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简述了木兰县近几年稻瘟病的发病条件、原因及危害程度。指出菌源是该病发生的先决条件。在防治上不要与胡麻叶斑等细菌性病害相混。分析了不同防治时期、不同防治药剂的防治效果。对提高防效提出了4点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1986年结合药剂防治,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指标作了探讨.试验资料经回归分析,得出株产与病情指数的关系Y=11.1771—0.0364X:株减产率与病情指数的关系Y=0.01242+0.32085X: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3.8961%时,防治指标为:病情指数11.96/5株.并根据不同地方、不同时期的生产水平、市场价格、所用防治费用和防治效果的不同,建立了计算防治指标的动态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播插期和不同防治时期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影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晚育晚插水稻条纹叶枯病轻于早育早插;不同防治时期中,早防治轻于晚防治,最佳防治时期在水稻苗期和分蘖盛期各喷一次药效果比较好,以后可视田间稻飞虱存活量,再结合其它病虫防治喷药1~2次。同时,水稻条纹叶枯病还受气象、品种、稻飞虱田间带毒率等因素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培矮64S稻粒黑粉病药剂防治效果及其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培矮64s稻粒黑粉病不同药剂、不同防治次数试验表明,药剂防治有效地降低了病粒率,但也明显降低了异交结实率。从防治效果考虑,以克黑净防治3次较好;从经济效益考虑,以始花期和盛花期各喷1次克黑净、终花期喷1次粉锈灵较好。  相似文献   

5.
天然彩色棉害虫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敬源  崔金杰  司强 《中国棉花》2000,27(10):12-13
对天然彩色棉害虫采取不同防治措施。结果表明,生物防治成本偏高,增加了棉农的劳动强度;常规防治成本适中,但有较大盲目性,不仅增加了棉农的劳动强度,而且剧毒农药的施用还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加了棉农的危险性;综合防治最为经济、有效,用工最少,收益最大。为了降低彩色棉农药残留,降低防治成本,应该采取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周继长 《茶叶》1992,18(3):40-41
为提高茶叶质量,对病虫害的防治是不可缺少的。最近日本因农药昂贵,对茶园病虫害防治,采取了一些适时,合理的措施,在喷雾机具等方面因病虫害种类不同、生息、感染场所不同,在设计方面进行了多方面考虑,现介绍如下。一、喷液量日本茶园对病虫害防治的喷液量一般以0.1公顷为单位喷200升为标  相似文献   

7.
在棉瓜共生期间,使用氧化乐果、久效磷滴心与喷雾防治棉蚜和一、二代棉铃虫,通过对瓜皮和瓜瓤进行化验分析,测定不同防治方法及不同喷药时期农药残留量值,结果表明,滴心防治是棉田间作西瓜,实现无公害生产的主要防治措施,氧化乐果喷雾防治的安全间隔期为采瓜前19d。  相似文献   

8.
稻螟蛉是水稻偶发性害虫,不同年份间歇发生。介绍了稻螟蛉的田间虫态及危害症状的识别,阐述了其在江淮稻区的发生规律,分析了天气条件、栽培措施、田间用药状况等影响虫害发生的因素,总结了其防治策略、防治指标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梁金波  邹清梅  张强 《茶叶》2007,33(3):150-151
针对幼龄茶园的杂草采用"农达"除草剂进行防治试验,研究了不同喷药方式药效以及春季、夏季、秋季不同喷药浓度的药效。  相似文献   

10.
王敏鑫  邵元海  徐德良 《茶叶》2017,(4):210-212
本文通过对茶丽纹象甲和绿盲蝽两种害虫的发生期、为害症状、危害品种进行差异性分析,以便能够准确地区分这两种害虫。同时作者根据它们不同的生活习性,分别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生态调控这五个方面,探讨了这两种害虫的无害化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物肥对水稻稻瘟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兴凯湖、850和云山3个农场的不同生物肥对水稻稻瘟病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肥种类和同种生物肥的不同含量对水稻稻瘟病发生程度有显著影响。在稻瘟病发生程度较低的情况下,施用圣丹生物肥、翔宇生物肥、绿农生物肥和地福来有减轻稻瘟病发生程度的趋势。在稻瘟病发生程度较重的情况下,施用圣丹、生物钾、巨微生物钾和世绿生物肥有加重稻瘟病发生程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施氮方式对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稻瘟病的研究,探讨了施用氮肥对稻瘟病发病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瘟病的发生氮肥起着决定性作用,N肥高、中、低及0氮肥条件下,叶瘟和穗颈瘟的发病规律呈现出相同的趋势,随着N肥量的增多发病率增强,病情严重;不同的施肥方式叶瘟和穗颈瘟也呈现出相同的规律,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为7:3发病率与病情指数最高,发病最严重,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为8:2、6:4表现病情相对较低。随着密度的降低,各品种发病情况无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丽水市茶饼病发生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饼病第1次在丽水市茶区发生于2010年秋,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和接种试验证实该病害的病原菌。病害抗病性观察显示,不同茶树品种对该病害抗性明显不同,其中迎霜品种相对最感病;每年4~6月和8~10月期间雨量与病害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海拔260~520 m范围内,因不同海拔高度茶园的雨日、雨量、相对湿度不同,病害发生情况各异;60%遮荫的茶园极有利于茶饼病发生。生长季节结束后,科学修剪及处理修剪枝叶、冬季清园封园等农业措施,对病害控制效果达到28.86%~49.62%。  相似文献   

14.
广西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发生及病原检测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24  
通过对广西各蔗区采集的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甘蔗宿根矮化病在广西普遍发生,其发生情况各地差别不大,与品种和宿根性有关。利用电视相差显微镜和PCR技术结合能快速诊断甘蔗宿根矮化病。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油菜田不同年型杂草种群发生规律及判别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92-2002年稻茬免耕油菜田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自然发生量观测资料分析,将禾本科杂草划分为偏多发生年;中等发生年和偏少发生年3种年型,阔叶类杂草划分为偏多发生和偏少发生年2种年型,不同年型杂草种群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存在差异。采用0-1型投票法对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发生年型作判别分析,预报总体准确率分别为81.8%和100%。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云南河口地区香蕉黑星病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量及温度的异常变化对香蕉黑星病的发生危害影响最大。河口县香蕉黑星病从4月底5月初开始发病,7月份开始迅速扩散,9~10月份达到高峰值,发病率为80%~100%,且高发病率维持至12月份;不同栽培地区香蕉黑星病的危害率及病情指数差异较大,危害率依次为河口东部地区=65.5%>中南部地区=51.44%>西部地区=48.78%,不同海拔高度的危害率及病情指数呈现出海拔越高危害性越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起对云南香蕉产区不同生长季节、不同蕉园类型的香蕉害虫发生种类及危害进行调查、采样。共采集到危害云南香蕉的害虫种36种,软体动物5种,分属8个目21个科,已鉴定到种的22种,其中褐足角胸叶甲为云南香蕉新记录害虫;发生较普遍、对香蕉危害较大的主要有8种害虫;蕉园类型中以山地蕉园、散户种植蕉园、与野生蕉邻近蕉园、2年以上蕉园的害虫种类多,发生危害较重;生长季节以春季(3~5月)、秋季(9~11月)两季害虫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18.
大麦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杂交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本研究以8个保持系、9个恢复系及由其配制的72个杂交大麦为材料,分析了杂交大麦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粒重、单株干重等7个性状的中亲优势与超优亲优势表现以及杂交亲本棱型与杂种优势表现的关系.结果表明,72个杂交大麦的7个性状共出现365次显著中亲优势,其中正向显著组合出现348次,负向显著组合出现17次,显著优势组合出现率为72.4%;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出现率差异较大,中亲优势出现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千粒重、单株干重、单株粒重和单株穗数,其中株高、穗下节间长和穗长3个性状的显著中亲优势组合出现率分别达到98.6%、90.3%和91.7%,株高均表现为正向中亲优势,穗长、单株穗数、单株粒重和单株干重均出现负向显著中亲优势;显著超优亲优势组合共出现99次,组合出现率为19.6%,超优亲优势出现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穗下节间长、千粒重、穗长、单株干重和单株粒重,其中穗下节间长、千粒重和穗长的显著优势组合出现率较高,分别为59.7%、43.1%和20.8%,株高和单株穗数未出现显著的超优亲优势组合;异棱型杂交种的显著超优亲优势组合出现率高于同棱型杂交种.  相似文献   

19.
2000~2013年田间系统监测沈阳地区亚洲玉米螟和赤眼蜂的发生规律.亚洲玉米螟落卵量、卵孵化量、赤眼蜂寄生量等资料和温度、积温、湿度、雨量、光照等气象资料作为预测因子,采用简单逐步回归、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及多因子互作回归进行拟合,建立不同发生量预测预报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及赤眼蜂发生量与多因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采用预报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发生量,一代亚洲玉米螟落卵量采用简单逐步回归组建的模型结果可靠;二代亚洲玉米螟卵孵化量与赤眼蜂寄生量采用简单逐步回归和多因子交互组建的模型结果均可靠,玉米螟落卵量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0.
广西宜州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调查及病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宜州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的发生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和田间采样,采用PCR和I-ELISA法,对田间采集的52个样本进行RSD检测。结果表明:37个样本为阳性,阳性检出率71.15%,15个样本为阴性,确认宜州蔗区存在RSD;通过系统分析,明确了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区RSD发生状况,为宜州蔗区推广应用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有效防控甘蔗宿根矮化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