充实度提高,增强了抗倒伏能力,是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两熟制稻田增种晚秋作物的增产效果邱古彬,方桂荣,袁超,宋双玉(四川省乐山市农牧科学研究所614216)我市温光资源两季有余,三季不足,从水稻收获到播小麦或移栽油菜前,有两个多月的时间,田间空闲,全年约有20%的温光资源未利用。对此,我们进行了两熟制稻...  相似文献   

18.
1987~1989年我们在山东省菏泽县采用小垄宽幅麦套种花生双高产示范田19543亩,其中双300公斤田14918亩,双350公斤田4068亩,双400公斤田557亩。小垄宽幅麦是由20厘米等行距畦田演变而来的。其规格是:秋种时用不带犁铧的犁作成40厘米  相似文献   

19.
小麦氮肥施用方法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伟 《种业导刊》2013,(2):21-22
在不同肥力、不同类型土壤上进行了两个小麦氮肥施用方法比较试验,旨在探索小麦氮肥施用方法对肥效的影响,以充分发挥氮肥最大作用,为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浙西南草莓—杂交稻制种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模式充分利用了杂交稻制种后茬空闲田,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效益,水旱连作又解决了草莓的连作障碍,平均产值达3.6万元/667 m2,经济效益显著,促进了浙西南山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