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山东农业科学》2006,(3):F0002-F0002
山东省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挂靠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实验室研究人员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学历层次高,从事的专业以植物营养、肥料、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农业微生物,农业环境、信息系统、植物分类、化学分析等。  相似文献   

2.
<正>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成立于1 979年,从事玉米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1 946年,是山东省唯一专门从事玉米研究的省级科研单位。建有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济南分中心、国家黄淮海转基因玉米中试与产业化基地、农业部黄淮海北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玉米原种繁育基地和山东省中-印尼玉米研发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研发平台;"八五"、"十五"被评为"全国农业科研开发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正>本报讯近日,科技部下发《关于批准建设第三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科发基〔2015〕329号),金正大承建的"养分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准批复建设,这是金正大获批的第7个国家级重点研发平台。11月5日,山东省在济南专门召开"山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座谈会",与相关单位就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推进进行了研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要求,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研发平台。此前,金正大建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缓控释肥工程  相似文献   

4.
<正>寒地作物种质改良与栽培重点实验室(简称"实验室")是2007年获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的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依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进行建设。该实验室主要从事我国高寒地区主要农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适合高度机械化集约型农业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实验室"现设有7个实验室和6个研究  相似文献   

5.
“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绿洲生态为主的应用基础研究。绿洲生态实验室始建于1997年,1998年成为新疆大学“绿洲生态与荒漠重点实验室”;200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新疆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开放实验室),2003年“新疆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被教育部批准进行省部共建,成立“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设有五大研究方向:(1)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机理研究;(2)绿洲生态系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3)绿洲生态系统演化模拟与趋势预测;(4)干旱、半干旱区基础数据库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5)资源开发利用。依托实验室建有生态学自治区重点学科,同时,生态学为新疆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建有环境科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自然地理学、生态学二个博士点;设有地理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相似文献   

6.
正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6年,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是我国从事植物科学研究的高层次科研和培养高层次专业科技人才的综合基地。实验室坚持"开放、流动、联合、建设"的方针,热忱向国内外开放。实验室主要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及基因工程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结合植物生物学中的重人问题(如发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隶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建有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济南)、山东省食品质最与安全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药残留检测研发公共服务基地等11个科研、检验平台。  相似文献   

8.
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是山东省农科院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合作研究的一项重大农业节水课题,该课题研究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3年7月通过山东省鉴定。2004年,根据农业部四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行动方案要求,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被指定为我国重点推广技术之一。近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组织专家对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承担的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小型优质肉鸡配套饲养管理技术研究"、"规模化肉鸡养殖场鸡舍环境控制技术"两项课题进行了验收。验收委员会由来自山东省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畜牧总站、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济南市畜牧局等部门的专家组成。"小型优质肉鸡配套饲养管理技术研究"课题组,进行了不同配套模式的生  相似文献   

10.
<正>本报讯近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及其技术团队为依托,山东省农科院与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山东鲁研院士工作站",这是山东省首家从事小麦育种研究的院士工作站。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说,院士工作站启动后,他将带领科研团队,重点围绕高产、广适型小麦新品种选育、优质专用型新品种选育、应用性基础研究3个目标开展相关工作,力争在5-10年的时  相似文献   

11.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是重点实验室推动学科基础研究与发展,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秉承"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自2006年起设立开放基金,在资助对象、资助形式、评审制度、经费与考核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和管理方式。"十二五"以来,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资助34个开放课题,重点资助水稻生理、抗逆、育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有效地扩大了实验室的影响力,集聚了水稻生物学研究的力量,推动了水稻生物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马殿荣,男,1974年6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助理,"农业部东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北方超级粳稻育种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国家水稻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和"辽宁省北方粳稻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辽宁省教育厅学术创新团队成员。兼任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东北南部粳稻育种专家岗位团队成员。主要从事北方粳稻种质资源创新利用、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技术和高产栽培生理生态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9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蜂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有关要求,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安排近千万省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对山东蜂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了专项补贴,补贴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一、蜂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项目。对山东省蜂业与蜂产品质量检验所进行补贴,进一步提高山东的蜂产品质量检测能力。重点支持实验室改造建设,购置同位素质谱仪、气质联用仪和高精度天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隶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建有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济南)、山东省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药残留检测研发公共服务基地等11个科研、检验平台。相继被授权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具有农业部农药登记残留试验资质。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隶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建有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济南)、山东省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谷物质量监督检验站、山东省农药残留检测研发公共服务基地等平台。相继被授权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具有农业部农药登记残留试验资质。1994年通过初次评审以来,质量体系运行良好,多次参加国家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的"第五届生物肥料产业发展论坛"上,记者专程采访了本次论坛的报告嘉宾之一,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山东省农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微生物肥料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杜秉海教授,他从农业上克服作物连作障碍的作物专用多功能PGPR制剂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对记者进行了一番详尽的讲解。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隶属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是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烟台)、山东省蚕药中试基地的挂靠单位。占地216.3hm^2,办公、科研、生产用房3.5万m^2。建立了蚕桑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无菌蚕实验室,配备液相、气相色谱仪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40余台(套)。  相似文献   

18.
正农业农村部果品产后处理重点实验室、国家浆果保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建设,现有科研人员52人,其中副高以上占75%,博士占73%;实验室面积3700m~2,仪器设备总值达5 600多万元。针对我国果蔬产后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和瓶颈问题,实验室围绕采后品质变化规律生物学基础、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品质保持技术、营养健康加工及质量控制、配套设施与新材料开发等开展研究,为农产品产后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近年来,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专项和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以上项目86项,承担地方及横向项目38项。  相似文献   

19.
正农业农村部果品产后处理重点实验室、国家浆果保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建设,现有科研人员52人,其中副高以上占75%,博士占73%;实验室面积3700m2,仪器设备总值达5 600多万元。针对我国果蔬产后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和瓶颈问题,实验室围绕采后品质变化规律生物学基础、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品质保持技术、营养健康加工及质量控制、配套设施与新材料开发等开展研究,为农产品产后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近年来,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专项和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以上项目86项,承担地方及横向项目38项。  相似文献   

20.
唐开学,男,1963年生,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月季遗传育种研究;现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云南省花卉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云南省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省有突出贡献花卉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花卉标准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