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植物春化作用条件及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的春化作用受环境条件诱导的同时,也受到其基因的表达调控。春化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代谢途径。本文概括了外界环境条件温度和光照等对春化作用的影响,以及春化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对春化作用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春化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植物春化过程中的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和核酸代谢、酶代谢、内源激素代谢以及春化作用分子机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春化作用一般是指单子叶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的现象。主要叙述了春化作用的理论以及现象以及在实际生产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高等植物春化作用的分子基础及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化作用对控制高等植物开花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由多基因相互作用并受环境因素(温度、光周期等)影响的复杂过程。双子叶植物拟南芥与单子叶植物谷物中春化关键基因是不同的。春化状态在有丝分裂中传递,在有性生殖的下一代中重建。综述了春化作用促进途径中春化相关基因的功能以及开花的表观遗传调控。  相似文献   

5.
植物春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植物春化作用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基础,分析了与春化作用有关基因间的相互联系,介绍了春化作用的分子基础与DNA甲基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春化作用能够促使小麦加速开花,是小麦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质变过程。春化作用在一定遗传背景下,由多基因控制且受多种因素(如温度、光照等)影响。近年来,人们对小麦的春化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小麦春化作用的调控机制及作用方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小麦的春化作用主要由Vrn-1、Vrn-2、Vrn-3和Vrn-4等4类主效基因调控,它们彼此作用,共同影响着小麦的冬春性。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从小麦春化理论、春化条件及春化特性、春化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春化基因等4个方面对小麦的春化作用进行概述;此外,总结了小麦春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笔者自身试验提出了一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激动素(KT)在冬小麦春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激动素在冬小麦4185绿体春化与暗春化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体春化较暗春化能大大缩短生育期,KT在暗春化中的作用较之在绿体春化中的更明显。KT可能具有代替部分光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春化作用控制着某些高等植物的成花转变过程,文章对大白菜春化特性及影响大白菜春化的不同因素如温度、时间、光照及调控基因等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大白菜春化作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植物春化作用C/N机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水杨酸对植物生理的作用以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对水杨酸对植物生理的作用及在农业生产的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水杨酸在植物的贮藏保鲜、抗逆性、以及对果实成熟、植物花期和种子萌发等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春化作用是大部分高等植物成花转变的重要环节,甘蓝要通过春化作用才能进入生殖生长。从甘蓝春化的生态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入手,综述了甘蓝春化作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甘蓝春化作用相关机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甘蓝春化作用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春化处理对蚕豆性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的低温和不同的低温处理时长,处理萌动态和绿体植物态的蚕豆慈蚕1号种苗,处理后移栽入大田,调查春化处理对蚕豆性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豆既是绿体植物春化型又是种子萌动春化型的植物。慈蚕1号在3~10 ℃,温度越低春化处理的效应越强。在0~12 d 的处理时间,处理时间越长春化处理的效应越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单位处理时间的春化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13.
植物春化记忆与FLC染色质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化记忆在植物发育开花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拟南芥春化细胞的记忆来源于FLC染色质结构的改变。组蛋白H3在Lys-4的三甲基化和组蛋白的乙酰化作用与FLC的激活表达有关。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作用和组蛋白H3在Lys-9和Lys-27上的三甲基化参与FLC的抑制作用。本文对此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的春化处理,目前在苏联,已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农业技术;但是在新中国的农业生产建设工作中,这仍然是一件比较新颖和正在摸索并创造经验的工作。我们一方面需要以实际问题来实践,同时对于有关的间接经验和知识,也应当加以研究,作为参考。因此我愿意把所看到的一些关于作物春化状态的鉴别方法的资料,整理出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玉米赤霉烯酮是植物体内源产生的一类小分子生理活性物质,已证明它与冬性植物的春化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亲和层析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春化的冬小麦幼苗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结合蛋白进行了分离纯化。供试材料为冬小冬品种燕大1817,种子萌发后在4℃一春化4周,提取幼苗的水溶性总蛋白进行亲和层析。层析基质为琼脂糖凝胶Sepharose4B,配体为玉米赤霉烯酮多聚赖氨酸复合物。总蛋白溶液先经过Sepharose4B结合后,再与连有配体的亲和胶进行反应,然后洗去非结合蛋白;改变洗脱条件,进一步洗涤得到的为玉米赤霉烯酮结合蛋白(ZBP)溶液。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化的冬小麦幼苗中存在两种玉米赤霉烯酮结合蛋白,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25.4kD和22.9kD。  相似文献   

16.
春化时间对蚕豆幼苗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春化时间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大朋一寸"蚕豆品种为材料,分别对蚕豆种子进行0、7、14、21、28d的低温春化处理,待播种长成幼苗后分别取幼叶测量植物体内的保护酶活性、MDA含量、叶绿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春化时间增长,蚕豆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SOD和CAT的活性在春化处理14d时最高,POD的活性在春化处理21d时最高;丙二醛(MDA)含量的整体趋势则是先缓慢上升,到春化处理28d时大幅度上升;叶绿素的含量随着春化时间的延长,没有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蚕豆种子春化的时间最好在14d内,不宜超过21d。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研究中发现音乐会对植物的生长起到明显的催发作用,但音乐对植物到底有怎样的催发作用呢?假如音乐的种类或植物的种类不同,其对植物的催发作用是否也会有所不同呢?这些都给人们的研究带来了困扰,而对音乐给植物生长带来的催发作用进行分析与研究,其前景必将是极为广阔的,如果将音乐用于植物生长,那么势必会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从而使农作物的产量大大提高,进而有效解决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较低问题。鉴于此,本文便以试验来对音乐给植物生长带来的催发作用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带来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春化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慧  高丽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22-15225,15285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春化作用是冬小麦成花必需过程,该过程同时伴随低温驯化,影响着小麦品种种植范围及产量。简要概述目前克隆的小麦春化相关基因及春化作用调控机理等研究进展,为小麦春化作用机理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9.
低温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每年都有农作物因低温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冷驯化是植物应答低温做出的自我保护响应,在农业生产中对提高作物的低温适应性具有重要作用。为同类研究及生产应用提供借鉴参考,从生理变化、细胞结构变化、相关功能基因及信号转导等方面对植物冷驯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玉米赤霉烯酮与冬小麦短日春化效应(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证明高等植物体内源产生的小分子活性物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简称ZEN),与植物的春化作用和光周期诱导密切相关,但对其调控机理尚不明。本文报道冬小麦品种燕大1817幼苗在短日春化过程中内源ZEN含量的变化规律,为研究短日春化现象的内部机制提供新线索。植物材料:选用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L.)品种燕大1817。处理方法:小麦干种子用0.1%HgCl2浸泡消毒10min,无菌水冲洗并浸泡过夜。将吸涨种子均匀播在铺有以无菌水浸湿滤纸的培养皿中,25℃下暗中萌发两天,然后播种于温室花盆石中,设5个处理:①长日光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