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瓜上的一种新病害──细菌性果斑病张祥林,莫桂花(乌鲁木齐动植物检疫局乌鲁木齐,830011)198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印第安纳州及特拉华州的西瓜田中发生一种毁灭性新病害——细菌性果斑病,该病使上述州当年的西瓜产量损失50%一90%.在随后的几年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山东省临沭县、昌乐县、章丘县等地西瓜育苗基地的西瓜苗上发现了一种新病害——西瓜细菌性果斑病。从病果和病叶片上分离到15个细菌菌株,选取8个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8个菌株均能侵染西瓜,发病症状和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从接种发病的病果上可重新分离到相同的细菌。对该8个菌株菌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等项目进行观察测定,确认供试菌株为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Willems et al.,1992)。  相似文献   

3.
首次报道了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在吉林省的发生。从不同来源病株上的不同发病部位分离出有致病性的2个菌株(W1和W2),通过对其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和寄主范围的测定,并根据其在西瓜上引起病害的症状特点,将其确定为燕麦食酸茵西瓜亚种(Acidovorax cnenae subsp.citrulli Willems et al.)。  相似文献   

4.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是近几年在西瓜上发生的新病害,具有发病快、防治难、危害重等特点。一、病害症状幼苗子叶发病,叶背面呈现水渍状斑点,并沿主脉逐渐发展为黑褐色坏死斑,随后侵染真叶。真叶上的病斑黑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通常沿  相似文献   

5.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与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次报道了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在吉林省的发生。从不同来源病株上的不同发病部位分离出有致病性的2个菌株(W1和W2),通过对其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和寄主范围的测定,并根据其在西瓜上引起病害的症状特点,将其确定为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avenaesubsp citrulliWillemsetal )。  相似文献   

6.
几种杀菌剂防治西瓜嫁接苗细菌性果斑病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几种杀菌剂对西瓜嫁接苗细菌性果斑病进行药效防治试验,统计发病株数和死亡株数,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防治效果。结果为:加收米+万兴混合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发病率和死亡率仅27.3%和20.3%;其次为加瑞农+扑海因混合处理,发病率、死亡率为36.4%、30.6%;乐无病处理的发病率、死亡率为52.9%、44.8%,农用链霉素+叶青双混合处理的为66.1%、59.7%,可杀得处理的为45.2%、39.1%。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在福建种植的西瓜上发现一种新细菌病害———西瓜细菌性果斑病.从病叶和病果上分离到20个细菌菌株,接种西瓜后,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而且从接种病株上又重新分离到了相同细菌,这20个细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证明均为该病的致病菌.各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差异.挑选其中的14个菌株经革兰氏染色、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等测试,确认该病原菌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subsp.citrulli).该病菌除侵染西瓜外,人工接种尚能侵染多种葫芦科及番茄、玉米、大豆等作物.  相似文献   

8.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含毒介质法进行6种杀菌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链霉素、可杀得抑菌效果较好,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15μg/mL和150μg/mL;其次是细菌灵、细菌杀,抑菌有效浓度均为300μg/mL,而叶青双、百菌清效果较差,抑菌最低有效浓度高达600μg/mL。  相似文献   

9.
采用针刺和喷雾2种方法分别在7种瓜类作物上接种干存病叶和病果浸出液2种菌原试验.结果表明,供试作物都能表现发病,除西瓜外,较为感病的作物为瓢瓜、南瓜和甜瓜,较为抗病的作物为黄瓜;病果浸出液较干存病叶容易发病,针接种较喷雾接种发病较重.试验结果在指导病害综合防治上有莺要的意义:防治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时,要与周围的瓜类作物同时施药;瓜类作物整枝后的残枝、残叶要及时带出田间集中烧毁,并喷施药剂保护伤口;瓜类作物最好采用支架栽培,防止幼瓜接触地面.  相似文献   

10.
巢式PCR快速检测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nested-PCR方法,快速检测西瓜种子中的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Aac),为西瓜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watermelon,WFB)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根据Aac BOX短重复序列的PCR产物设计两对引物BX-L1/BX-R5和BX-L1/BX-S-R2,建立以BX-L1/BX-R5为外侧引物,BX-L1/BX-S-R2为内侧引物的nested-PCR,以5 µL样品处理液于99℃高温裂解10 min,再放置冰上冷却5 min,以所释放病原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采用50 μL反应体系:5 μL 10×PCR buffer(25 mmol?L-1 MgCl2),4 μL dNTP (D4030RA,2.5 mmol?L-1),引物(5 μmol?L-1)各3 μL,0.4 μL Taq DNA酶(DR001B,5 U?μL-1),通过退火温度优化,反应条件为:引物BX-L1/BX-R5各3 μL进行第一轮扩增,95℃,2 min;95℃,30 s;65℃,45s;72℃,1 min;35个循环;72℃,延伸7 min;取扩增后的产物1 μL为模板,以引物BX-L1/BX-S-R2各3 μL进行第二轮扩增,95℃,2 min;95℃,30 s,66℃,45 s,72℃,1 min,30个循环,72℃,7 min。在此条件下对梯度Aac菌悬液、模拟带菌种子提取液进行特异性、灵敏性及重复性检验,对不同带菌率的西瓜种子提取液进行检测。【结果】引物BX-L1/BX-R5和BX-L1/BX-S-R2在检测不同来源的Aac菌株时都产生了预期大小的片段,并且对其近源种燕麦嗜酸菌卡特莱兰亚种(A. avenae subsp. cattleyae)、魔芋假单胞菌(A. avenae subsp. konjaci)及其不相关菌株未扩增出目标片段。以BX-L1/BX-R5为外侧引物,BX-L1/BX-S-R2为内侧引物的nested-PCR,对Aac纯菌液和模拟带菌种子提取液的最低检测限4.7×101 cfu/mL,比direct-PCR灵敏度高出1 000倍。当西瓜种子带菌率在0.1%-0.5%时,nested-PCR阳性检测率为66.7%;当种子带菌率为1%-10%时,nested-PCR的阳性检测率为83%-100%。【结论】以BX-L1/BX-R5为外侧引物,BX-L1/BX-S-R2为内侧引物的nested-PCR方法,能够快速、高效检测携带微量Aac的西瓜种子,检测结果重现性高。  相似文献   

11.
由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引起的细菌性果斑病对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对分离自发病甜瓜的细菌性果斑病菌供试菌株FC440的抗生素抗性特点、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的致病性以及黄瓜离体叶片接种发病条件等病原生物学特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FC440对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壮观霉素,利福平和潮霉素具有抗性,对卡那霉素和四环素敏感,可侵染重要的经济作物黄瓜.离体叶片接种实验显示,不同缓冲液制备的菌悬液在供试黄瓜叶片上形成病斑存在差异,磷酸盐缓冲液(5和10 mmoL/L PBS)悬浮菌液发病较水悬浮菌液快,104 cfu PBS悬浮菌的接种量和107 cfu水悬浮菌的接种量分别可致黄瓜离体叶片在接种8 d内形成典型症状;病斑在划伤条件下以及在老龄叶片上形成快;以5 mmoL/L PBS(pH 7.4) 悬浮,106 cfu的接菌量划伤接种第一、二真叶期叶片,是离体黄瓜叶片上形成病斑的较好的接种方法.这些研究结果为利用该菌的抗生素抗性特点开展其遗传转化工作、离体接种以便规模筛选致病突变体以及研究其与寄主植物互作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对果斑病表现不同抗性的哈密瓜品种的蜡质含量,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种皮的蜡质含量与感病品种种皮蜡质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抗病品种高于感病品种;在叶片上,接种后哈密瓜对果斑病的抗性与叶片的蜡质含量之间无相关性。可见,种皮的蜡质含量可作为衡量哈密瓜抗果斑病的1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tvrR基因的克隆及其对致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DC3000中新的毒性基因tvrR(TetR-like viru-lence regulator)的氨基酸序列,从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Aac)的全基因组中发现并克隆了tvrR基因的同源物。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tvrR基因的插入突变体,并且经过PCR及Southern杂交验证确认。突变体和野生型一样可以激发烟草过敏反应。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突变体比野生型的病程延长,但最终致病情况与野生型无差异。接种的寄主组织中菌体生长能力检测发现,突变体的繁殖速度慢于野生型,但最终其菌体数量也能达到野生型菌株的最大值。在营养丰富的LB培养基和营养贫乏的MMX基本培养基中生长测定均发现,突变体生长速度慢于野生型,但最终也能达到野生型的最大生长量。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tvrR基因突变体致病性的改变与其生长能力变化的一致性表明,其致病性的变化是由于其生长能力的改变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选择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Aac)的抗利福平菌株RifAac,通过人工模拟接种试验,采用选择性平板分离、菌落PCR(Bio-PCR)和常规PCR方法,观察该病原细菌在西瓜种子、土壤、病残体和田水中的存活期。结果表明,果斑病细菌在种子表面可存活4~5个月,在田水中可存活2个月,在不含植物残体的土壤中可存活8个月,在含西瓜残体的土壤中可以存活1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5.
由燕麦噬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简称Aac)引起的西瓜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hat Blotch)是发生在西瓜、甜瓜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对3种已有引物进行比较筛选,发现WFB1/WFB2引物对Aac的扩增效果最好.通过对发病西瓜果实不同部位的PCR检...  相似文献   

16.
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Acidovoraxavenaesubsp.citrulli)不同抗性的哈密瓜品种的气孔形态及绒毛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从所测得数据看出:抗病品种的气孔在形态、大小上与感病品种无明显差异,但抗病品种叶片单位面积内的气孔数量明显多于感病品种;另外,抗病品种的绒毛在形态上与感病品种无差异,但抗病品种的绒毛比感病品种的长并且单位面积上的数量比感病品种明显多。这些现象为抗病品种优势的表现提供了一定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哈密瓜品种苗期对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明新疆哈密瓜不同品种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的抗性差异,提供筛选抗耐病性材料的新来源,通过室内喷雾接种法,对30个哈密瓜主栽品种和后备品种(系)进行了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新金雪莲为高抗品种,病情指数为2.73;新密25号等12个为中抗品种;新密杂7号等12个为中感品种;金凤凰等5个为高感品种,最高病情指数为52.30;没有免疫品种.  相似文献   

18.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种子带菌的PCR检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特异性引物PCR技术,用水或PBST浸提哈密瓜带菌种子中的病原物,浸提液直接作模板就可以扩增出特异性的条带,检测出瓜类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的种子带菌情况,种子的浸提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大,同时查明种皮是种子带菌的主要部位;病瓜种子只有在2粒以上才能检测.采用PCR技术对市售的11个哈密瓜品种的种子带菌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出8个品种携带瓜类果斑病菌,进一步说明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西瓜食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在铜胁迫下转录水平的响应特征,研究对其抗铜系统和抗铜机制,为进一步解析西瓜食酸菌的铜耐受分子机制积累数据。【方法】以西瓜食酸菌亚群I的抗铜菌株FC440铜胁迫和无胁迫培养下的菌体为材料,提取RNA并利用RNA-Seq技术获取细菌对铜胁迫的应答数据,分析数据质量、差异表达基因的类型、KEGG富集与Pathway注释、GO富集分析等转录组水平特征,并进行qPCR验证。【结果】共获得6个转录组文库,总数据量23.6 Gb;该细菌共有4 344个基因表达,其中有466个基因差异表达(上调266个,下调200个);差异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于ABC转运系统的跨膜转运、双组分系统通路的信号转导以及氨基酸代谢等约9大通路;基因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数据的趋势一致。【结论】铜胁迫下谷氨酸、谷胱甘肽等氨基酸代谢在西瓜食酸菌抗铜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双组分系统参与西瓜食酸菌对铜离子胁迫的响应且受到负调控;该菌中可能存在包含ABC转运体的跨膜转运、氧化还原反应、胞内束缚沉淀等多种系统互作的抗铜机制。  相似文献   

20.
4种茄科作物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番茄、茄子、烟草和辣椒健康植株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结果表明,植物的不同种、品种及植物的不同部位,内生细菌数量有所不同.不同作物每克鲜重平均内生细菌数量为1180-11160 cfu;各作物植株不同部位均以果中内生细菌的数量最少,根和茎中的内生菌数量较多.拮抗测定表明,各植物体内均存在对番茄青枯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对番茄青枯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植物内生细菌占总数的16.21%,而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占总数的28.53%.从拮抗菌株中筛选出3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对黄瓜枯萎病有20.83%-79.17%的防病效果,此3菌株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也有一定拮抗作用,内生性测定表明,3菌株均能进入宿主植物番茄和茄子体内,经初步鉴定3菌株均为芽孢杆菌(Bacillus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