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电镜与PCR技术检测琯溪蜜柚黄龙病病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省产区发生琯溪蜜柚叶片斑驳、果实变小及全株矮化的病树是柑桔黄龙病引起的。采用电镜技术与 PCR技术研究 ,证明其病原 BL O在形态、大小与构造上和柑桔黄龙病病原 (BL O)相同 ,其病原 DNA、PCR扩增及 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的结果 ,证明它与柑桔黄龙病病原 PCR的产物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本病具有传染性 ,能通过病梢嫁接传染给琯溪蜜柚的健苗。  相似文献   

2.
应用电镜与PCR技术检测王官溪蜜柚黄龙病病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福建省产区发生王官溪蜜柚叶片斑驳、果实变小及全株矮化的病树是柑桔黄龙病引起的。采用电镜技术与PCR技术研究,证明其病原BLO在形态、大小与构造上和柑桔黄龙病病原(BLO)相同,其病原DNA、PCR扩增及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的结果,证明它与柑桔黄龙病病原PCR的产物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本病具有传染性,能通过病梢嫁接传染给王官溪蜜柚的健苗。  相似文献   

3.
柑桔黄龙病的发生和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君华 《植物检疫》1996,10(3):178-179
柑桔黄龙病的发生和综合防治赵君华(浙江省平阳县植物检疫站325400)柑桔黄龙病是柑桔上主要病害之一,是国内重要的检疫对象。柑桔发病后,轻者严重影响产量与质量,重者则造成柑桔树的枯死。平阳县自80年代初期发现黄龙病以来,经过10多年的普查、挖除病树、...  相似文献   

4.
柑桔黄龙病热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桔黄龙病村有“均匀黄化型”和“斑驳型”两类型的症状。两类型的橙类和蕉柑苗木经49℃湿热空气处理50~60分钟或用50℃处理50分钟,89株苗木全部恢复健康,经58~60个月后全未发病,而对照的病苗种后其病情日趋严重,陆续死亡。试验结果除进一步表明热处理可以消灭黄龙病病原类立克次体外,并进一步表明“黄化型”和“斑驳型”的病原有可能属于同一种病原或相近似的病原。  相似文献   

5.
快速检测单头柑橘木虱体内黄龙病病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采用简易的柑橘木虱制样方法,利用PCR检测技术在单头柑橘木虱体内检测到黄龙病病原,并利用XbaⅠ限制性内切酶将从柑橘木虱体内扩增的黄龙病病原16SrDNA酶切成520bp和640bp两个片段,证实了木虱体内黄龙病病原为亚洲种。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一套快速检测柑橘木虱体内黄龙病病原的方法,可为检疫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龙病是柑桔的一种危险性病害,80年代中期我省就因黄龙病毁园近万亩。1992年柑桔病害调查又发现:黄龙病在我省南部的一些柑桔区仍然发生普遍,并可能再度猖镢。为此,笔者对我省柑桔黄龙病的危害性、发生发展以及防治对策等方面发表几点浅见。一、柑桔黄龙病的严重危害性柑桔黄龙病(以下简称“黄龙病”)是由类细菌引起,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对亚洲和非洲的许多柑桔产区的一种严重病害。我国的黄龙病最早发生在广东的汕头地区,距今已有100年的历史。该病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广东潮汕、新会和福建龙溪、福州等重要产区流…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应用生物测定和电镜检验的方法,探讨黄龙病病原在其介体昆虫(柑桔木虱)体内的循回期。前者的结果表明,其循回期长短不一,短的为3天或少于3天,长的达26-27天。木虱成虫能终身携带病原。获"毒"饲育若虫新羽化的成虫也能传病。其中,羽化后1天和2-5天便能传病的单虫分别占供试虫(组)数的3%和5%。电镜检验结果,在获"毒"饲育后3天的成虫唾液腺细胞内能观察到病原体,有力支持了采用生物测定循回期的可靠性。根据由获"毒"饲育若虫新羽化的成虫就能传病的新认识,建议治虫防病的重点应放在治卵和若虫上。  相似文献   

8.
袁辉  李安国 《广西植保》2007,20(4):31-32
桂林市是我国著名的柑桔优势产区,2003年被国家农业部列入“赣南———湘南———桂北柑桔优势带”,2005年柑桔面积8·3万多公顷,产量105万t,产值16·1亿元,柑桔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重要的支柱产业。但目前却面临着柑桔黄龙病的严重威胁,因黄龙病毁灭的柑桔达0·4万多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柑桔黄龙病已成为桂林柑桔产业发展的瓶颈,而柑桔黄龙病主要是通过柑桔木虱DiaphorinacitriKuwayama传播的,因此,研究柑桔木虱种群分布特点,探讨其防治对策,对发展桂林柑桔产业有积极的意义。1柑桔木虱的危害柑桔木虱不仅是柑桔梢期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赤衣病(CirticiumsalminoicolirB.etB.)是热带经济林木的重要病害,寄主范围很广,包括油茶、楷杷、梨、桑、无花果等200多种植物。赤衣病不属于柑桔主要病害,一般柑桔专著未将其列为防治对象,国内外很少有关赤衣病为害柑桔生产的报道。90年代初,太和林场柑桔园(江西长城企业集团下属单位)发现几棵病株,由于被该场误诊为柑桔白粉病,使赤衣病在失控状态下迅速蔓延,仅3~4年染病树已达数百株,橙类、南丰桔、温州蜜柑、金柑无一幸免,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1病原赤衣病病原可用显微镜检出。其病原是真菌类的一种担子菌。担子无色…  相似文献   

10.
柑桔黄龙病的病原在木虱体内循回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应用生物测定和电镜检验的方法,探讨黄龙病病原在其介体昆虫(柑桔木虱)体内的循回期。前者的结果表明,其循回期长短不一,短的为3天或少于3天,长的达26—27天。木虱成虫能终身携带病原。获“毒”饲育若虫新羽化的成虫也能传病。其中,羽化后1天和2—5天便能传病的单虫分别占供试虫(组)数的3%和5%。电镜检验结果,在获“毒”饲育后3天的成虫唾液腺细胞内能观察到病原体,有力支持了采用生物测定循回期的可靠性。根据由获“毒”饲育若虫新羽化的成虫就能传病的新认识,建议治虫防病的重点应放在治卵和若虫上。  相似文献   

11.
柑桔木虱传递柑桔黄龙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木虱是柑桔黄龙病主要媒介昆虫。几年来的试验初步表明:无病植株上繁殖木虱成虫,在病树上吸毒20—30天以上就可传病。黄龙病病原在成虫体内约经20—30天循回期、带毒后木虱成虫,虫口密度大(20头/苗以上),吸食传毒1天即可发病;虫口密度小(1—5头/苗),吸食传毒7—14天也能传病。潜伏期一般2—8个月,个别株2年才发病,病梢于冬季回接,3—5个月后也表现出和虫传发病苗相同的斑驳状病症。  相似文献   

12.
柑桔黄龙病是世界性柑桔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主要发生于亚洲、非洲40多个国家,我国最早发生在广东潮汕地区.以后在广东、福建、广西等大部分地区造成严重损失,并于1965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检疫对象。该病具有爆发性强、发展迅猛、危害势大等特点。自80年代农业部成立柑桔黄龙病防治研究协作组以来,该病虽有所控制,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又有猖狱之势,并由原来的广东、广西、福建3省发展到现在的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四川、浙江、云南、贵州、台湾等10个省份,并且在病区也有扩大面积的现象。因此,柑桔黄龙病仍然是妨碍我国…  相似文献   

13.
桂林市区地处广西北部,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宜种植柑桔,加之柑桔黄龙病发生较少,现已成为广西主要的柑桔产区。1985年柑桔出口苏联一千吨,1986年两千吨。柑桔裂皮病的发生对市区柑桔生产、出口有很大的影响,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柑桔裂皮病是一种类病毒引起的柑桔危险性病害。近年来,已在不少果园发现。现将调查情况和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彻底清除柑桔黄龙病树,是防治柑桔黄龙病传播的强制性措施之一.对柑桔黄龙病树的处理,要求先喷农药防治柑桔木虱后,再挖除病树.  相似文献   

15.
张利平 《植物检疫》2007,21(6):363-365
柑桔黄龙病菌属难培养韧皮部菌,由其引起的柑桔黄龙病是柑桔产业上的毁灭性病害,本文对柑桔黄龙病菌的菌系鉴别与分类、分子检测以及抗性育种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6.
长期的观察发现,不同柑橘品种感染黄龙病后出现的病症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检测了浙江柑橘黄龙病病原β-操纵子核糖体蛋白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比对,BLAST比对结果说明所扩增的基因序列之间差异性为0,与基因库(NCBI)中黄龙病亚洲韧皮杆菌DNA序列相似性为100%,由此说明浙江柑橘黄龙病病原β-操纵子核糖体蛋白基因并未发生变异,出现上述现象可能是其他基因发生变异或者与品种的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柑桔黄龙病毒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試驗用萊檬(Citrus aurantifolia)及麻疯柑(C.hystrix)作指示植物,用两广黃龙病区病株接穗嫁接接种,表現脉明、叶脉木栓化、茎部凹斑、及矮化、小叶等典型退化病毒(tristeza virus)所致症状,可知我国柑桔黄龙病与国外柑桔退化病(tristeza)系同一种病毒(或病毒群)所致。无病区的四川江津、湖南溆浦和北京的健康甜橙、桔类、及北京檸檬也带有黄龙病毒,可見黄龙病毒的分布远较病区为广。各种柑桔上所带黄龙病毒株系的強弱不同;在碰柑上的为强毒系,甜橙上的为强毒系或较弱毒系,桔类及北京檸檬上的各别为較弱毒系及弱毒系。  相似文献   

18.
一、柑桔病毒病可能成为中国柑桔产业的威胁柑桔病毒类病害种类很多,如果传入中国,将对中国的柑桔产品起到破坏和威胁作用。最近引入的一些病原物对浙江省来说也许是以前没有的,如柑桔顽固病(Spitop-lasm Citri)、柑桔石果病毒(Impietra-tura)、C 型木质陷孔病(Cachexia),还有如 Dcuterophorna 类的真菌。对发展中的柑桔业真正的和潜在的危险是柑桔病毒、  相似文献   

19.
姚文生 《植物保护》1985,11(2):47-48
1983年11月至1984年1月,农牧渔业部农业局全国植保总站组织了专家考察宣讲组一行10人,到川、云、贵、湘、赣柑桔主产区对黄龙病发生和传毒昆虫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评价了5省关于黄龙病发生和木虱分布情况的普查、科研工作;宣传检疫与防治技术,并对黄龙病进行“会诊”;举行宣讲会12次、讨论座谈会18次,约600人听讲,最后集中湖南郴州地区进行总结。 一、考查情况 柑桔黄龙病是毁灭性病害,病株5、6年即失去生产价值,严重威胁柑桔事业的发展。除广东、福建、广西等老病区外,最近  相似文献   

20.
斑点法检测柑桔黄龙病、香蕉束顶病用改进的斑点法检测柑桔黄龙病类细菌、香蕉束顶病毒(BBTV),均获满意结果。检测健康柑桔、香蕉粗汁液获阴性结果,在硝基纤维转移膜上不形成有色物质;阳性反应则形成深浅不等的褐色斑点。在缓冲液TBS中加入2%Triton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