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大连地区杨树新品种引种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大连地区杨树品种结构,提高杨树生产力,从国内外引进了12个杨树新品种,建立了试验对比林,进行了优良品种的选择研究。对试验林中9年生杨树新品种生长量进行了分析比较;对5年生各品种受蛀干害虫为害程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调查了各品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长差异较大,其中欧美杨108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为0.238m^3其次欧美杨107为0.218m^3超过平均材积生长量的还有中林299、I-214、中林46、9205杨;在材积生长较快的6个品种中受害较轻的为欧美杨108和107、中林299,受害中等程度的为I-214、中林46,受害较重的为9205杨;欧美杨108和107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所有品种均无冻害发生,据此初步选出在大连地区表现最好的2个品种即欧美杨108和107,作为重点推广品种;表现较好的3个品种即中林299、I-214、中林46,作为一般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2.
1选择树种1.1中林2001杨。中国林科院继培育出的新一代黑杨派速生杨树新品种,它不仅保留了中林46杨的优良特性,还在速生性、抗逆性及材性等方面都比中林46杨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对国槐和中林46杨幼苗膜类脂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薄层层析法和气相色谱法研究盐胁迫前后国槐(Sophora japonica)和中林46杨(Populus xeuramericana(Dode)Guiner CL.‘zhonglin-46')幼苗叶和根系生物膜类脂组成的变化,揭示生物膜类脂在树木抗盐方面的作用. 结果表明:盐胁迫后国槐叶的磷脂含量上升,中林46杨叶磷脂含量略有下降.这两个树种生物膜磷脂的最大差别是盐胁迫前后中林46杨叶和根系PC/PE的比值明显高于国槐,并且中林46杨叶和根的总极性脂的不饱和指数都大于国槐的叶和根,说明中林46杨生物膜的流动性大于国槐的.并且在盐胁迫后中林46杨根的极性脂脂肪酸的饱和水平只增加13.23%,而国槐叶的极性脂脂肪酸的饱和水平增加34.49%. 这些差异是导致盐胁迫后中林46杨叶中Na+和Cl-含量比国槐叶中的Na+和Cl-含量高的原因之一,也是导致中林46杨比国槐抗盐能力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盐胁迫对国槐和中林46杨幼苗膜类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薄层层析法和气相色谱法研究盐胁迫前后国槐(Sophora japonica)和中林46杨(Populus xeuramericana(Dode)Guiner CL.‘zhonglin-46‘)幼苗叶和根系生物膜类脂组成的变化,揭示生物膜类脂在树木抗盐方面的作用. 结果表明:盐胁迫后国槐叶的磷脂含量上升,中林46杨叶磷脂含量略有下降.这两个树种生物膜磷脂的最大差别是盐胁迫前后中林46杨叶和根系PC/PE的比值明显高于国槐,并且中林46杨叶和根的总极性脂的不饱和指数都大于国槐的叶和根,说明中林46杨生物膜的流动性大于国槐的.并且在盐胁迫后中林46杨根的极性脂脂肪酸的饱和水平只增加13.23%,而国槐叶的极性脂脂肪酸的饱和水平增加34.49%. 这些差异是导致盐胁迫后中林46杨叶中Na 和Cl-含量比国槐叶中的Na 和Cl-含量高的原因之一,也是导致中林46杨比国槐抗盐能力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3个杨树品种(欧美杨107号、中林46、转基因741杨)相同规格苗木在相同气候、相同土壤(中壤)、相同肥水(相对粗放管理)条件下胸径生长量的观察比较,表明同等条件下欧美杨107号胸径生长速度明显优于中林46和转基因741杨,而中林46和转基因741杨胸径生长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推荐一个耐盐碱速生中林号杨树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年的中林号速生杨推广中,调查发现了一种粗皮中林号杨树,在土壤可溶性含盐量高达0.737%的盐碱地上仍能正常生长,在相同土壤条件下其单株活立木蓄积量比中林46号杨增长300%以上,充分体现其速生性,为我市轻盐碱地造林增加一个速生杨品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豫北沙区的毛白杨、中林46杨和I-69杨不同龄级解析木调查情况,得出树高生长前三年中三倍体毛白杨生长量最大;胸径生长和材积生长中,总的趋势是中林46杨生长量最大,三倍体毛白杨次之,I-69的生长量最小;中林46杨的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最短时间达到最高期,分别为5a和6a。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豫北沙区的毛白杨、中林46杨和I-69杨不同龄级解析木调查情况,得出树高生长前三年中三倍体毛白杨生长量最大;胸径生长和材积生长中,总的趋势是中林46杨生长量最大,三倍体毛白杨次之,I-69的生长量最小;中林46杨的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最短时间达到最高期,分别为5a和6a.  相似文献   

9.
江淮地区中林系列杨树适生品种选择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淮地区中林系列杨树适生品种选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种间胸径与高生长差异显著;中林系列杨各品种间,除中林46杨外,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107杨后期生长快,其胸径与材积生长量分别为其他品种的142.37%、220.00%;江淮地区造林应首选南林351杨等南方杨树品种,107杨可适当引种,用于多品系配置。  相似文献   

10.
全绿一杆青(翠绿46)是在中林46的基础上,经基尖组培脱毒、诱变而得.突出特点是杆通直、茎全绿(中林46上绿下糙),很悦目.生长迅猛,定植后3年株高可达17米以上,亩产材积40~50立方米,效益2.5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1.
黄河滩区引种中林46杨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津县通过对中林46杨树品种的试验示范,总结出该品种在本地的最适种植区域及栽种密度。  相似文献   

12.
中林46等速生杨树新品种引种及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的中林46等一批新品种杨树,经过育苗和造林对比试验,筛选出速生、抗天牛、易繁殖、造林成活率高的5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污水水力负荷对不同杨树品种人工林的影响,选择了‘I-72’、‘欧美107’、‘中林2001’与‘中林46’四个杨树品种,分别按照3、6、9、12、15 cm·周~(-1)5个水力负荷进行污水处理;测定试验期间各品种地上部分生长量、凋落物量与污染物积累量。结果表明:3~9 cm·周~(-1)水力负荷增加了‘I-72’、‘中林2001’、‘欧美107’的生长量、凋落物量与污染物积累量;水力负荷大于9 cm·周~(-1)时,这3个杨树品种生长量、凋落物量与污染物积累量随着水力负荷增加而降低。在这3个品种中,‘中林2001’年生长量与污染物积累量最大,‘欧美107’中等,‘I-72’最低。从杨树生长量与污染物积累量来看,‘中林2001’最适合作为污水处理的植物材料,其次是‘欧美107’、I-72杨,污水处理的适宜水力负荷为6~9 cm·周~(-1),‘中林46’不适合用于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4.
辽阳地区不同杨树品种光合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阳灯塔市19个杨树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部位功能叶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3930、中林46、盖杨净光合速率较高,天演、107、9317、辽河杨净光合速率较低,其余品种处于中间水平。9318、中林46、108呼吸速率较低,辽育1号、欧黑12、107、辽河杨、盖杨、中绥12较高,其余品种差别不大,并处在中间水平。辽育2号同枝不同部位功能叶片光合速率表现出由枝梢顶部向基部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不同方向功能叶片光合速率中,南部叶片最高,总体顺序为南>东>西>北。  相似文献   

15.
四种杨树造纸原料林定向培育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林-46杨、银新1号杨、欧美杨107及三倍体毛白杨6年的引种栽培和对比试验,从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木材纤维情况测定及经营水平研究,初步确定宁夏杨树造纸原料林定向培育应以中林-46杨为主栽树种,在中卫赛金塘林场的合理栽植密度2m×3m,轮伐期为6年。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目前尉氏林场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病虫害易发生且传播严重的问题.自200a年春节造林时节,就在原有新品种中林46基础上,又引进欧杨107及中林2001在贾鲁河滩区林网定植。经过三年试验得知,平均每年高生长量3~4m,胸径长量3~4m,速生性强,成林早、绿化见效快,效益显著,为豫东防护林带网营建提供了示范样板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使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藏川杨和中林46的日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藏川杨和中林46的日光合速率变化均呈双峰曲线,藏川杨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峰值在09:00出现,为17.45umol/(m^2·s),中林46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0:00,为18.27umol/(m^2·s);两种杨树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1:00,其中藏川杨峰值为4.67mmoL/(m^2·s),中林46峰值是9.77mmol/(m^2·s).由两种树种的光合速率及其内、外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可知:中林46的Pn与PAR,Tr,Gs 3个因子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803,0.818和0.790),与Ca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为-0.715).藏川杨Pn与Tr,G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为0.579和0.639),与其他因子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刘芸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185-186
通过对长丰县土山茶厂杨树林采取6大培育措施,选取固定样行连续4a实测其树高、胸径等因子的生长情况,研究其丰产栽培技术,同时对I-69杨、中林46杨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中林46杨胶合板用材林配方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9种不同施肥处理,对4年生中林46杨进行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方施肥对中林46杨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对树高和胸径的影响分别达到了极显著、显著差异;且N肥对其生长的影响最明显,其次为P、K肥;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0.3、0.6、0.05 kg/株(即N:P2O5:K2O比例约为1∶0.63∶0.16);在所设施肥处理中经济效益最好的是处理5,即尿素0.2 kg/株、过磷酸钙0.3 kg/株、硫酸钾0.2 kg/株。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速生杨树已成为是公路绿化和退耕还林的主要树种。品种有107、108、中林46和中林2001。因其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等优点。公路绿化和退耕还林工程区新造林面积大幅提升。但时间上大多采用了传统的春季造林,而秋冬季栽植面积很少。为了掌握两种不同季节造林对其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差异影响。反映速生杨在该地区秋冬季造林的可行性。我们对107国道绿化带和6个退耕还林工程区不同造林季节速生杨的成活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