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日益成熟的今天,对居住区必须做到规划、建筑、景观同步进行,并根据居住对象、择居动机来规划设计现代的居住区。一、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1.贯穿绿地景观生态网络的思想规划设计绿地景观生态型居住区时,应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谐、功能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刘跃 《新农村(黑龙江)》2011,(12):141-14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生态问题却日益严峻,很多人认识到研究生态问题的迫切性。所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很值得我们研究,其生态思想理论精深,对于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对其理论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从理论上讲,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可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同时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思想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论述了中国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现状,指出生态经济学理论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经济学家、生态学家及有关学科专家携手,它的理论体系会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5.
黔东南苗族传统民居在选址、营造、结构、朝向、居室布局以及与环境相和谐和对自然资源的适度开发等方面,具有诸多的合理性和科学因素,反映了苗族顺应和尊重自然,追求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该研究分析了黔东南苗族民居在自然和谐的生态观念,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就地取材的节能手段、可持续开发的建筑构造4个方面的民居建筑理念,反映出黔东南苗族传统民居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命题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个方面外着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当前人与自然相处中仍存在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究其原因无外乎人们没有尊重自然、仍以自然界的主人自居等原因,从恩格斯的生态观视角出发,可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命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通过尊重自然、养成绿色发展的生活方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所反映出来的是人们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7.
8.
黄日武 《新农村(黑龙江)》2013,(8):214-21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住宅的安全。内部环境的舒适。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生态环保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在住宅的追求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那就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所以生态建筑应运而生,它利用自然的特征。采用环保的建筑材料,并且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这一生态建筑模式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出发的建筑设计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建筑发展的现实状况出发,论述生态建筑设计观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建筑系统这一开放型的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探讨了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在进行建筑规划、建筑方案设计及建筑构造设计时,将生态的观点融入建筑空间环境系统,营造良好的生态建筑系统,逐步将建筑空间环境系统设计成和谐、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以体现生态设计思想的建筑设计的实例,论证了推行生态建筑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生态设计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充分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自然和人类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当自然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加入生态环保的理念,杜绝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伤害。目前,实际生态水利设计过程中受到一系列的影响,伤害自然环境。本文探究了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实际应用,保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得以良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姜绍华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8(7):94-9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绿色发展,明确提出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子,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也是新发展阶段新的发展要求.实行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是发展观的重大变革,需要从政治高度去把握,强化定力和能力,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抓住关键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的发展现状,生态村镇的建设必须同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便利相结合,开创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同发展的新思路,创造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有机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文明农村,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为基础,探讨其"天人合一"建筑观形成的必然性和中国现代乡土建筑生态观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论的关键点是吸收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建筑观的文化和中国乡土生态建筑观的精髓,为当代设计所用,形成一种立足于环境保护、和谐共生以及具乡土生态特征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现实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解读,回答其道路优势的三大问题,助力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对国际、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承诺。从理论维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本质联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从实践维度来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根本保证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降碳为重点,打造不负人民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推动地球生态命运共同体构建,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108-109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等问题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概括从而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为人类如何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的关系、如何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等问题提供理论指导。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县襄垣近年来发展迅速,但这座城市的环境也在静谧中被污染了。襄垣县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注重生态保护。马克思对相关自然观、实践观的论述中包含了大量的生态思想,对于当今人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指导襄垣县发展生态县城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18.
老子的自然哲学观中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意蕴,主要表现为老子自然哲学观中“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观,“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观和“万物自化”的生态社会观。研究它们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的意义,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王素玲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6):97-100
本文从客观前提、理论基础、现实基础三个方面探讨了生态世界观之所以可以用来观察高等教育的三个依据, 并指出在此基础上形成高等教育生态观具有着教育目标生态性、教育系统平衡性、教育发展可持续性等具体规定性。同时在高等教育生态观的指导下, 高等教育发展将走向生态化, 将达到更加全面、系统、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