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明药隔期低温胁迫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烟农19、新麦26为供试材料,在小麦药隔期进行不同程度(T1:2℃/4h、T2:0℃/4h、T3:-2℃/4h)的低温处理,研究药隔期低温胁迫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药隔期低温胁迫显著降低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不同抗倒春寒性小麦品种间干物质积累量存在差异,抗倒春寒性弱的小麦品种降幅更大.其中烟农19的T1、T2、T3处理分别降低33.4%、46.2%和54.7%,而新麦26则分别降低了50.1%、59.3%和72.4%.不同处理小麦籽粒、穗轴+颖壳、茎鞘+叶的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CK,且随着低温胁迫程度的加重呈明显降低趋势.小麦花前干物质的转运量、转运效率以及花前贮藏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随着低温胁迫程度加重呈降低趋势.同时低温胁迫显著降低小麦籽粒和穗轴+颖壳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增加茎鞘+叶的分配比例.T1、T2和T3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及籽粒产量,烟农19的T1、T2和T3处理分别减产56.06%、86.36%和98.10%;新麦26的T1、T2和T3处理分别减产96.15%、98.07%和98.46%.药隔期低温胁迫显著降低小麦干物质的积累量、花前干物质的转运量、转运效率以及花前贮藏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和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严重减少光合同化物向穗部的转运和分配,影响穗部小花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穗粒数的减少,这是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3.
4.
5.
姚志刚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1-44,58
低温是限制北方玉米高产的主要气象因子之一。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就低温胁迫发生区域、类型、对玉米生长发育和生理变化的影响及抗低温栽培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磷对移栽期低温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强耐冷水稻品种吉粳81和弱耐冷品种长白9为供试材料,通过人工气候模拟低温胁迫,研究磷对低温胁迫下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影响吉粳81和长白9秧苗的生长,导致最高分蘖时间延迟,分蘖数减少,新叶出叶速度减缓.低温下床土适当增施磷肥,两品种最高分蘖数分别提高19.7%和27.4%,新叶出叶速度分别提高8.55%和10.7%,最高分蘖发生时间分别缩短至2.7d和3.9d,成熟期秆长伸缩率缩短9.15%和10.40%;低温使吉粳81和长白9每穴穗数、每穗实粒数及千粒重下降,其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每穗实粒数>每穴穗数>千粒重;综合考虑各因素,强耐冷品种和弱耐冷品种床土最适施磷范围分别为61.69~71.18g.m-2和60.35~68.02g· m-2,可消减延迟性冷害对水稻生育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玉米苗期进行不同低温胁迫试验,研究两个玉米品种(丹玉39、丹玉42)对苗期低温的响应。结果表明,苗期低温胁迫后,两个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1)三叶期—七叶期,低温胁迫处理阶段玉米生长均受到抑制,对丹玉39的影响大于丹玉42;(2)拔节期—乳熟期,经过苗期低温胁迫后,丹玉39后期叶面积逐渐接近并最终在乳熟期达到对照正常水平,而丹玉42的后期恢复能力较差;(3)丹玉42低温胁迫后呈现苗期天数增加、穗期天数减少的趋势,丹玉39无明显变化;(4)成熟后的丹玉42果穗大小、茎杆重、籽粒重和百粒重均小于对照,生物量及产量显著下降,而丹玉39的果穗性状、生物量及产量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研究低温对小麦几丁质酶基因的影响。[方法]对120个小麦品种进行低温处理,测定处理前后的小麦几丁质酶活力,分析低温对小麦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常温下45个小麦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在0.5~0.8,42个小麦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在0.8~1.1,几丁质酶活性小于0.5和大于1.1的小麦品种仅占所测定小麦品种总量的27.5%。低温培养后所有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小麦几丁质酶活性的升高范围为0~1,74个小麦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升高了0~0.2,占所测小麦品种总量的61.7%;37个小麦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升高了0.2~0.4,仅9个小麦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升高了0.4以上,占所测小麦品种总量的7.5%。[结论]低温条件诱导了小麦中的几丁质酶基因表达,从而抵抗不利环境。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配置下小麦生产与产量形成特点,为小麦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高产小麦品种石新828为材料,开展15.0 cm+15.0 cm和16.7 cm+16.7 cm+26.7 cm行距配置研究。[结果]干物质积累量以15.0 cm+15.0 cm处理稍高,而产量以16.7cm+16.7 cm+26.7 cm处理较高。生育前期以叶片干物质的积累量最高,生育后期以子粒干物质的积累量最高。开花前储藏在营养器官的同化物开花后向子粒再分配量和再分配率以15.0 cm+15.0 cm处理较高。开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对子粒的贡献率以16.7 cm+16.7cm+26.7 cm处理较高。[结论]15 cm+15 cm和16.7 cm+16.7 cm+26.7 cm这2种行距配置均适用于河北平原区当前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6.
17.
低温下硅对春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选用两个春小麦品种:龙麦26和克旱16为材料,研究在低温条件下,加硅处理对小麦幼苗株高、根长、生物量、MDA含量、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不同硅浓度处理可显著促进小麦幼苗生长,显著降低MDA含量,减少脯氨酸积累量,显著增强SOD和POD活性(P0.05)。由此得出,外源硅能够促进低温条件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其中以1.0 m M Si浓度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田间低温处理下桃树设施栽培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采用机械制冷的方法,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田间低温处理后5个品种桃树的生长发育动态。田间低温处理后,5个品种桃树花期均较长,且同一品种桃树制冷120h的花期较制冷220h的有所延长;除制冷220h的元红外,各品种桃树新梢生长趋势一致,呈单“S”型曲线;叶片长度的变化均呈单“S”型曲线,而叶片宽度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不同品种、不同处理之间果实的生长发育差异较大;制冷120h的迎春、春红、元红均出现花器官败育现象,且主要表现为无雌蕊;各品种桃树短、中、长果枝均能结果,且均以中果枝和长果枝结果为主。结果表明:设施栽培条件下5℃连续低温对解除桃树休眠是有作用的,但制冷时间偏短,并未完全解除桃树休眠,导致桃树生长发育障碍。提出了今后亟待研究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