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试验就不同抗生素(选用土霉素和氯霉素)与益生素先后饲喂樱桃谷肉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共分10个组,其中9个组为试验组(采用L934)正交方案设计)和1个对照组。全期35d,其中第1~7d为预试期,第8~14d选用土霉素,第15~21d选用氯霉素,第22~35d选用益生素。结合日增重、料肉比、经济效益的分析结果表明:土霉素用0.2%、氯霉素用0.05%、益生素用0.3%,其先后使用饲喂肉鸭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益生素替代抗生素饲养猪的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不仅能引起动物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使病毒产生耐药菌、降低其免疫功能,而且抗生素在畜产品中的残留直接威胁着人类健康和安全。在规模养猪上使用无公害、无残留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已经成为国内外近年研究的热点。益生素是最先被提出的抗生素替代品。试验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50头保育猪分为2组,每组25头,分别定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结果表明试验组在日增重、采食量、料肉比等指标上稍有优势,但差异不显著;但在外观和经济效益评定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本次试验选用300只1日龄樱桃谷商品肉鸭,随机分成3组,2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试验1组的日粮中添加0.2%的加酶益生素,试验2组的日粮中添加40ppm的土霉素,以探讨在肉鸭日粮中添加入加酶益生素和土霉素对其生长、死亡率、饲料转化率和经济效益的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饲喂加酶益生素组比对照组在促进肉鸭增重、提高饲料报酬方面差异显著(P<0.05)。而添加加酶益生素地和土霉素组间在生长,死亡率、饲料转化率和经济效益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雷本锐  刘安芳 《畜禽业》2006,(14):16-17
本次试验选用400只1日龄樱桃谷商品肉鸭,随机分成2组,一个试验组,一个对照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试验组的日粮中添加0.3%的加酶益生素,以探讨在肉鸭日粮中添加加酶益生素对其生长、死亡率、饲料转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3%的加酶益生素能促进肉鸭增重、提高饲料报酬、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次试验选用400只1日龄樱桃谷商品肉鸭,随机分成2组.一个试验组,一个对照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试验组的日粮中添加0.3%的加酶益生素,以探讨在肉鸭日粮中添加加酶益生素对其生长、死亡率、饲料转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3%的加酶益生素能促进肉鸭增重、提高饲料报酬、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化学益生素和益生素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化学益生素和益生素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饲料添加剂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它们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对它们在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改善饲料品质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益生素和酶制剂组合使用对鲤鱼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克勇  刘长忠  黄建 《淡水渔业》2000,30(12):37-40
本试验通过U5( 54 )均匀设计 ,把益生素和酶制剂组合添加在鲤鱼饲料中进行饲喂 ,试验分 5组 ,添加的益生素和酶制剂水平的组合分别为 0 4 % +0 0 5%、 1 0 % +0 15%、0 1% +0 2 5%、 0 7% +0 35%、 1 3% +0 4 5%。通过 30天的试验 ,统计结果表明 ,最适组合添加水平为 :益生素 0 57%~ 0 69%、酶制剂 0 14%~ 0 18%。  相似文献   

8.
刘长忠  周克勇 《畜禽业》2000,(11):40-41
本试验将 160羽 30日龄的乌肉鸡,随机分成4组,采用U_4(4_4)均匀设计,研究了益生素(芽孢杆菌制剂)与酶制剂(溢多利)对38-83日龄乌肉鸡生产性能的最佳水平组合。结果表明。益生素与酶制剂组合使用使乌肉鸡生产性能达最佳的适宜添加水平为:益生素为0.4%左右,酶制剂为0.2%左右。  相似文献   

9.
添加益生素对羔羊增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3月龄羔羊30只,随机分为3组。在基础日粮中加3个水平剂量的益生素(0.05g/只·d、0.10g/只·d、0.15g/只·d)饲喂47d,观察3个水平益生素对羔羊增重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表明:益生素的添加水平为0.10g/只·d时,育肥羔羊的增重、日增重、料肉比、钙、磷、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最高,即羔羊饲料中0.10g/只·d剂量的益生素,可使育肥羔羊得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10.
石传林 《畜禽业》1998,(10):24-25
本试验旨在探讨加酶益生素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的应用效果。试验表明,在120天试验期间,添加饲喂加酶益生素的试验组,每头猪平均日增重789.25g,未添加加酶益生素的对照组,每头猪平均日增重为673.4g,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日增重17.2%,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料肉比为2.91:1,对照组料肉比为3.18:1,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饲料报酬8.5%,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刘安芳  朱庆  阳泽平 《畜禽业》2006,(10):18-19
本试验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鸭500只,随机分为10个组(9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50只肉仔鸭。试验组采用二因素、每个因素三个水平的完全随机设计,即在饲粮中添加3%、6%、和9%的大豆油,每个比例分别添饲1周、2周、3周,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大豆油的用量和时间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之间以及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肉鸭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有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之间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大豆油的比例、时期及比例与添饲时的互作对肉鸭的日增重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而以添加6%的比例添饲两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刘安芳 《畜禽业》2003,(2):38-39
选用1日龄健康樱桃谷肉鸭60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肉鸭,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A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C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2%、0.4%的双乙酸钠。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双乙酸钠对肉鸭日增重、瘦肉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肉鸭的成活率和屠宰率、皮脂率无显著影响(P>0.05)。B组日增重比A组提高了8.65%(P<0.05),比C组提高了5.45%(P>0.05);B组料肉比较A组降低了11.52%(P<0.01),较C组降低了3.29%(P<0.05);B组的成活率与A组、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B组每只肉鸭分别比A、C组多盈利1.04元、1.06元。  相似文献   

13.
李海卫 《畜禽业》2005,(9):10-11
选用1日龄健康樱桃谷肉鸭7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肉鸭,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C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2%、0.4%的双乙酸钠。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双乙酸钠对肉鸭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肉鸭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B组日增重比A组提高了8.65%(P<0.05),比C组提高了5.45%(P>0.05);B组料肉比较A组降低了11.52%(P<0.01),较C组降低了3.29%(P<0.05);B组的成活率与A组、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B组每只肉鸭分别比A、C组多盈利1.04元、1.06元。  相似文献   

14.
植酸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植酸酶不同添加量对肉鸡生长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择2周龄青脚麻鸡142只,随机分成4组。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用500g/t植酸酶分别代替60%、70%和80%的磷酸氢钙,试验Ⅳ组为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用植酸酶取代60%的磷酸氢钙,肉鸡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均优于其它试验组和对照组(P<0.05)。添加植酸酶后,肉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腿比率和胸肌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熟肉率、滴水损失率等肉质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亦差异不显著,而肉的嫩度第Ⅲ组劣于其它各组。综上所述,在肉鸡日粮中以500g/t的植酸酶代替60%的磷酸氢钙可以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是最佳的替代比例。而对屠宰性能和肉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在“肉鸭3~7周龄基础日粮优化配方研究”的基础上,将筛选出的肉鸭3~7周龄2套基础日粮优化配方与3套不同类型的预混料配方进行组合,进行饲养试验与屠宰测定,观察肉鸭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成活率、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屠体品质等性状。结果显示:本试验设计的预混料配方Ⅲ是肉鸭3~7周龄预混料优化配方,优化基础配方Ⅰ与预混料配方Ⅲ、Ⅱ的组合均为肉鸭3~7周龄全价饲料优化配方。  相似文献   

16.
能量是对饲料中三大主要有机营养物质水平高低的综合评价,能量水平的高低关系猪生长性能的好坏,同时又直接影响到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综述了能蛋比、能量饲料来源对胴体品质的影响和能量对肉质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7.
池塘鱼鸭混养高产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鱼鸭混养技术措施,初步探索出鱼鸭混养的最佳养殖模式;放养大规模鱼种,滤食性鱼占45%,杂食性鱼占5%,底层鱼占50%,每亩水面配养鸭120只,每亩纯收入9216.74元,比单纯养鱼提高300%,专家验收认为:技术和综合效益均达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8.
热处理对肉类蛋白质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热作为最传统的肉熟化和杀菌手段,在今后的水产及畜禽肉加工产业中将依旧占主导地位。作者简述了肌肉蛋白的组成和结构,讨论了不同来源肌肉蛋白在加热过程中的变性行为。水生及陆生来源的肌肉中,大部分肌浆蛋白在40℃~60℃之间聚集,但对一些肌浆蛋白来说,加热到90℃才凝固。溶液中肌原纤维蛋白在30℃~32℃开始展开,在36℃~40℃蛋白质—蛋白质开始结合,在45℃~50℃产生凝胶化(conc.>0.5重量%)。在53℃~63℃的温度下,胶原蛋白开始变性,随后胶原纤维发生收缩。如果胶原纤维不能通过耐热分子间键稳定,则它在进一步加热时溶解并形成胶状。此外,作者还概述了不同种类肌肉蛋白在加热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及其对质地品质的影响。对于一般完整肌肉的肉块,一定温度的热处理后,显微组织收缩,肌节长度缩短,持水性降低,韧性发生1次或者2次的跃升。鱼糜制品、汉堡肉饼及乳化香肠等碎肉产品,因加工工艺影响,肌肉系统的结构大幅改变。鱼糜制品形成过程较畜禽肌肉复杂;鱼类肌肉中盐溶性蛋白在加热作用下通过分子间二硫键、疏水作用力、氢键等等的作用,包裹水分重新形成立体网状结构,成为具有凝胶特性的鱼糜制品。通常畜禽类肌肉没有鱼糜凝胶形成的能力强。与乳化香肠相比,汉堡肉整体纤维和纤维碎片的出现率更高,其含量高达50%~70%,导致受热后收缩程度更大。乳化香肠中,因肌肉彻底粉碎搅拌因而肌原纤维蛋白被抽提出,在加热时产生密集的蛋白质网络—凝胶,通过毛细管作用力可有效地保持水分。了解不同种类肉蛋白质在烹饪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以及质构品质变化机理,可为制定更合理的肉类加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周海龙  朱庆 《畜禽业》2003,(7):12-13
本试验对丝羽乌骨鸡快大型新品系的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及肉用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利用Logistic模型确定了快大型新品系丝羽乌骨鸡的生长模型,并以此制定了标准生长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拐点为:10.5周龄;在14周龄时体重约1.0kg,公、母鸡屠宰率分别达到85.88%、84.12%;胸肌率分别达到17.78%、17.28%;腿肌率分别达到24.38%、22.54%。在14周龄时,为较适合的上市日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净化水产养殖环境,减少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由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而感染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导致的大量死亡,寻求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开展了克氏原螯虾副溶血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试验。2018年5月从湖北省公安县某养殖场采集到一批患病的克氏原螯虾,解剖后发现病虾的肝胰腺肿大发黄,肠道内无食物,有类似肠炎症状,从肝胰腺中分离出的致病菌经TCBS培养,得到光滑蔓延生长的菌落,呈蓝绿色斗笠状,菌落大小不一。显微观察发现细菌形态为棒状或弧状,长短不一,革兰氏染色呈红色,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菌形态单一;通过分析其16S rDNA序列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为副溶血弧菌并命名为Vp-2,其与弧菌属种类同源性最高,并与菌株Vibrio parahaemolyticus DQ068942.1的亲缘关系较近。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该菌株对氟苯尼考、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等7种抗生素敏感;对利福平、磺胺异恶唑、庆大霉素耐药。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Vp-2的理化特性基本与标准菌株一致。人工回感试验表明,发病克氏原螯虾的症状与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