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雄性不育在苎麻育种和生产中有其独特的优势。长期以来,人们对苎麻(Boehmeria nivea(L.)Gand)雄性不育做了大量研究。概述了前人在苎麻雄性不育研究方面的部分结果,并结合其他作物的相关研究提出了苎麻雄性不育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苜蓿雄性不育系杂交组合光合特性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I-6400光合仪研究了苜蓿雄性不育株(系)杂交组合的光合日变化及其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杂交组合Pn、WUE、Gs的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在13:00时左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光合“午休”现象;Tr、Ci的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2)根据Pn、Ci、Ls的变化方向,推测2×Ⅱ、13×Ⅳ光合午休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其它组合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3)牧草产量高的优势组合2×Ⅱ、12×Ⅰ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中亲优势率显著(p<0.05)高于牧草产量低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4.
板栗杂交后代坚果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板栗杂交后代株产、单粒重等形态特征及坚果总糖、淀粉、蛋白质含量等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研究了板栗杂交后代坚果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所有杂交后代性状差异显著,坚果高度、宽度与淀粉含量、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等性状无论在总体水平还是各杂交组合内部均小于10%,是相对稳定的植物学性状,坚果厚度与脂肪含量变异系数也低...  相似文献   

5.
农十三师农科所自2007年开始常规棉新品种选育的研究工作.采用系谱法和混合法对杂交后代进行选择.初步培育出一批纤维品质较优的高代品系。现针对其主要纤维品质与产量性状的变异程度,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为明确在育种上的利用潜力和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小麦杂交后代的光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品种京411(J411)和小偃54(X54)及杂交后代植株于灌浆期对旗叶进行光合速率的比较测定, 在优选F3代的一个株系1-15中观测到测定的多数植株的光合速率比亲本高10%以上, 并且此结果在对它的F4代植株的测定中得到确证. 通过这个初步实验, 对选择具有高光合能力的植株作为培育优良小麦品种的重要指标的可能性以及在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梁庆平 《种子》2006,25(10):68-70
研究分析了8个杂交组合后代(F1~F3)主要性状的遗传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早期世代各性状遗传力大小为:株高〉生育期〉千粒重〉穗长〉结实率〉每穗粒数〉每株穗数。相关关系中,F1的株高、生育期、千粒重、穗长、结实率的平均值与双亲性状平均值的相关关系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在F2与F3之间也表现类似趋势,而且上下世代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的性状,其遗传力也相对较高,说明可在早期世代根据育种目标的要求进行严格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以波特鸭茅为对照,初步研究了野生二倍体鸭茅诱导的同源四倍体与鸭茅栽培品种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再生特性、干物质产量以及生殖枝比例等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1)杂交后代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生长速度随着温度的下降而缓慢下降.材料157四次刈割生长速度与再生率均高于波特,具有较强的生长及再生优势;(2)37-4 F1-1、37-4 F1-4的分蘖能力较强,10月份的分蘖数达到145.20、117.60,4次刈割总产量分别为81.41 g/株、81.97 g/椿,是杂交后代中分蘖及产量性状均比较优良的材料;(3)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早期可通过分蘖数判断产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库尔勒香梨为亲本之一的10个杂交组合及8个回交组合的杂种后代的果实性状如果实大小、果肉质地、果心大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的遗传进行分析,研究香梨不同性状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动态,对于正确选择杂交亲本,减少育种盲目性,以最大程度的得到符合育种目标的杂种类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粳稻品种杂交后代食味特性和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代表性的4个日本粳稻品种为母本,5个有代表性的中国粳稻品种为父本,配制20个杂交组合,并对亲本以及F4群体的产量和食味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亲本产量、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显著高于日本亲本,而食味品尝试验的综合评价值显著低于日本亲本;不同组合F4群体的F测验显示,组合间在产量、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度和评分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从亲本平均值和F4群体平均值的关系来看,除直链淀粉含量外,蛋白质含量、脂肪酸度和评分都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基因型小麦及其优选杂交后代的光合作用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偃54由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远缘杂交而成,具光合作用过程中内源循环光合磷酸化活力较高和对逆境有较高抗性等特点。以小偃54与小麦品种京411和8602及其优选杂交后代为试材,在抽穗期和灌浆期测定其光合性能及其在后代中的表现,以期为改善小麦光合性能育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两个已在生产中有应用价值的优选杂交后代8154和1287的净光合速率稍高于各自的亲本(小偃54与京411和小偃54与8602),说明小麦高产性状的选择常与高光合速率相联系。小偃54与京411交配而得的3个具有不同特性的单粒传优选杂交后代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都与两个亲本相仿,但在灌浆期测得小偃54及其优选杂交后代的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均较京411高,其中一个优选杂交后代的ATP含量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均为其两个亲本的2倍以上,这可能与其亲本小偃54的循环光合磷酸化活力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4个杂交组合417株实生苗的分析,研究了3个经济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坚果单粒重、刺苞大小和出实率的遗传均符合数量性状连续变异的遗传特点.单粒重和刺苞大小表现同样的遗传趋势,遗传中非加性效应占有很大比重,杂交后代由于非加性效应解体,单粒重量和刺苞大小有变小的倾向.出实率的遗传以加性效应控制为主,杂交后代由于非加性效应累加,出实率有提高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杂交晚稻组合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的研究郑寨生,张马庆,严志亮,黄洪明,童永华(浙江省金华市农科所321000)(浙江省兰溪市农业局)为明确杂交晚稻组合穗、粒、重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13个杂交晚稻组合在3个试点的对比试验资料,就其综合性状、产量及穗、...  相似文献   

14.
1981~1988年对征集的215份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进行了形态、农艺性状、原麻产量、纤维品质鉴定及抗逆性、花叶病发病情况的田间调查。根据鉴定结果,归并为170个品种。提出一些优良种质为科研、生产利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植物线粒体基因缺陷是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为了获得苎麻atp6和atp9基因RNA干扰(RNAi)表达载体,根据已报道的苎麻atp6和atp9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克隆了atp6和atp9基因的部分cDNA片段,将目的基因正反向片段连接入RNAi载体pHANNIBAL,再将其表达框连入表达载体pCAMBIA 1300。结果表明,所克隆的cDNA片段经序列比对后确认为目的基因片段,经酶切和测序验证确认完成了atp6和atp9基因RNAi载体pCAM-6SR和pCAM-9SR的构建。atp6和atp9基因RNAi载体是验证苎麻雄性不育的基础,也为苎麻遗传工程改良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种植的小偃54和京411及其杂交后代稳定优选株系6号、7号和10号为材料,通过测定抽穗期剑叶的毫秒延迟发光(ms-DLE)和不同生育期倒数第1片功能叶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比叶重(SLW)、Fv/Fm、ATP含量和P700还原初始速率来分析其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为小麦育种选择中改善光合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小麦杂交优选后代6号株系的形态农艺性状近于小偃54,7号株系近于京411,10号株系的变异较大。不同基因型小麦及其杂交优选后代的光合特性与生育时期和衡量指标密切相关,Pn为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拔节期,叶绿素含量为灌浆期>抽穗期>分蘖期>拔节期,ATP含量为灌浆期>拔节期>分蘖期>抽穗期,P700还原初始速率为灌浆期>抽穗期>拔节期>分蘖期,各生育期间的Fv/Fm无明显差异。小麦光合特性的超亲优势随生育时期而异,杂交优选后代10号株系的Pn和Chl在灌浆期有超亲优势,ATP含量在抽穗期有超亲优势,SLW和P700还原初始速率介于两亲本间。杂交优选后代株系10号聚合了Pn、Chl和ATP含量的超亲优势,其光合特性优于两亲本,而6号劣于两亲本,7号介于两亲本之间。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高梁同源四倍体与约翰逊草远缘杂交种及其后代的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学行为。结果表明,四倍体高梁与约翰逊草种及后代性状的遗传学及细胞学行为较稳定,营养体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粮、草量显著高于双亲,茎秆具有优良的饲草品质。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种植的小偃54和京411及其杂交后代稳定优选株系6号、7号和10号为材料,通过测定抽穗期剑叶的毫秒延迟发光(ms-DLE)和不同生育期倒数第1片功能叶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比叶重(SLW)、Fv/Fm、ATP含量和P700还原初始速率来分析其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为小麦育种选择中改善光合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小麦杂交优选后代6号株系的形态农艺性状近于小偃54,7号株系近于京411,10号株系的变异较大。不同基因型小麦及其杂交优选后代的光合特性与生育时期和衡量指标密切相关,Pn为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拔节期,叶绿素含量为灌浆期>抽穗期>分蘖期>拔节期,ATP含量为灌浆期>拔节期>分蘖期>抽穗期,P700还原初始速率为灌浆期>抽穗期>拔节期>分蘖期,各生育期间的Fv/Fm无明显差异。小麦光合特性的超亲优势随生育时期而异,杂交优选后代10号株系的Pn和Chl在灌浆期有超亲优势,ATP含量在抽穗期有超亲优势,SLW和P700还原初始速率介于两亲本间。杂交优选后代株系10号聚合了Pn、Chl和ATP含量的超亲优势,其光合特性优于两亲本,而6号劣于两亲本,7号介于两亲本之间。  相似文献   

19.
芍药属组间杂交可改良现有芍药属种质资源,其后代真实性的分子鉴定可为高效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本实验室前期以芍药组、牡丹组植物为父母本进行组间杂交,成功获得了后代。本研究拟进一步以4个组间杂交组合中的24个植株为材料,进行EST-SSR分子标记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7个亲本从29对芍药属引物中筛选出的11对引物在亲本中具有多态性,因此用以PCR扩增。在对PCR扩增产物进行荧光毛细管电泳分析的基础上,从24株单株中,鉴定出20株具有父(母)本特异性条带,可判定为真杂种。该结果为这些杂交后代的遗传背景提供了分子证据,所确立的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芍药属植物组间杂交后代的早期鉴定,以提高杂交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乌塌菜杂种优势利用中的杂交制种手段问题。以复等位基因遗传的小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作不育源,采用杂交一代连续与乌塌菜轮回亲本回交,同时测交筛选基因型的方法,选育乌塌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育成了具有100%不育株率和100%不育度,园艺学性状与目标品系相似的乌塌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GMSW,利用该不育系配制并筛选出2个产量高于对照品种的优异杂交组合GMSW×A2、GMSW×A1。解决了乌塌菜雄性不育系转育和利用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