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薄纱绿茶是海南白沙县新打造的品牌绿茶,具有“香高味浓”的品质特征。文章研究薄纱绿茶成品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和香气成分,全面解析海南薄纱绿茶的品质特点,并探究薄纱绿茶加工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薄纱绿茶呈现出醇厚甘爽、清香、带板栗香的品质特征,具有海南绿茶典型地域特色;挥发性组分分析结果表明,4-萜品醇、芳樟醇、α-水芹烯、蒎烯、香叶醇等成分占比高,形成了其“清香、带板栗香”的品质特征。此外,除水浸出物外,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及儿茶素等茶叶品质成分在加工后均略有下降,以上成分经复杂的生化反应后,生成了与茶叶汤色、香气及滋味相关的丰富物质,形成了薄纱绿茶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红碎茶发酵过程儿茶素总量逐步减少,前期减少速率较快,发酵80分钟以后,减少速率变缓慢,在儿茶素组成中,发酵过程含量减少最多的是L—EGCG,其次为L—EGC和L—ECG,其它儿茶素含量减少相对较少。发酵叶添加乙酸钠、氯化纳、柠檬酸钠和硫酸铵四种盐类成分处理,均提高了儿茶素保留量,其中乙酸钠处理,即提高TF、TR保留量,又降低了TB含量,其它处理虽降低TB含量,但对提高TF和TR含量效果不明显或没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文瑶  陈忠正  李斌  方祥 《茶叶科学》2011,31(3):225-229
利用从普洱茶中分离的优势种群黑曲霉H-15和酵母菌P1接种绿茶茶汤进行混菌发酵,对发酵过程中茶汤内质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咖啡碱和茶多酚总量变化较小,但儿茶素各组分的含量变化较大,其中酯型儿茶素GCG、ECG、EGCG的含量快速降低,ECG、EGCG在30h后不能检出,GCG在40h后不能检出,发酵60h后,非酯型儿茶素EGC、DL-C、EC和GA含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到589.9%、26.5%、139.9%和219.4%,氨基酸含量减少75.9%,可溶性总糖减少15.2%,pH由发酵前的4.93降至3.25。  相似文献   

4.
“冷泡茶”(Cold-brewing tea)因其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鲜爽味且兼具饮用便利性,已成为消费者追捧的新型茶饮。文章系统研究了7个市售冷泡绿茶以及1个自制冷泡龙井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及其冷水浸出规律。结果表明,冷泡茶的含水率在4.12%~12.95%之间,差异较大;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范围分别在34.06%~45.32%、23.99%~32.04%、3.03%~4.22%和2.78%~3.21%。随着冷水浸泡时间延长,茶汤中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均逐渐增加。冷水浸泡40 min,所有样品的茶汤中水浸出物溶出率为19.7%~51.4%、茶多酚溶出率5.3%~19.0%、氨基酸溶出率24.4%~93.1%、咖啡碱溶出率在18.4%~39.3%。冲泡方式显著影响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溶出率,冲泡20 min后茶多酚冷/热水溶出比为0.30~0.60、咖啡碱冷/热水溶出比为0.18~0.34、游离氨基酸冷/热水溶出比超过0.70,冷水浸泡茶汤中游离氨基酸溶出率较茶多酚和咖啡碱高,是冷泡绿茶口感更加鲜爽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可为冷泡茶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和新型冷泡茶产品开...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红碎茶发酵过程儿茶素总量逐步减少,前期减少速率较快,发酵80分钟以后,减少速率变缓慢,在儿茶素组成中,发酵过程含量减少最多的是L-EGCG,其次为L-EGC和L-ECG,其它儿茶素含量减少相对较少、发酵叶添加乙酸钠、氯化纳、柠檬酸钠和硫酸铵四种盐类成分处理,均提高了儿茶素保留量,其中乙酸钠处理,即提高TF、TR保留量,又降低了TB含量,其它处理虽降低TB含量,但对提高TF和TR含量效果不明显或没效果。  相似文献   

6.
乌龙茶工艺在绿茶加工中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茶、乌龙茶的区别,由发酵程度和制作工艺而定。乌龙茶独特品质主要是由其制作工艺中关键工序摇青形成的。传统绿茶香气以板栗香或炒豆香为佳,而乌龙茶以花果香等独特的香气吸引消费者。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茶的品味愈来愈高。能否借鉴乌龙茶类似晒青和做青等工艺,使绿茶中赋予乌龙茶的品质风格,达到提香增韵的目的,尤其是花果香方面的香气。本文就晒青、摇青在绿茶加工中的应用作些探讨,供同仁指正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多指标筛选绿茶中抑菌成分,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以3个贵州特色茶树品种(黔茶1号、黔湄419、黔湄601)夏季的一芽三叶为原料,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分别加工成绿茶,采用双层平板法比较抑菌活性,并测定各提取物活性成分的含量,以相关成分的含量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提取工艺。结果表明,4个茶树品种绿茶甲醇提取物与水提取物共8个样品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黔茶1号绿茶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佳。相关性分析表明,与抑菌作用呈相关关系的成分有总酚、总黄酮、儿茶素类、EGCG、ECG和EC。以上述6种成分为指标,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12 min,浸提温度70℃,料液质量体积比1∶25,甲醇体积分数75%。3次平行验证RSD值均在5%以内。综上所述,本研究优选出的甲醇提取工艺条件科学合理、简单可行,可为黔茶1号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抑菌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茶叶中的酯型儿茶素对于绿茶滋味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夏秋季节茶树中积累过多的酯型儿茶素会降低茶叶感官品质。前期发现的茶树单宁酶CsTA具有水解酯型儿茶素的功能,但其理化性质以及能否在绿茶饮料加工中发挥一定作用尚不清楚。在前期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液相色谱技术对CsTA进行进一步探究。结果表明,单宁酶CsTA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热稳定范围在60℃以下、最适反应pH为7.0,Mg2+对单宁酶CsTA活性有明显的激活作用,Cu2+可使其完全失活,Mn2+、Zn2+、Al3+、Fe3+、Fe2+、Li+对单宁酶CsTA活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CsTA在冷冻干燥后有很好的贮存稳定性。将茶树单宁酶CsTA应用于绿茶茶汤后发现,当茶树单宁酶CsTA添加量为11μg、料液比为1∶100、作用时间20 min、温度为35℃时对绿茶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降解效果最好。本研究为今后利用CsTA在绿茶饮料生产中降低苦涩味,提升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酵母DV10发酵成熟椰子水并研究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底物浓度和产物浓度等变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规律。应用Logistic方程和Leudeking-Piret方程建立了低醇度椰子水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并对动力学拟合方程一阶求导,求出其发酵过程中菌种增长速率、酒精生成速率和底物消耗速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模型的拟合度分别为0.994、0.997、0.997,理论值和实验值的误差平均值分别为4.75%、4.36%和4.42%。因此,3个模型均可很好地阐明酵母DV10发酵低醇度椰子水过程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导致黑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的生物转化和总茶多酚含量的下降,这一转化过程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尚不清楚。通过添加冠突曲霉(Aspergillus cristatum)菌株PE-1和黑曲霉(A. niger)菌株PE-4混合发酵绿茶,采用鉴别培养基平板检测、酶活性测定和酶蛋白分离纯化,研究脂肪酶活性及其对酯型儿茶素的水解作用。两个菌株单菌发酵和混合菌种发酵绿茶条件下均可以检测到脂肪酶活性,混菌发酵酶活力高于两个菌株单菌发酵的酶活力。混菌发酵条件下获得一个分子量约为37 kDa的脂肪酶,对EGCG和ECG有不同的生物转化作用。UPLC检测结果表明,该脂肪酶对EGCG有较好的底物选择性,EGCG的水解率为94.46%,EGC的产率为63.33%;ECG的水解率为15.45%,EC的产率为4.15%。脂肪酶对EGCG和ECG的生物转化将为儿茶素代谢途径的研究和单体儿茶素的生产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紧压茶儿茶素和有机酸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云南紧茶、湖北青砖、浙江奉化紧压茶和浙江绿茶的儿茶素和有机酸分析表明,紧压茶加工过程中发酵时间越长,其儿茶素总量、有机酸含量越小;三种紧压茶有机酸含量分别为绿茶的354.6%、319.8%、209.0%,每种砖茶的草酸和琥珀酸的含量占到其有机酸总量的80%;三种紧压茶儿茶素含量分别为绿茶的21.8%、15.3%、4.7%。  相似文献   

12.
绿茶香气组成及其在加工中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绿茶香气组分目前已分离鉴定达300多种。本文综述了绿茶香气成分和特征香气成分,香气物质在绿茶加工中的变化及绿茶香气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ixation,rolling,and drying processing technology on the retention rate of green tea catechins components and tea polyphenol.Different fixation processes (rotary drum-firing,microwave,steam-blasting),rolling process (weight of rolling,gently press rolling and traditional rolling),drying process (stove drying,roasting dehydration,baked fried drying) were adopted.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e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n the retention rate of catechins component and tea polyphenol was analyzed.It showed that the microwave fixation process,gently press rolling process,baked fried dry process were beneficial to keep high levels of EGCG,C,EGC,EC,ECG.  相似文献   

14.
不同灭菌处理对绿茶茶汤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孙其富  梁月荣  陆建良 《茶叶》2004,30(3):146-148
研究了不同灭菌温度以及添加L-抗坏血酸对绿茶茶汤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经高温灭菌处理相比,茶汤经高温灭菌后,茶多酚总量显著下降、氨基酸含量增加、咖啡因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不同温度灭菌处理中表型儿茶素EGC、EC、EGCG、ECG含量随灭菌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非表型儿茶素GC、C、GCG、CG含量则上升;灭菌前添加L-抗坏血酸可以抑制高温处理过程中表型儿茶素向非表型儿茶素转化。  相似文献   

15.
秦巴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茶叶加工工艺使得汉中绿茶呈现出以青香和板栗香为主、花香次之的香气特征.本试验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与香气气味特征对汉中绿茶中重要香气物质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汉中绿茶香气物质主要以花香化合物为主,其次为青香化合物,坚果香化合物较少.其重要香气物质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I~...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双锅曲毫炒干机等茶叶机械,以一芽二、三叶为原料,采用对比试验分析总结了一套较佳的颗粒形绿茶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7.
绿茶鲜汁浸提条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绿茶鲜汁浸提条件对茶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浸提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茶汤固形物浸提率增加,茶汤色泽中绿度 (a) 减小,黄度 (b) 增大,茶汤明度 (L) 减小,主要生化成分增加。当茶水比达到1∶60时提取率和茶汤的冷后浑量增加不明显。最适宜的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50℃,时间10 min,茶水比为1∶60。  相似文献   

18.
Green tea extract (GTE) is a rich source of tea catechins with antioxidative,anticarcinogenic and antiarteriosclerotic activities and it has been applied in food such as bakery products to provide health benefits and extend the shelf life.This review outlines the stability of green tea catechins during baking process of bakery products supplemented with GTE and the effects of GTE on the functional properties,sensory properties,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illard reaction of bakery products.  相似文献   

19.
采摘“春闺”茶树品种一芽二、三叶鲜叶原料,按烘青绿茶工艺制样。连续3年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春闺”品种适制绿茶,制绿茶干茶紧结,色泽绿润,味醇爽回甘,茶汤有特殊的花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富集其香气物质,并利用GC-MS进行香气成分鉴定,结果表明,春闺烘青绿茶共鉴定出70余种香气化合物,其主要香气成分是橙花叔醇(20.2%)、α-法呢烯(16.96%)、吲哚(13.57%)、反-β-罗勒烯(6.74%)、己酸叶醇酯(3.99%)、壬醛(2.03%)、2-甲基-6-亚甲基-1,7-辛二烯-3-酮(4.61%)、顺-茉莉酮(2.13%)、苯乙醛(1.35%)、己酸己酯(1.28%)、石竹烯(1.34%)等;与绿茶对照种“福鼎大白茶”对比分析发现,春闺绿茶的醇类组分(21.85%)远高于福鼎大白茶绿茶(6.56%),烯烃类(37%)和含氮化合物(15.15%)也比福鼎大白茶绿茶高;而醛类、酮类、酯类、杂氧化合物等低于福鼎大白茶绿茶。  相似文献   

20.
以湖南农业大学长安教学基地的茶树群体品种芽叶为材料,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常规理化分析与感官审评等方法,以正常芽叶为对照对紫色芽叶绿茶适制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紫色芽叶加工而成的绿茶样的多酚类含量、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对照,感官品质在外形及香气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综合结果显示紫色芽叶加工绿茶具有一定的适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